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_王荣桃

合集下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中培养 。1 4天后 ,将 细 胞 进 行传 代 并 在 pl oy—L—o tie包 被 的培 养 皿 上 用 含 1% mi n h 0
F S的 I M 液培养 6周 ,而并 不进行 传 代 。结果 显 示 ,6周 后 细胞 失 去 接触 抑 制 ,并 B MD
且 形成 细胞 群落 ,免疫 显示 相 当一 部分 细胞 nsn阳性 (2 3± 。% ) et i 3 . 63 ,但 仅 极少 数 表 达未成 熟 神 经 元 标 志 btI —tbl (<0 1 ) ea I uui l n . % 。将 血 清 去 除 ,加 入 生 长 因子 ,这些 nsn阳性 的细胞 显示 出神经 元 的形态 特 征 并 表 达神 经 元 特 异性 标 志 N et i F—H, ea— bt I l tbl ,a uui tu和神经递 质 G B n A A。而 没有经 长时 间 培养 的 MS s 经 同样 诱 导后 未 显 示相 C则 应 分化 特征 。对于 这种 观点 ,仍 有不 同的意见 。有人 认 为 ,神 经元标 志 物 的出 现并不 表 明其 已向神经 元分化 ,其本 质仍 应该 是干细 胞 ,因为 有实验 表 明 ,在无 特 异 的诱 导 条件 下 ,经 5代传代 后 ,MS s C 就会有 神经元 特异 标 志如 T M P一 H, A 2和 G A F P等 的表达 。
13 分 化潜 能 。
传 统 的观念认 为 ,干细胞 只能 向同胚 层 细 胞 分化 ,但对 MS C分化 潜 能 的研究 却 改
变 了这一 观念 。近年 的不 少研究 显示 ,在 适 当的条 件 下 ,MS C有 向骨 细胞 、软骨 细 胞 、
脂肪 细胞 以及 神经外 胚 层 中的神 经 元 、神 经 胶 质 细 胞 、少 突胶 质 细 胞 ,甚 至 向表 皮 细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培养体系中加入转化生长因子B、软 骨来源形态形成蛋白及整合素可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 软骨细胞分化。舒朝锋等¨引实验证明,在单层诱导培养条件 下,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能分泌软骨细胞特征性细胞外基质 如Ⅱ型胶原、糖胺多糖等,具有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来源的可能。
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兴起和发展,细胞替代治疗将成为 攻克一些疑难病症的新途径。目前,正在尝试通过组织工程 技术将组织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定向诱导为所需细胞,然后植 入患者体内,用以修复损伤、替代退行性组织以及改善遗传 性缺陷组织的功能。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的干细胞来源必 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来源广泛,易采集,制备程序较简单。 干细胞数目足够,分化能力强,安全,性能稳定,可重复性好,
2.6向肝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培养中。通过地塞米松、肝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生长因子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 等的诱导,可向肝细胞分化。Lange等啪1研究证明,骨髓间 充质于细胞在体内外均可分化为肝实质细胞,而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所处微环境对其分化为肝细胞起着重要作用,如将骨 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细胞共同培养可以促进其向肝细胞转 化。Sato等Ⅲ’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慢性丙烯醇损 伤的大鼠肝脏,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到在骨髓间充质于细胞移 植的受体鼠肝内有人肝细胞特有的AFP、Alb、CKl9、CKl8及 AGPR表达。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发现有AFP和Alb的 mRNA表达。而且证实了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肝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 脏可以不经融合转化为肝细胞,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 适当微环境下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可能为肝脏干细胞提供新
mol/
胞的存在,他们在研究中发现骨髓中存在一小部分细胞,培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 !
缘遴 与遴 展 t
体 外 诱 导 骨 髓 间 充 质 干 细 胞 向神 经 细 胞分 化 的 研 究 进展
项 正兵 , 晓牧 吴
中 图 分 类 号 : 3 24 R 9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3 9 2 0 )7 6 4 2 17 —14 (0 7 0 —0 0 —0 等 【 用 卜 , A I培 养 液 诱 导 B N2向 神 经 细 胞 分 化 , 在 j 口 、 B N 即
分化的潜能 。B C在 体外 不 同 的诱 导条 件 下 可分 化 为骨 细 MS 胞、 软骨细 胞 、 肪 细胞 、 脂 肌腱 、 肉 细胞 、 经 细胞 等 多 种 细 肌 神 胞 … 由 于 B C有 取 材 方 便 、 于 体 外 培 养 扩 增 、 入 体 内 1。 MS 易 植 不易引起免疫排异反应 、 不存在伦理学争议 等众多优点 , 且最 近 的研究表 明 B C在 体 内 、 Ms 外都 能 被诱 导成 神经 元 样细胞 , 且
随 着 人 类 胚 胎 干 细 胞 (mbyncs m e , S 的 使 用 , e ro i t cl E C) e l 提 出 了许 多 伦 理 学 上 和 病 人 特 异性 胚 胎 干 细 胞 获 得 的 困难 性 上 的
&c MP IMX以提高胞内 c MP基础上加入新 的细胞因子如脑 A 和 B A
源 性 神 经 营 养 因 子 (ri ba n—dr e ert p i f trB NF 、 ei dnu r hc a o , D ) v o o c 人 表 皮 生 长 因 子 ( u nei r l rw h f trh GF 和 碱 性 h ma p ma go t co,E ) e d a 成 纤 维 生 长 因 子 ( ai f rb s go hf tr b G 。 诱 导 6 bs io l t rwt a o ,F F) c b a c d 6 %的 细 胞 具 有 典 型 的 神 经 细 胞 树 突 形 态 , 疫 组 化 和 反 转 ,6 免 录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 T—P R ) 实 部 分 细 胞 表 达 早 期 的神 经 标 R C 证 记 物 ( Net 如 si n和 t 管 蛋 白 Ⅲ )也 有 细 胞 表 达 成 熟 神 经 细 胞 3 微 , 的标记物 , 如神 经 丝 蛋 白 (erfa n,NF , e N, u 胶 质 nu i met o l ) N u Ta , 纤 维 酸 性 蛋 白 (ll bi r ii p ti, A ) gi rl ya dc r e GF P 。关 于 提 高 胞 af l i a c o n 内 c MP浓 度 能 促 使 B C 向神 经 细 胞 的 分 化 的 机 制 , 人 认 A MS 有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胶质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胶质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胶质样细胞的实验研究刘鹏;金岩;张勇杰;胡世颉;轩东英;王亦菁;沈楠;国生辉【期刊名称】《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年(卷),期】2005(15)3【摘要】目的:观察体外以不同方法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神经胶质样细胞,探讨MSCs作为组织工程周围神经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以大鼠MSCs为研究对象,分化学诱导组,共培养诱导组,未经诱导的MSCs作为对照组.通过体外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RT-PCR等手段对各组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两种诱导过程中的部分MSCs细胞都出现明显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共培养诱导组的MSCs在诱导后仍可继续传代培养,对照组细胞形态无变化.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两个诱导组细胞都能够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性抗体(Nesti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GFAP)和S-100抗体.结论:我们推断MSCs很有可能成为TEPN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总页数】5页(P124-128)【作者】刘鹏;金岩;张勇杰;胡世颉;轩东英;王亦菁;沈楠;国生辉【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组织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1【相关文献】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J], 周劲东;杨阳;梁若斯2.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J], 李强;张建生;丁永忠;任军;张新定;任海军;潘亚文;程得钧3.黄芪甲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J], 冼绍祥;杨忠奇;汪朝晖;李南夷;赵立诚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J], 王卫彪;姜敏辉;姜胜华;姚蓓5.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J], 朱小虎;陈霞平;阮绪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378陕西中医2010年第31卷第3期药杂志,2004,32(3):180—182,[73金静愉,郁仁存.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口].中国肿瘤,1995,4(5):7-10。

