中国式逗小孩陋习何时能休
中国有趣的风俗调侃

中国有趣的风俗调侃1、抓周抓周,东亚国家的一种风俗,起源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
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
在现代,也有些会放鼠标、牙刷等现代物品,或者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
2、喜公公喜婆婆中国北方一些地区,特别是陕北、甘肃、山西等地,在红事上给“喜公公”“喜婆婆”脸上涂抹锅底黑灰或是化妆。
在儿子娶亲的当天,他的老爸老妈就座在家里,等着周围的邻居来家中给自己打扮。
全程下来,邻居们可以随意在他们的脸上涂脂抹粉,公公和婆婆则全程笑脸相迎,也不反抗。
如果公公婆婆开心了,全家人都开心,家里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3、划旱船旱船是中国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逢年过节或庆祝等,山东、陕西、山西、河北境内各地都广为流行,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
“旱船”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道具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
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装饰有红绸、纸花、彩灯、明镜等。
划船者一般是一个人,有时也有双人、四人甚至七人的,伴随着锣、鼓、钹等打击乐器到处表演。
4、狮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事物的生动描写。
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根据狮子假型制作材料和扎制方法的不同,各地的狮舞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中国式婚礼为何陋习层出不穷(精编版)

中国式婚礼为何陋习层出不穷导读:中国人闹洞房习俗看似简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影响力。
可谓遍及全国各地,从存在的时间来看,则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直到现代仍然相当的流行。
然而,这一习俗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变化洗礼,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刺,其意义和宗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变得庸俗不堪,很多地方,已经演化为了单纯的以挑逗和侮辱新婚夫妇为乐趣的恶性事件。
不禁让人反思:悲剧本不应该发生,中国式婚礼为何陋习层出不穷?婚礼上本来是借闹来营造喜庆的气氛。
追溯起来,是由于过去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婚前没见过面,跟双方的家人也不认识。
为了让新娘和男方亲朋尽快熟悉,所以就有了这些仪式。
曾发生过新郎被打死事件,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结婚是人生一大喜事,作为亲戚朋友适当闹洞房增添气氛无可厚非,但凡事有个度,过分打闹、乐极生悲就超越这个度了。
也有专家表示,这不是恶习,是当地人的素质和愚昧无知造成的。
在中国的婚嫁习俗里,闹洞房的传统古已有之,其出现伊始即已被斥为污风诡俗。
如今演变为以助兴为名的集体狂欢,其本质也依然是人的极尽羞辱,以下陋习让人很无奈:1、听房,以驱鬼魅为由,却行窥淫之实。
听房,即在新婚之夜合法偷听新人房事,最早记载于《汉书》上,新婚之夕,于窗外窃听新夫妇言语及其动止,以为笑乐。
至今不少地区仍作为一项传统习俗保留。
尽管民间有俗语流传人不听鬼听,认为众人在新人房外窃听其内动静,是防止鬼魅入洞房的保护措施,但这种迷信解释无法掩盖听房的窥淫实质。
2、闹房被冠以调教新妇的名义,意在驱除其少女的娇羞。
闹洞房自发源之初,重头戏便是对新娘极尽刁难猥亵,如在大庭广众下逼问其房事,做狎浪举动,新娘如不答应就会被倒吊、鞭打。
这种粗暴羞辱,却被冠以调教新妇的名义,即意在驱除新娘作为少女的娇羞,促使她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婆家这一新环境。
其背后心理其实是婆家通过贬低新妇人格,宣示对其的私有权。
3、弄婿一项,对新郎百般刁难,殴打为乐,实为原始野蛮习俗。
逗宝宝的十个方法

逗宝宝的十个方法宝宝是家庭的小太阳,他们的笑容是家庭最美好的风景。
为了给宝宝带来更多的欢乐和快乐,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十个方法来逗宝宝开心。
一、卖萌逗宝宝开心宝宝最喜欢看到可爱的事物,我们可以做一些卖萌的动作或表情,比如做个鬼脸、摆个奇怪的姿势,或者模仿宝宝的动作和表情,这样可以引起宝宝的兴趣,逗宝宝开心。
二、和宝宝一起玩游戏宝宝天生对游戏充满好奇,我们可以和宝宝一起玩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比如捉迷藏、拍手游戏、模仿动物叫声等。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宝宝的好奇心,还可以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给宝宝讲故事宝宝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给宝宝讲一些简单的故事,故事情节要生动有趣,语言要简单易懂。
