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统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27有的人 纪念鲁迅先生有感(解析版)【最新】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详解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多音字:给:gěi给力jǐ给予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词语解释:伟大:①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造句:人民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反义词:伟大——渺小情愿——被迫永远——暂时抬举——贬低近义词:伟大——崇高情愿——甘愿永远——永久抬举——器重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课内问题:诗歌的前四小节每节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相同吗?答:不同。

每节的前两旬是写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后两句是写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类文阅读 28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类文阅读 28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类文阅读-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悼鲁迅先生(节选)巴金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

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

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

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

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

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

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选自《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33期)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逝世——()汇集——()悲痛——()2.“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的心情。

4.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

5.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用“”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参考答案】1.出生分散欢喜2.鲁迅先生逝世了3.比喻悲痛4.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5.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六年级上册语文每课一练《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人教版(附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每课一练《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人教版(附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每课一练《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人教版(附答案)一、基础达标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妥协.()(2)倾.向()(3)摧残.()(4)恶劣.()(5)腐朽.()(6)摔.垮()2.按拼音写汉字。

(1)狂wàng()(2)保zhàng()(3)坚rèn()(4)zēng()恨(5)kuì()败(6)yì()制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1)疲备不堪()迫不急待()(2)藏克家()避峰芒()(3)永往直前()开僻道路()(4)不曲不挠()头昏脑涨()4.结合句意,解释划线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牛马:像牛马那样。

B.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抬举:抬起往上托。

C.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别人:指人民大众。

D.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活:肉体存在。

5.下面标点符号中引号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A.两个都是表示引用B.两个都是表示否定讽刺C.依次为表示否定.讽刺D.依次为表示引用.否定讽刺6.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中,作者直接引用了鲁迅的诗句“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2)《有的人》一诗用朴素.精练的语言塑造了典型鲜明的诗歌形象,歌颂了鲁迅的伟大精神。

()(3)《有的人》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4)诗歌是同小说.散文.记叙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7.文体常识(1)《有的人》作者是(),它选自(),是一首()诗。

(2)《论鲁迅》是一篇纪念性的简短的演说式论文,属于()文范畴。

二、能力提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8.诗中两个“活”,两个“死”各有什么不同含义?9.这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10.本诗2——4节,围绕着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两种人作了具体形象的对比。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课内阅读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

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自制的烟卷,()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深思着。

(1)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填上正确的读音。

划着________ 双膝________(2)在文中括号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3)郝副营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在文中找出表示郝副营长动作、表情的词语。

【答案】(1)zháo;xī(2)夹着;拿着(3)战斗英雄、为了美好的明天甘愿牺牲自己。

(4)坐着、夹着、拿着、划着、注视、默默地。

【解析】【分析】(1)考察易错字的读音。

“着”是多音字,划着 zháo ;双膝xī,不要读成qi。

(2)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

(3)结合原文理解人物品质。

郝副营长是一个战斗英雄、为了美好的明天甘愿牺牲自己。

(4)表示郝副营长动作、表情的词语:坐着、夹着、拿着、划着、注视、默默地。

【点评】做好每一个小题,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运用能力,特别是概括能力。

2.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春节冰心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

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

从腊月廿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

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

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

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

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

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

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的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

”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

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

(2)我”屋墙上挂的是“________”上面的人物是“________”,手里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________”,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

(4)为什么“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答案】(1)形容舍不得离开;依依不舍(2)走马灯;三英战吕布;金鱼灯;白兔灯(3)元宵之夜,街上店铺的花灯都点起来了,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街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热闹景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参考 教材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参考 教材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参考教材解读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作者曾说:“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

