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
初中历史大国崛起教案

初中历史大国崛起教案1. 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美国等国家崛起的原因,理解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国崛起过程中的人物、事件持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崛起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英国、美国等国家崛起的原因及崛起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历史事件对国家崛起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罗马帝国、蒙古帝国等,引发学生对大国崛起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英国、美国等国家崛起的原因及崛起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崛起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英国的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4. 案例分析:分析英国、美国等国家崛起的典型案例,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西部拓荒等,让学生理解崛起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英国、美国等国家崛起的原因,认识崛起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剖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精神、历史思维能力等。
专题七:英、法、美、德、日五大国的崛起

财,力量更加强大。
③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
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①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②西欧国
家普遍衰落。
④ 20世纪60、70年代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如
热点二:大国崛起的物质准备
1、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哥伦布等人开始探寻前往
东方的航路。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 2、罪恶的“三角贸易”:西班牙、葡萄牙、英国、 法国、等在新航路开辟后先后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三角 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 财,他们把从黑人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本国的工商业, 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3、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巩固了资 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引 起了国际关系的变化,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最终确立 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科 学 领 域 科 技 发 展 运工 动人
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 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第 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1、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早开始工业 革命1840年前后完成,实现了机器化 大生产 ,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2、发明家有哈格里夫斯、瓦特、史蒂 芬孙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宪章运动是第一 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经 济 概 况
⑥在30年代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日本经济 ⑦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快速发展。 美国大批订货刺激了经济发展,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大国崛起=美国篇 ppt课件

2014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重大事件 美国独立战争
2014中考考纲美国史内容
《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 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
目标要求 识 理运 记 解用
√
√
√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解放黑奴宣言》的内容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 √ √√
英法等国创造了条件)
思考:一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却成为当今世界上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国家。为此,913班学生对美国近代历史深入探究,进行
分段整理,形成“排除障碍”“以史为鉴”两个主题。下面内
容有不完整的地方,请你参与并补充。
(1)排除障碍——两次资产阶级革命(6分)
5.影响:生了这样的积极影响?
A、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B、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
生G活.得使到美改善国:成C、为资国本际主义反制法度西得到斯调联整盟、巩的固重与要发展成;员D,、为资 本政世主府义的界国权反家 力法对明经显西济增斯的强战宏 。观F争、控新的制政胜能在力利美与国奠管和定理世得了界到资物加本质强主;基义E发础、展美(史国8点上联)具邦
两次革命 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领导人物 华盛顿
林肯
发展障碍 殖民统治
奴隶制度
开始时间 1775年
1861年
发表宣言 《独立宣] 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以史为鉴”, 表格中所提的事件对美国发展成为世界强 国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2分)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 条件,我们应当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反对分裂
纪录片赏析——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大道行思2011042135 周宁静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历时3年、精心制作的大型政论纪录片《大国崛起》开播。
恢弘的气势、详实的史料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 通过深入的剖析和理性的梳理, 一帧帧画面把观众带进了500 年来风起云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之中。
在审视历史的同时, 更激发了国人和平崛起、振兴中华的信心。
《大国崛起》打破了人们在教科书上熟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家的传统解读, 以一种新的视角拓展了观众的目光和思维。
2007 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大历史写作的新人文纪录片》这样评价《大国崛起》——中国电视人首次用影像梳理500年世界现代历史, 也是中国人首次透过大众传媒观看500年世界大国风云变幻。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除了引人入胜的片段外,情节、结构、细节、兴奋点、悬念等要素缺一不可。
《大国崛起》就在这些方面做到了。
在情节的构思和编排上,在长达12 集的篇幅中, 编导者通过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历史演变过程, 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这根主线, 既不拘泥于政治的纷争, 也不纠缠于战争的阴霾, 而是采用跳跃式的方法将一个个经济变革中的历史故事串联起来, 在理性、生动地刻画历史人物的同时, 为观众寻找出一个个世界大国的发展脉象。
独特的视角让《大国崛起》的情节赋予了新意。
在第 5 集法国篇《激情岁月》中, 编导者将大量篇幅聚焦在一批思想家身上。
当镜头推向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保存库时, 解说词写道: 这个盒子里的珍贵收藏是两百多年前的一颗充满激情的心脏。
它的主人伏尔泰说:“我的心脏在这里, 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因为坚持不懈地批判宗教蒙昧主义, 伏尔泰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他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光亮, 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 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
解说辞无疑是专题纪录片的灵魂所在。
它的作用是对画面进行补充、提高,而不是画面的简单的重复。
大国崛起的历史启示专题专练(含解析))

