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2017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XX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复习第一章走进温州第一节东瓯名城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温州的历史、概况2初步感受作为温州人的精神风貌教学过程设问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问:“温州”这个名字的由来?(学生自由猜测发言,教师引导学习本节内容)2了解温州历史(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建制沿革”部分内容问:阅读本段内容后,你有何感受?(学生踊跃发言,只要合理,教师都予以肯定)问:结合你对温州历史的了解,谈谈你心中的温州历史?(学生回忆、交流、回答)(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时温州的版图(图1-1)问:请在地图上找到我们梧田的大概位置?(3)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古建筑能说明温州的历史?(学生广泛讨论后,师生交流)3了解现代温州(1)比较两副地图(图1-1、1-4)问:谈谈两副地图中,温州区域的变化怎样?(学生仔细比较、讨论)问:画出现代温州的界线,看看其呈什么形状?问:在现代版温州地图上找出你的家乡在哪里,与哪些县(市、区)相邻?(2)教师引导学生阅览“天下温州人”内容,探究温州人均耕地情况(学生完成书上探究活动表格)问:结合书上表格,请分析人均耕地面积对温州人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4感受温州人的精神风貌(1)学生阅读图1-海外温州人分布图、图1-6温州商会全国分布图问:为什么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问:谈谈在你的身边,有温籍华人或华侨在海外创业对家乡贡献的事吗?后探究了解现代温州主要建筑第二节瓯越山川教学目标了解温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

2了解温州丰富的地方物产资源。

教学过程由阅读温州地势图导入问:请同学们结合温州地势图,找出温州主要的山脉、江河、海湾及海港?(师生交流)2了解温州的主要地形(1)学生阅读“多山地形”内容问:温州的主要地势是怎样的?(学生结合书本提供的资料回答)问:你能说出你家乡的地形名称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了解温州的水域情况(1)采用抢答方式问:温州市三大河是什么?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温州的海域主要是什么?温州有哪四大渔场?(学生结合书上内容和自身掌握的温州常识回答)(2)东海油气、渔场对温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什么作用?4了解温州的气候和物产(1)了解温州气候特点(学生阅读了解)(2)了解温州物产情况问:温州的主要有哪些农作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后实践制作山水温州美景作品。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二、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2017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项复习资料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

2017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项复习资料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