[8]刘胜,吴雪卿,陈前军.407乳腺癌术后患者辨证分型规律探析口].辽宁中医杂志,1999,26(9):387—388.[9]唐汉钧,高尚璞,郑勇.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术后288例临床观察口].上海中医药大学报,2002,16(3):23.[10]刘燕珠,王泳,吴丹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68例[J].福建中医药,2000。

31(3):30—31.[nl万华,吴雪卿,陆德铭.扶正祛邪在治疗乳腺癌中的运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1):30—31.[12]朱华宇,司徒红林.林毅辨治乳腺癌经验撷菁[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395—396.[133武自力.金静愉治疗乳腺癌经验[J].四川中医,2007,25(8)5—6.[14]刘胜,赵倩,刘佳,等.乳腺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J1.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10):1000—1004.[15]刘胜,花勇强,孙平,等.乳移平抗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2):147—149.[16]卓斌.乳康汤治疗36例乳腺癌术后或放、化疗后的临床观察口].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15(2):23.[17]陈英.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治疗乳癌术后41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6):301.[18]李增战,陈捷,苗文红,等.鹿仙散结汤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J].陕西中医,2007,28(5):526—527.[19]喻伟国,程进明.抗癌汤结合化疗治疗肿瘤术后48例总结口].湖南中医杂志,2003,19(1):11—13.[20]李景鹏,贾英杰.贾英杰治疗乳腺癌术后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7):23.[21]黄智芬,刘俊波,陈强松,等.健脾消积汤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2007,39(5):88—89.[22]樊淳理.中药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41例[J].中医杂志,2006,47(3):226.[23]张卫红.卞卫和教授治疗乳腺癌经验举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126-128.[241黄梅,杨海燕.益气活血汤改善脾虚挟瘀型乳腺癌患者化疗毒副作用的临床研究口].湖北中医杂志,2005,27(7):9-10。

