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政法干警考试行测疑难排解之逻辑填空中的解释关系
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解读

2015年政法干警笔试考试于19-20日进行,行测科目考试已经结束,下面是中公教育政法干警考试网为大家提供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行测判断推理解读,供大家参考!“可能性推理雄霸天下”2015年政法干警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的几大常考题型依然不变,分别是: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
从题量来看,大多数省份常考题型的题量分别为5、10、10、10。
从考点来看,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图形推理稳中有变,但逻辑判断却可谓桑海沧田。
立足特色寻求契机是研读考试的重心和必然,在此,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解惑点睛。
以2015年河北政法干警为例:(一)图形推理继续“虐心”,关注特征成解题关键大多数省份图形推理题量为5道,辽宁甘肃等省份为6道,题型包括分类分组型、顺推型、类比型等,数量关系、求同求异以及立体型是考查重点。
其中小图形、汉字、立体图形等特征图形屡有出现,关注特征成为解题关键。
以2015年辽宁政法干警为例:56.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中公答案】B。
解析:题干所给图形都包含“斤”,且左右分布间隔排列。
故正确答案选B。
(二)定义判断增肥不止定义判断题量5至10道不等,以10道的居多,甘肃为9道、辽宁为8道,四川考查7道、江西专科为5道,题型依然分单定义和多定义,并以单定义为主。
从问法来看,“属于”型问法比重较大,出现了理解型问法。
今年的定义判断材料长度保持了去年的增长趋势,普遍较长,以四行以上为主,甚至出现了长达7行、8行题干,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阅读难度。
以2015年江西政法干警专科为例:72.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MOCC)具有开放性、跨平台性和有组织性等特点,课程参与者人数众多、遍布全球,内容可自由传播,实际教学不局限于单纯的视频授课,而是同时横跨博客、网站、社交网络等多种平台。
此外,MOCC课程虽然没有严格的上课时间规定,但依然经过教师的精心组织,通过学习计划的设计,希望参与者能按课程进度进行学习。
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行测真题解读——言语理解

2015年政法干警考试行测真题解读——言语理解河南省政法干警交流群号:107557133备考:2015河南政法干警辅导专题:2015河南政法干警专题课程 :2015河南政法干警培训课程【华图教育 - 河南政法干警考试备考热点】推荐:2015河南政法干警考试招考公告2015河南政法干警考试招考公告预计在2015年8月发布,报名时间预计在8月29日至9月2日,考试时间预计在9月20日至21日,面试时间预计在11月份。
考生们应提早对2015河南政法干警笔试和2015河南政法干警面试进行准备,河南政法干警考试网(/)为你精选河南政法干警考试与面试相关的辅导资料供广大考生练习。
一、部分省份题量变化比如甘肃、四川、浙江政法干警考试,2014年言语理解与表达比2013年均减少了5道。
青海政法干警考试增加10题。
二、逻辑填空考查形式多为一段两空,注重对实词的考查。
2014年共考查148个词语,其中成语40个,实词108个。
词汇量相较于2013年,减少了32个,相对于2012年减少了62个。
具体考查形式多为一段二空。
如:体育竞赛这种特殊形式的商品不能进行________,在比赛结束时,对它的消费也就结束,不能再用做交易,也就是说这种商品的买卖只有惟一的机会。
这种惟一性相对于体育竞赛由过程到结果的不可重复行,就使得体育竞赛商品成为了市场上的“________”,因此更加凸显了这种商品的魅力与价值。
A.储存孤品B.收藏珍品C.加工真品D.回收藏品【华图答案】A。
解析:第二空,由材料中的两个“惟一”及“不可重复性”可知,“孤品”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
三、片段阅读特殊主观题承接叙述退出舞台,标题添加成为座上宾。
特殊主观题之承接叙述题连续3年成为座上宾后退出舞台,2014年考查的特殊主观题型为标题添加题。
如:村民老王请乡亲们帮忙整理承包的菜园时,挖出一罐银锭,有人说这块菜园原属于刘家,因此银锭应该归刘家;有人说刘家是外来户,应当王姓人均分;还有人说应该干活的人一起平分。
2015年贵州政法干警行测:行测逻辑填空题目越发凸显“逻辑”