中考总复习--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

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

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2017?銆€銆€瀹?1)瀹夋眰鍏惰兘鍗冮噷涔?鎬庝箞)銆€銆€(2)?鍏?銆€銆€鍗?1)闈炲ぉ璐ㄤ箣鍗?浣庝笅)銆€銆€(2)鍏堝笣涓嶄互鑷e崙閯?)銆€銆€澶?1)鍓嶄汉涔嬭堪澶囩煟銆??銆€銆€(2)()銆€銆€姣?1)鍏朵袱鑶濈浉姣旇€?闈犺繎锛屾尐鐫€)銆€銆€(2)姣旇嚦闄堬紝杞﹀叚涓冪櫨涔橈紝楠戝崈浣?銆€銆€(绛夊埌)銆€銆€閯?1)(閯欓檵銆佺洰鍏夌煭娴?銆€銆€(2)鍏堝笣涓嶄互鑷e崙閯?鍑鸿韩閯欓噹)鍏?1)浠婂崡鏂瑰凡瀹氾紝鍏电敳宸茶冻(姝﹀櫒)銆€銆€(2)涓婁娇澶栧皢鍏?鍐涢槦)銆€銆€钖?1)涓嶅疁濡勮嚜鑿茶杽()銆€銆€(2)钖勬毊鍐ュ啣()銆€銆€绛?1)绛栦箣涓嶄互鍏堕亾(椹变娇)銆€銆€(2)鎵х瓥鑰屼复涔??銆€銆€(3)绛栧媼鍗佷簩浼?璁板綍)銆€銆€璇?1)姝よ瘹鍗辨€ュ瓨浜′箣绉嬩篃(瀹炲湪锛?銆€銆€鐨勭‘)銆€銆€(2)甯濇劅鍏惰瘹(璇氬績)銆€銆€(3)О?銆€銆€椤圭嚂(鏋滅湡)銆€銆€绉?1)绉板叾姘斾箣灏忓ぇ(鐩哥О锛岄€傚悎) 銆€銆€(2)涓嶄互鍗冮噷绉颁篃(钁楃О)銆€銆€(3)娴佽緢鐨嗙О鍏惰搐(绉拌禐)銆€銆€杈?1)?鎺ㄨ緸)銆€銆€(2)()銆€銆€椹?1)鎰块┌鍗冮噷瓒?楠?銆€銆€(2)(椹辫溅(杩借刀)鍒?銆€銆€(4)璁″皢瀹夊嚭(浜х敓)鐫€)銆€銆€閬?1)浼氬ぉ澶ч洦锛岄亾涓嶉€?閬撹矾)銆€銆€(2)绛栦箣涓嶄互鍏堕亾(鏂规硶)銆€銆€(3)浼愭棤閬擄紝璇涙毚绉?姝i亾锛屽皝寤?銆€銆€绀句細璁や负濂?鐨勬斂娌诲眬闈?銆€銆€(4)?浠佹斂)銆€銆€(5)?璇达紝鍛婅瘔)銆€銆€寰?1)鏃㈠嚭寰楀叾鑸?瀵诲埌锛屾壘鍒?銆€銆€(2)灞辨按涔嬩箰锛屽緱涔嬪績鑰屽瘬涔嬮厭涔? 銆€銆€(棰嗕細锛屼綋浼?銆€銆€(3)鎵€璇嗙┓涔忚€呭緱鎴戜笌(鍚?寰?锛?銆€銆€杩欓噷鏄?鎰?婵€"鐨勬剰鎬?銆€銆€(4)鏋楀敖姘存簮锛屼究寰椾竴灞?鐪嬪埌)銆€銆€(5)鏁呬笉涓鸿嫙寰椾篃(鑻熶笖鍙栧緱锛岃繖銆€銆€閲屾槸"鑻熶笖鍋风敓"鐨勬剰鎬?