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复习专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复习

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复习
工业革命背景
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棉纺织业开始;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进步。
工业革命进程
从棉纺织业开始,逐渐扩展到采矿、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成 为主要标志。
对社会经济结构影响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 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香料等商品运往亚洲。
03
马可·波罗及其《马可·波罗游记》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期来到中国,其游记成为欧洲人了解东
方的重要著作之一。
03 近代史部分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背景及影响
文艺复兴背景
文艺复兴影响
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渐趋衰落,资本 主义萌芽;教会腐朽,阻碍社会进步;意 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复习
目录
• 古代史部分 • 中世纪史部分 • 近代史部分 • 现代史部分 • 当代史部分 • 复习策略和方法
01 古代史部分
早期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
人类起源与进化
早期文明区域的产生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早期人类活动 的遗迹和化石证据。
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 和黄河流域等早期文明区域的兴起。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下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日 趋明显。
国际合作加强
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共同应对全球性 挑战。
国际竞争激烈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各国纷纷采取措施 提高自身竞争力。
科技进步对当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影响

专题05 世界古代史-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小角度】细讲精练

专题05  世界古代史-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专题小角度】细讲精练

13.铁器的出现和传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历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现代考 古发现,该地区铁器.的传播路线大致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相吻合,可以 推测,随着班图人南迁,冶铁技术也得以传播。由此可知( ) A.班图人的迁徙范围极其广大 B.班图人迁徙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非洲是古代农业的重要发生地 D.非洲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冶铁技术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二)古代帝国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二)古代帝国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5.考古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 据。右边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 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A C.C
B.B D.D
B
材料
结论
大约从 9000 年前,人类开始驯化墨西哥类蜀黍, 美洲域外作
A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文明的扩张
二、古代世界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文明的扩张
(1)古埃及:向叙利亚和巴勒斯 坦扩张,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
(2)古巴比伦和亚述:古巴比伦王国 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统一,势力伸展到 地中海东岸;亚述统一了整个两河流 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并一度 征服了埃及。
世界史分期
上古史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中古史 封建社会
近代史 资本主义社会
现代史
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社会
西罗马灭亡 (476年)
新航路的开辟 (1500年)
十月革命 (1917年)
第一部分
文明的产生
文明的早期发展
帝国的出现
一、文明的产生及早期发展
(一).文明的表现: 技术进步 (主要是农耕、制陶和冶金技术的出现)、文字的形成、城市的

大学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大学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一、填空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

(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11、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高一世界史的知识点提纲

高一世界史的知识点提纲

高一世界史的知识点提纲一、人类的起源和文明的发展1. 人类起源的探索- 人类起源的理论和证据-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2. 文明的诞生与发展- 农业革命对文明的影响- 早期文明的兴起和特点二、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崛起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与影响- 法老王和金字塔的建造- 古埃及的宗教和社会制度2. 古希腊文明-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特点- 希腊神话和希腊哲学的影响-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和帝国的建立3. 古罗马文明- 罗马城市和罗马法的建设- 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崛起-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三、中世纪的变革与发展1. 拜占庭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拜占庭帝国与东罗马帝国的兴起-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兴起 - 伊斯兰文明的贡献与传播2. 封建主义社会和欧洲文艺复兴-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等级和封建领主的权力-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和意义 3. 十字军东征与农奴制的终结-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影响- 农奴制的运动和结束- 封建制度的解体和城市化的兴起四、近代世界的开端1. 大航海时代的启示- 16世纪欧洲的探险与殖民- 大航海时代的动力和推动因素- 欧洲与新大陆的相互关系2. 文化变革与科学革命- 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科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哥白尼和伽利略的贡献与影响3. 启蒙运动与近代国家的崛起- 启蒙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近代国家的崛起和绝对王权的限制 - 法国大革命与欧洲的变革五、工业化和帝国主义的时代1. 工业革命的影响与传播- 工业革命的原因和背景- 工业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传播与全球化2. 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 19世纪欧洲列强的竞争与争夺- 殖民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影响和反抗六、世界两次大战与国际秩序的建立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19世纪末强国冲突的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 - 世界格局的重塑和国际秩序的建立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范围与影响 - 纳粹德国和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进程和结果 - 冷战的开端和国际关系的重塑七、当代世界的变革与挑战1. 冷战与一极世界的形成- 美国和苏联的对立与竞争-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冲突- 一极世界的形成和维持2. 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经济全球化进程和特点- 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和问题- 全球化带来的发展和不平等的挑战总结:通过对高一世界史的知识点提纲的概括,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中世纪的变革与发展,近代世界的开端,工业化和帝国主义的时代以及世界两次大战和当代世界的挑战。