逻辑填空,即选词填空,之所以将“选词”二字改为“逻辑”,主要是由于在目前的政法干警笔试考试中,选词填空题目越来越凸显逻辑性,即不仅对分析横线处所填词语进行辨析,而且还需要对语境分析,寻找所填词语与文段的逻辑关系。
所谓语境,即言语环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及话语前提等与词语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对语境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言外语境,包括认知背景语境(对整个现实世界的百科性知识)和社会文化语境(包括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民族习俗、时代环境及社会心理等)。
例:【先进特定】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再借助________的设备来读取、复制和传输。
根据常识可知,电子书需要利用特殊的设备进行读取、复制及传输,故此处填入“特定”比“先进”更为合适。
二是言伴语境,包括现场语境和伴随语境两种。
现场语境又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境况、话题、时间等因素,而伴随语境则主要指各种临时性因素,包括语体风格、作者及所描述的对象的情绪等。
例:【处心积虑殚精竭虑】为我们的航天事业________的人,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人,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是永存的。
“处心积虑”为贬义词,而“殚精竭虑”为褒义词,文段所描写的对象是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且文段包含“鞠躬尽瘁”、“英明”、“业绩”等褒义词,故此处填“殚精竭虑”恰当。
三是言内语境,包括语篇语境(语篇之间、段落之间的联系及关系)和句际语境(包括前后句及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例:【举步维艰步履蹒跚】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也注定如负重登山,________。
“举步维艰”指每向前迈出一步都非常艰难,形容处境或行动十分艰难。
“步履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2015国考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解释呼应法

2015国考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填空解释呼应法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言语理解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很多考生都认为这部分内容不是太难,但是正确率却无法估量,有时状态好正确率能达到70%—— 85%,有时状态不好就只有10%——25%,很多考生甚至认为做言语题就如同一场盛大的表白,结果只能等待对方的表决。
因此,很多考生就产生了消极态度,认为做言语题只能靠猜,没什么技巧。
那么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这种心态做言语理解是十分错误的也是必须摒弃的。
因为在言语理解部分是有很多行测技巧的,尤其是逻辑填空部分。
逻辑填空部分对很多考生来说的确是比较头疼的,感觉每个词都认识,但是具体选择哪个词却不知道,感觉每个词放进空格都可以,因此在选择时总是摇摆不定,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搞清楚逻辑填空考察的本质是什么?它主要考察考生能否在前后文中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分题目叫做逻辑填空的缘由。
因而,在做这部分题目时需要考生寻找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而对考生来说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逻辑关系就是解释关系,所谓的解释关系就是空格的前后句子的可能已经把所填入空格词语的含义已经解释清楚了,只要找到解释关系,根据解释关系找到呼应点选择选项的方法就叫做逻辑呼应法。
比如:【例题1】许多种类的蝴蝶鱼在尾部前上方、与头部眼睛相对称位置有一黑色斑点,宛如鱼眼,而它的眼睛则_______在头部的黑斑中。
平时,蝴蝶鱼在海中总是倒退游动。
掠食者常受尾部黑斑的________,误把鱼尾作鱼头。
当掠食者猛扑向它时,蝴蝶鱼则顺势向前飞速逃走。
A.隐匿引诱B.藏匿诱骗C.深藏诱惑D.隐藏迷惑答案为:D【中公解析】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第二空格后面有一句话“误把鱼尾作鱼头”这句话恰恰把第二空格的含义侧重点给表现出来,一定是含有误会意思的词语,故只有迷惑能使人产生误会,故答案为D,这种做题的方法就叫做逻辑呼应法,而我们在本题目中主要运用的就是寻找解释关系,而方法就叫做解释呼应法。
逻辑填空之解释关系的判断依据

逻辑填空之解释关系的判断依据逻辑填空几乎是银行或农信社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题型,我们知道,要解决逻辑填空的问题,关键是要学会客观分析逻辑填空中上下文之间所形成的逻辑关系,而在各类逻辑关系中,最常考的就是解释关系。
所以在这里,我们提供几种解释关系的判断依据,帮助考生能够更好的解决此类题型的问题。
标志一:指示代词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强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实际上就是要求他们对互联网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_________,这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现。
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_________。
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散布谣言,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过滤偷梁换柱B.整合断章取义C.评价混淆是非D.审核以偏概全【答案】A。
中公解析:第二空说到“这是典型的__________”,后面对这一空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后文提到“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显然是把散布谣言和自由进行了混淆,A、C合适,排除B、D,再看第一空一般是说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过滤而不是评价,所以此题选A。
标志二:或者说;也就是说;换句话说等当我们在谈论创意的时候,大多会认为这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或者说,创意应该是_______的。
我们会说:如果给创意制定一个框架的话,可能会束缚创意,让创意变成_______的工匠活。
依次填入横线恰当的是( )。
A.天马行空按部就班B.稍纵即逝循规蹈矩C.自由自在循序渐进D.标新立异熟能生巧【答案】A。
中公解析:题干中出现“或者说”三个字,也就意味着或者说前后意思一致,也就是第一空应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意思,排除B、D,第二空表示给创意制定框架,把创意变成工匠活,按部就班更合适,所以此题选A。
标志三:冒号、破折号如果孩子只能在美术课上画画,往往会变得很_________:他们总是用同一系颜色表现同一类主题,画中充斥着令人担忧的“现实主义”,毫无_________可言。
2015政法干警考试行测逻辑填空实例分析

