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4.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起到限制作用的有 (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唐玄宗在边境要地设置军镇③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④明太祖废行省在地方设三司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5、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他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按照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划分制度,可以把中国分为“部落时期”、“封建时期”和“郡县时期”。
按照上述说法,下面朝代中属于“封建时期”的是( )A.夏朝B.周朝C.秦朝D.唐朝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8. 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生产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9. 谭嗣同一针见血地指出“两千年之政皆秦政也”,毛泽东也强调“百代皆行秦政制”。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李丽霞 核对人:李丽霞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虽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2013-201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新人教A版 第124套)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A 版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5分)1、设全集U=M ∪N={1,2,3,4,5},M ∩N C U ={2,4},则N= ( ) A {1,2,3} B {1,3,5} C {1,4,5} D {2,3,4}2、下列各项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1)(11)(2+=--=x x g x x x f 与 B.1)(1)(2-=-=x x g x x f 与 C.xxx g t t t f -+=-+=11)(11)(与 D.x x x g x f 1)(1)(⋅==与 3、如图,U 是全集,A 、B 、C 是它的子集,则阴影部分表示对集合是 ( ) A.C B A )( B.(A ∁U B) C C.( A B) ∁U C D.(A ∁U B ) C4、 用固定的速度向图中形状的瓶子注水,则水面的高度h 和时间t 之间的关 系是( )5、 函数2)1(log +-=x y a 的图象过定点 ( ) A .(3,2)B .(2,1)C .(2,2)D .(2,0)6、设0.3777,0.3,log 0.3a b c ===,则c b a ,,的大小关系是 ( ) A .c b a << B .a b c << C .b a c << D . a c b << 7、 函数f (x )=2xe x +-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A.(-2,-1)B. (-1,0)C. (0,1)D. (1,2)8、已知()⎪⎩⎪⎨⎧-=-2112xx f x 00>≤x x ,如果()0x f >1,则0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B (-1,+∞)C (-∞,-2)∪(0,+∞)D (-∞,-1)∪(1,+∞)9、.函数()x f 3log 的定义域是[]3,1,则函数⎪⎭⎫⎝⎛3x f 的定义域是 ( ) A []9,1 B []81,9 C []81,1 D []3,0,10、 ⎩⎨⎧+-+=xx x x x f 22)(22 00<≥x x ,若()()322f a a f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3) B (0,2) C (-∞,0)∪(2,+∞) D (-∞,-1)∪(3,+∞)11、已知偶函数()f x 在区间[0,)+∞单调递减,则满足(21)f x ->5()3f 的x 取值范围是( )A[-13,43) B (-13,43) C (13,43) D [13,43) 12、 若函数22,1)21()2()(<≥⎪⎩⎪⎨⎧--=x x x a x f x 是R 上的单调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 B.(-∞,138] C .(0,2) D.[138,2)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共20分,每题5分) 13、已知函数2log (0)(),3(0)xx x f x x >⎧=⎨<⎩则1(())4f f = 。
【高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高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试卷说明:上个学期中考尝试高一生物学第一卷多项选择题(共60分,每题1.5分)。
右图显示了细胞鲜重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的含量。
① ② ③ ④ A.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n、 H,O,CB。
蛋白质、水、脂质、碳水化合物;o、 C,N,HC。
水、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h、O,C,nd。
蛋白质、水、脂质、碳水化合物;c、确定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并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所用的实验材料是()A.韭菜叶、豆浆、大豆和洋葱鳞片的内表皮B.梨、蛋清、花生子叶、口腔上皮细胞C.苹果、花生子叶、大豆和洋葱鳞片的外表皮D.番茄、豆浆花生子叶和人口腔上皮细胞。
根据对表中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的氧化分解差异的分析,以下陈述是错误的()。
当物质中每种元素的比例被氧化和分解时,CO的耗氧量释放能量,导致在相同质量条件下,水和脂肪增加75%13%,糖和ya减少44%50%,脂肪在氧化分解过程中消耗的氧气比碳水化合物多。
脂肪中H的比例是12%c氧化分解产生的水量,以及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因此释放了4.4个月更多能量的“阴性艾滋病”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剧了人们的“恐艾”心理。
关于HIV(HIV),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a.HIV)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由于HIV在其体内只有一个细胞器,其宿主寄生生命C.通过将其接种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获得大量HIV。
如图所示,① ② 代表目镜,③ ④ 代表物镜,⑤⑥ 表示物镜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B和C分别表示在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以下描述是正确的:(a)① ④ ⑥ 观察物体图像C.B时,应选择a中的组合。
从图中的B到C,正确的调整顺序是:旋转转换器→ 调整光圈→ 移动装载物→ 旋转精细聚焦螺钉C。
如果C是被B放大10倍的物体图像,如果图C中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图B右上角的细胞,当从图B更改为图C时,将加载件移到右上角。
河南省陕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doc