我只是概括地从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他的伟大。

”“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③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人教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人教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4. 第三小节写了两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有些人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妄 想流芳百世;而鲁迅先生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 革命事业。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5.怎样理解第五小节的“摔垮”和“永远记住”? “摔”字体现了人民的力量, “垮”字写出了反动
统治者失败的命运。“摔垮”与“永远记住”形成鲜明 的对比,反映了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无比憎恨, 对革 命者的无比爱戴和永久怀念。
“骑”字生动地表现了反动统治者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 丑态,深刻地揭露了他们骄横的形象、 凶暴的本质; “伟大” 刻画了反动统治者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 有力地讽刺。“俯下身子”生动地刻画出鲁迅先生甘当牛马的崇 高而感人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精神的高度赞美。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xiǔ)”;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作上了。
◇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
做做这一木一石呢? ◇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
的敲打。
第一个“活”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 个“活”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 第一个“死”充满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的痛恨, 第二个“死”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3. 第二小节的“骑” “伟大”和“俯下身子” 体现了两 种人对待人民的什么态度?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写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 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 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 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八单元一课一练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人教(部编版) 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八单元一课一练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人教(部编版) 含答案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不朽(xiǔxiū)当牛马(dānɡdànɡ)更早(ɡēnɡɡènɡ) 多数人(shǔshù)二、选择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A.表示引用;B.表示讽刺或否定;C.表示强调突出。

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3.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深刻揭示了为了人民的人在人们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 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句中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野草》。

()3.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二周年而写得。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第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死”字的含义是()。

A.两个都指失去生命B.前一个指失去了生命,后一个指虽生犹死C.前一个指虽生犹死,后一个指失去了生命2.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动统治者想流芳百世,可实际上早已臭名昭著;拥有蓬勃生命力和伟大精神的革命战士,却让人民群众无比崇拜和爱戴。

B.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春天一到,青青的野草就会把他的名字遮盖住,再也看不到。

久而久之,刻在石头上的名字烂得更快了。

五、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请从诗句中找出两个动词,分别填在横线上。

一个“______”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一个“______”字,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给亿万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①这几句诗中的第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

②诗中两个“死”字的含义是( )。

A.两个都指失去了生命
B.前一个指失去了生命,后一个指虽生犹死
C.前一个指虽生犹死,后一个只是指失去了生命
(2)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读了诗句,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下面对这几句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拥有蓬勃生命力和伟大精神,可让人民爱戴
B.名字刻在石头上,会被野草遮盖住
2.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中一直出现的人物。

我虽然经常流畅地背着他的诗歌、杂文,可并不喜欢,嫌它们太沉闷。

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被时代夸大的人物。

一直到后来,有一位导演想改编鲁迅的小说并拍摄成影片,邀请我做策划。

我欣然应
允,并因此第一次去买了鲁迅的书:一本精装的《鲁迅小说集》。

读了第一篇《狂人日记》,
我吓了一跳;等读完《孔乙己》,我告诉导演,你不配改编鲁迅的小说,我也不配做这个

划。

因为他及他的小说,应该被所有人尊敬。

于是在30多岁以后我才与鲁迅的小说亲近,我才发现,那个小时候熟悉而不能理解的人物,变得熟悉而伟大。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他是这样一种人: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在形容他时都可以用“我们的鲁迅”来开头……
(1)作者对鲁迅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___”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过去和现在,还包括未来
B.鲁迅伟大的精神力量感召着我们所有的人,所以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
C.每个人都读过鲁迅的文章,因此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说鲁迅是“我们的”
答案
1.(1)①答案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一生为人民、甘愿给人民做牛马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联系全诗,我们发现前四节诗中每一节都有“有的人”;前一句都指反动统治者;后一句都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

②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理解的能力。

注意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诗句选自课文第一节,这一节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指出:有的人“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其实是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2)答案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积累。

我们平常要注意多积累,并且做到熟读成诵。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的理解。

我们可以联系诗的第三节来理解。

把名字刻人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早已臭名昭著。

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的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而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
希望的感受,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春风”“到处”“青青”这些词语,可以体现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情歌颂。

2.(1)答案作者一开始认为鲁迅先生是被时代夸大的人物,虽然他很有名,却不喜欢读他的作品;后来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因为作者认真地读了他的著作,从他的著作中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

解析:本题考查对片段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我们发现“我”对鲁迅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而第二自然段叙述了“我”认识改变的原因。

我们从中梳理出“我”开始的认识及后来的态度,找到改变的原因——“我”认真地读了鲁迅先生的著作,才发现鲁迅先生是“熟悉而伟大”
的。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注意联系文章主题来思考。

A项和B项体现了鲁迅的伟大精神,C项中“每个人都读过”说法太绝对,而且不是后边结论的充分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