或者我们可以给宝宝看一些绘本,让宝宝自己翻看,这样可以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
四、唱儿歌给宝宝听宝宝对音乐有天生的好感,我们可以给宝宝唱一些经典的儿歌,比如《小星星》、《拔萝卜》等。
唱歌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拍手、摇摆身体,这样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带给宝宝更多的乐趣。
五、和宝宝一起跳舞宝宝喜欢动感的音乐和跳舞,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宝宝的节奏快、动感强的音乐,和宝宝一起跳舞。
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能力选择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宝宝跟随着一起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还可以增加亲子间的互动和乐趣。
六、给宝宝做好吃的小点心宝宝对美食也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可以给宝宝做一些简单好吃的小点心,比如水果串、蛋糕、果冻等。
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口味选择食材,让宝宝参与制作过程,这样可以增加宝宝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给宝宝做手工艺品宝宝对手工艺品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和宝宝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比如折纸飞机、剪纸、画画等。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宝宝年龄的手工项目,让宝宝亲自动手制作,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也可以增加和宝宝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八、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拼图宝宝对拼图也有着强烈的兴趣,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宝宝的拼图游戏,和宝宝一起完成。
中国式逗小孩的陋习:这些陋习会致命哦

中国式逗小孩的陋习:这些陋习会致命哦言语戏弄不少人在逗小孩的时候经常会说“你妈妈生了弟弟不爱你了。
”或者说:“你妈妈回不来了。
”小朋友还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会把大人的玩笑话当真,听到这样的话会觉得很恐惧,没有安全感,因此惊慌哭泣,大人却以此取乐。
逗孩子喝酒未成年人不能喝酒是每个家长都应该知道的事情,但却有很多家长处于玩乐心理,逗自己家或者别人家小孩子喝酒,后果也就酿成了新闻出现的悲剧!弹小鸡鸡弹小孩的小鸡鸡这种逗小孩的方式是很严重的错误。
孩子性器官正处在发育中,性心理正在形成,这个阶段,不宜过多地用手去抚摸触碰性器官,过多地抚摸触碰性器官会造成性早熟,甚至造成性心理障碍,留下心理阴影。
引诱孩子去做愚蠢或谎诞的事情如抽烟、说脏话。
一些家长以此当娱乐,殊不知对小朋友的身心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今年4月,四川攀枝花市民王某带着2岁的儿子木木(化名)去朋友家做客,王某的3名朋友一直逗木木喝酒,结果,木木在喝下差不多二两白酒后昏睡不醒,两天后因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无效身亡。
5月15日,记者获悉,日前,王某的3名朋友涉嫌过失致人死亡,被依法批捕。
今年4月10日9时许,攀枝花市西区某矿职工贾某,邀请朋友张某、彭某、王某3人到家中喝酒,王某还带着2岁大的儿子木木一起前往。
没多久,王某便喝醉睡了。
父亲去睡觉后,木木端起了桌上父亲没喝完的白酒,和贾某、张某、彭某3人“敬酒”,到上午11时过,将大约二两白酒喝下肚。
喝完酒,木木很快就醉了,开始昏睡。
一直到当天下午6时过,木木仍旧昏迷不醒,而且手脚僵硬、全身发烫,被送到医院救治。
4月12日中午1时50分,因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酒精中毒,木木抢救无效死亡。
医生提醒别让孩子沾酒!中国式逗小孩的现象十分普遍,可能很多家长还不知觉,但其实这种逗孩子的方式很容易影响到小朋友性格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发展,那么当你家孩子遭遇中国式逗乐时要怎么办呢?如何避免中国式逗小孩?首先,作为孩子的家长,首要的任务懂得平衡人际关系,发现孩子被戏弄,要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智慧面对。
传统节日的传统童谣与儿童游戏

传统节日的传统童谣与儿童游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其中的传统童谣和儿童游戏更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部分。