了的舟踪桨声和远去了的鼓角筝鸣,一腔思古之幽情迸然而发。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淹没 消失 B.淹没 消逝
C.湮没 消失 D.湮没 消逝
【答案】D。中公解析:“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显然“城堡旧址”与“湮没”搭配更合适,排除A、B。“消失”与“消逝”意思相近,但“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久地失去了或很快地失去了。而“消逝”更侧重过程,强调慢慢地逝去,逐渐地减少,且含有惋惜之意。句中“暗淡了”、“远去了”表达出的是一种渐变的过程,“思古之幽情”体现了作者对逝去的历史的惋惜之情,故选“消逝”更契合句子语境。故本题答案为D。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ຫໍສະໝຸດ 一项是: 【淹没 湮没】
“淹没”指洪水泛滥成灾,淹没庄稼、桥梁、房屋、村庄等,如洪水很快淹没了公路,有时指“盖过”,如话被一阵哄笑声淹没了。
“湮没”指埋没消灭。
【消失 消逝】
“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久地失去了或很快地失去了。
“消逝”更侧重过程,强调慢慢地逝去,逐渐地减少,且含有惋惜之意。
【实例分析】
在政法干警笔试过程中,总有一些题目会让人很纠结。其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让人纠结的题目相对较多,原因无非是汉语的博大精深。看似相似的词语,表达的意思却不同,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够很好地辨别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 下面,中公教育政法干警培训专家就通过几道政法干警的真题,来分析揣摩其中的不同。
【原型 原形】
“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一般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
浅析解释关系在公务员行测逻辑呼应法中的应用

浅析解释关系在公务员行测逻辑呼应法中的应用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逻辑填空是行测言语理解部分的固定题型,题量稳定在10道左右,所以这部分一直是备考重点,考生们要予以重视。
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方法有两步,一是要分析题目中存在的逻辑关系,二是要辨析选项词语之间的差异,而在这两步中,分析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尤为重要。
考生们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选择词语,一定要符合逻辑。
首先要找出题干中存在的逻辑关系,其次在选项中选择一个词语与题干呼应形成此逻辑关系。
在逻辑呼应法的应用中,解释关系是重要考察点,下面中公教育专家进行详细分析。
所谓解释关系,是指题干中存在互相解释说明的关系。
下面结合真题来理解一下何谓解释关系。
【例1】灾难性事件往往以突发的方式出现,给个人与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灾难的突发性决定了报道的是第一位的。
最快的时间、最新的报道,才能满足人们在灾难发生后对的迫切需求和思想混乱时的心理需求。
能否快速地投入新闻报道成为决定此类新闻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内容真相B.方式沟通C.实效事实D.速度信息【中公解析】此题目中,第一个空是突破口,什么是第一位的?在这个空格的后面进行了解释,说“最快的时间、最新的报道”,所以这里强调的是“快和新”,那么题目中,可以与这层意思呼应解释的只有D项,“速度”,所以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虽然A、B、C三项的第一个词语,带进空格中读起来感觉都非常的通顺,但是并不符合这样的逻辑性,所以直接排除。
那么,在做题目的时候,我们如何找到题目中存在的逻辑关系呢?首先,可以通过两个标志去寻找,第一个是标点符号,比如破折号、冒号表示解释关系,第二是标志性词语,比如,“换言之”、“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意思是”等等,但是这样的标志在考试中基本很少出现,出现的最多的,就是例1当中的形式,就是无任何的标志,解释性的句子,可能存在于空格之后,也可能存在于空格之前,也可能空格前后都有。
行测:利用解释关系巧解逻辑填空