大国崛起的历史启示专题专练1.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
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
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 A.制度创新B.武力掠夺C.和平崛起D.民主强国.解析:选A。
秦国实行郡县制、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创建民主共和制、19世纪末日本明治维新和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都是制度变革创新,故A项正确;这些国家大多是先走向强大后武力掠夺,而非先武力掠夺,后走向强大,故B项错误;这些国家大多对外发动战争,故C项错误;秦国不是民主强国,故D 项错误。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上变化主要源于( )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B.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解析:选D。
从“大跃进”运动、“发展是硬道理”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变化说明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认识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形势变化的信息,故A项错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变化根源,故B项错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一直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
3、经济学家任仲平指出:“‘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改革终于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羁绊……奠定了当代中国新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飞跃……它重塑了13亿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相互关系……影响着整个世界的走向。
”这一论述表明(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B.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C.全球化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D.计划经济已不适应中国现实需要解析:选A。
题干“中国经济改革终于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羁绊”信息,说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故A项正确;“中国经济改革终于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羁绊……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飞跃”表明了农村和城市都已完成了改革,故B项错误;全球化在材料中未反映,故C项错误;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仍有借鉴意义,故D项错误。
大国的崛起读书笔记

大国的崛起读书笔记世界的文明史上,一个人、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物质掌控能力征服其他事物,但要想在文明史上留下深刻而又积极的影响,那就只能依靠思想和文化,这种思想和文化应包括的要素:勇敢进取的精神、宽容博大的胸怀、积极乐观的心态。
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大国崛起的读书笔记,欢迎参考!大国的崛起读书笔记英国的赫伯特·乔治·威尔士在《大国的崛起》中,讲述了从公元前六、七千年到二战后的诸多历史故事或是史料,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地区的文明与权力的更迭一直写到公元后西方世界强权的转换,他认为的“大国”不仅仅是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和武力强大,更应该是能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其中所指的方向包括:经济、科技和文化等。
世界的文明史上,一个人、一个部落、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物质掌控能力征服其他事物,但要想在文明史上留下深刻而又积极的影响,那就只能依靠思想和文化,这种思想和文化应包括的要素:勇敢进取的精神、宽容博大的胸怀、积极乐观的心态。
书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犹太民族的部分。
其中大致说的是:希伯来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公元前1000年以前,希伯来人定居犹地亚,首都一直设在耶路撒冷。
犹太人在世界史上的地位,主要源于他们创造了希伯来圣经,即基督教《旧约》。
其是一部关于法律、年代学、赞美诗、箴言诗、小说以及政治言论的汇集。
这部作品出现在公元前4、5世纪,可能是在巴比伦首次完成编撰整理工作。
其中经历可能是,史前犹太国是与其南部的埃及帝国、北方的叙利亚、亚述、巴比伦等强权相继更迭的帝国历史交织在一起,其地处北方诸强与埃及来往的毕竟之地,从而形成了犹太国的动荡与依附。
埃及法老尼科二世入侵亚述帝国时,犹太国王约西亚率众反抗,结果战败,犹太国成为埃及的附属国。
后来巴比伦的新迦勒底国王尼布甲尼撒大地把尼科二世赶回了埃及,并计划在耶路撒冷拥立一个傀儡王的犹太国,但犹太民众杀死了巴比伦的官吏,导致尼布甲尼撒将这个长期动荡又依附的小国彻底灭掉,并俘虏幸存犹太居民押回巴比伦。
世界近代史之 大国的崛起

例题1 从古今中外各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 从古今中外各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 例题 .从古今中外各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能不能抓住
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赢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 赢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 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 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 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 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 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 (1)在近代历史上日本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19世纪中 )在近代历史上日本是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 世纪中 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世纪初20年代已成 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20世纪初 年代已成 世纪初 为一个经济强国了。其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为一个经济强国了。其迅速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10分) 分 参考答案:日本在19世纪 年代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 世纪60年代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 参考答案:日本在 世纪 年代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 利用宽松的国际环境,改革落后制度, 利用宽松的国际环境,改革落后制度,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 强有力的新政权。( 。(4分 向西方国家学习, 强有力的新政权。( 分)向西方国家学习,吸收两次工业 革命的成果,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 革命的成果,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 摆脱外来民族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 。(3分 摆脱外来民族压迫,建立近代化的国家。( 分)积极发动 对外的侵略战争,从而获得大量的资本、原料产地、 对外的侵略战争,从而获得大量的资本、原料产地、商品销 售市场。( 。(2分 售市场。( 分)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一跃而成 为经济繁荣的国家。( 。(1分 为经济繁荣的国家。( 分)
世界史专题总结——主要线索·中外关联

