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预做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预实验报告

预实验报告
任务1:你会从哪些方面对刚入院的患儿进行评估?
任务2:请你对患儿及家长进行饮食和休息的指导。
任务3:你认为患儿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有哪些?
三、你有哪些需要老师指导的问题?
实验10循环、泌尿、造血、神经系统疾病综合实训临床见习儿女性,3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入院。患儿出生后体检时发现有心脏杂音。婴儿期哭闹时可出现口唇青紫。患儿自幼体格较同龄儿童瘦小,活动少,易乏力、出汗。无双下肢水肿,无抽搐发作史。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5.3×109/L,N 33%,L 57%,RBC 5.98×1012/L,Hb 153 g/L,PLT 140×109/L。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粗;心影中度增大,肺动脉段扩张。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嵴下型,缺损处直径8 mm),房间隔缺损(原发孔型,缺损处直径3 mm)。
2.制定腹泻患儿的护理计划。
3.制定腹泻患儿的补液计划。
4.叙述腹泻患儿的健康教育。
5.初步学会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评估方法。
6.能够正确为肺炎患儿实施护理措施。
7.初步学会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救护理措施。
腹泻病案例
情境1:如果你是该患儿的责任护士,你会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评估?
情境2:如果你对患儿评估所得资料如下:见实训教程。请你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判断患儿在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方面存在那些紊乱情况?
查体:体温38.6℃,浅昏迷。颈稍抵抗,心肺听诊(一)。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呜音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膝腱反射减弱,Brudzinski征可疑阳性,双侧Kerning征阴性,双侧Babinski征阴性。
第二日意识恢复后查体:四肢肌力下降,以下肢为著,右上肢4级,左上肢4级,右下肢4级,左下肢4级,肌张力尚正常,左手握持力较右手弱;四肢皮肤感觉对称;四肢关节无红肿、疼痛、活动障碍。

教师个人课题阶段实验报告

教师个人课题阶段实验报告

教师个人课题阶段实验报告年月日经过一学年的实验研究,教师自身已逐步确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而是形成了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了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情境教师能着力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随时注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释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争辩,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就是尤其能发展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全身心地投入,从而达到以情悟情,让学生真正能进入情境,受到熏陶和感染,;另外课堂上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抓住课文的中心及重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形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新理念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我们在课堂中着力将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经过一年的训练实践,我们的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在自读课文时能边读边圈画,进行旁注;在读课题时会抓住题眼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在别人发言时注意倾听;在回答问题时做到先思后答;在朗读课文时能边读边想像;在交流讨论时能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合作等等,学生基本达到了自能读书。

三、落实了自主阅读,促进了学生自得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享有充分地阅读自主权和选择权,使学生能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

如:情感的自我选择(把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读一读);内容的自我选择;联系的自我选择、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课堂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教师教学实验报告范文

教师教学实验报告范文

教师教学实验报告范文一、引言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工程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

本篇教师教学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利用互动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

二、背景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因此,我选择了互动教学法,希望通过创设具有情境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一篇经典散文《红楼梦》中的片段。

通过对该片段的阅读和探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设计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精心准备的图片和音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对文本的阅读欲望。

2.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的阅读和解析,然后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整个片段的理解。

3. 提问引导: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4. 实践应用: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将文本中的角色和情节置身于现实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通过展示与文本有关的图片和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阅读与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内容的阅读和解析,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问题。

3. 小组交流与合作: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和讨论各自的理解和问题,共同解决困惑和疑问。

4. 整体共同理解: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理解和问题,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追问和补充,达成共识。

5. 提问引导与思考: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6. 角色扮演与小组讨论: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

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一、引言教师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亲自操作实验装置,展示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则是对演示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就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的编写要点进行探讨。

二、实验背景在编写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背景。

这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装置的简要介绍。

通过明确实验背景,可以让读者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解释做好准备。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部分,应详细记录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