行测:利用解释关系巧解逻辑填空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当中,逻辑填空题是稳定性题型,从形式上看,有一空、两空和三空等;如果从词语考查类型看,包括实词和成语;从考点上看,考查整个语境以及词语辨析。
在整个逻辑填空中,分析逻辑关系中上下文关系分析中最重要或者说出题最多的逻辑关系是解释关系。
解释关系是指呼应点与所选词构成互解词,互解词包括词义相同,也包括本质属性相同。
其中判定包括关联词、标点和句意总结。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详细讲解:1.找题干呼应点的关联词:在往年的试题中,逻辑关系是逻辑填空中最重要的逻辑关系。
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找到相应的呼应点,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那我们接下来看看具体的相关题型,咱们一起来看看呼应点,进而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1】科学进步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试错的过程。
虽然有时会因科技欠发达而付出惨痛代价,但若就此止步不前,无异于( )。
A、讳疾忌医B、舍本逐末C、一叶障目D、因噎废食【中公解析】答案选B。
通过整个文段大家会发现空前的“无异于”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表示前后的意思是同样的意思。
无异于前面的意思是止步不前,那我们就看一下四个选项的意思有止步不前的意思的选项。
A选项的意思是害怕听到自己有病不敢看医生,引申的意思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B选项的意思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C选项的意思是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D选项意思是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
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也只有B符合止步不前的意思。
2.找题干呼应点的互解词:要找到题干中的同义词。
【例2】从统计学角度看,用平均数指标反映趋势虽精确敏感,但也有其致命弱点,尤其是平均数(“ ”),很容易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
下列不属于双面心理的是:A、以管窥天B、削峰填谷C、大而化之D、等量齐观【中公解析】答案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政法干警考试行测疑难排解之逻辑填空中的解释关系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第一类:成语
解释关系最容易判断、最常考词汇积累的是成语,题干中空前后肯定有一句话是对这个成语的解释,我们要根据这个提示点找到答案。
例:对于一篇规范的论文,因嫌论文过长而删去一部分正文保留不太重要的部分,到时论文支离破碎,实在是( )的不智之举。
A.削足适履
B.舍本逐末
我们看这个文段中这个空前有一句话“因嫌论文过长而删去一部分正文保留不太重要的部分,到时论文支离破碎”,那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不智之举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那么删掉正文保留不重要的部分,显然对应的应该是“舍本逐末”这个成语,“本”正是正文,“末”正是不太重要的部分。
第二类:含指代性的词
比如这、那、其、她等,具有承前性,前文对后文进行了解释。
例:苏州建城有2500年之久,它已经______。
无怪乎七年前初次_______的时候它是那样疲劳,那样忧伤,那样强颜欢笑。
失修的名胜与失修的城市,以及市民失修的心灵似乎都在_______苏州自身的存在。
苏州,还是苏州吗?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千疮百孔拜访置疑
B. 未老先衰探访质疑
C. 老气横秋寻访质问
D. 老态龙钟造访怀疑
这个题其实一句话就已经锁定了答案,“苏州建城有2500年之久”,第一个空之前的“它”就是指的具有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很明显不年轻了,不选择“未老先衰”,也不选“千疮百孔”,只能说老,不能说残破,选项中“老气横秋”、“老态龙钟”都有“老”,可是老气横秋是指一个人自以为自己很成熟,这个不符题意,选D,非常轻松,又简单。
第三类:表示意思同义转述的词
比如也就是说、或者说、即、换言之、换句话说等。
所谓同义转述,也就是换个说话的意思,前后还是解释说明,我们也来看个例子:
例:当我们在讨论创意的时候,大多会认为这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或者说,创意应该是( )的。
A.天马行空
B. 标新立异
这个题中出现了“或者说”,这是提醒前后文为解释关系,我们仔细观察文段,不难找到“创意是没有规律可循”正好解释了这个空,选A,天马行空就是没规律可循的意思。
第四类:表示概括归纳、总结说明的词
比如可见、由此可知等。
既然概括、总结了,那必然前文是对总结的解释,我们来看题。
例如: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
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 )的。
文段中有“可见”,因此这个空是对前文999想法没结果而1000个想法有结果的总结,也是解释关系,我们针对原文填“一蹴而就”,意思为踏出一步就成功。
第五类:标点
比如破折号、冒号等。
除了前面几类词的提示,标点也可以提示解释关系,破折号和冒号都能达到解释的作用。
例如:那个矮小又秃头的男人——内山先生来了。
从中公教育政法干警考试网上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其实在题干中,已经把答案间接地告诉大家了,这要求大家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把提示点找到,只有破译了“密码”,才能完胜逻辑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