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十五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六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人文精神的复兴主备人:时间:【课程标准】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薄伽丘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重点:薄伽丘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难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文艺复兴1.背景:①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了。
(根本原因)②政治:资产阶级要求追求现世幸福,维护政治经济利益。
③思想文化: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的大量遗存;④直接原因:在意大利的蔓延。
2.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含义:提倡,反对,主张追求,倡导,反对。
4.成就:“文学三杰”、“美术三杰”①开始打破封建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的意识的觉醒;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③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二、宗教改革1背景: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
③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
④导火线:教皇兜售。
2.过程:①马丁·路德拉开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公布《》主要宗教观点: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否定了,使人获得和,带有色彩。
②加尔文主张:(1)1536年,出版《》一书,主张只有依靠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2)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论,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先定的,人的意志,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分解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Array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
”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
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
”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C.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D.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4.艾奇逊在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曾写道:“我们应当记得,苏维埃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原则,尤其是经济方面和党组织方面,有相当的影响。
”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所说的影响是A.重新解释三民主义B.中共在国民党组织中占优势C.提出“耕者有其田”D.推动国共党内合作5.美国开国元勋之一汉密尔顿曾说:“……我们所经几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一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主备人:时间: 2012、12、7【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孔子、孟子和荀子等的思想主张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在思想文化上,私人讲学的兴起。
5、“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三、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百家争鸣”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北京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012年11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一分,共50分)1.西周受封诸侯对天子承担的义务有①镇守疆土②勤于王事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贵族 B.增加税收 C.削弱王国势力 D.实现民族交融3.清朝加强专制皇权的主要措施是A.实行三省六部制 B.废除丞相 C.设置内阁 D.增设军机处4.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内容是A.协定关税 B.割某某岛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5.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历史文献”“学习检测”四个栏目。
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栏目,最合适的是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6.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园两度某某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挽烟飞。
”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7.一位学者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写道:“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争回我国在某某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
”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卢沟桥事变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了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某某起义9.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这一革命道路的开端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某某起义的爆发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0.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所赞叹的:“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B.二万五千里长征C.千里跃进大别山 D.开辟敌后战场11.有学者在1937年某某刊物《呐喊》上发文指出:“我相信中国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是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十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十中国古代文艺长廊2----灿烂文学与悠久戏剧主备人:时间:【课程标准】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和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重点:1、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艺术成就难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二、明清小说1、繁荣的原因:的发展;的兴起;完善三、梨园春秋:1、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是。
2、戏剧:(1)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市民娱乐场所--- 出现,在温州一带流行的戏曲是。
(2)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戏曲进入黄金时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3)明代兴起了“百戏之祖”的。
(4)京剧:A、成因:①外因: 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方戏剧发达,四方艺人云集,以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②内因:进京B、特色:①综合性:综合运用、、、艺术手段。
②写意性:表现在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舞台行动③有、、、四大行当。
C、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课堂探究案【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我国宋代两幅名画马远《山径春行图》(1)材料一中两幅画有什么主要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6分)材料二刊行于明万历年问的《金瓶梅词话》虽假托宋代,反映的却是16世纪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十三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十三中外科技史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主备人:时间:【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其特点和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巩固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难点:中国古代科技由领先到落后的原因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二、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课堂探究案【学习成果展示】1、中国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1)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
(2)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3)政策:为“农本”思想服务的天文历法、农学、数学等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4)交流:各民族间的交流和频繁的中外交流,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2、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2)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3)中国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推广和交流。
(4)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发。
(5)明清时期,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
3、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呈现出的特点(1)在内容上,有很强的实用性,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学科体系。
(2)在研究方法上,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多是直接记载生产经验或直观描述自然现象。
(3)在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缺乏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五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1----人文精神的觉醒主备人:时间:2012、12、19【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可以进行预习,感受一下西方古典时期伟大哲人的丰富思想。
课堂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教材中的思考题,并在课后完成教师设计的具有启发性的习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剖析,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问题都应采取历史地、辨证地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点:古希腊“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难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提倡,反对,强调、作用。
二、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代表:。
1、背景:①古希腊经济繁荣,高度发展。
②公民的丰富多彩,的中心地位突出,活跃2、主要观点:①“”②认为、、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制定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世间没有和3、评价:(1)积极:①构成古希腊的基本内涵;②;强调人作为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的尊严。
(2)消极: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和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苏格拉底:1.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①认识人自己--- 。
②强调知识的作用—2.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意义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的学问。
他和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亚里士多德1.主要思想及其贡献:①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无爱吾师,”②亚里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创立了。
2.亚里士多德基本思想的意义①亚里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的学者。
2012年高二下册期中联考历史卷(附答案)