銆€銆€(6)浜岃€呬笉鑳藉緱鍏?)銆€銆€(7)浣欏洜寰楅亶瑙傜兢涔?寰椾互锛岃兘澶?銆€銆€搴?1)涓嶆暀鑳¢┈搴﹂槾灞?搴﹁繃)銆€銆€(2)搴﹀凡澶辨湡(鎻f祴锛屼及璁?銆€銆€绔?1)涓滃潯鍙虫墜鎵у()銆€銆€(2)涓嶈兘鎸囧叾涓€绔?椤圭洰)銆€銆€(3)(绔? 銆€銆€姝?銆€銆€绛?1)?鍚屾牱)銆€銆€(2)(璇镐綅锛岃〃澶氭暟)銆€銆€鏂?1)鏂逛竷鐧鹃噷(瑙佹柟)銆€銆€(2)鏂逛互闀?闀挎柟褰?銆€銆€(3)鏂圭静涔嬩箣涓嶅彲寮轰互浠?褰撯€︹€? 銆€銆€鏃跺€?銆€銆€鍙?1)閲庤姵鍙戣€屽菇棣?寮€)銆€銆€(2)涓€鏃堕綈鍙?鍙戝嚭)銆€銆€(3)鑸滃彂浜庣晭浜╀箣涓?鍙戣抗)銆€銆€(4)鍙戦椌宸﹁蔼(寰佸彂)銆€銆€(5)?鍙戝姩)銆€銆€闇?1)鏃ュ嚭鑰屾灄闇忓紑(闆炬皵)銆€銆€(2)(闆ㄩ洩鐩涘ぇ鐨勬牱銆€銆€瀛?銆€銆€濂?1)?閫氣€滀扛鈥濅緧濂?銆€銆€(2)濂夊懡浜庡嵄闅句箣闂??銆€銆€(3)(渚涘吇)銆€銆€璧?1)涓洪檲鍚岀敨璧嬪.璇嶄互瀵勪箣(鍐?銆€銆€(2)鍒诲攼璐や粖浜鸿瘲璧嬩簬鍏朵笂(鏂囩珷)銆€銆€椤?1)椤鹃噹鏈夐害鍦?鐪?銆€銆€(2)涓夐【鑷d簬鑽夊簮涔嬩腑(鎺㈡湜锛屾嫓銆€銆€璁?銆€銆€(3)椤句笉濡傝渶閯欎箣鍍у搲?(闅鹃亾)銆€銆€鏁?1)(鍘熷洜锛屽師鏁?銆€銆€(2)妗撲警鏁呬娇浜洪棶涔?鐗规剰)銆€銆€(3)鏁呬綑铏芥剼(鎵€浠?銆€銆€(4)娓╂晠鑰岀煡鏂?鏃х殑鐭ヨ瘑)銆€銆€(5)?鍘熸潵鐨勬牱銆€銆€瀛?銆€銆€(6)骞挎晠鏁拌█娆蹭骸(鏁呮剰)銆€銆€鏇?1)(閲嶆柊)銆€銆€(2)閱夊垯鏇寸浉鏋曚互鍗?杩涜€?銆€銆€(3)鏇翠笂涓€灞傛ゼ(鍐嶃€佸張)銆€銆€(4)涓炬澂閿€鎰佹剚鏇存剚(鏇村姞)銆€銆€鍥?1)鍚涘瓙鍥虹┓(瀹変簬)銆€銆€(2)榻愪汉鍥哄杽鐩椾箮?()銆€銆€(3)鍥哄浗涓嶄互灞辨邯涔嬮櫓(宸╁浐)銆€銆€(4)姹濆績涔嬪浐(椤藉浐)銆€銆€瑙?1)?鐪嬶紝瑙傜湅)銆€銆€(2)姝ゅ垯宀抽槼妤间箣澶ц?)銆€銆€(3)鍏舵枃鐞嗙殕鏈夊彲瑙傝€?瑙傝祻)銆€銆€鑻?1)鑻熷瘜璐碉紝姣嬬浉蹇?濡傛灉锛屽亣浣? 銆€銆€(2)鑻熷叏鎬у懡浜庝贡涓?鑻熶笖)銆€銆€(3)鑻熸棤楗ユ复()銆€銆€鍏?1)浠ュ厜鍏堝笣閬楀痉(鍙戞壃鍏夊ぇ)銆€銆€(2)浠夸經鑻ユ湁鍏?鍏夌嚎)銆€銆€褰?1)浜戝綊鑰屽博鐭虫殱(鑱氭嫝)銆€銆€(2)?