这些童谣和儿童游戏以其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而受到儿童和家长们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一些传统节日中常见的童谣和游戏,并探讨它们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
一、春节的传统童谣与儿童游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许多传统童谣和儿童游戏得到广泛传承和参与。
1. 猜灯谜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贴灯笼和挂灯饰来庆祝。
猜灯谜是一项经典的娱乐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猜谜语来锻炼智力和思维能力。
这也是增进家庭团聚和友谊的绝佳方式。
2. 跳大神跳大神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游戏,孩子们会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扮演各种角色,表演舞蹈和戏剧。
这不仅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端午节的传统童谣与儿童游戏端午节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节日,庆祝此节日的传统童谣和儿童游戏使得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庆祝活动中的重头戏,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是儿童们喜欢的游戏。
孩子们可以乘坐小船,在水中划桨竞赛,感受划船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包粽子在端午节期间,家人会聚集在一起包粽子。
这不仅是一项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是一种亲子互动的方式。
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包粽子,并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同时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中秋节的传统童谣与儿童游戏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传统童谣和儿童游戏可以增添孩子们的节日气氛。
1. 月亮代表我的心中秋节的月亮是人们的关注焦点,而"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童谣让孩子们对爱和温暖有了更深的感受。
孩子们在弹奏乐器或者跟随歌曲跳舞时,可以培养音乐素养与表达能力。
2. 点灯笼中秋节晚上,孩子们会点亮精心制作的灯笼。
他们可以争相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技巧,同时也感受到灯笼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传统民俗游戏欢声笑语中的童真快乐

传统民俗游戏欢声笑语中的童真快乐民俗游戏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童年回忆的追溯。
在这些游戏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童真快乐的氛围。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民俗游戏入手,探讨其中蕴含的童真快乐。
一、踢毽子踢毽子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游戏,它要求参与者利用脚技将毽子踢到空中并保持它不落地。
这项游戏既考验了参与者的灵敏程度和协调性,也激发了他们的童心。
当毽子在空中自由飞舞时,孩子们的眼神变得专注而充满活力,他们追逐着毽子,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激情。
跟随着毽子的起起落落,他们的快乐与童真如泉涌般涌现。
二、扭秧歌扭秧歌是中国农村地区民间传统舞蹈的一种。
在节日或婚庆等喜庆场合,人们会分组扭秧歌,舞动身体,欢唱歌曲。
这项游戏既加强了团队合作,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他们随着音乐的旋律,扭动身体,挥洒着汗水,享受着舞蹈的快乐。
扭秧歌中的童真快乐在整个舞蹈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孩子们欢笑着、嬉笑着,彼此间传递着快乐的能量。
三、跳房子跳房子是中国传统游戏中的一种,它要求参与者在划定的方格中,以一个脚跳进一个方格,然后双脚着地跳出方格。
随着难度的加大,方格变小,参与者逐渐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也随之增加。
跳房子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身体力量和灵活性的挑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协调能力和空间感。
在跳房子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尝试、磨练,即使跌倒了也毫不气馁,他们时刻保持着童真快乐的笑容。
四、玩陀螺陀螺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玩具,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可以在平滑的地面上旋转。