~上期期中高一五校联考试题英语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分别答在答题卡上(I卷)和答卷(Ⅱ卷)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三部分,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n are they going to leave?A.At 3:15.B.At 4:1 5.C.At 2:4 5.2.How will the man go to Beijing?A.By plane.B.By train.C.By car.3.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A.Put the telephone near the bed.B.Catch a later flight.C.Ask the hotel staff for help.4.How many people went to the Great Wall?A.Seven.B.Four.C.Five.5.Who is familiar with Disney World?A.The man.B.The woman.C.The woman's grandmother.第二节(共1 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W 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take place?A.In a park.B.In a school.C.At a party.7.Where did the girl grow up?A.In England.B.In America.C.In France.8.What does the girl’s fat her do?A.An inventor.B.A teacher.C.A doctor.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9分,每小题3分)①文化被看做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组信息。
在本质上文化是非物质的,但它往往附着于某些物质上得以流传,如建筑、石刻、竹帛纸书等。
更有一些直接借助人脑储存,如口头流传的一些史诗、歌曲等等。
文化应分为不同功用,如政治(古人称“经邦济世”之术,与现在的经济概念有些不同)、娱乐功用以及在科学技术、观念和信仰等方面的功用,这些功用不应混淆。
②文化中最早出现的大概就是娱乐功能。
鲁迅所说原始人抬木头时发出的“吭唷吭唷”之声,渔猎之族在石头和崖壁上刻画动植物形象,这些行为都没什么功利性,只是为了愉悦身心而已.这些行为后来被我们称为文艺。
宽泛一点,饮食文化之类也可列入其中。
多样性是娱乐性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点,保持和发展多样性、拯救濒危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假如哪天我们只能听到超级女声一种声音岂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③国家消亡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军事、经济落后,与文艺没有太大关系。
中国早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学艺术,推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
近两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衰落不过在近一、二百年。
只是腐败的统治者往往将大量社会资源用于享受这种精细的文艺,造成批判者迁怒于这些娱乐性的文化功能。
文艺本没有亡国的罪过,不是“后庭花”亡宋,而是宋朝有问题的政治和军事体制。
文人不解,讹传至今。
文艺本质上是没有功利性的,我们不应对此要求太多。
对本土的、外来的文艺都不必以有用无用权衡,只要无害即可。
但文艺在许多情况下能被附有许多功利性的功能。
如战争中的军歌等等。
寓教于乐,更容易被人接受。
但这不意味着没有“教”的“乐”就应该淘汰。
④中国文化是唯一不被宗教左右的成熟文化。
过去西方学者认为这是原始文化的特征。
通过更多地了解中国交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已越来越少。
但又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宗教是儒教。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一英语上学期入学检测考试试题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入学检测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 ) 1. - Who is Li Na?- Li Na is excellent tennis teacher.A. aB. anC. theD. /( ) 2. BRICS(金砖国家) Leaders Meeting was held in Sanya, April 14, 2011.A. toB. inC. atD. on( ) 3. - It is not a good behaviour to take away things which don't belong to . - I agree. We should be an honest person.A. weB. ourC. oursD. us( ) 4. - Oh, dear. It’s half past eight. I must go to school.- Don’t hurry. There’s still half an hour left.A. justB. neverC. everD. already( ) 5. you want to study abroad, you will have to learn English well first.A. IfB. WhetherC. WhateverD. Until( ) 6. - What do you think of Guo Mingyi?- He is such a kind and generous man that we all him very much.A. absorbB. acceptC. attractD. admire ( ) 7. - Among the Internet search engines, which is , Google, Baidu or Soso?- I think Baidu is. I prefer using it.A. popularB. more popularC. the most popularD. less popular( ) 8. - do you exercise?- Three times a week.A. WhenB. How longC. How oftenD. How much ( ) 9. - What you in the classroom at the moment?- The coming charity show for Yingjiang, Yunnan.A. are, talking aboutB. did, talk aboutC. have, talked aboutD. do, talk about( ) 10. A lot of children are made in different classes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A. to studyB. studyC. studyingD. studied ( ) 11. -Xu Ri Yang Gang are good singers. cool they are!- They performed very well in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A. WhatB. HowC. What aD. How a( ) 12. - All the salt is sold out!- People are crazy! experts say there is no use eating salt to prevent radiation(辐射), some people still don’t believe it.A. UnlessB. AlthoughC. As a resultD. In order that( ) 13. - How much does it to go from Xinpu to Xugou by bus?- Only 4 yuan. It is much cheaper than driving a car.A. costB. takeC. spendD. pay( ) 14. - . I can’t go home now.- Don’t worry. I can lend you an umbrella.A. 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B. 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C. Every dog has its day.D. When the cat’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 ) 15. -----Which of the two sweaters will you take?