銆€銆€(3)(褰掍緷)銆€銆€杩?1)杩囩Е姹変箣鏁呴兘(缁忚繃)銆€銆€(2)鍙婇瞾鑲冭繃瀵婚槼(鍒?銆€銆€(3)浜烘亽(杩囩姱杩囧け)銆€銆€(4)鍐垫墠涔嬭繃浜庝綑鑰呬箮(瓒呰繃锛岃儨銆€銆€杩?,銆€銆€鍙?1)(鍛煎暩)銆€銆€(2)(瀹氬浗鍙?銆€銆€(3)?銆€銆€(鍙蜂护)銆€銆€(4)鏁呰嚜鍙锋洶閱夌縼涔?)銆€銆€鍜?1)鏀块€氫汉鍜?鍜岀潶锛屽崗璋?銆€銆€(2)(娓╁拰锛屽拰鏆?銆€銆€鎮?1)涓斾汉鎮e織涔嬩笉绔?鎷呭咖銆佸咖铏?銆€銆€(2)鏃犲喕棣佷箣鎮?蹇ф偅)銆€銆€(3)涓轰埂浜烘墍鎮???銆€銆€鎯?1)澶х帇鍔犳儬(鎭╂儬)銆€銆€(2)姹濅箣涓嶆儬()銆€銆€鎴?1)鑰屾垨闀跨儫涓€绌?鏈夋椂)銆€銆€(2)鎴栧紓浜岃€呬箣涓?)銆€銆€(3)?鏈変汉)銆€銆€鏋?1)鍗楁瀬娼囨箻(鍒?銆€銆€(2)姝や箰浣曟瀬(绌峰敖銆佸敖澶?銆€銆€鍔?1)鑰屽北涓嶅姞澧?鏇村姞)銆€銆€(2)涓囬挓浜庢垜浣曞姞鐒?)銆€銆€(3)寮楁暍鍔犱篃(铏氬じ锛屼互灏戞姤澶?銆€銆€闂?1)绔嬫湁闂?涓€浼氬効)銆€銆€(2)鍙堥棿浠ゅ惔骞夸箣娆℃墍鏃佷笡绁犱腑銆€銆€(鏆椾腑)銆€銆€(3)?(鍙?銆€銆€涓?銆€銆€(4)?澶规潅)銆€銆€(5)閬備笌澶栦汉闂撮殧浠庝笉闂存柇(闂撮殧锛? 銆€銆€闅斿紑锛屼笉杩炴帴)銆€銆€瑙?1)涔冨叆瑙?)鎵侀箠瑙佽敗妗撳叕銆€銆€(2)?閫?鐜?)銆€銆€(3)瑙佸線浜嬩篃(鐭ラ亾)銆€銆€鍊?1)姣忓亣鍊熶簬浜?鍊?銆€銆€(2)鎰垮€熷瓙鏉€涔?渚濋潬)銆€銆€(3)?鍗充娇)銆€銆€鏅?1)(鏃ュ厜)銆€銆€(2)鍥涙椂涔嬫櫙涓嶅悓(?銆€銆€灏?1)鍑洪儹鐩告壎灏?鎵舵寔)銆€銆€(2)?鍔╄瘝锛岀敤鍦?銆€銆€鍔ㄨ瘝鍚庨潰锛屾棤瀹炰箟)銆€銆€(3)涓婁娇澶栧皢鍏??銆€銆€(4)(鍗冲皢)銆€銆€鍏?1)?鐢ㄥ搧)銆€銆€(2)鍚勫叿鎯呮€?)銆€銆€(3)姝や汉涓€涓€涓哄叿瑷€鎵€闂?璇︾粏) 銆€銆€(4)鏀块€氫汉鍜岋紝鐧惧簾鍏峰叴(閮?銆€銆€灞?1)闈㈠北鑰屽眳(灞呬綇)銆€銆€(2)灞呭簷鍫備箣楂樺垯蹇у叾姘戯紝澶勬睙婀? 銆€銆€涔嬭繙鍒欏咖鍏跺悰(鍦ㄢ€︹€︿綅缃?銆€銆€(3)灞呭崄鏃?缁忚繃锛屽仠鐣?銆€銆€(4)浠ュ叾澧冭繃娓咃紝涓嶅彲涔呭眳(鍋滅暀) 銆€銆€涓?1)(鍙戝姩)銆€銆€(2)涓惧ご鏈涙槑鏈?)銆€銆€(3)鐧鹃噷濂氫妇浜庡競() 銆€銆€(4)(鎺ㄤ妇)銆€銆€(5)姝诲嵆涓惧ぇ鍚嶈€?