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及其影响研究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地球生命能够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
温室效应的形成是因为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与大气层的成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部分辐射能被大气层所吸收并被反射回地表,从而使得地球表面得到了额外的能量输入。
当我们的工业、交通和能源消费增加时,它们的排放物例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随之增多。
这些温室气体不但增加了大气层的密度,也使得地球表面的能量无法及时散失,而被大气层所吸收并反弹回地球表面,形成了更强的温室效应。
从地球的大气层存在的各种气体组成来看,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和水蒸气是最强的四种温室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丰度在过去数十年中不断增加。
据数据显示,自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40%以上。
温室效应的增强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1. 气温升高: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得地球的平均气温不断升高。
这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等后果。
2. 气候变化: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使得太阳光进入和地球内部辐射出的热量之间形成热平衡,从而维持了地球的平衡气候。
而随着温室气体的增加,大气层能力的提高使得这种平衡被破坏了。
这会导致气候变化严重,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将受到威胁。
3. 海洋酸化:二氧化碳吸收在海洋中生成碳酸,导致海洋的酸化程度加剧。
而这种酸化现象使得海洋中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食物链受到影响,也直接影响渔业等与海洋相关的产业。
4. 能源危机:温室气体的产生与能源的使用量密切相关。
随着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为满足能源需求而增加的排放也直接加剧了温室效应的问题。
总之,温室效应的增强将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确保人类未来发展,必须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倡导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关于温室效应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温室效应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增加会导致地球的表面温度上升的现象。
人类活动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温室效应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温室效应的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温室效应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将介绍温室效应的原理。
温室效应的原理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并将部分辐射能量重新辐射到地球表面。
这种重新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形成类似于温室一样的效应。
温室气体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强,进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
其次,我们将讨论温室效应的影响因素。
温室效应的增强主要受到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影响。
工业发展、能源消耗、交通运输以及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加速了温室效应的发展。
另外,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太阳辐射和植被变化等也会对温室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温室效应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一系列问题。
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将受到温室效应带来的挑战。
例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物种灭绝、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最后,我们将介绍温室效应的应对措施。
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被广泛认为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之一。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改善能源效率、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等措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科学家还在研究和开发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创新方法来应对温室效应的挑战。
综上所述,温室效应是一个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挑战。
通过对温室效应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原理和影响因素,为应对温室效应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希望本报告能够增加人们对温室效应问题的关注,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篇一:研究性学习温室效应原因与防治温室效应原因与防治开题报告: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研究过程: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气温的升高,也出现了许多异常的天气现象。
如:20XX 年从1月10日开始,一场持续近1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中国南方十九个省区市,其影响范围之广、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属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
此次灾害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拉尼娜极端气候影响所致。
此外,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就连南极洲也不能幸免于难。
由于大气和海水温度的升高,南极洲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
如果这种现象加剧,将会造成海平面显著上升。
这些冰川正在以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时两倍的速度消融,每年融化的体积为250立方千米,比它们的年积雪量还高60%。
这些冰川消融成水,每年会造成海平面上升0.2毫米。
结题报告:应该指出,大气中少量温室气体的存在和恰到好处的温室效应,对人类是有益的。
要是没有温室气体,近地层平均气温要比现在下降33℃,地球会变成一个寒冷的星球。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城市增多、森林砍伐等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显著增加,导致天气频繁发生,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对此各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注,许多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
只有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才能逐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使气候走上正常变化的轨道。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中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一部分,使得地球的表面温度得以提高的自然现象。
这种效应类似于温室中的现象,温室中的玻璃能够阻挡部分出射的热辐射,使得温室内的温度相对较高。
然而,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气温上升。
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它们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辐射,阻碍其逃逸到外层空间,导致地球温度的升高。
据科学家的观测和研究,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地球的平均气温增加了约1摄氏度。
这一升温趋势对于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温室效应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是由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气温升高导致的,并且这种变化的影响是全面的、全球性的。
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例如暴雨、干旱、飓风和洪水等。
此外,温室效应还导致了冰川的融化和海平面的上升,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风险。
温室效应还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栖息地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许多动植物种类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导致它们的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还会对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温室效应还导致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和珊瑚礁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温室效应对人类社会也带来了多重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
干旱和洪水等气候极端事件对农作物生长和收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粮食供应的不稳定和食物价格的上涨。
其次,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健康问题的加剧,包括热波、传染病的传播和空气污染的增加。
最后,温室效应也加剧了资源的压力。