初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

初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

初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篇一:人教版初中世界历史复习考试要点人教版初中世界历史复习考试要点Ⅰ、古代史部分1P7 2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它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实质是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P9-103、印度的”其中,婆罗门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掌握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首陀罗是奴隶,具体见P11。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称为黄色文明)4里当政期间雅典繁荣表现:①经济繁荣,雅典达到全盛。

②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成为了古代世界民主政治的典范。

③奴隶除外,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

公民家庭的男孩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P14-15 5、布匿战争(三次)。

公元前3世纪至前2争,罗马取胜。

P176、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布匿战争后,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取代了罗马共和国。

P16和P187、日本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公民;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P258、穆罕默德的活动:①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上创立伊斯兰教;②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③630年率兵征服麦加,后来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P25-269、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实行有条件的世袭封地制),逐步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是每一位封建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表现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基督教会。

(丕平献土的故事奠定了罗马教皇国的存在。

)P28-2910、法国琅城起义主要是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历史意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1115亡。

大学世界当代史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世界当代史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甘地主义:甘地主义属于“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

它的基本内容是: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争议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甘地主义作为印度的政治文化,是从道德上、从个人解放的角度,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基础是把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印度现代政治的基础。

他针对英国的殖民地文化和印度西化派的影响,利用传统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

他注重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这一丰富政治资源的开发,动员他们普遍参与政治,超越了西化派的有限而消极改革和个人恐怖的无益而有害的行动,对印度民族民主运动进程实现了重大突破。

2.闪击战:由古德里安创建的战争模式,也叫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首先并且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

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

波兰成为德国“闪击战”的第一个牺牲品。

3.布哈林:生于莫斯科市的一个教师家庭。

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期,他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央委员,参与领导莫斯科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后, 他先后担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领导成员、党的机关报《真理报》主编、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主要领导人,是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理论家和苏联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史专题复习之资产阶级革命

3.七年内战(1642-1649) 议会军因有工商业发达的东南地区为根据 地,又有克伦威尔为统帅,在马斯顿荒原、纳西 比等战役中打败王军。1649年处死国王 4.共和国和克伦威尔的统治(1649- 1660) 1649年,英国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等掌 握政权,用武力维持统治。他解散议会,改共和 政体为护国政体,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不断对外 征服,远征爱尔兰
三、北美独立战争(1775-1783) ㈠背景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和发展 自1607年起,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 13个殖民地;启蒙思想开始在北美传播,出现 富兰克林、杰斐逊等杰出思想家 2.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矛盾的激化 英法七年战争后,英国先后出台税收法令, 加重对北美的剥削 北美殖民地人民强调:“无代表不纳税”, 认为惟有殖民地议会具有对殖民地征税的权利
2.启蒙思想的影响 启蒙运动广泛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和法 制等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2.三级会议的召开-革命的导火线 1789年5月,为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召 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制定宪法,限制 王权,将国民议会改为制宪议会 ㈡过程 1.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1789年7月- 1792年8月) ①攻陷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大革 命的开端
㈢拿破仑帝国 1.雾月政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 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实行军事独裁。 1804 年,拿破仑称帝,改共和国为帝国,史称法兰西 第一帝国 2.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①对内 继承启蒙思想家的法制思想,颁布《民法典》 等法律,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制体系。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原则和自由平等原 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制订法典的蓝本
②对外 长期与反法同盟作战。到1812年,拿破仑 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第一帝国达到全盛 1812年,拿破仑征俄惨败。1814年,反法 盟军进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 巴岛,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 波旁王朝的统治在法国激起不满。拿破仑于 1815年初在法国南部登陆,很快进入巴黎重登 皇位 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法军。拿破仑再度退位,被 流放至圣赫勒拿岛,直到1821年去世

世界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概要

世界史专题复习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概要

世界史专题复习-1: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张小萍世界历史的主干线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它在每一年的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

纵观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500年历史,它创造了以往任何人类社会都无可比拟的先进的社会文明,同时,也产生了罕见的战争劫难和残酷的暴力掠夺,资本主义制度在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中曲折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知识归纳一、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一)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时间:1640年-1688年。

3.领导阶级(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4.任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5.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6.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7.进程:开始的标志: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主要战役:纳西比战役。

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结束的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

8.重要文献:《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9.历史意义: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二)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3.革命任务: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4.进程(1775-1783年)。

开端: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建立大陆军;建国: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转折:萨拉托加大捷;胜利:约克镇战役;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5.重要人物:华盛顿。