浼犳壃)銆€銆€缁?1)缇ゅ搷姣曠粷(鍋滐紝娌℃湁)銆€銆€(2)?娌℃湁鍑?銆€銆€璺?銆€銆€(3)浠ヤ负濡欑粷(鏋?銆€銆€(4)浣涘嵃缁濈被寮ュ嫆(闈炲父)銆€銆€(5)寰€鏉ヨ€屼笉缁濊€?鏂?銆€銆€灏?1)鏋楀敖姘存簮(灏藉ご)銆€銆€(2)涓€椋熸垨灏界矡涓€鐭?瀹?銆€銆€(3)鍒╁敖鍗楁捣(鍏ㄩ儴鍙栧緱)銆€銆€(4)杩涘敖蹇犺█()銆€銆€闄?1)(杈归檯)銆€銆€(2)澶栦笌浜庨檯(鎺ワ紝杩炴帴)銆€銆€灏?1)(瀹屾垚)銆€銆€(2)棰撶劧灏遍唹(鎺ヨ繎)銆€銆€鑻?1)浣曡嫤鑰屼笉骞?鎰?銆€銆€(2)澶╀笅鑻︾Е涔呯煟(瀵光€︹€︽劅鍒扮棝銆€銆€鑻?銆€銆€寮€(1)杩炴湀涓嶅紑(鏀炬櫞)銆€銆€(2)(寮€閫氾紝閫?銆€銆€涓?1)涓存邯鑰屾笖(鏉ュ埌)銆€銆€(2)鎵х瓥鑰屼复涔?)銆€銆€(3)鏁呬复宕╁瘎鑷d互澶т簨涔??)銆€銆€鍚?1)涓嶈兘鍚嶅叾涓€澶?璇村嚭)銆€銆€(2)鍚嶄箣鑰呰皝(鍛藉悕)銆€銆€(3)?鍚嶅瓧)銆€銆€(4)灞变笉鍦ㄩ珮锛屾湁浠欏垯鍚?鍑哄悕锛?銆€銆€钁楀悕)銆€銆€寮?1)璧忚祼鐧惧崈寮?鏈変綑)銆€銆€(2)椤逛负涔嬪己(閫氣€滃兊鈥濓紝鍍电‖)銆€銆€涓?1)鍖楀北鎰氬叕鑰咃紝骞翠笖涔濆崄(灏嗚繎) 銆€銆€(2)?鍐典笖)銆€銆€(3)瀛樿€呬笖鍋风敓(鏆備笖)銆€銆€鍘?1)涓€鐙煎緞鍘?绂诲紑)銆€銆€濂?1)鏄庢湁濂囧阀浜烘洶鐜嬪彅杩?濂囧紓)銆€銆€(2)(澶氫竴鐐?銆€銆€鑻?1)(涓?)銆€銆€(2)鏇句笉鑻ュ瓈濡诲急瀛?姣斿緱涓?銆€銆€(3)鑻ヤ负浣h€?浣犱滑)銆€銆€(4)鑻ユ棤鍏村痉涔嬭█锛屽垯璐f敻涔嬧€︹€? 銆€銆€(濡傛灉)銆€銆€鍠?1)宀傜埍浜轰箣鍠?涓撻暱)銆€銆€(2)鍠勫搲锛屽惥璇锋棤鏀诲畫鐭?濂?銆€銆€(3)缃楁暦鍠勮殨妗?鎿呴暱)銆€銆€灏?1)灏戞椂(涓€浼氬効)銆€銆€(2)鎰忓皯鑸?绋嶅井)銆€銆€(3)()銆€銆€(4)闄堟秹灏戞椂(骞磋交)J'銆€銆€鑸?1)灞嬭垗淇ㄧ劧(鎴垮眿)銆€銆€(2)渚胯垗鑸癸紝浠庡彛鍏?鑸嶅純)銆€銆€椋?1)璁鹃厭鏉€楦′綔椋?椋熺墿)銆€銆€(2)椋熶笉楗憋紝鍔涗笉瓒?鍚?銆€銆€(3)椋熶箣涓嶄互鍏堕亾(閫?楗?锛屽杺鍏?銆€銆€铏?1)?鍗充娇)銆€銆€鑳?1)?缇庝附锛屽.瑙? 銆€銆€(2)鑷d笉鑳滃彈鎭╂劅婵€(缁忓彈寰椾綇锛? 