2012年高二下册期中联考历史卷(附答案)2012年高二下册期中联考历史卷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学号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了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的是A.“解负令”的颁布B.设立四百人会议C.恢复公民大会D.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2、梭伦诗句称:“我手执一个有利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站着优势。
”其中“两个阶级”指A.奴隶主和奴隶B.贵族和平民C.地主和农民D.贵族和奴隶3、战国时期,有一位历史人物曾经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旧贵族B.商人C.新兴地主D.农民4、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而出逃到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商鞅只得逃往他处。
这个故事说明A.守旧贵族反攻倒算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5、商鞅变法中提到:“户有二丁以上不分者,倍其赋。
”该措施的目的是A.践行“小国寡民”思想B.扶植新兴地主成长C.鼓励按军功授爵位D.鼓励发展小农经济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北魏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像,下面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
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B.佛教进一步盛行C.汉化政策的影响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7、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A.知识丰富B.诗辞文章写作C.政治D.汉族文化8、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珈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十五中外科技史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主备人:时间:【课程标准】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比较中西方科技成就的异同,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重点:网络技术的影响;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难点:认识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课前预习案【基础知识梳理】一、从蒸汽机到互联网:1、瓦特与蒸汽机(1)背景:英国开始后,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呼唤着方便、适用、高效的新动力支撑与推动。
(2)成就:经过20多年的努力,______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
(3)意义:①成为改造世界的,解决了的动力问题。
②动力机的采用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的发展,使人类进入__________。
2、爱迪生与电的应用(1)背景: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了,人类从此进入了时代。
(2)成就:发明和改进了、、、等。
(3)意义:①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
②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__________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③从此确立了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④科技革命还改变了人们的。
3、电脑与网络(1)电脑: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________正式诞生。
此后,计算机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2)网络: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
国际互联网利用通信技术把独立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全球性信息网络。
1995年为国际网络年。
(3)互联网的影响:积极:①打破了常规的的界限,将联系在一起。
②改变了传统的方式,③推动了的诞生。
大大提高了。
④推动了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和。
消极: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犯罪问题;虚拟社会对人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4、新中国的“银河”系列计算机:(1) 年,每秒运算1亿次的“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
(2) 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二、登上太空:1、欧美航天技术发展情况(1)苏联:年,发射了历史上的第一颗卫星,创造了宇航事业伟大的;1961年,宇航员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2)美国:年,航天员和登上月球;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3)意义: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各种卫星广泛运用于众多领域。
2、中国的“神舟”号飞船(1)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________顺利地送入太空。
______________的成功发射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
(2)意义:载人航天技术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新中国的“两弹一星”:1、概况:(1)原子弹: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2)导弹:①1964年中国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②年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3)人造地球卫星:①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②1975年成功发射,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意义:打破了核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课堂探究案【学习成果展示】1、明清之际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差异。
①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
②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
③中国古代科技重,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④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
⑤中国古代科技推动了传统的的发展,没能推动社会发生质的飞跃;西方近代科学为近代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力地冲击了的思想基础。
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科技应用不当和科技自身的局限,科技发展也会对地球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趋利避害、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科技的不断进步,使人类一次又一次更新了飞翔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如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一样,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
(1)牛顿、达尔文借以驱逐“造物主”的主要科学贡献分别是什么?(4分)材料二《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一一一《西方文明史》(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分别是什么?(2分)材料三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重大科技成就简表材料四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新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
……(上等文人)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
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
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一一罗兹·墨菲《亚洲史》(3)据材料三、四,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指出中西方科技在发展趋势、领域、方法等三方面的差异。
(6分)材料五为了吸引中国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向知识界灌输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著名科学家徐寿和传教士在上海创办了格致书院。
他们经常公开演讲科学专题、陈列科学仪器设备,引导更多的中国人在较短的时间里进入自然科学殿堂。
不少读书人,在埋头《四书》、《五经》之余,也做数学演算和物理、化学实验。
……中国近代自然科学从此开始起步。
——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4)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起步的的特点。
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当堂检测】167.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影响来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③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出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168.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 中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C. 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69.“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B.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引起“第二次绿色革命”D.2003年10月“神州”5号宇宙飞船发射场成功170. 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A.激光技术B.火药 C.“两弹一星”D.杂交水稻171.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这个“革命力量”是指A.煤B.石油.电 D.飞机172.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阐明了中国发展“两弹一星”的重要影响是A.促进了经济发展B.实现了科技创新.加强了国防力量 D.提高了国际地位173.“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
”这一评论是针对中国的哪一科技成就?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B.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C.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174.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但人类对三者的认识和应用却不同步。
下列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A.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B.相对论→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C.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利用→相对论D.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利用→互联网175.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随之狂跌。
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下图中的A.改良蒸汽机B.蒸汽机车C.汽车D.电灯176.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下列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之间建立起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牛顿力学定律——蒸汽机的发明B.电磁学原理——冥王星的发现C.相对论——核能的利用D.量子力学理论——半导体的发明177.1956年春,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工作结束时,周恩来总理特别提到了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的贡献,称他们为“三钱”。
“三钱”所做的与《规划》相关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 )A.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B.“南优2号”杂交水稻C.“银河—Ⅲ号”巨型计算机 D.人类基因组排序工程178.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
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的到来【知识体系构建】课后拓展作业活页规范卷之第15课、27课、29课2012年高二历史期终备考冲刺十五中外科技史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合作探究:(1)经典力学理论、生物进化论。
(4分)(2)科技因素: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思想因素: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兴起。
(2分)(3)发展趋势差异: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
(2分)领域差异:中国主要是在技术应用领域;西方领域广泛,涵盖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领域。
(2分)方法差异:中国主要采用经验积累的方法·西方注重理论研究和观察实验等方法。
(2分)(4)特点:受西学东渐思想的影响,在学习传统文化和西方自然科学中逐渐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