气候变化使得水资源短缺更加普遍,土地退化加剧,能源需求增加,对地球上的有限资源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为了减轻温室效应及其影响,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关键。
国际社会通过国际气候变化协定等多边协议制定了减排目标,并鼓励各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强能源效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

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物理现象,即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发出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氧气等)导致地球上的温度升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温室效应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吸引了全球的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引用专家的观点,以探讨温室效应的问题。
一、温室效应的机制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太阳辐射、再辐射到地面的过程而产生的。
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被地球反射,但是一小部分被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重新发射向空间,这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然而,如果温室气体的浓度过高,吸收的辐射量也会增加,致使地球表面温度持续升高。
二、温室气体的类型和来源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等,它们的来源有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
自然过程主要指生物和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包括植物腐烂、沼气发酵、火山爆发等。
但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升高。
例如,工业过程中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每年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三、温室效应引起的影响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候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1.极端气候事件:全球各地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暴风、热浪和干旱等。
这些灾害性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存。
2.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引起的海洋温度升高导致海水膨胀,再加上冰川及冻土融化,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海平面上升不仅对海岸线和沿海地带的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而且还会对人类居住的沿海城市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3.生态平衡破坏:全球气候变化会使得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负面影响,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四、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内外的科学家针对温室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1.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秘书处的数据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8年达到新高,为41.5亿吨,比2017年增加了2.7%。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
温室效应是一个自然现象,它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加强,进而引发气候变化问题,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最新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例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在过去200年里持续上升,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根据国际气候变化专家的预测,如果继续保持该趋势,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超过2℃以上,这将对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如食品安全、水资源、森林资源等方面。
除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等影响,并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不断加强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
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制定在巴黎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通过全球共同努力,限制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在2℃以内,尽可能将上升幅度降到1.5℃以下。
然而,气候变化问题仍然十分复杂,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参与,协同推进解决方案。
对此,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清洁能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提供良好的环境。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研究性报告

面对当前世界上的一个严重问题————温室效应,我们对其产生和影响作出了研究。
产生: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3)海平面上升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4)4)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5)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经济的影响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ii)农业的影响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iii)海洋生态的影响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iv)水循环的影响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结论:温室效应寂静发展成为全人类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甚至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_完整版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_完整版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一)概论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但是有乐观派科学家声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不及火山等地质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他们认为,最近地球处于活跃状态,诸如喀拉喀托火山和圣海伦斯火山接连大爆发就是例证。
地球正在把它腹内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所以温室效应并不全是人类的过错。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无法解释工业革命之后二氧化碳含量的直线上升,难道全是火山喷出的吗,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
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
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温室效应及其影响摘要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本文介绍了温室效应的机理和温室气体的来源,分析了温室效应的主要生态影响,并探讨了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温室效应的控制除了要提高能效、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增加植被面积、减少沙漠化、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国际合作之外,还要推广应用燃料电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研究开发二氧化碳的新应用技术,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控制对策导言当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已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并且几乎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诸多的环境问题中,气候变暖问题是显著的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荒地,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增强。
相对于水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和土壤污染,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缓慢的,不易明显察觉的,但是它将对世界社会政治稳定及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气候学者向近日聚会海牙的世界各国政要、科学家、工业家和环保主义者发出警告:在未来一百年内全球气温将升高1. 5—6屯,海平面将升高15〜95em,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恶劣,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数以亿计人们的生活。
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1.1 温室效应概念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辐射能量,通常高温物体向外发出短波辐射,而低温物体则发射长波辐射,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允许太阳辐射的短波部分通过,但是却阻挡地面的长波辐射,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和地表组成的这一系统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 ,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