这包括实验所需材料的准备、实验装置的搭建和调试过程,以及实验中的关键操作步骤。

对于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进行说明。

通过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部分,应详细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到的数据。

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应进行相应的说明。

通过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实验的效果和实验数据的变化规律。

五、实验讨论在实验讨论部分,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这包括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和实验数据的意义进行探讨。

同时,还可以与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实验讨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实验结果的科学价值。

六、实验总结在实验总结部分,可以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

这包括对实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以及对实验改进的建议。

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结果,对实验的意义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实验总结,可以让读者对实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为今后的实验设计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七、结语教师演示实验报告单是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展示实验内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化学教师实验报告

化学教师实验报告

化学教师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条件。

实验仪器和药品:1. 电子天平2. 烧杯3. 温度计4. 密闭容器5. 碳酸氢钠6. 醋酸7. 水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5克碳酸氢钠,并将其置于烧杯中。

2.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10毫升醋酸,并将其倒入烧杯中。

3. 在碳酸氢钠和醋酸混合物中插入温度计,并记录初始温度。

4. 将烧杯放入密闭容器中,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防止二氧化碳泄漏。

5. 静置烧杯15分钟,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

6. 观察结束后,记录最终温度。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 反应开始后,烧杯中的碳酸氢钠和醋酸开始发生反应,产生气泡。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温度的上升。

3. 反应结束后,气泡停止产生,温度达到了一个稳定值。

实验数据:初始温度:25摄氏度最终温度:30摄氏度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 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导致了温度的升高。

3. 反应达到平衡后,气体的产生停止,温度保持稳定。

实验分析:本实验中,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特性是由两种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引起的。

碳酸氢钠和醋酸混合后,产生了醋酸钠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使反应体系中气压的增加,并且由于生成气体的体积较大,导致了烧杯中液体的上升和温度的升高。

该实验可以进一步扩展为探究不同质量的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的温度变化规律,或是添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的改变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醋酸和碳酸氢钠接触眼睛和皮肤。

2. 实验操作需轻手轻脚,确保烧杯放入密闭容器时尽量减少气体泄漏。

3. 确保实验环境通风良好,避免二氧化碳气体积聚。

以上便是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报告。

医学预实验报告

医学预实验报告

医学预实验报告预实验报告实验7呼吸、消化系统综合实验实验8 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见习实验9 循环、泌尿、造血、神经综合实训篇二:实验报告范文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开课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学生专业班级200 -- 200 学年第学期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

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

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

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

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

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原理_____________ 篇二:实验报告要求及范文滁州市政府组织退耕还林(黑体,小二,1.5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5060451007范雪花(学号,times new roman,四号)(姓名,宋体,四号,单倍行距)一、实验目的(宋体,四号,单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利用gis技术揭示土地利用属性和坡度之间具有怎样的规律, 通过该规律来判定哪些地方属于适宜种植林地的范畴,这些土地即属于退耕还林的范围。

教师实验报告

教师实验报告

教师实验报告标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引言: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过去的几个学期中,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本实验报告旨在分享我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经验,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

实验设计:1.实验目标: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2.实验对象:选择一所中学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

3.实验内容:在实验组中,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

在对照组中,我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4.实验时间:实验持续了一个学期,每周进行一次实验课程。

5.实验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和成绩比较等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实验过程:1.实验组课堂:我在实验组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等。

我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对照组课堂:在对照组课堂中,我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讲授知识和布置作业来进行教学。

3.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观察和评估,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更深入。

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相对较低。

实验评估:1.学生问卷调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和评价。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更加认可和喜欢。

2.成绩比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验证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教师教学实验报告

教师教学实验报告

教师教学实验报告一、引言本实验报告对教师的教学实验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通过设计实验课程、实施教学、收集学生反馈和自我评估等过程,旨在改进教学策略和提升教学效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术表现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实验设计和执行1. 实验课程安排:本实验以高中数学课为对象,利用互动式授课、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实施教学:通过提前准备教案,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和顺序,保证教学流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学生反馈: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匿名问卷调研,收集了他们对这次实验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学生的反馈对于我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自我评估:通过观察课堂表现、听取学生反馈和进行教学录像回放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