6.重要文献:1787年美国宪法。

7.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8.胜利原因:华盛顿等的正确领导、军队的英勇作战、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的支持、国际支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反对殖民压迫的人物 • 1、华盛顿、章西女王、玻利瓦尔、尼赫鲁 •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和未来新社会的政治构想。
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原因 和任 务
英国资 产阶级
对象
领导和 经过 主力
纲领性 结果和 文件 意义
美国独 立战争
法国大 革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 根本起因: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 统治)的阻碍。
• 根本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为资本 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
4、北约和华约组织—
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国代表在华盛顿 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北约”和后来的“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
5、欧洲共同体(欧盟)
⑴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 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 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快合作。
1、法西斯同盟
⑴组成:德、意、日 ⑵活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 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 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⑴建立: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
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反法 西斯联盟正式成立。
⑵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 欧盟成立。
⑶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 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⑷地位 政治地位:多强之一; 经济地位:最大的经济体。
6.世界贸易组织
• 时间:1995年1月1日
• 宗旨: 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 自由化。
结 背景 构 条件 :

棉纺织:珍妮纺纱机---开始的标志
次 主要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工 业
成就
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蒸 汽机车(英1814年)

命 简
特点

1产生了巨大生产力;
2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影响 3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次第
项目
知 识
七、三次科技革命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B
C
D
F E
G H
第一次的是(CD),第二次的是( ABEF ),第三次的是(GH )
一知识结构:三次工业革命简表
次 第 项目
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背景 条件
主要
成就
特点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影响
次第
知 项目 识 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
(4)《九国公约》—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使中国又 回复到受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5)《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英、法、德、意 四国签订,强行把捷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6)《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初,中、美、英、苏 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五、重要的国际组织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八、殖民反抗
• 一、事件 • 1、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 • 2、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 • 3、印度的独立(尼赫鲁) • 4、纳米比亚独立(1990标志非洲殖民体系崩溃) • 5、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 领导权:掌握在大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手中。 • 主力军:为农民和城市平民。 • 特点:革命进程曲折复杂,往往有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 结果:未能建立起全面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而只是确
立资本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 美国内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日本明治维新
二、世界国际关系
3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次第
知 项目
第三次工业革命
识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

构 背景
: 条件 三
次 工 业
主要 成就
以原子能(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航天技术、电子计算 机的应用(信息时代)、生物工程为代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命 特点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⑵主要活动:政治上互相协作(二战期间四次 会议)、经济上互相支持、军事上互相配合。
⑶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 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3、联合国
⑴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 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 《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 约。
时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结 构 :
背景 条件
三 次 工 业
主要 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爱迪生-耐用电灯泡;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本茨-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无线电报

命 简
特点

1更加进步的生产力和社会文明;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六、重大战争
1、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
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 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 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4、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 军”,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不 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⑵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 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的机构)。
⑶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 ⑷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 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运动。 ⑸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 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等。 ⑹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后来成 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
四、重要的国际条约 (不含中外条约)
⑴德奥同盟条约、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分别签 订于1879、1882年,共同对付俄国,三国同盟形成。 ⑵法俄协定、英法协约、英俄协议—分别签订于 1892、1904、1907年,共同对付德奥,三国协约形成。 ⑶《凡尔赛和约》 时间: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签订。 内容:见表格
4、雅尔塔会议 ⑴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雅尔塔。 ⑵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
和丘吉尔。 ⑶内容:A、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惩办战犯,实现德国民主化。B、准备在战后建立联合 国。C、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⑷影响: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 了基础。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⑴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⑵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⑶影响
(二)、两极格局
⑴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 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 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三、重要的国际会议
1、巴黎和会
⑴时间:1919年。 ⑵操纵国:主要由英法美三国 操纵会议。 ⑶内容:同战败国媾和;中心是处置德国;签订 了对德、奥、匈、土的和约。 ⑷影响:建立了凡尔赛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在 欧洲的矛盾,改变了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
2、华盛顿会议
⑴目的:缓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 区的势力范围。
⑵召开:1920年--1922年,美、日、英、比、中、 法、意、荷、葡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
⑶内容:《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日中协定》(在会外签订)、《九国公约》。
⑷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 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3、慕尼黑会议
⑴时间:1938年。 ⑵参加国:英、法、德、意。 ⑶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捷克的苏台德 区给德国。 ⑷影响: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⑵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 及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⑶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 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 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⑷发展历程: 形成的标志: 结束的标志:
(三)、世界格局多级化
⑴当前的政治格局: 暂时的一超多强,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⑵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 国际关系中存在着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 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的 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 制约和限制,有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世界史专题复习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 文艺复兴 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应
• 新航路开辟 世界开始连为一体,世界性的市场开始形成,促 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