銆€銆€蹇嶅彈寰椾綇)銆€銆€浣?1)绉︾帇浣夸汉璋撳畨闄靛悰(娲?銆€銆€(2)浣夸簬绉?鍑轰娇)銆€銆€(3)浣垮瓙涓轰娇(浣胯€?銆€銆€涔?1)涔冧腹涔﹀笡鏇般€€"闄堣儨鐜?(鍐?銆€銆€(2)寰楅奔鑵逛腑涔?瀛楁潯)銆€銆€(3)鍐涗功鍗佷簩鍗凤紝鍗峰嵎鏈夌埛鍚?鏂?銆€銆€浠?銆€銆€(4)(淇? 銆€銆€灞?1)(绠?銆€銆€(2)?绫?銆€銆€(3)?鍢辨墭)銆€銆€鏁?1)鍙堟暟鍒€姣欎箣(?銆€銆€(2)鐝犲彲鍘嗗巻鏁颁篃(璁$畻)銆€銆€(3)鎵惰嫃浠ユ暟璋忔晠()銆€銆€閫?1)(閫氳繃)銆€銆€(2)鏀块€氫汉鍜岋紝鐧惧簾淇辨柊(閫氳揪锛? 銆€銆€閫氶『)銆€銆€(3)??銆€銆€(4)楦d箣鑰屼笉鑳介€氬叾鎰?閫氭檽锛屾槑銆€銆€鐧?銆€銆€(5)鏁翠釜(?銆€銆€浜?1)娌虫洸鏅哄彑鏃犱互搴?閫?鏃?)銆€銆€(2)?鐏? 銆€銆€浜★紝姝讳骸)銆€銆€(3)ц(閫冧骸锛? 銆€銆€閫冭窇)銆€銆€寰?1)(娌℃湁)銆€銆€(2)(闅愮害)銆€銆€(3)涓滃潯鐜板彸瓒筹紝椴佺洿鐜板乏瓒筹紝鍚?(绋嶅井) 璋?1)璋撲负淇$劧(璇?銆€銆€(2)璋撳厛涓绘洶(瀵?銆€銆€(3)(鏄?銆€銆€(4)浜堣皳鑾?璁や负)銆€銆€(5)姝や箣璋撳け鍏舵湰蹇?)銆€銆€(6)?鍛藉悕)銆€銆€椴?1)鑺宠崏椴滅編(椴滆壋)銆€銆€(2)闄跺悗椴滄湁闂?xi菐n锛屽皯)銆€銆€鍚?1)鐙间笉鏁㈠墠锛岀湀鐪堢浉鍚?闈㈠悜)銆€銆€淇?1)璋撲负淇$劧()銆€銆€(2)蹇呬互淇?瘽)銆€銆€(3)鎰块櫅涓嬩翰涔嬩俊涔?淇′换)銆€銆€(4)娆蹭俊澶т箟浜庡ぉ涓?閫氣€滀几鈥濓紝浼? 銆€銆€寮?銆€銆€淇?1)澶栫粨濂藉瓩鏉冿紝鍐呬慨濂芥斂鐞?鏀?銆€銆€闈╋紝娌荤悊)銆€銆€(2)?闀?銆€銆€璋?1)浣垮悰璋㈢綏鏁??銆€銆€(2)(鍛?)銆€銆€(3)涓烘垜璋㈡洶銆€鈥滄槑澶╁瓙鍦ㄤ笂鈥︹€︹€? 銆€銆€(鑷存剰)銆€銆€绉€(1)浣虫湪绉€鑰岀箒闃?鍙戣崳婊嬮暱)銆€銆€(2)钄氱劧鑰屾繁绉€鑰?绉€涓?銆€銆€琛?1)涓変汉琛屽繀鏈夋垜甯堢剦(璧?銆€銆€(2)琛屾媯涔卞叾鎵€涓?鍋氾紝鎵ц)銆€銆€(3)(琛屽垪)銆€銆€(4)灏嗗啗鍚戝疇锛屾€ц()銆€銆€(5)琛屾敹鍏碉紝姣旇嚦闄?琛屽啗)銆€銆€瀵?1)瀵诲悜鎵€蹇?瀵绘壘)銆€銆€(2)瀵荤梾缁?涓嶄箙)銆€銆€璁?1)(绛斿簲)銆€銆€(2)?