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力学精品复习课件 必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备考力学篇必备知识点

中考物理备考力学篇必备知识点

中考物理备考力学篇必备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力学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力学,下面列举了中考物理力学篇的几个必备知识点。

一、运动学1. 位移和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速度则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为:位移:Δx = x2 - x1速度:v = Δx / Δt其中,Δx表示位移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2. 加速度和运动图象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速度-时间图象来描述,根据图象的斜率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a = Δv / Δt其中,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二、动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陈述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才会改变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 = m * a其中,F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陈述了任何两个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必然相互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静力学1.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时,合力和合力矩都必须为零。

合力的平衡条件是分量合力的合成为零,合力矩的平衡条件是物体对某个转轴的合外力矩为零。

2. 支点的作用在支撑物体时,支点的作用是保持物体平衡,并且产生与物体受力相反的反力。

四、动能和势能1.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E = 1/2 * m * v^2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能等。

中考物理-知识专题-专题二-力学完整ppt课件

中考物理-知识专题-专题二-力学完整ppt课件

(2)将小石块慢慢浸入水中,小石块浸在水中的体积(即排开水
的体积)逐渐增大,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弹簧测力计示数
(F=G-F浮)将逐渐变小;小石块浸没到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1.6 N,此时小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G-F=2.6 N-
1.6 N=1 =1×10-4
Nm,3. 小石块的体积V = V 排 = F 水 浮 g1 1 0 3k g/1 m N 3 1 0N /k g
【跟踪训练】 1.(2012·济宁中考)如图所示,小车被人推开后向前运动,最 终停下了,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对小车的推力越来越小 B.离开人手后的小车不受力的作用 C.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由于惯性,离开手的小车继续向前运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离开人的小车不受人的推力,A选项错;小车运动减慢直至静 止,说明小车受到了地面的阻力,B选项错;小车运动得越来 越慢,说明小车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C选项错;离开手的小 车继续运动,由于惯性小车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D选项正 确.
pS FF S 浮1 00 .500 m .N 24000Pa
答案:(1)变大 变大 (2)重力 400 (3)1 000 N 4 000 Pa
3.(2012·烟台中考)在实现登月“访吴刚、会嫦娥”千年夙愿 的同时,我们一直在追寻着下海“闯龙宫、见龙王”的梦 想.2011年7月,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如图所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表),在经过布放、 下潜、上浮、回收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完成5 000 m级海试 任务.2012年6月3日赴马里亚纳海沟向7 000 m级发起冲击,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

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

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

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概览一、力学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 力的符号表示- 力的作用效果2. 力的测量- 弹簧秤的使用- 力的单位(牛顿,N)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三角形法则4. 重力- 重力的定义-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加速度5. 摩擦力- 摩擦力的产生- 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 摩擦系数6. 压强- 压强的定义- 压强的计算公式- 液体压强7. 浮力- 浮力的产生- 阿基米德原理- 浮沉条件8.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杠杆的种类- 滑轮及其作用9. 运动的描述- 速度与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图象10.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 热量的传递方式- 热容量与比热容2. 热膨胀- 热膨胀现象- 线膨胀与体膨胀3. 物态变化- 熔化与凝固- 蒸发与凝结- 沸腾与凝固4. 热机- 热机的工作原理 - 热效率- 内燃机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平面镜反射- 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2.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折射定律- 透镜成像3. 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 光谱4. 光的直线传播- 直线传播的应用 - 阴影与日月食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2. 电路基础- 电路的组成- 欧姆定律- 串联与并联电路3. 电能与电功率- 电能的计算- 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与电能的关系4.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基本原理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波的产生- 声速- 声波的传播2. 声音的特性- 响度、音高和音色- 声音的测量3. 声的反射、折射和干涉- 回声- 声波的干涉现象六、应用题解题技巧1. 解题步骤- 理解题意- 确定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 - 选择适当的物理公式2. 常见题型解析- 计算题- 实验题- 推理题3. 答题技巧- 单位转换- 图表分析- 误差分析七、实验探究1. 实验设计原则- 控制变量法- 等效替代法2. 常见物理实验- 测量物体的速度- 测量电阻- 测量密度3.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结果分析以上是初中物理必考知识点的概览,学生应掌握每个部分的核心概念、公式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力学总复习PPT课件

