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合集下载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知识要点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知识要点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感受今日世界1、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走进我们生活2、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答: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有:(1)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2)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捷,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3)互联网让我们享受跨越国界、无限沟通的乐趣。

3、网络的好处是什么?教材P3答:网络的好处是:(1)了解国际形势的现状和发展。

(2)进行多种交流与合作。

(3)获得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4)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享受跨越国界、无限沟通的乐趣。

4、网络有哪些坏处?答:网络的坏处网络有:(1)可以让人无心学习、成绩下降;(2)让人精神萎靡;可以使人上网成瘾;(3)影响身体健康;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

5、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教材P4《网络网络我爱你》答:我们应该这样来对待网络:当然是取长补短。

互联网上是什么都有,不过良莠不齐当然要选好的,比如上网查资料,健康休闲娱乐,玩玩游戏也不是不可以,但要适度中学生要量力而行,既不要畏之如虎,也不要沉迷于电子海洛因,在恰当的时间合理利用资源做恰当的事。

6、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答: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那是因为:(1)世界各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经济全球化把世界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遥远国度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我国发生的重大事情也可能会影响别的国家的人们,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进一步缩小。

7、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朝代朝流。

8、当前,世界趋势是怎样的?答:当前,世界趋势是:当前,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湖南省中考政治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 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湘教版-湘教版初

湖南省中考政治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 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湘教版-湘教版初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考点梳理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1. 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P45)(1)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工业化的新时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延伸了人类的脑力劳动,开拓了人类智力创造的新天地,极大地改变着并将继续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2.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P48)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3. 我国该怎样应对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P49)(1)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2)发展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第三节科教兴国的重托1. 为发展科技,国家实施的发展战略是什么?(P59)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什么重要意义?)[2015某某20(2),株洲28(3)](1)在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我国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所以,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 国家如何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1)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014株洲15B)(2)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九年级政治全册-3.3 培养创新精神(第1课时)课件 湘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3.3 培养创新精神(第1课时)课件 湘教版

1.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培养创新精神要( D )
①勇于实践 ②有问题意识 ③勤于观察 ④有发散思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随堂训练
2.温家宝总理对科学巨匠的探望启示我们,创新型人才特别是科
技领军人物,往往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的学
科的建造者,是科技新突破的引领者和开拓者。这再次表明了
问题: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样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①要刻苦学习,注重实践; ②勤于质疑,培养逆向思维; ③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克服困难的 办法; ④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⑤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 度结合起来等。
讲授新课
答案: 1.
⑦⑧ ⑥




2.阴影面积占总面积一半。
问题:评价故事中小乌鸦的做法,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讲授新课
d.实践出真知——勇于在实践中进行大胆探索
材料一:
美国学生课堂上研究蚯蚓,用线绑住 蚯蚓,吞到喉咙里,拉出来后,发现蚯蚓 还活着,得出蚯蚓的生命力很强的结论;
材料二:
数学家高斯小时侯计算“1+2+......+100” 的计算方法。
讲授新课
材料二: 有粗细两支不同的蜡烛,细蜡烛的长度
是粗蜡烛的2倍,点完细蜡烛需要1小时,点 完粗蜡烛需要2小时,有一次停电,将这样2 支蜡烛同时点燃,来电时,发现两支蜡烛所 剩长度一样。
问题:从下面选项中选出停电时间(限时60s)
A.10min
B.20min
C.60min
D.40min
讲授新课
c.培养想象力 活动三:看下列词语,在较短的时间里记忆,看谁记忆得多。 (限时60s) 太阳 母亲 夜晚 儿子 河流 星星 稻米 湖泊 祖父 耳朵 眼睛 父亲 手臂 玫瑰 棉花 雪 头 树 手 嘴

思想品德(政治)九年级(初三)期末复习资料(第三单元_发展科技_振兴教育)

思想品德(政治)九年级(初三)期末复习资料(第三单元_发展科技_振兴教育)

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⒈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③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④科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科技创造着人们的生活。

⒉我国科技虽然发展迅速,成就瞩目,但科技整体水平与发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⒊造成差距的原因有哪些?①经济底子薄。

②生产力水平较低。

③科技底子薄。

④教育文化落后。

⑤民族科学素质不高。

⑥科技人才缺乏。

⒋为什么要加快科技发展?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③发展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④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发展科技,而发展科技要效率。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西方发达的科技和经济的压力,更应该大力发展科技。

⒌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①有利于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②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⒍国家应怎样发展科技?①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②鼓励科技创新,重视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③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

④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⒎中学生应怎样为科技发展作出努力?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培养自己的合作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学会观察和思考。

④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和求是精神。

第二节教育振兴民族⒈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力量?(教育的作用)①民族: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未来世界的优胜者,将属于教育更普及、文化更发达、素质更优秀的民族。

②个人:一个人的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大都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

教育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③国家: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