鎷熷0璇峢菙)銆€銆€(3)(璧炲悓)銆€銆€(4)楂樺彲浜岄粛璁?宸﹀彸)銆€銆€鏁?1)鎭愭墭浠樹笉鏁?鎴愭晥)銆€銆€(2)涓嶆晥锛屽垯娌昏嚕涔嬬姜(瀹炵幇锛屽畬銆€銆€鎴?銆€銆€(3)(浠?銆€銆€鍔?銆€銆€涓€(1)鑰屾垨闀跨儫涓€绌?鍏ㄣ€侀兘锛屼竴姒?銆€銆€(2)鍚忓懠涓€浣曟€?澶氫箞)銆€銆€(3)涓€鏃堕綈鍙?鍚屼竴鏃跺€?銆€銆€(4)涓婁笅澶╁厜锛屼竴纰т竾鍊?涓€鐗?銆€銆€鐩?1)澧炵泭鍏舵墍涓嶈兘锛?澧炲姞)銆€銆€(2)涓嶆不灏嗙泭娣憋紝棣欒繙鐩婃竻(鏇村姞) 銆€銆€(3)涓嶆不灏嗙泭娣?娓愭笎)銆€銆€(4)蹇呰兘瑁ㄨˉ闃欐紡锛屾湁鎵€骞跨泭(濂? 銆€銆€澶勶紝鍒╃泭)銆€銆€閬?2)浠ュ厜鍏堝笣閬楀痉(閬楃暀锛岀暀涓?銆€銆€(3)鐖舵瘝宀佹湁瑁樿憶涔嬮仐Wei(缁欎笌銆€銆€鐨勪笢瑗?銆€銆€涓?1)鍛煎皵鑰屼笌涔?缁欙紝缁欎笌)銆€銆€(2)鎵€璇嗙┓涔忚€呭緱鎴戜笌(鍚?娆?锛??銆€銆€鍥?2)浣欏洜寰楅亶瑙傜兢涔?浜庢槸)銆€銆€澶?1)鑸硅儗绋嶅し(骞?銆€銆€(2)瑷€鍜岃€岃壊澶?骞冲拰銆佸钩鏄?銆€銆€(3)?灏戞暟姘?銆€銆€鏃?銆€銆€宸?1)楠ㄥ凡灏界煟(宸茬粡)銆€銆€(2)姝昏€呴暱宸茬煟(瀹屼簡銆佸畬姣?銆€銆€(3)?绠椾簡锛岀舰浜?銆€銆€鏄?1)澶╀笅浜嬫湁闅炬槗涔?(瀹规槗)銆€銆€(2)瀵掓殤鏄撹妭(浜ゆ崲)銆€銆€鎰?1)?? 銆€銆€(2)?蹇冩儏)銆€銆€(3)鎰忓皢闅у叆浠ユ敾鍏跺悗涔?鎰忓浘锛?銆€銆€鎵撶畻)銆€銆€(4)閱夌縼涔嬫剰涓嶅湪閰?鎯呰叮)銆€銆€(5)楦d箣鑰屼笉鑳介€氬叾鎰?鎰忔€?銆€銆€鏈?1)灏旀潵浜屽崄鏈変竴骞寸煟(閫?鍙?)銆€銆€(2)鏁呭悰瀛愭湁涓嶆垬锛屾垬蹇呰儨鐭?鎴?銆€銆€鑰?銆€銆€鏇?1)鏇句笉鑻ュ瓈濡诲急瀛?绔熺劧)銆€銆€(2)鏇剧泭鍏舵墍涓嶈兘(澧炲姞)銆€銆€(3)鏇捐椿浣欐牳鑸熶竴(鏇剧粡)銆€銆€浣?1)鍥颁簬蹇冿紝琛′簬铏戯紝鑰屽悗浣?鎸?銆€銆€浣滐紝濂嬪彂)銆€銆€(2)浣滀涵鑰呰皝?(鍒堕€狅紝寤虹瓚)銆€銆€(3)?)銆€銆€(4)涓€璞変綔姘?)銆€銆€(5)?鍐?銆€銆€鎸?1)铏戒汉鏈夌櫨鎵嬶紝鎵嬫湁鐧炬寚锛屼笉鑳? 銆€銆€鎸囧叾涓€绔?鎵嬫寚)銆€銆€(2)(绗?銆€銆€鐩?銆€銆€(3)鍗滆€呯煡鍏舵寚鎰?鐢ㄦ剰)銆€銆€(4)?鎸?銆€銆€鐐?蹇?1)瀵诲悜鎵€蹇?璁板彿)銆€銆€璇?1)?)。

