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合集下载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34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共34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1)体液各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组织液与血浆及细胞内液间都是双向交换,组织液 与淋巴以及淋巴与血浆之间都是单向交换,因此图 1 中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联前系后]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相关成分或结构间的相互关系
(2)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关系: 垂体与其他腺体(如甲状腺、肾上腺等)之间为双向箭头,其 他腺体与下丘脑以及下丘脑与垂体之间为单箭头,故图 2 中 1 是下丘脑,2 是垂体,3 是其他腺体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4、循环过程:
CO2
无机环境
光合组作成用生、物化体能的合元成素作用
生物群落
呼吸反作复用循、环分解作用、化
石燃料燃烧
练习巩固1:
判断正误
(1) (2014·江苏)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三、温室效应的原因及缓解措施:
4.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 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 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 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 急剧增加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 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
必修③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默写: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__态__系_统__组___成__成_分_, _营_养__结__构_。 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哪些?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__食__物_链___和_食__物__网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 系统的_能_量__流__动__ 和_物__质_循__环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共18张PPT)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共18张PPT)

硫进入大气有几条途径,燃烧矿石燃料、火山爆发、海面散布和分解 过程释放气体。
生物地化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
和沉积型循环。
在气体型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其循环与大气和海 洋密切相联,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凡属于气体型循 环的物质,其分子或某些化合物常以气体形式参与循环过程。
在一个自然的未受人类影响的生态系统,氮的输入和输出往往是平衡的。 氮也往往易于成为限制因子。
三、沉积型循环
(一)磷循环
通常没有气态磷,磷是随着水循环,由陆地到海洋。但是,磷从海 洋返回陆地则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磷循环是不完全的循环。
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和天然的磷酸盐沉积。岩石和沉积通过风化、侵蚀、 淋洗而释放出磷。人类为农业需要也要开采磷酸盐。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磷, 合成原生质,通过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寄生生物等在水体或陆地生态系 统中循环,然后通过排泄物和尸体分解再回到环境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有机磷被细菌还原为无机磷,其中某些被植物吸收而再循环,某些则变成 植物所不能利用的化合物,还有的组成了微生物的身体。陆地生态系统中 的一部分磷,进入湖泊和海洋
END
一、水循环
二、气体型循环
三、沉积型循环
一、水循环
水是生态系统中生命必需元素得以无限运动的介 质,没有水循环也就没有生物地化循环。水是地 质侵蚀的动因,一个地方侵蚀,另一个地方沉积, 都要通过水循环,因此,了解水循环是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的基础。
(一)水的分布
资源
地球水资源(引自Smith,1980)
磷循环是不完全的循环,很多磷进入海洋沉积起来,而重新返回的 磷,不足以补偿其损失。沉积磷酸盐的地层,并没有此起彼伏地上 升,使天然风化和侵蚀得以补偿每年进入海洋沉积起来的磷。人类 捕捞海鱼,使一部分磷重返大陆,但人类开采磷矿,大多最后被冲 洗和流失掉。因此,人类如果想避免因磷循环不完全而造成的“饥 荒”,他们就必须使这个不完全循环变成完全。这个问题到将来可能 显得更加重要。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4张PPT)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共24张PPT)

分解作用
分解者
1.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主要形式 CO2和碳酸盐 2.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以什么形式进入的? 途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径 ②化能合成作用 3.碳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 含碳有机物 形式:CO2
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 以什么形式归还大气的?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沿海城市被淹没
3.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减少化学染料的燃烧
增大绿化面积
三.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 在 生物群落 和 无机环境 之间往返循环利用的 过程,称为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101
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什么呢? 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2、循环过程发生在什么之间呢? 无机环境
一、碳循环
碳是地球上 储量 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分布 广泛 ; 同时,碳又是构成生物体 最基本 的元素;碳是生物大分子的 基本骨架 “ ”,没有碳就没有生命。P 101
C循环的图解
化石燃料
燃 烧 作 用
生产者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无机环境
微 生 物 的 分 解 作 用
消费者
物质被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范围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载体 ; 物质为能量流动提供______ 动力 。 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______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 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课堂巩固
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循环的形式是 A.CO2 B.碳酸盐 C.碳酸 D.碳元素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物群落中 B.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 C.生产者与消费者间 D.生产者与分解者间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PPT精美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PPT精美课件


3.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 一种不 加色彩 或很少 用色彩 ,而只 用墨线 在白底 上勾勒 物象的 画法。 作为一 种描写 方法是 指抓住 事物的 特征, 以质朴 的文字 ,寥廖 几笔就 勾勒出 事物形 象的描 写方法

4.用几个凝练的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 了父亲 攀爬月 台时的 努力, 没有过 多形容 、修饰 的语言 ,只是 白描, 只是写 实,乍 读很平 淡,细 细品味 ,却情 真意浓 。
(3)循环的过程:
C、H、O、N、P、S
生物群落
反复循环
无机环境
(4)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反复循环
二、碳循环的过程
大气中的CO2库