我们将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存在保存了地球的热量,使地球温度适宜人类生活。
人们通常把正常情况下的温室效应称为自然的温室效应。
1.2温室气体CO?增加的原因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人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矿物燃料的燃烧。
目前全世界矿物能源的消耗大约占全部能源消耗的90%,排放到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据估算,矿物燃料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排放总量的70%。
由于人们对能源利用量逐年增加,因而使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逐年增加。
二是森林的毁坏。
有人将森林比作“地球的肺”,森林中植物繁多,生物量最高。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CO2。
由于人类大量砍伐森林,毁坏草原,使地球表面的植被日趋减少,以致降低了植物对CO2的吸收作用,这是导致全球性气温升高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1.3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效应的影响通过最新分析表明,过去100多年中,全球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0. 6摄氏11度。
而且,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利用有关气候模式模拟结果还说明,本世纪内全球平均气温将以每10年0.2—0. 5摄氏度的速率持续升高2 L这样的升温将给地球上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形成巨大威胁,对人类生活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对全球变暖的趋势必须进行遏制。
虽然导致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说法不一,但是温室效应增强肯定是其中原因之一,而导致温室效应发生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气体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
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臭氧、氮氧化物和水蒸气等,近几十年的观测研究表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正在不断增加,其中CO2在大气中的浓度由工业化前的280PPmV 上升到了2004年的379PPmV O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增长率大约为每年0. 4% 13"。
目前,学界认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现代生活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且各国都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这样就必须大量地使用燃料来获取内能,从全球来看,从1975年至1995年,能源生产就增长了50%,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应有了巨大增长。
另外,石灰岩被制成水泥的过程也释放出二氧化碳;土地的开发利用减少了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这些都导致排放至大气中的CO2浓度迅速增加。
1.4全球变暖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岛屿的影响最大。
有人估计。
近百年来随全球气候增腰0. 6C,全球海平面大约上升了10—15cm。
有的学者认为,全球气温到下一世纪可能升高1.5—4C,则海平面上升0.8—1.8CmW丨。
如果这样,菲律宾的马尼拉的大部分可能位于1m深的水下,而印尼雅加达的330万居民需撤离市区。
气候变化。
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全球降雨量增加,台风、飓风更频繁、更强大。
科学家预言,如果热带地区的温度升高2—3 C,则海洋表面温度的升高将引起台风能量增加,并向高纬度地区发展。
对生物多样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的变化必然给生物圈造成多种冲击,生物群落的纬度分布和生物带都会有相应的变化,很可能有部分植物、高等真菌物种会处于濒临灭绝和物种变异的境地,植物的变异也必须影响到动物群落。
对全球人类的影响。
地球增温使得气候反常多变,洪涝干旱增多,造成农作物歉收、病虫害流行、水资源缺乏。
那么地球为什么会变暖呢?由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1988年刨建,拥有2500 位科学家的政府问气候变化委员会(WCC)认为,过去130年来观察到的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 5C,不可能完成归结于自然原因,而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造成的。
2.控制温室效应的对策2.1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是由难以计算的自然和人为的排放源产生的,它在大气中的停留周期可以超过100年,其分布非常均匀,而且潜在的危害作用也是全球性的。
因此,控制、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务必会加大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对温室气体的处理能力较差,使得近年来地球上温室气体含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因此,发达国家既出于帮助他国,也为了自己利益应毫无保留地尽快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其先进的减排技术是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基本点。
2.2提高能效,减少使用化石燃料,采用替代能源提高能效可显著减少CO?的排放,现在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约占能源使用总量的90% ,开采化石燃料,扰动了地层中原有元素的埋藏方式,通过燃烧使之成为可活动因子,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所占份额最大5。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是:石油约占能源的40% ,煤占30% ,天然气占20%,核能占6. 5%。
寻找替代能源,开发利用生物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和安全使用核能等,可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5 I 目前,全人类所需要的石化能源仅占地球每年从太阳获得能量的二万分之一;世界已开发的水电仅占可开发量的百分之一,具有很大潜力。
全球约一半人使用薪柴,热带雨林存在大面积的刀耕火种农业,开发农村沼气、改进耕作制,可减少秸杆、薪柴等物质的直接燃烧,沼肥施于农田可大大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减少CO?、N2O的排放。
将来的能源战略应该转向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满足可持续性条件,且有着很丰富的资源,成本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会越来越多。
2.3提高生物圈生产力与海洋吸收量限制森林砍伐和提高森林生产力可增加固碳量。
据统计,全球由于人类活动已损失约2. 0× 109 hm2森林,以平均hm2森林含碳量100 t计,则损失储碳能力达200 Gt O如恢复已损失森林面积的20%〜30%,就完全可以解决全球大气CO?浓度增长的问题。
海洋通过生物、化学、流动和沉积等过程不问断地吸收大气中的CO2 ,年吸收速率为1. 2〜2. 8 Gt ,并运输、储存于海底或转换成其他含碳物质。
加速浅层海水与深层海水问的交换,有利于提高海洋的CO2吸收量6、7L2.4保护森林,减少气候变化的危害就减少气候变化的危害来说,森林趁着双重作用,森林的燃烧和砍伐,使更多的CO2排入大气。
要保护好森林,因为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2。
1985年中期盐界一些组织提出一项保护森林的计划,要求在五年内投资80亿美元用于植林和禁止伐林,这一计划将对保护森林有很大意义。
2.5使用新的能源。
有效使用人类目前尚未使用过的能源,也是防止地球变暖一个有效的方法。
如人们开始利用风、海涛、地下热量、太阳光、垃圾焚烧等产生的能量发电。
利用细菌将废水分解,产生甲烷,通过燃烧这种气体发电。
利用太阳光从甘蔗、红薯等制作酒精,将其用于汽车燃料,这种方法在巴西等地已应用。
目前,人们开始尝试将地下水、河流中地热能用于楼房取睚及降温。
人们更多地使用垃圾燃烧热能取暖、降温,同时利用太阳能的热水器也在增多8 1O2.6研究开发二氧化碳的新应用技术,变废为宝采用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以及吸收一膜分离联合法等方法可以分离回收燃烧排气中的C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兴学科的兴起,人类在积极研究开发C02 ,在工业、农业、生物合成、能源等方面的用途,从而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9 L 2.7加强政府行为与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部门或国际组织的调控作用,是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1997年12月,150多个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签字国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气候会议,最后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目标是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 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 2% 10。
在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应控制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发展中国家,应改善能源结构和采取生物调节等对策来解决11】。
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而严峻的任务,需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乃至每一个人的参与,离开政府行为和国际合作的支持,不可能实现全球范围内温室效应的有序减缓。
总结: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急剧增加以及由此引起的全球气候明显的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变化,而且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温室效应问题位列全球问题之首,其危害巨大,波及全球,如何避免全球变暖的任务已摆在当今人类面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只要我们人类共同努力,共同关心地球,积极研究控制温室效应的新措施,全球气温变暖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