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5 王 光 林 , 志 明 , 卫 , 组 织 工 程 化 人 工 神 经 修 复 周 围 神 经 杨 林 等.
缺 损 的实 验 研 究 . 中华 手 外 科 杂 志 ,0 2 1 ( ) 14 2 0 ,8 3 :3 .
6 Ku i a a H , i o a a rh r Sh n h r H , Yo h n H , t a .Ne r t 0 h ns n s io e 1 u 0 r 口 i i
山 西 医科 大 学 第 二 医 院( 3 0 1 000 )
赵 永 旺 李 光 来 薛 芳 李 东 芳 连 霞
近年 来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骨 髓 间 充 质 干 细 胞 ( MS s 可 B C )
涤 2 3次 , 5 1 mL 的 细 胞 密 度 接 种 于 5 ~ 以 × 0/ 0mL 培 养 瓶 中在 3 7℃ 、 C 饱 和 湿 度 下 常 规 培 养 。 3 5 O。 ~4d后 首
山西 医 药杂 志 2 0 0 9年 4月 第 3 8卷 第 4期 上 半 月 S a x dJ Api2 0 , 13 , . h i t hni Me , r 0 9 Vo. 8 No 4teFr l s
・ 3 29 ・
治 疗 周 围神 经 缺 损 提 供 了新 的 途 径 。 参 考 文 献
以分 化 成 神 经 细 胞 , 及 其 来 源 丰 富 、 材 时 组 织 创 伤 性 较 以 取
小 、 免 疫 排 斥 反 应 、 存 在 伦 理 道 德 以 及 法 律 上 的 限制 等 低 不 优 势 。B S s 望 成 为 神 经 细 胞 移 植 的种 子 细 胞 来 治 疗 M C 有 神经系统疾病 。
圳 医院 ,10 6 5 8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难 广泛应 用于 临床 。因此 ,B C 可 能成 为细胞 移 MS s 植 和 基 因治 疗 的理 想 材 料 , 于 C 用 NS疾病 的治 疗 。
现将 B C MS s的生 物学 特 性 及诱 导 分 化 为神 经元 的 研 究进展 综述如 下 。 1 。 C B MS s的生物学特性
患 者的生 活质量 , 其功 能的修复始终 是神经学科 领域 研 究 的热 点 。C NS疾 病 是 临 床上 治 疗 的难 题 , 物 药 仅 是对症 治 疗 。 已有 研 究表 明 哺 乳 动 物脑 内存 引,
在 能增 殖 分 化 的 内 源 性 神 经 干 细 胞 ( e rlse n ua tm c l , C ) 但数量 很少 , 自身修 复 的能 力极 为有 el NS s , s 其 限 。因此 , 移植外 源性 干细 胞重塑 神经组织是 治疗 中
面标 记 物 , 于 分 离 B C 用 MS s的方 法 是 在 F id n r e— e se 方 法上 改进 的 . ti ] n 主要 有 四种 : 密度 梯 度离 心 ① 法: 根据 B C MS s与其 它 细胞 密 度 不 同 , 采用 离 心 法
将其分离 出来 。② 贴壁 筛选 法 : 据 B Cs 塑 料 根 MS 在 培养瓶 中贴壁生长 , 而血细胞悬 浮生长 的特性对 其筛 选 。③流式 细 胞仪 分选 法 : 据 B C 根 MS s体 积 小 , 相 对缺少颗 粒 的特性对其 筛选 。④ 免疫磁 珠分选法 : 根 据 B C 的某 些细胞表 面标记进 行分选 。 MS s 培养 B C 时所选 用 的培养 基不 尽 相 同 , 常 MS s 最 用 的是 D M M ( ub c ’ df d ege Sme i D lco Smo ie a l’ d— i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的研究进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的研究进展1.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王珊珊1.2徐国兴1视网膜色素变性及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严重威胁视力的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有跨胚层分化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神经细胞分化。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为视网膜色素细胞的研究为此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近年来不同培养条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影响以及视网膜前体细胞眼内移植的进展综述如下。