重点关注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和教学内容的适应性等方面。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生反馈结果:学生对本次实验课程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实验课程的设置新颖,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思考。

他们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增加实践环节、增加案例分析的难度等,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自我评估结果:通过观察和分析,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做得比较好。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等。

基于这些问题,我将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和准备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实验总结与改进通过本次教学实验,我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反馈和自我评估的结果,继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效率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师预做实验报告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学期: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教师:目录实验1 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 (1)1.1 实验目的 (1)1.2 实验预习 (1)1.3 实验报告 (1)实验2 数据描述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预习 (3)2.3 实验报告 (3)实验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6)3.1 实验目的 (6)3.2 实验预习 (6)3.3 实验报告 (6)实验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9)4.1 实验目的 (9)4.2 实验预习 (9)4.3 实验报告 (9)实验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12)5.1 实验目的 (12)5.2 实验预习 (12)5.3 实验报告 (12)实验6 函数与编译预处理 (17)6.1 实验目的 (17)6.2 实验预习 (17)6.3 实验报告 (17)实验7 数组 (23)7.1实验目的 (23)7.2 实验预习 (23)7.3实验报告 (23)实验8 综合实验 (30)8.1 实验目的 (30)8.2 实验预习 (30)8.3 实验报告 (30)实验9 指针 (34)9.1 实验目的 (34)9.2 实验预习 (34)9.3 实验报告 (34)实验10 结构体数据类型与链表 (37)10.1 实验目的 (37)10.2 实验预习 (37)10.3 实验报告 (37)实验11 共用体数据类型 (42)11.1 实验目的 (42)11.2 实验预习 (42)11.3 实验报告 (42)实验12 文件 (43)12.1 实验目的 (43)12.2 实验预习 (43)12.3 实验报告 (43)实验13 综合实验 (46)13.1 实验目的 (46)13.2 实验预习 (46)13.3 实验报告 (46)实验1 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1.1 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C语言的主要特点。

2.熟悉C语言的程序开发环境,掌握C语言的上机步骤。

3.熟练掌握源程序的建立、编辑、编译、保存和运行的基本方法。

4.学习动态调试程序的方法,熟练掌握单步执行程序和设置断点执行程序的操作。

1.2 实验预习1.熟悉VC++的启动和退出以及VC++中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命令。

2.了解Turbo C的启动和退出以及Turbo C中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命令。

3.了解下列命令及函数:include<stdio.h>、main、printf、scanf。

1.3 实验报告1.实验指导书P61【上机题】,在VC++环境下建立第1个C语言源程序。

#include "stdio.h"main(){int a,b,c;printf("请输入数据:\n");scanf("%d %d",&a,&b);c=a+b;printf("c=%d\n",c);}键盘输入格式为: 6 9 程序运行结果为:c=152.实验指导书P64【上机题】,在VC++环境下建立第2个C语言源程序,学习调试程序的方法。

#include "stdio.h"main(){int n,s;n=s=0;while(s<500){ ++n; s+=n; }printf("1+2+...+%d=%d\n",n-1,s-n);}程序运行结果为:1+2+...+31=4963.实验指导书P16【上机题1】,在Turbo C环境下建立第1个C语言源程序。

main(){int a,b,c;a=10,b=5;c=a+b;printf("c=%d\n",c);}程序运行结果为:c=154.实验指导书P19【上机题3】,在Turbo C环境下建立第2个C语言源程序并存盘。

main(){int x,y,z;printf("Input x,y:");scanf("%d%d",&x,&y);z=x+y;printf("The result is %d\n",z);}键盘输入格式为: 3 5 程序运行结果为:The result is 85.建立c语言程序,在Turbo C(实验指导书P20上机题4)和VC++(实验指导书P65上机题)环境下动态调试程序。

