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PPT精品课件

斯蒂芬·茨威格
等;传记《三大师》、《罗
曼·罗兰》等。
茨威格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 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 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 平主义者。
茨威格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 基。1934年遭纳粹党驱逐,先后流亡英 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 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8课《列夫·托 尔斯泰 》课件 (35张) -精品 教学课 件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8课《列夫·托 尔斯泰 》课件 (35张) -精品 教学课 件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8课《列夫·托 尔斯泰 》课件 (35张) -精品 教学课 件ppt
人生不是 一种享乐,而 是一桩十分沉 重的工作。
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
长相: 普通大众的脸
身材: 矮小敦实、侏儒
犀利的目光 眼睛
丰富的感情
4、怎样具体描写眼睛?
目光的犀利
蕴藏着丰富感情
眼 睛
威力
赞美他犀利的眼
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5、作者在外貌描写中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比喻、夸张
夸张——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 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6、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 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8课《列夫·托 尔斯泰 》课件 (35张) -精品 教学课 件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8课《列夫·托 尔斯泰 》课件 (35张) -精品 教学课 件ppt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 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 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他的文学创作,来自于对社会生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8课《列夫·托 尔斯泰 》课件 (35张) -精品 教学课 件ppt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45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2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45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2
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 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 物形象生动可感。再次突出托尔斯泰胡须浓 密的特点。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 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 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 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 工巧匠建造起来的。(第2段)
长髯( rán ) 两颊( jiá )
脸膛( tánɡ ) 一绺( liǔ )
粗劣( liè ) 禁锢( ɡù )
酒肆( sì ) 蒙昧( mèi )
尴尬(ɡān ɡà ) 锃亮( zènɡ )
藏污纳垢( ɡòu ) 广袤( mào )
崎岖( qí qū) 滞留( zhì )
重点词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文中比喻皮肤粗糙。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 得很突出。 【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 见解深刻,文中形容目光犀利。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黯然失色】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光彩;也指心 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
导入新课
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 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鲁迅) 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马克·吐温)
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茨威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学
习人物传记的常见写法。(重点)
并不矛盾。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 、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 恶的原因。他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 却总是事与愿违。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 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于和家人产 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28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28张ppt)

茨威格
托尔斯泰是个贵族,是 社会活动家,是世界文豪, 可以说是个明星。你能 说出托尔斯泰长什么样 子吗?你能把他的外貌 描述一下吗?
真正的托尔斯泰我 们已经无缘得见,那么, 我们如何能够描述托尔 斯泰的外貌呢?我们只 有借鉴茨威格的文字描 绘了。
请同学们打开课 文,认真听读,看看 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 泰长什么样,给你留 下怎样的印象?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 劣, 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文中比喻皮肤粗糙。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在 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 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 害怕不安的样子。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 西长为“广”,南北长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形容谦卑恭 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 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黯 淡无光。
俄 国 ]
列 夫 托 尔 斯 泰
·
(1828-1910)
[
《战争与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
斯蒂芬·茨威格,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出身于富 裕的犹太家庭。他的 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 物传记著称。他为著 名文学和历史人物所 作的评论和传记,使 他享有很高的声誉。 代表作有《三大师》 《罗曼·罗兰》等。
脸庞( )胡髭( ) 陀( ) 长髯( )两颊( )黝黑( 一绺( )鬈发( )穹顶( 肖像( )锃亮( )粲然( 貂皮( )甲胄( )粗糙( 藏污纳垢( )广袤无垠(
) ) ) ) )
脸庞pánɡ 胡髭zī 陀tuó 长髯rán 两颊jiá 黝黑yǒu 一绺liǔ鬈发quán穹顶qiónɡ 肖像xiào锃亮zènɡ粲然càn 貂皮diāo甲胄zhòu粗糙cāo 藏污纳垢ɡòu广袤无垠mào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共31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 (共31张PPT)(优质版推荐)

肖像描写的技法
一、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二、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 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我的收获
如何进行肖像描写? • 肖像描写是刻划人
物的重要方法。最主要 的是要形、神兼备。
模仿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描述一下安徒生和鲁迅的眼睛。
祥林嫂
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
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 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 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 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 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 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 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 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 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
列 夫
托 尔 斯 泰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
•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
夫 托
族家庭。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
尔 斯
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泰(
1828 1910
•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 ~ 并开始写作。