-----I`ll take ______. They look nearly the same , and I just need one.A. bothB. eitherC. noneD. all( )16.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____ more than 2000 and a number of them _____ to do sports very much.A. are, likesB. is , likeC. are, likeD. is, likes( )17. There is nothing _____________.A. for us to worryB. of us to worryC. for us to be worriedD. for us to worry about( )18. He _____ the nice kite for 10 yuan.A. paidB. boughtC. spentD. cost ( ) 19. The plane left _______ Shanghai ________ a rainy morning.A. to, inB. for, onC. in, onD. at , in( ) 20.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____________?A. which was the way to the zooB. what his name isC. How old was sheD. what does happen to him二、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河南三门峡陕州中学13-14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政治.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
每题2分,共50分。
1.受到第23号台风“菲特”带来的强降雨影响,浙江省中北地区持续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导致11个市75个县914个乡707.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24.05亿元。
社会各界援助了大量的救灾物资。
这些救灾物资:A. 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B. 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使用价值C. 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D. 是商品,因为它们满足了灾民的需要2、寻找黄金的哥伦布曾经说:黄金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成为他想要的一切东西的主人。
有了黄金,甚至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
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在于A.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B.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C. 货币是由金银来充当的D. 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3、小张是一名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前两天领取了3000元的工资后,在服装店购买了一件打折上衣,原标价180元,经过讨价还价后支付了110元。
在这里,3000元、180元、110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A.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4、.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是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是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五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_______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可能会引起_______。
A.8000 通货膨胀 B.4000 纸币购买力下降C.16000 纸币升值 D.2000 纸币购买力提高2011年10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483,首次突破6.35大关。
2012年5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86,再一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虽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它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A.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2、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A.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B.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D. 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
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抵制外语。
B.“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
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王军壁.垓下壁:筑壁垒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①汉军至,无以..为乐,请以剑舞..渡②军中无以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6.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3分)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未可知。
(杜牧)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将士虽在,谁还愿意和你接着干啊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李清照《夏日绝句》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分)(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惊残:惊醒。
②故乡:即家乡。
8、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9、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
注意:请在答题卷上先做出选择。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25分)痛哭和珍石评梅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
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
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
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
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
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
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之夜中写。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