1B M SCs体外诱导实验BMSCs向某一特定细胞的分化,必须依靠相应微环境所提供的各种营养因子来完成。

原始视网膜发育的微环境是最适宜的微环境,这种微环境提供了BMSCs定向诱导分化所具备的各种生长因子以及营养成分。

人工诱导分化干细胞的方法,就是对这种微环境的模拟。

模拟的准确性越高,分化效率也就越高。

1.1单用诱导介质1.1.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 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方法是诱导BM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经典方法,其优点是可以获得较多的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阳性率为78%。

刘东宁等[1]用bFGF诱导后结果与Woodbury一致。

用bFGF诱导后细胞GFAP表达阴性,认为主要是向成熟神经元方向分化,而不是神经胶质细胞。

诱导后从形态学上在细胞间建立了突触联系,但诱导后细胞难以长期存活,需联合其他神经营养因子进行维持培养,才利于长期存活。

在培养中,刘东宁等用含10ng/mL bFGF进行接触性的诱导,有报道是用20ng/mL bFGF进行接触性的诱导。

1.1.2乳鼠视网膜细胞:采用新出生1~3天的乳鼠视网膜细胞作为诱导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induced into nerve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vitro 王荣桃,余资江(贵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04)[关键词]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分化[中图分类号]R329.2;R6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42(2013)02-0196-03DOI :10.11659/jjssx.1672-5042.2013020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660189,81060108);贵阳市科技局科研计划项目(筑科农字2007-07-06);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黔科合SY 字(2009)3058;黔科合SY 字(2012)3153号][收稿日期]2012-11-17[修回日期]2012-12-1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具有自我复制和跨胚层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同时它的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免疫原性弱,免疫耐受性强,体外基因转染率高,并能稳定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在临床应用方面特别是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1]。

BMSCs 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前提是能大量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本文就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细胞因子诱导1.1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 ,NT )是一类由神经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且为神经元生长与存活所必需的蛋白质分子,具有促进神经元生长、发育和功能完整性的作用。

Zhang 等[2]研究发现被NT-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Schwann ,SCs )能促进被NT-3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rkc )基因修饰的BMSCs 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高表达β-Ⅲ-微管蛋白、MAP-2神经元标记物。

同时曲德伟等[3]研究证实,BMSCs 被NT-3基因修饰后可诱导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1.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是一种含有155个氨基酸的碱性蛋白质,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神经纤维再生,诱导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的作用。

单独应用bFGF 能诱导BMSCs 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出现神经元特征性电生理现象和标志物[4],同时bFGF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联合作用下,细胞持续表达NF-M /MAP-2双阳性细胞[5]。

段红梅等[6]应用壳聚糖-bFGF 载体可以诱导BMSCs 高比例向类神经细胞样细胞分化。

最近研究发现被bFGF 基因修饰的BMSCs 不仅能有效促进轴突生长,还能促进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7]。

1.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是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小分子蛋白质,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较多。

BDNF 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通过与高亲和力受体TrkB 或低亲和力受体p75NGFR 结合,激活酪氨酸蛋白酶,导致细胞内信号分子的活化,发生一系列细胞生物学反应,从而促进BMSCs 向成熟的神经细胞方向分化[8]。

Gomes 等[9]研究发现,BDNF 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控神经轴突生长。

将BDNF 基因转染BMSCs 后,可以促进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10],BDNF 基因在促进BMSCs 分化成类神经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

1.4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是一种小分子肽,具有促进脑神经细胞、树突生成的作用。

EGF 常用于干细胞的诱导,能促进细胞增殖,维持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它对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亦有促进作用[12-13]。

近期国内研究发现EGF 能促进BMSCs 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性蛋白NeuN 和NF-200[14]。

1.5维甲酸维甲酸(retinoic acid ,RA )是维生素A (视黄醇)的衍生物,是哺乳动物RARs 和RXRs 受体的共同配基,其与两类受体结合作为转录调控因子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分化,有很强的诱导剂功能。

RA 的诱导作用随浓度不同而变化,Bi 等[15]研究发现不同浓度(0.01 100μmol /mL )的全反式RA (ATRA ),1μmol /mL 能明显改善神经细胞分化效率及其存活率。

有研究证实ATRA 在体外能够促进BMSCs 向神经细胞分化[16],Myo-cardin 协同维甲酸受体也可促进BMSCs 向神经细胞分化,且两者之间存在正向调节的作用[17]。