教育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第1框感受科技的魅力教案湘教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第1框感受科技的魅力教案湘教版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科技改变生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科技改变生活”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科技改变生活”问题。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科技改变生活”教学目标和“科技改变生活”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科技改变生活”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科技改变生活”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科技改变生活”学习状态。
- 让学生探讨科技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如清洁能源技术、废物回收利用等,并思考如何在科技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科技改变生活的相关知识,了解了科技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我们看到了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们也探讨了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就业变革等。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认识到科技的两面性,正确使用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科技有一定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来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科技法律知识方面,学生可能觉得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同时,在分析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时,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案例支持,难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此外,学生在对科技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直面成就与差距(自制版)

直面成就与差距(自制版)

近程导弹
原子弹
人造卫星
1960
1961
激光器
1964
1965
牛胰岛素
1970
1999
载人飞船
1961年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
1965 年9 月合成世界上第一种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牛胰岛素
第 13 1999年11月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页
建国后科技的特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攻克难题,创造奇迹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攻克难题 创造奇迹
第 18 页
差距
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差距大
综合国力
科技创新
经济
综合国力
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 要的指标, 是衡量一个国家的领土与自 然资源、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 化、科技等方面的综合性指标。
中国社科院出版
中国人评价自己
2010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
我 国 古 代 著 名 的 科 学 仪 器
日晷 地 动 仪
浑 天 仪
古代科技的特点
曾经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世界所瞩目
建国后科技
新中国20世纪科技成就
1960年11月5日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 成功
⑴请分析我国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科技的结果; 我国重视科技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果 ⑵请你为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提出几点好的建议. 答: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科技创新人员; 重视教育,培养各种创新型人才。
21世纪科技

中考政治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知识梳理课件

中考政治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知识梳理课件
第三单元丨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第三单元 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第三单元丨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知识导图
知识导图
考点归纳
典型精析
第三单元丨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考点归纳
一、科技改变生活 1.科学技术的作用。 (1)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每一次科技 革命都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创造着 人们的生活。
4.发展科技的重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 标志。 (2)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 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 的制高点。 (3)发展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知识导图
考点归纳
知识导图
考点归纳
典型精析
第三单元丨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4.我国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采取的措施。 如: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实行“两免一 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对贫困大学生 提供入学救助和助学贷款;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院校招收免 费师范生;积极推动各地“异地高考”方案出台;解决农民 工随迁子女就近入学问题等。 5.我国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采取的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我国教育事 业的发展。 (2)有利于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人口素质。 (3)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知识导图
考点归纳
典型精析
第三单元丨发展科技 振兴教育
2.世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标志及影响。 (1)第一次是18世纪发生的工业革命,它的标志是蒸汽机 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 (2)第二次是19世纪后半叶,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 电力革命,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3)第三次是20世纪中叶,以空间科技、原子能、电子计 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开拓了人类智力创造的新天 地,极大地改变着并将继续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我们的生 活方式。 (4)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 大影响,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感受科技的魅力》说课稿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邓宇

  《感受科技的魅力》说课稿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邓宇

《感受科技的魅力》说课稿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邓宇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邓宇,来自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我说课的题目是《感受科技的魅力》,选自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第二目。

下面我就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对教学效果的预测等方面向各位专家、老师说说我是如何进行《感受科技的魅力》的教学设计的。

一、说设计理念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觉,它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验的良好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这是我设计《感受科技的魅力》这一教学内容所要遵循的理念。

为让学生切实体验、感受到科技的神奇,落实设计理念,我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动手制作等环节来引发、增强和拓宽学生的体验。

二、说教材1.说课题在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明确规定:了解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从这一课程标准出发,本单元的第一节《科技改变生活》主要强调科技的发展和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讲述三个内容:(1)科技发展的足迹;(2)感受科技的魅力;(3)直面成就与差距。

第一目主要介绍科技的发展历程,而第二目“感受科技的魅力”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一个内容的延续,通过对当今世界科技成果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生活处处有科技,科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创造着人们的生活,对现代科技发展有更充分的了解,从而为本节的第三目“直面成就与差距”做好铺垫。

2.说教学目标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感受科技的神奇,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和掌握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单元测试姓名:班级: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7—10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然后填入下面相应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

)1.国务院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

这表明,在我国 ( ) A.发展教育应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B.应试教育比素质教育更有优势C.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完全一致 D.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2.中国南车集团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断挑战世界速度的发展之路。

该公司依靠技术创新不仅使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拥有了“中国心”和“中国脑”,并且使企业走出困境,在世界金融危机中赢得了更多的产品订单。

可见,该公司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增长的法宝是 ( )A.广大员工齐心协力,艰苦创业 B.坚持创新,拥有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产品C.坚持诚实守信,完善售后服务 D.重视职业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3.某市最近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品对联韵味,析国策战略”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这样一副对联:“科技繁荣千秋旺,教育发展百业兴。