微 生 物











燃烧 化石燃料
思考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循环形式: CO2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有机物
(3)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 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D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地提供能量,而生 态系统的物质却是自给自足的 B.现代工业大量煤炭石油的燃烧,打破了生 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引起温室效应 C.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 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4)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
(5)碳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 化石燃料的燃烧。 (6)在物质循环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DDT杀虫剂
南极的企鹅
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什么后果?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热带风暴
土地干旱
如何减缓温室效应?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③开发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从若干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习惯: 倡导低碳,呵护地球。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脸、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家具、 浇花等。干净卫生,天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 的异味;还可以擦洗玻璃,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玻璃清洁剂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 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浸泡过后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 助改善睡眠;还可以用来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晒干后可吸异味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 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电力。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10.夏天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 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最好26°以上),用小风, 这样既省电也低碳 11.用过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净后可用来盛各种液体物质(也可以盛放 一些豆类)
生物圈,全球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特点:循环流动、反复出现
二、碳循环

1.自然界中C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 2.碳循环形式:CO2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磷循环实例
总结词
磷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 磷在土壤、水体、生物体和岩石等不同环境介质之间 的交换和流动。
详细描述
磷循环是指磷元素在地球表面的循环过程,包括磷的溶 解、吸附、沉积和再矿化等环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磷素并利用它进行生长和产生有机物 ;同时,动植物残体中的磷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 到土壤中,参与磷循环。此外,磷也可以通过地表径流 、侵蚀和风化等方式在不同环境介质之间流动。磷循环 对全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减 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 放。
发展可再生能源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 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 源。
碳捕获与储存
研发和应用碳捕获与储存 技术,降低大气中温室气 体的浓度。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推广有机农业
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措施,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发展绿色农业
鼓励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质 量安全水平。
磷循环
磷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主要包括植物 吸收磷、动物排泄物中的磷素被微生 物分解并重新利用等过程。
02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 过程
水循环
总结词
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详细描述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从地表蒸发、凝结、降水、渗透等过程中不断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对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和气候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是淡水资源 的来源。
特性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周期性、 平衡性和动态性等特性,是生态 系统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
物质循环的重要性
维持生态平衡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 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的重要纽带,对 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 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巩固应用:下图是碳循环的图解: 大气中的CO2
④ ⑥
C D

① ② ③
A
B

煤、石油等
思考: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B、C、D各代表 什么生物? 初级消费者,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 2、碳分别以什么形式进入、离开生物群落?
CO2
群落的途径
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全球性、往复循环
特点 单向传递 、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之间 级之间 联系 (1)同时进行、相互依存 载体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______ 动力 (3)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_
练习
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杀虫剂为什么会殃及南极的企鹅?


C

① ② ③
A
B

D
煤、石油等
6、⑦过程的加剧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CO2过多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2、CO2增多的原因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开发新能源 增大绿化面积
A.分解者 植物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绿色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B)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3、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 表( A)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在a~c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消费者 丙代表 (3)甲代表________, 生产者 乙代表__________, __________ 分解者 (4)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 硝化细菌等 物为_______________ 真菌 和 (5)丙成分除了有图中所示生物外,还有_______ 蚯蚓 等生物。这些生物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 _______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在全球大部 分国家禁用杀虫剂DDT数十年后, 南极阿德利企鹅体内仍检测出这种 有毒物质,且含量多年来始终不降。 他们认为,这是因为DDT被“储存” 在冰川中,持续影响南极生态环境。

没有人在南极 使用DDT,为什么 南极的企鹅体内会 含有这种有毒物质?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 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 哪些产物等)?
大气中的CO2
微 生 物 的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摄食
光 合 作 用

动物
植物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泥炭、煤、石油
碳循环的过程
碳循环的过程
光合作用 (主要)
碳进入生物群落 碳出入生物 化能合成作用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碳出生物群落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 、 P 、 S 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 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 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 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例、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 图回答: C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 C ] 生产者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 之间的流动是以 有机物 形式进行的, D 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A为 消费者 ,B A B 为 分解者。
光合 (3)图中D C过程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C D过程是通过 呼吸 作用实现的,B D过程是通 能量 结合在一起。 过 分解 作用实现的。碳循环始终与 石油、 (4)生物群落中有一部分碳以煤炭等 形式储藏在地层中。 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CO2 形式存在。
大气中的CO2
④ ⑥
C D

① ② ③
A
B

煤、石油等
3、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 光合 [ ③ ]__________ 作用。 4、碳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靠 呼吸 作用。 _________ 5、限制我国西北地区③过程总量的主要非 水 生物因素_______ 。
大气中的CO2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描述的是(
A)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 二营养级 ③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物中的化学能将 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 利用,并将无机氮的化合物通过反硝化作用返回到大气 中
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 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 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 全球性 的特点。 质循环具有_________


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既能使CO 2进入生物群落, 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D )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 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生物群落与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 之 无机环境 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大气中的CO2可以在绿色植物的_____ c (在a~c中选 择)中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_______ a b 和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