实验2 数据描述2.1 实验目的1.认识C语言,熟悉C语言的语法结构。

2.掌握C语言中4种基本数据类型的特点、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及使用。

3.掌握不同数据类型运算时,数据类型的转换规则。

4.熟练掌握赋值语句。

5.掌握C语言中表达式语句以及不同运算符的运算规则和优先级。

2.2 实验预习1.各种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形式;熟悉下列标识符的含义。

int、short (int)、long (int)、unsigned (int)、float、double、char、void2.各种数据类型的取值范围。

3.各类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规则。

4.常量与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2.3 实验报告1.实验指导书P22【上机题2】。

在提示/***********blank***********/下面填上合适的内容编写程序实现在屏幕上显示以下结果。

#include "stdio.h"void main(){ /**********************blank**********************/The dress is long ;/**********************blank**********************/The shoes are big ;/**********************blank**********************/The trousers are black ;}2.实验指导书P22【上机题3】。

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分析程序运行结果。

#include "stdio.h"void main(){int a,b,he,ca,ji,sh,yu;a=25;b=4;he=a+b;ca=a-b;ji=a*b;sh=a/b;yu=a%b;printf("%d+%d=%d\n",a,b,he);printf("%d-%d=%d\n",a,b,ca);printf("%d*%d=%d\n",a,b,ji);printf("%d/%d=%d\n",a,b,sh);printf("%d%%d=%d\n",a,b,yu);}表2-1 实验结果记录表3.实验指导书P23【上机题4】。

阅读并在提示/**********blank**********/下面填写合适的内容续写程序。

#include <stdio.h>void main(){int a,b,c;a=b=8,c=10;/******************************blank******************************/printf("%d^2=%d\n", a , a*a );/******************************blank******************************/printf("%d^2=%d\n", b , b*b );/******************************blank******************************/printf("%d^2=%d\n", c , c*c );}4.实验指导书P23【上机题6】。

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void main(){int a,b;a=15,b=8;printf("%d\n",(a=a+1,b+a,b+3));}人工分析结果:11 实验运行结果:115.实验指导书P24【上机题8】。

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void main(){int a1,a2;float b,c;b=23.52,c=67.54;a1=(int)(b+c);a2=(int)b+(int)c;printf("%d,%d\n",a1,a2);}人工分析结果:91,90 实验运行结果:91,906.实验指导书P24【上机题9】。

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void main(){int a=3,b=9,c=8,d=10;a+=b;c*=d+a;d/=a;a%=c;printf("%d,%d,%d,%d\n",a,b,c,d);}人工分析结果:12,9,176,0 实验运行结果:12,9,176,0 7.分析程序,并上机验证运行结果。

#include <stdio.h>void main(){int a=10,x=5,y=6;a+=a*=6;x=y++;y=++x;a=x+++y;printf("%d,%d,%d\n",a,x,y);}人工分析结果:14,8,7 实验运行结果:14,8,7 8.实验指导书P25【上机题12】。

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include "stdio.h"void main(){int a=78,b=34;int c,d;c=((a>b)?a:b);d=((a<b)?a:b*b);printf("c=%d,d=%d\n",c,d);}人工分析结果:78,1156 实验运行结果:78,1156实验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3.1 实验目的1.熟悉printf函数及printf函数的各种格式控制符。

2.熟悉scanf函数及scanf函数的各种格式控制符,比较printf函数和scanf函数格式控制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方法及执行过程。

4.掌握一些简单的算法。

5.能设计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

3.2 实验预习1.熟悉下列函数:putchar、getchar、printf、scanf。

2.了解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过程。

3.了解程序的跟踪调试和变量值的监视并能够熟练操作。

4.了解顺序结构程序的一般构成。

3.3 实验报告1.实验指导书P28【上机题4】。

阅读程序,写出运行结果并上机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