2.殖民时代(1750—1870年) (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增强了资本主义的扩张实 力。国际分工、通讯交通进一步发展;商品数量种类增加;工业品成为国际贸易的 大宗;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深。 (2)世界性政治体系出现。维也纳体系是全球化时代第一个世界性的政治体系。 (3)文化全球化形态初步形成。西方文化依靠近代大众传播媒介及自身的优越性在世 界范围内传播。例如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全球性交往加强但仍然有限。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建立庞大的殖民地,全球性 交往程度加强,但全球性关系的制度化和正规化有限。
线索2 世界大国史线索 [英国史] 1.前工业革命时代——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基础 (1)政治:民族国家形成,封建王权加强,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权力中心从教皇转移到国王。1640—1688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688年光荣革命,权力中心从国王转移到议会。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发展。 14—18世纪英国开始圈地运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成立东印 度公司,开展殖民掠夺;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奖励出口。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 无敌舰队;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七年战争”打败法国,从而掌握海上霸权; 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
3.二战后初期—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二战后初期,美军占领日本,对日本进行民主改革,朝鲜战争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 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开始 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4.1997年以后的日本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经济发展缓慢,政府债务沉重。安倍晋三上台后, 推动一系列经济改革,力图修改宪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史补充专题(大国的崛起)一:美国和德国(一)、美国的崛起1.美国崛起的过程(19世纪到一战)(1)经过独立战争,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经济起飞铺平了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4)19世纪末,提出“泛美主义”口号,在西半球建立起霸权。
(5)一战后期,威尔逊凭“十四点”原则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但在巴黎和会上没有达到目的。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取得战略优势。
2.美国崛起的表现(19世纪到一战)从19世纪后期至一战后是美国快速崛起的时期。
这一时期,美国在美洲建立起地区霸权;在亚太地区取得战略优势,扼制了日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实力快速提升;这表明美国已成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政治经济大国。
3.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形成与演变(二战至今)(1)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霸主条件: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强大,而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表现:操纵了联合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北约”;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扼制;形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达成关贸总协定等。
可见: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妄图独霸世界的第一个重要步骤;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定;北约使美国得以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主导地位。
(2)20C60、70S,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表现在:①20C50S后期,苏联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形成美苏争霸格局。
②60、70S西欧日本崛起,经济上同美国展开竞争,外交上也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③70S,美国自身经济衰退,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④60 S,第三世界兴起,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
(3)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霸权地位加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
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的霸权地位得到了加强而不是削弱。
近年来,美国对外政策上的霸权主义倾向又有所增强。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二)、德国的崛起1、德国的第一次崛起(1)、时间:从德国统一到德意志帝国的瓦解(1871年到一战结束)(2)、德国崛起的原因:A、19世纪早期到20世纪初,德国交叉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B、19世纪70年代,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具备统一的市场。
C、1870年普法战争德国战胜法国,获取赔款和资源。
(3)、德国崛起的表现;A、19世纪70年代,随着德国的统一完成,德国成为欧洲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B、19世纪未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二位,并过渡成帝国主义国家。
C、一战前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德国成为同盟国的核心国,并成为一战的主要发动国。
(4)、德国第一次崛起的结束:在一战中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瓦解。
2、德国第二次崛起(1)、时间: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结束(2)、方式:建立法西斯专政,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的暴力方式。
(3)、原因:第一:历史原因:A、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确立资本主义统治,保留军国主义传统。
B、一战后,美国对德国的经济援助。
第二:现实原因:受1929年至1933经济危机的打击。
第三:直接原因:希特勒纳粹党的兴风作浪:1933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军事化,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
(4)、表现:第一:践踏《凡尔赛和约》,挑战凡尔赛体系:表现(略)第二:1936年至1939年干涉西班牙内战。
第三:吞并奥地利,1933策划慕尼黑阴谋,不久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突袭波兰,全面发动二战。
3、德国(联邦德国)第三次崛起(1)、时间:二战后至今(2)、原因:第一: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社会形势比较稳定。
第二:实现国民经济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全力投入经济建设。
第三:利用美国马歇尔计划,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
第四: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第五:联邦德国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3)、表现:第一: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