初中物理力学总复习PPT课件

.
26
3、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你知道 力和运动的关系了吗?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所以力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 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
27
4、牛顿第一定律为什么又叫惯性 定律? 从两方面理解其内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自身有总保持原运动状态不 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惯性的存在,
因此又叫惯性定律。
.
28
5、怎样理解“惯性”? 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与其它因素无关。 注意: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
29
6、怎样解决实际中的力和运动 的问题?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是物体在
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但地球
附近没有不受力的物体,可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星火教育
.
1
一、质量和密度
二、力和运动
知 识
三、压力和压强
结 四、浮力
构 五、简单机械、功和能
六、受力分析专题
.
2
一、质量和密度
1、怎样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 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 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kg 常用
单位:g、mg、t(吨)
.
22
2、怎样描述机械运动?——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v s
t
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明确哪段过程的 v s
t
小资料:
.
23
小资料: 人步行
自行车
高速公路上 的小轿车
—— 约1.1m/s —— 约5m/s —— 可达40m/s

初三力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力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力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条件下的力的作用和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初三的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重点内容。

下面是初三力学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性质: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性质。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上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又称为惯性定律。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6.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弹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或变形后,弹簧或其他弹性体对物体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这些力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成,得到合力,合力与原有力的性质有关。

2. 力的分解:将一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使之共同作用产生与原来相同效果或与原来效果相同的力。

三、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者试图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的粗糙度或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没有相对运动或者试图相对运动时,作用在物体间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作用在物体间的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摩擦系数和物体受力的垂直分力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四、斜面静力学1. 斜面静力学的基本概念:斜面静力学是研究由于斜面对物体的重力作用所产生的力的平衡的学科。

2. 斜面的分类:根据斜面的形状和物体所受的力的方向,斜面可分为光滑斜面和粗糙斜面。

3. 斜面静力学的分析方法:根据斜面的不同情况,可以利用三角函数、力的分解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ppt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ppt
S受
单位:帕斯卡(Pa)
1Pa=1N/m2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3、液体的压强 定性了解:
(1)液体对容器底 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4)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 向的压强相等
(5)在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体 压强大
定量计算: P 液g h深
(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思路一:求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先求压强,后求压力
h
h
S
S
F压 PS 液g h S 液gV液 G 液柱
注意: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并不一
定等于液体重,但一定等于以底
面积s为底,以深h为高的液柱重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h
h
S
S
F压 PS 液g h S 液gV液 G 液柱
1g/cm3=1kg/dm3=1t/m3=103 kg /m3 小窍门大用处:计算过程中巧选 密度单位会使计算量大大降低
二、力和运动 (一)力 (二)运动 (三)力和运动
(一)力
1、怎样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有力必然成对出现, 即相互作用力
原理:
利用杠杆的 平衡条件
5、初中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物质 的特性?
密度:
m v
电阻: R U
I
比热容:c Q
mt
热值: q Q完全 m燃料
5、这些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有 什么共同特点? (1)这些物理量都是用比值定义 的
(2)这些物理量都只与物质自身 有关,而与定义它们的物理量无 关
6、密度的单位有哪些?你知道它 们的换算关系吗? 国际单位制中:kg /m3 常用单位:g/cm3、kg/dm3、t/m3

八年级物理力学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力学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力学必背知识点引言: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分支之一,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物理现象。

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因此,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物理力学必背知识点。

一、基础概念1.力、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在另一物体上的力就是反作用力。

2.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N)。

3.力的合成多个力共同发挥作用,形成的合力就称作力的合成。

二、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相等,即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不相等,即速度不断改变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

3.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则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公式v = v0 + at(速度公式)s = v0t + 1/2at^2(位移公式)v^2 = v0^2 + 2as(动能公式)三、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越大,所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而物体的质量越大,产生的加速度越小。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受到一个与其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四、力的性质1.作用方向力的作用方向可以是平行、垂直、斜向等多个方向。