2017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2017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2017中考语文基础知识1.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2.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3.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4.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5.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6.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7.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8.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17.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18.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19.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2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21. 岁寒三友:松竹梅2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2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2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2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2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2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2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2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3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32.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36.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37.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38. 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3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40. 三代:夏商周41.三原色:红绿蓝42. 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43. 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44. 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2017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项复习资料 复习提纲素材 新人教版

2017中考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项复习资料 复习提纲素材 新人教版

专项复习资料复习提纲素材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准确的抄写,不可多抄,不可漏抄,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若看拼音写的汉字不会写,应写上一个同音字,切不可空着。

2、填词:(以现代文语段积累中的内容为主)(1)反义词;(2)递进关系:题目中如果出现有“乃至、甚至、不仅……而且……”等词要仔细分析所选词语的表意程度的深浅(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要关注待选词语和比喻、拟人对象的对应关系3、修改病句找准主谓宾:确定动词,动词之前发出行为的人或事物为主语,动词之后承受行为的人或事物为宾语,发现是否缺主语、缺宾语或主宾、动宾搭配不当(详细方法见病句强化训练资料)补充:(1)句中有多个主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时,考虑主宾搭配不当,方法为为每个主语寻找一个合适的谓语动词(2)当句中有多个宾语,却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时,考虑动宾搭配不当,方法为为每个宾语搭配一个合适的谓语动词4、排序还原:①主语一致,同一句中的不同分句的主语应是同一个;②语境一致,主句和备选句所营造的氛围或感情基调应是一致的;③句子结构一致,当选项中各个分句的结构已经一致的时候,短句前,长句后;④考虑逻辑顺序,找准中心句(观点句),区别材料句,按照总分总、总分或分总、时间、空间、思维的顺序排列5、选题:分析主题,抓住关键词,然后分析主题类型(1)类似“武汉发展”的主题,则划分小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就是一个选题(2)已经是个小范畴的主题或是具体的一个活动了,则在关键词的后面加上“意义、目的、原因、益处、弊端”等词构成选题。

6、活动设计题:表现形式为“以……为内容|主题开展……”,常见的活动方式有:(1)亲自体验解决问题:查资料、采访、主题班会(2)竞赛活动:演讲、诗歌朗诵、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辩论(3)展览类:书抄报、展板、黑板报(4)讲座类:知识座谈、讨论会、名家讲座、交流活动(5)趣味活动类:对联、灯谜、成语接龙7、口语交际:表态(是否同意观点),针对矛盾点提出合理解决方法或指出采取正确态度的好处,提出请求要说明目的,礼貌委婉,注意称谓8、材料分析概括题:找出所有材料的共同点也就是都谈到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所有材料中都反复出现的词或短语就是关键词,或所有材料中信息量最小的一则就是所有材料的共同信息。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

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一)文言文实词用法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34、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

陋室铭》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

爱莲说》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短文两篇。

三峡》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

记承天寺夜游》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把它比作)(同上)50、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愉悦)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资料(二)文言文虚词用法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2017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一、文字综合运用1. 写作类知识点(1)作文题材在2017年的中考语文考试中,作文题材多样化,涉及了人物描写、故事写作、看图作文等。

考生应注意在平时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准备各种类型的作文。

(2)写作要求中考语文对作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内容要求、结构要求、语言要求和可读性要求上。

考生在平时应重点训练这几个方面,注意文章主题的选取、内容的丰富、结构的合理、语言的准确、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力求表达准确、形式美观。

2. 阅读类知识点(1)阅读理解类型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主要包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传记散文等。

考生在平时应多读多练,熟悉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阅读技巧阅读理解的技巧主要包括快速阅读、细节抓取、归纳总结、辨析作者观点等。

考生在平时应注意培养这些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表达类知识点(1)语言表达中考语文考试中,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主要包括用词得当、表达准确、修辞得体等。

考生在平时应多积累词汇,熟悉各种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语言规范中考语文对语言规范的要求主要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语法错误的纠正等。

考生在平时应多做题、多训练,熟悉语言的规范用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中考语文对古代文学的考查主要包括神话传说、古代诗词、古典文言文等。

考生应重点关注古代文学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品,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现代文学中考语文对现代文学的考查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考生应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作者特点,提高对现代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3. 名著导读中考语文中对名著的考查一直很重要,考生应重点关注《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的内容、作者、思想等,熟悉名著的基本知识。

三、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联想,起到比拟、象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初中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风格:柔婉豪放灵秀庄严绮丽朴实繁复凝练生动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冠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容):答题方式: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容),使读者。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1、对文中的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

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容进行合理的补写。

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

(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

(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