第二: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并成为欧共体的发动国和创始国。
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成为挑战美国经济霸权的力量。
第三:东欧剧变期间,两德合并,德国再度统一。
英国和法国一、英国(一)、革命前的英国(15-16世纪)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2、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培根3、资本主义兴起:制呢业、采煤、炼铁、造船4、圈地运动:农村出现农业工人和资本主义农场主(二)、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导火索、标志和方式:苏格兰人民起义、议会召开、内战3、过程:议会召开→内战→克伦威尔独裁→王朝复辟→光荣革命4、结果: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5、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是近代历史的开端(以内战的形势进行,出现了复辟现象、披着宗教外衣)(三)、争霸斗争(17-18世纪)1、开始建立海上霸权的标志: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2、重点:北美(13块殖民地)、印度(东印度公司)3、结果: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四)、工业革命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2、前提: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英国的确立3、条件: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资源4、标志和高潮: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1765) 、蒸汽机(瓦特1785)5、过程:棉纺织业→采煤业→冶金业→交通运输业6、后果:提高了生产力,加快了城市化,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五)、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1、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2、干涉法国革命:参加反法同盟3、宪章运动:1836年要求普选权4、经济危机: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5、侵略扩张:印度、新加坡、缅甸、阿富汗、中国等,同时据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六)、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1、经济发展缓慢:殖民地广、资本投入外国以及设备陈旧2、对外扩张:控制阿富汗,兼并缅甸,入侵土耳其、伊朗南部、中国,对拉美资本输出,侵占埃及、苏丹等。
3、反英斗争:印度(1905-1908)、(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战前: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由不结盟到结盟,成为三国协约的核心国战中:在西线抗德,参加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战后:经济衰退,操纵巴黎和会和国联(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战前:扶植德国,受经济危机打击,推行绥靖政策战中:奇怪战争、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对日贸易禁运、发表《大西洋宪章》、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参加四次会议参加三次登陆战后:联合国发起国、分区占领德国、参加审判、接受美国援助、反苏冷战、参加北约、经济发展经历三个时期二、法国(一)、14-17世纪的法国1、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在法国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2、文艺复兴:拉伯雷《巨人传》(二)、启蒙运动(17-18世纪)1、内容:反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2、代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3、意义: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掀起了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三)、法国大革命1、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等级制度森严,启蒙思想准备2、导火线和标志:三级议会的召开、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1789/7/14)3、三个阶段:君主立宪派< 1789/7-1792/8 >;吉伦特派<1792/8-1793/5>;雅各宾派<1793/6-1794/7>4、特点:启蒙思想的总动员;外国武装的干涉(反法同盟);出现违反资本主义原则的现象(最高限价法令)(四)、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1、督政府时期:1795-1799 热月党人2、1799年拿破仑雾月政变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3、执政府:1799-1804 拿破仑4、1804年拿破仑以帝国取代共和国<1804-1814>即第一帝国时期(五)、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1、措施:鼓励发展工商业,颁布法典,建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2、对外战争:争霸性、侵略性、革命性。
3、覆灭:侵俄失败是转折(1812),莱比锡决战开始瓦解(1813),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1814)(六)、19 世纪中期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1834 具有明显政治性殖民扩张: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英法打败俄国;占阿尔及利亚,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印度支那(七)、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1、普法战争:1870年,色当战役战败,割地赔款2、9.4革命:1870年推翻第一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3、3.18革命:1871年,攻占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4、巴黎公社:1871/3/18-5/28,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八)、向帝国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1、经济发展缓慢:农业落后,国内市场狭小,小企业大量存在限制了发展,资本大量投向海外影响发展2、特征:高利贷帝国主义3、殖民扩张:侵占越南、老挝、柬埔寨,瓜分中国,瓜分非洲、投资拉丁美洲(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战前:法德矛盾、法俄同盟(1892)、英法协约((1904)战中:西线抗德,参加几大战役战后:操纵巴黎和会、国际联盟,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战前:遭经济危机打击,调整政策,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2、战中:奇怪战争、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6溃败,北部被德国占领,南部建立维希政权;1944年,巴黎人民解放巴黎3、战后:参加联合国,分区占领德国,参加审判,接受美国援助,参加北约,入侵越南,组织欧共体,经济发展经过“黄金时代”和“滞胀”时期日本和俄国【知识整合】(一)、日本的崛起1.日本崛起的过程(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控制了朝鲜。
(3)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了俄国,并控制了中国东北南部。
(4)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5)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
战后由债务国为债权国。
其影响至大洋洲、南亚、欧洲等地。
(6)巴黎和会上,日本成为五大决策国之一。
思考:日本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对内改革;对外侵略扩张2.华盛顿会议美国对日本崛起的抑制《四国条约》拆除了英日同盟;《五国海军条约》海军的发展受到限制《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膨胀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