2.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力作用的物体上的一个点,向该点施加的力就是作用力。

3.作用对象力的作用对象是受力的物体,接受力的物体才会受到相应的作用效果。

五、功和能量1.功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称为功。

功的大小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物体的移动距离。

2.能量物体在运动中所具有的能力称为动能,而物体由于受到外力等原因而形成的物理状态则称为势能。

六、弹性势能和弹性形变1.弹性势能物体在弹性形变的过程中,会将一部分能量存储在物体中,这部分能量就成为了弹性势能。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复习 课件(共30张PPT)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学复习   课件(共30张PPT)
源自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弹力
重力
G =mg
摩擦力
基础
03
功和能、简单机械
02
压强浮力
01
运动和力
拔高
磨刀不误砍柴工
压路机
猜一猜
猜一猜
说一说:为什么要设置火车安全线?
想一想
知识框架
压力的作用效果
静态 动态

压力差:F浮 = F向上–F向下
浮力
弹簧测力计浮:力F浮 = G物–F拉
能——有钱
简单机械
杠杆 滑轮
F1L1 =力F与2L力2
运动和运动
经典题型欣赏
体积为2m3、密度为2.6×103kg/m3的古代石像沉在河底,考古工作者用动滑轮将石像缓慢 提升,如图所示,在没有将石像提出水面前,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求: (1)石像的重力; (2)石像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作用于绳端的拉力F; (4)若缓慢将石像提升3m,拉力做的功是多少?(g=10N/kg)
力学
目录 03
功和能、简单机械
02
压强浮力
01
运动和力