• 五、六十年代托尔斯泰看到资本主 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 会罪恶的途径
层层递进,逐层深入
分组讨论:
归纳一下,1-5小节各写了托尔斯泰面部 的哪些特征?
①托尔斯泰须发特点——浓密 ②托尔斯泰面部轮廓——平庸 ③托尔斯泰面部表情——阴沉 ④托尔斯泰长相特点——平常
⑤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 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附录
部位 脸
(嘴上边)胡髭 (两鳃)长髯 眉毛
(弯曲) 鬈发 (眼上方) 额头
平庸丑陋 反衬
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26张PPT)

读课文1到5自然段,评价托尔斯泰 的外貌特点。
评价的格式为:托尔斯泰长得 —— ————————————,因为他 — ————————。
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 面部轮廓: 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面部表情: 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 长相平平: 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都没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 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 的犹太家庭。
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 代表作有
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
的来信》等;
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斯蒂芬·茨威格
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 的人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 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
“恕我不起来了!”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 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 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 刻着:
尴尬(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苦 难,不好处理. 鹤立鸡群(hè):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 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jīn):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 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尾(hàn):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 样子. 诚惶诚恐(huáng kǒng):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mào yín):广阔无边.
“π=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 288”。
这里躺着一个消逝的作家,一个人类不朽的战士。守着 天平的两端,一端是良心和道德,另一端是人民期待的目 光。死亡的阴影固然恐怖,但始终坚持信念,坚持人类不 屈的本性,便仿佛拥有一把利剑。可以消灭一切黑暗,赢 得重生。

第8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8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他同情农民招致农奴主敌视。
• 沙皇政府早有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
这是智者的不幸
,是仁者的痛苦

• 想放弃私人财产却遭到妻子的激烈反对。
• 与妻子索妮娅的矛盾冲突加深了痛苦。
15
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
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
只有聪慧如茨威格,才回答了托翁至死都悬而
未解的问题。
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
11
年轻时期的托尔斯泰:
自我批评、反思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
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
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1849年4月
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
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18
谢谢大家
19
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
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幸福。
批注9:“看透事物本质”,
却会失去幸福。这似乎不
合常理,其中有何深意?
14
• 他想解放农奴但农奴不接受。
• 他厌恶农奴制,却又为地主的土地忧虑。
• 他看到沙皇改革的虚伪却又反对革命消灭农奴制。
• 长兄尼古拉逝世,加深了悲观情绪。
一个‘绿杖’,‘绿杖’上面写着一个秘密:‘怎样才能使所
有的人不遭受任何灾难……永远幸福……使所有的人都和睦,
不会有任何苦难”。
《忏悔录》:“那时候我相信绿杖上面写的:应当消灭人
世间的一切罪恶,赐给人类最大的幸福。现在,我仍然相信有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38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38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②穿透心灵/审视心灵
• 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 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
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二)细看托尔斯泰
③情感丰富/柔和
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 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 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 神秘莫测。
谨的样子。
诚惶相诚传恐晋:代书形法容家小王心羲谨之在慎木以板至上于写害字,怕墨不汁安透的入样木板子有。三分深。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
也说解毋深庸刻置疑。。文中形容目光犀利。 无可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黯然失色: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和光彩;也指心情沮
课文结构
列 夫 · 托 尔 斯 泰
须发特点
面部特征
外貌

长相平平
令人失望
(反 衬)
犀利的目光
丰富的情感
眼睛
巨大的威力

人生的不幸
深邃的精神世界 (崇敬、赞美)
——斯特拉霍夫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的评论
● 朗读材料二:
“ 这 里 全 是 虚 伪 , 全 是 谎 言 , 全 是 欺 骗 , 全 是 罪 恶 。 ” — — 安 娜 ·卡 列 尼 娜 卧 轨时对上流社会的诅咒,实际是托尔斯泰内心深处对俄罗斯上层社会的呐喊。
拓展思考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 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 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课件)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 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 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 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 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 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3、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 手法,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
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
其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 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 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着力刻画托尔 斯泰的眼睛呢?
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 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
第8课
列夫·托尔斯泰
新课导入
愉悦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 有各的不幸。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刻,而是用深 度量去衡量的。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不应是为了自我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 理而活着。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 描写,并体味其作用。(重点) 2.学习细节描写和欲扬先抑的写法。(重点) 3.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 神品质。(难点)
请默读全文,并用一句 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小组合作,划分课文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5)段 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 描写列夫托尔斯泰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精读探索
(一)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根据课文的描述,你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有 了怎样的总体印象?(请从文中找出一两句话 来进行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