”最适合这副对联的横批是 ( ) A.春风送暖 B.千秋万代 C.科教兴国 D.依法治国4.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走科教兴国之路,要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对青少年来说,培养和形成创新j敖识、创新精神非常重要。

下列做法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的有( )①勤于观察②善于思考③培养想象力④多动脑,少动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 ( )①科技创新②教育创新③文化创新④制度创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面对漫画中的问题,你的回答是 ( )A.确实没有用,读书出来也找不到工作B.有用,人们只有读书,获得知识才能更好地在社会立足C.读名牌大学才有用 D.很难说得清楚有用无用7.小明在日记中写道:“以前,不能打电话,只能通过飞鸽来传递信息,这样很慢,也不准确,可现在,按几个电话号码或发个QQ,就可以传递信息。

”这说明 ( )A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B 科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C 我们的生活质量与科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D 科技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8.下列题肢体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是( )A 我国成功研制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B 我国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受控撞月C 国务院决定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D 《美国的人权纪录》白皮书发表9.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

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素质,会议决定,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由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此举( )A 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B 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C 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D 有利于社会公平,实现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10.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兴办各类学校,确保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因为受教育是 ( )A 公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B 成人成才的唯一条件C 公民享有、行使其他民主权利的重要条件D 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1.小记者李磊和张娜在一次专题采访活动中,摄取了如下几个镜头。

镜头一:小亮高兴地说:“我可以不缴纳学杂费啦!”镜头二:贫困生小强兴奋地说:“我可以免费领到教科书啦!”镜头三i寄宿生小娟开心地说:“我可以申请生活补助费啦!”镜头四:农民工子女小花激动地说:“我也能进城上学啦!”上述材料体现出国家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12. 2012年7月21日,教育部下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规划指出,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形成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制度规范。

把教育“三个优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落实到政府的规划编制、年度计划、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政绩考核等各项工作中。

(1)为什么要落实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2)落实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有何重要意义?(3)除了落实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你认为我国发展教育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3.在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胡锦涛同志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了五项要求:一是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二是必须坚持持以人为本;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四是必须促进教育公平;五是必须重视教育质量。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体现了,《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观点?(2)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怎样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三、分析说明题:( 24分,每小题12分)14.材料一 2013年4月13~14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在《纲要》的序言中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强国必先强教。

”材料二 2013年4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亿万网民就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平等的交流。

在回答网友有关“中国崛起”的问题时,李总理说:“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人们议论最多的是GDP,但我以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什么发展战略?(2)请你谈谈对“强国必先强教”的理解。

(3)为了“中国崛起”你应该怎么做?15.【赏漫画】《欢乐的中国舞》(1)漫画表明了什么?【看评论】我国“天神对接”。

、蛟龙号突破7 000米之后,一些外国媒体纷纷发表评论。

美联社:中国曾努办加入由美国主导的有l6伞成员国的国际空间站,但一直遭到美国的拒绝。

中国今天的成功令美国尴尬。

日本新闻网:迄今为止的空间站,都是几个国家合力建造的,而今中国一国能建造空间站,真让人嫉妒。

华尔街日报:中国“蛟龙”号取得的成功具有里程辞式的意义。

中国在潜水深度领域超过了美国,锈车将计划超过在该领域的冠军日本。

(2)看了外媒的评论后,你有什么感晤?【读数据】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30%以下,其中美国、日本为5%以下,万人专利拥有量美国1760件,德国1750件,日本1500件。

我国在这三个方面的数据分别是39%以上,50%以上和l0件。

(3)数据说明了什么?为此我国还必须坚持什么战略?(4)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四、活动与探究题(12分)16.当前,中学生辍学现象有所反弹,受到社会的关注。

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假如你是调查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调查前你们准备学习哪些相关法律?你们打算运用哪些调查方法展开调查?(2)你认为当前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有哪些?(3)假如你的一位同学辍学了,现在请你和几名调查小组的成员动员他重返学校。

你们打算怎样做?请你设计一个简要的行动方案。

第三单元发展科技振兴教育一、选择题:1-6 DBCDAB 7-10 ABC ABC ACD ACD二、简答题:11.(1)国家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

(2)国家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3)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到国家的特殊保护。

(4)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促进教育公平。

12(1)因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关系到这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

教育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

教育的成败、人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们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培养人才,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等。

(3)要注意教育创新;注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意培养中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等。

13.(1)①发展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③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④健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正义。

⑤维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2)①按时入学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逾辍学。

③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分析说明题:14.(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教育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先决条件,将是人们在知识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拼搏;等等。

15.(1)说明中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些科技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展科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等等。

(3)说明当前我国与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相比,科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整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4)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学以致用,勇于实践,搞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发明、小制作,提高创新的能力:四、活动与探究题16.(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写出两部即可)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调查、到有关部门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