Part 1
大家来找力?
Part 1
平衡石
硬币制造“悬空建筑”
拔河比赛
拔河比赛
牛顿第一定律
给你讲个冷笑话
坐公交车最后面,车上人很少,司机突然急刹车。我从最后面直接发射到最前面。我对 司机说:师傅,你找我有事儿?
知识框架
运动
THANKS!
浮沉条件:漂浮和悬浮时F浮 = G物,沉底时F浮 = G物–F支
浮沉条件
基础
03
功和能、简单机械
02
压强浮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思路一:求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先求压强,后求压力
h
h
S
S
F压 PS 液g h S 液gV液 G液柱
注意: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并不一
定等于液体重,但一定等于以底
面积s为底,以深h为高的液柱重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h
h
S
S
F压 PS 液g h S 液gV液 G液柱
F浮 G物
物体的状态
中 的 物 体
自 由 浸 没 于
上浮 悬浮
液 体
下沉
沉底的物体
对物体受力分析
F浮 G物 液 物 F浮 G物 液 物 F浮 G物 液 物
F浮 N G物
2、漂浮条件的应用 (1)轮船:——排水量 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 的质量
F浮 G排水 m排水g G船和货
压力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 指向被压物体
水平面所受压力大小:
N
物体自由水平放置
N=G 平衡力
F压= N 相互作用力
G
F压=G
F压
物体上再叠放一个物体时水平面 所受压力大小:
N
等效
整体法
F压= N F压=G总
G总 F压
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但没被拉动 水平面所受压力大小:
F拉 N
F压 G
物体静止
G=N+ F拉 F压= N F压=G- F拉
F2 L2
注:F1、F2一定是 作用在杠杆上的力
提问:你理解F×L的意义吗?
回答: F×L描述的是力F使杠杆 绕支点转动的作用效果
(3)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 F1<F2,省力费距离 如:撬杠、瓶启子、手推车、羊角锤 费力杠杆: F1 > F2,费力省距离 如:铁锨、镊子、钓鱼竿 等臂杠杆:F1 = F2,不省力不省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
物体受到向上的拉力但没被拉动
水平面所受压力大小:
F拉
N
F拉
物体静止
F压= N F压=G总- F拉
F压 G总
2、压强 物理意义: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定义式: P F压 适用于固、液、气
S受
单位:帕斯卡(Pa)
1Pa=1N/m2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3、液体的压强
(3)弹簧的拉力和绳子的张力。
共同特点:当弹簧受力发生形变 和绳子受力而绷紧时,一定两端 都受力,且力的大小相等;
这时弹簧或绳子所受的拉力大小 是指其中一端所受力的大小; 同一根绳子各点受力大小相等。 不同点:弹簧形变显著,绳子形 变不显著
5、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且挤压 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 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 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 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 水平面垂直向下
(4)作用点:重心 (5)重力与质量不同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 受的力
1kg 9.8N
5、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 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推力、拉力、压力、支持 力均属于弹力。
4、牛顿第一定律为什么又叫惯性 定律? 从两方面理解其内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自身有总保持原运动状态不 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惯性的存在, 因此又叫惯性定律。
5、怎样理解“惯性”? 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与其它因素无关。 注意: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 约1.1m/s
自行车
高速公路上 的小轿车
—— 约5m/s —— 可达40m/s
普通列车 —— 约40m/s
(三)力和运动
1、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速度减 小得越___。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___。
2、你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吗?
1、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即力的作用点移动的对地位移 (2)计算功的公式: W=Fs (3)功的单位: 焦耳(J)
(4)机械功的含义:
① 明确问题中的功是指哪个力 的功
例如:用吊车把重为100N的工 件匀速提升5m,吊车对工件 做多少焦耳功?
1、浮力的概念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托的 力叫浮力。 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 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就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大小: (1)产生原因:——压力差
F浮= F向上— F向下
(2)直接测量: ——弹簧秤的示数差
(3)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阿基米德原理
(一)简单机械 1、杠杆
2、滑轮 3、滑轮组
1、杠杆 (1)力臂的概念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A
F1
O
L1
提问:使杠杆如图位置平衡,
如何操作最省力?
L1
注:当力的作
L2
F2 F1
用线过支点时,
F3 力臂为零L3=0
回答:以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
的距离为力臂的力最省力
(2)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h
h
S
S
F压 PS 液g h S 液gV液 G液柱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h
h
S
S
F压 PS 液g h S 液gV液 G液柱
有用的结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总等于以底面积s为底,以深h为
高的液柱重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思路二:柱形容器中的液体对容
器底的压力,可把液体当固体, 借鉴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N
F压=G液柱
G
Hale Waihona Puke F压F压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等效
F压
F压
F压
F压=N=G总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拉
N
等效
等效
F拉
F压
F压
F压 G总
F压=N=G总- F拉
(3)柱形容器容器底受的总压力
思路一:
F浮 F总压= F液压+F固压
N
h
= G液+F浮+ G液- F浮
= G液+ G物
S
F液压
F固压 G物
F液压 PS 液g h S 液g(V液 V排 ) G液 F浮
吊车对工件做的功,实际上是 指吊车对工件的拉力做的功
② “克服某力做功”是什么意思?
当物体运动的方向与所受力的 方向刚好相反时,我们说物体 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例如:用吊车把重为100N的工 件匀速提升5m,吊车克服工 件重力做多少焦耳功?
克服工件重力做的功:W=Gh
2、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 (2)定义: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3)定义式: P W
6、怎样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 力?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
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发生相互作用的两 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三、压力和压强
1、压力 2、压强 3、液体的压强 4、大气压强 5、有关压力、压强计算的小结
1、压力 压力大小:? 压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二)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 注意: (1)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做参照物 (2)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 物而言,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2、怎样描述机械运动?——v 速s 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t
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明确哪段过程的 v s
t
小资料:
小资料:
人步行
3、质量的测量
实验室中测量质量 —— 托盘天平 的常用工具
原理: 利用杠杆的 平衡条件
5、初中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物质
的特性? 密度:
m v
电阻: R U
I
比热容:c Q
mt
热值: q Q完全 m燃料
5、这些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有 什么共同特点?
(1)这些物理量都是用比值定义 的
(2)这些物理量都只与物质自身 有关,而与定义它们的物理量无 关
(2)滑动摩擦力: 大小:
方向: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3)静摩擦力: 大小:跟压力、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无关,与产生相对运 动趋势的力的大小相等。
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相反
注意:
(1)“相对运动”是指相对于接触 面而言的运动
(2)摩擦力不一定是阻碍运动的力。
例如:汽车突然启动时,车上的 箱子相对于车是向后滑动的,所 以箱子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向前 的,此时滑动摩擦力是使箱子向 前运动的动力。
6、密度的单位有哪些?你知道它 们的换算关系吗? 国际单位制中:kg /m3 常用单位:g/cm3、kg/dm3、t/m3
1g/cm3=1kg/dm3=1t/m3=103 kg /m3 小窍门大用处:计算过程中巧选 密度单位会使计算量大大降低
二、力和运动
(一)力 (二)运动 (三)力和运动
(一)力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 基础上,通过推理而归纳得出 的规律,它不是实验规律。
3、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你知道 力和运动的关系了吗?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 也可能处于运动状态,所以力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 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连通器的应用:
4、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2)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