孩子们通过用手脚陀螺的方式,让陀螺凭借旋转的力量在地面上舞动起来。
陀螺的旋转是孩子们手指的灵活发挥和眼睛的追踪目标之间的良好配合。
他们跟随着旋转的节奏,陶醉在陀螺快乐的世界里。
陀螺的旋转也象征着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勇于追求童真快乐的精神。
五、扔沙袋扔沙袋是一种乡村常见的民俗游戏,它要求参与者站在一定的距离,将沙袋扔进指定的目标区域。
除陋习

杨屯初中“除陋习、讲文明”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文明系于细节,细节体现休养,素养决定成败。
为了认真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革除不良习气,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树立文明新风,结合全我校实际,特制定《杨屯初中“除陋习、讲文明”活动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
二、工作目标通过组织开展“除陋习、讲文明”主题活动,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主动自觉剔除自身的一些不文明陋习,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校园内涌现一大批“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的优秀学生。
三、活动安排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10月7日—10月17日)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明确此次活动各班要以班主任为组织核心,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学校团委向全校学生和广大共青团员发出“除陋习、讲文明,我为学校做贡献”的倡议。
政教处号召全校学生、积极行动,主动参与此次活动;全面发动,让学生找出各种陋习(如说脏话、乱扔垃圾、乱倒饭菜、浪费水电等等)、向陋习宣战,树立讲文明良好习惯;每个学生都必须查找自身存在的一些陋习以及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打算和决心,形成材料以班为单位统一上交政教处。
各班出一期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板报。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集中整治阶段(10月18日—10月24日)各班主任老师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结合班级内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号召全班同学共同监督,要有目的、有制度、有措施、有记录,每天汇总后利用班会时间进行总结。
学校政教处也将组织学生会与全校教职员工一起在校园内加强监督检查,将对检查结果从重从快处理。
第三阶段:评比表彰阶段(10月25日—10月31日)各班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个人总结,由各班班长统一收送政教处存档。
各班根据班内学生表现情况,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由全班学生评出文明标兵6名,学校将根据各班学生在校园内的表现情况、学校学生检查情况、学校教职工反映情况评选出文明班级2个,学校将在全校学生大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二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二集各位同学:大家好!大家请坐.这个教学案例的这个节目很受大家的关注和欢迎,很多家长、老师,包括社会上的各界人士都很喜欢,都很关注,因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头疼,所以不管是不是学佛学传统文化听一听啊,他们都觉得很受益。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把你的案例讲出来,疑问提出来,我们大家一同来交流、来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
传统文化老师:我们见过一个女孩子,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这个孩子从四岁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到现在已经学习十年了,这十年下来孩子唯一的成就背过十八部经典,但是到今天我们见面的时候一问这个孩子,这十八部经典基本上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陈老师:十八部经典?传统文化老师:对。
陈老师:全忘了?传统文化老师:基本上记不住多少了。
陈老师:你们有没有问他们为什么都忘了?传统文化老师:没说为什么。
陈老师:我们见过很多学生,背了很多的经典最后都忘了。
什么原因呢?我想原因很多,比如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可能都有,包括孩子经常换学校啊,这些都有。
这里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告诉给孩子为什么要背它,这个没讲清楚啊。