1.6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 )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和轴突生长。

在神经受损时不仅能保护神经元,减少其程序性死亡发生,还能增强神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陈再丰等[18]研究证实鼠神经生长因子可诱导大鼠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2细胞共同培养诱导BMSCs与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星形胶质细胞(astroglia cell,AS)等共同培养时也能分化为神经细胞。

其可能机制是细胞共培养过程中分泌某些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所必须的物质。

2.1与嗅鞘细胞共同培养嗅鞘细胞起源于嗅基底膜,分布在嗅球、嗅神经,同时存在并迁徙于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兼具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和外周许旺细胞(Schwan cell,SCs)的双重特性,OECs不仅可分泌大量不同种类的神经营养和支持因子,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还对轴突再生和髓鞘有促进作用,为神经再生建立良好的内环境。

Ni等[19]报道将BMSCs与OECs共培养,可促进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高表达NSE、β-Ⅲ-微管蛋白、MAP-2、GFAP、p75NTR。

2.2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一种重要的支持成分,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数量是神经元的10 50倍,其重要性不亚于神经元。

除了可以调节细胞外K+、灭活神经递质、为神经元供应能量及代谢物外,星形胶质细胞还在神经系统发育时为迁移中的神经元提供支架,并能合成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神经生长因子(NGF)等,在神经发育及损伤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褚倩等[20]证实星形胶质细胞与BMSCs共同培养可以维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2.3与许旺细胞共同培养SCs是外周神经所特有的神经胶质细胞,它在神经系统的发生、发育、及正常功能的行使中起着重要作用,SCs能分泌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多种神经营养因子来维持神经元存活,促进神经突起的生长和功能性突触形成,SCs还能产生细胞外基质成分和细胞黏附分子促突起生长。

将BMSCs与SCs共培养,发现神经元标志物表达显著增加[21]。

智晓东等[22]研究表明与SCs共同培养的BMSCs 表达NSE和NeuN,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率为(80.51ʃ5.65)%。

Ban等[23]研究也证实在体外将SCs和BMSCs共同培养可促进BMSCs分化为成熟的神经细胞。

3药物诱导药物可作为诱导因子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目前已经发现枸杞多糖、川芎嗪(TMP)、红景天苷、三七总皂苷、地黄多糖、依达拉奉等在体外可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

枸杞多糖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

刘霞等[24]用枸杞多糖作为诱导剂,在体外诱导大鼠BMSCs4h后,大部分BMSCs有突起出现,24h后细胞间突起相互连接,交错成网,表现出神经细胞样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枸杞多糖诱导8h后的细胞nestin阳性表达率为(77.57ʃ3.59)%;24h后NF的阳性表达率为(72.50ʃ0.99)%。

川芎嗪是一种典型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通过抑制细胞膜上电压依赖型钙通道而控制钙内流,防止细胞内钙离子负荷超载[25],能促进BMSCs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

梁峰等[26]研究证实TMP能诱导BMSCs 分化为神经细胞,且联合脑组织匀浆的诱导作用更强。

红景天苷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其生物学信号的传导主要通过Ca2+信号和IP3依赖的Ca2+信号来实现[27]。

张明等[28]研究发现红景天苷在体外能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成胆碱能神经细胞。

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杨捷等[29]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在体外能使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免疫组化鉴定为大多数细胞表现NF-M、NSE、nestin、MAP-2和GAP-43染色阳性。

地黄多糖不仅具有益精填髓之功,而且还有抗氧化及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杜红阳等[30]研究表明地黄多糖阻断了Notch信号通路,抑制Notch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BMSCs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

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水肿,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等作用[31]。

李玉美等[32]研究证实依达拉奉能高效地定向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4核酸及其衍生物诱导4.1三磷酸胞苷二钠三磷酸胞苷二钠是核苷酸衍生物,在体内参与磷脂类合成代谢,具有提高神经细胞膜性结构的稳定性、神经细胞抗损伤及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功能。

王宇等[33]研究发现三磷酸胞苷二钠能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以0.20mg/mL剂量时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的作用最明显。

4.2miR-124-1miRNAs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参与了细胞早期发育、增殖分化、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等过程[34]。

miR-124-1是脑组织中表达最为丰富的一类microRNA,主要限于在已经分化的和成熟的神经元中表达,过表达miR-124-1可以促进大鼠BMSCs神经分化,而抑制miR-124-1不仅降低BMSCs分化率,同时也降低了细胞的存活率[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