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初发心很重要,好好背,背得字正腔圆,你看穿上衣服也是传统文化的衣服,将来回去给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争口气,他这个背书是为了表演,是为了名闻利养,如果是这种发心,师父常常告诫我们「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因哪,就种子啊,初发心他就不是那种纯正的,他里边掺杂着名闻利养,结果怎么样,结果就感召,迂曲是什么意思呢?你很难得到好结果,有很多挫折,很多不如意,甚至失败,果招迂曲,所以我们看到孩子这种情况,我们要反思学了十年,应该半年、一年就检查,你怎么学的?是不是?所以父母要警惕呀,高度地警觉,把我的孩子教成什么样子了,三个标准,头一个,德行,具体来说呢,能不能把《弟子规》做到,我打个比方,「父母呼应勿缓」,这个父母咳嗽一声,那个孩子马上毛巾也好、纸也好就拿过来,水就端过来了,「父母呼应勿缓」,他的心在父母身上,他孝道,孝的德行他有了,你教训他,不管是对是错,他都恭恭敬敬在那听着,他这一条做到了,一百一十三件事《弟子规》,看看你的孩子落实情况,非常具体呀,考核呀,老师用这个考核学生,家长也用这个来考核,考核什么?考核孩子,同时也考察考察学校,不合适赶紧要停啊,教了十年,我总用这个手势来打比方,这个地方是原点,你讲这个孩子到这个地方,多长时间呢?十年发现错了,哎呀可了不得啦,再把这一身错误的毛病习气和观念改掉,十年,二十年啦,回到零,原点,这孩子多大了?二十四岁了,二十四岁重新出发走到这儿又花十年,三十四啊,人家从四岁开始学呢,到这个地方十年,十四岁成就了,差多远去了!所以说要常常地检点,在德行、学问,学问是在第二位,德行、学问、能力上来检点,到底你教得怎么样,作为老师要天天检省啊,你不能一边学着一边丢,那叫什么学校嘛,不可以的,所以说我们今天看到很多人因地不正,初发心有问题,所以说父母初发心有问题,老师初发心有问题,孩子初发心有问题,结果都不会好,你为什么让孩子学传统文化?有时候我们说话不知不觉就是错话,将来给爸爸妈妈争争脸,错了!他学这个正宗正脉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成圣成贤,圣贤的特点头一个是什么?不自私,爱别人,你看两句话就说到根本,圣贤的标准就是孩子将来的方向,你是不是想将来让你的孩子做一个不自私的人,为别人舍己为人,发扬光大正法的人,你是不是为这个?这是最纯正的,那有的人说我确实发不了那么大心,你可以退而求其次,一退再退,退到底最后怎么样呢?我为了孩子脸上给我争光,或者是如何如何名闻利养掺杂在里边,这些东西是毒啊,贪嗔痴慢疑,师父常讲五毒啊,掺杂在里边就像这杯水一样,有五毒在里边你敢喝吗?你敢给孩子喝吗?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刚才您说的是孩子背书他的存心,那比如说这孩子背书他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因为我们以前有见过孩子背书,比如说一小段古文,孩子可能五分钟、十分钟,就这种死记硬背就把它背下来,背的也快,但是没几天他就忘了,到底应该怎样去背书对孩子是最好的?陈老师: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看到孩子所背的经典忘掉了要难过,现在有几个老师、家长会难过?为什么会难过?我对不住这孩子,这么好的一块料,我怎么就不能把他教好了?他忘,那我要从这么多的经典里边、文献里边都有啊,从古至今都有,我从里边找出来最好的方法教给他,让他永远不忘,你有没有发这个心哪?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忘了,忘了我就白教你了,我对不住你呀,你把生命时间放在这里,最后结果是那样的,我还有脸当这个老师吗?你叫我老师,我还无地自容啊,为什么呢?我浪费了你的时间,而且把错误的方法还传出去了,所以我们曾经亲自向师父老人家请教,背书怎么背?师父说不要贪快,不要贪成果,贪成果那个心是个贪心嘛,你贪它干什么呢,这些经典,基础的经典,一定要让它扎得牢牢的,用什么方法呢?古人有个方法大家可以参考,读一百遍,一本书拿过来,小朋友那个手指着读,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为什么要用这个手指头呢?手拿下去他就在这儿脑子不知道琢磨什么呢,他还真是有这个功夫他嘴上能给你说,不知道琢磨什么呢,你一看就知道,这个手指头指可是不行,他必须得是一个字一个字,它到哪就是哪,指着东他说西那能行吗?你就可以教训他了,他不敢,看着这个字就读这个音,所以说手、眼、心、口都到,叫指读,声音很嘹亮,不要太快,太快他就不过心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就很好,过心哪,弟子规圣人训(读得很快),时间长了他就从嘴上走不过心了,他也不可能指那么快,所以动这个手的目的就是让他语速要慢一点,语速慢下来就是让他心不要太浮躁,那么小还是安定下来好,那么读多少遍呢?读一百遍,这你们都有这个经验哪,你们是班主任,读一百遍,这一段话一百个字、二百个字,师父讲读一百遍、背一百遍,我把它这一百个字,好,我背了一遍,再背一遍,划个正字,再背一遍,再划个正字,一百遍下来,读一百背一百,双百,那么这段文字应该张嘴就来了,他有的时候顺口他就说出来了,你看你们都有这个经历,那学生们张嘴就来了,但是隔一段时间要考考他,考不对还要打手板、打屁股,他就记得为什么挨打?你就问他:“你为什么忘?”学生要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学问上,你怎么能天天胡思乱想想别的呢?该打!他一听说挨打赶紧快记,隔一段时间考一次,隔一段时间拿出来复习一次,读一百背一百他就能够扎根,你千万不能说我就放那儿了,那他很快他也会忘,因为越背越多经典,最重要的还有一点要在生活当中常用,教学要记得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