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通识专题第07讲:南北文化交融与隋唐大一统格局
七年级历史ppt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件2

4、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 水系 一个中心: 洛阳 两端:北抵 涿郡 ,南至 余杭 。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 江南河 。 由北向南连接了 海河 、 黄河 、 淮河 、 长江 、钱塘江,
五大水系
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 是: 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
京杭大运河: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与长城一样,是古代时间最雄伟的工 程之一。
隋
永济渠
朝
大
运 河
洛阳
涿郡(今北京)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余杭(今杭州)
《汴河直进船》 唐·李敬芳
汴(bian)水通淮利最 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是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陈 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 人嘲笑为“胭脂井”,也称 “辱井”。
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 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 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客 观1.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上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条 3.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件 4.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
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积极作用:
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 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消极作用:
为开凿大运河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 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是随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十章 融合南北文风的隋代文学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第二节 南北融合的文学成就
真正能够体现隋代诗歌创新价值的应该是杨广的诗歌。杨广的诗歌 既包含了北朝文化中刚健、俊朗的因子,又能够吸收南朝文化清新、 隽秀的美学特质,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美学风格。
第三节 薛道衡、杨广与杨素
杨广诗歌题材广泛,尤以边塞题材成就最高。杨广的边塞诗较多地 保留了北方诗歌质朴、刚健的本色,同时又融入了较为成熟的艺术 技巧。杨广的《饮马长城窟行》在思想与艺术技巧上都突破了旧有 诗作的局限,内容充实,感情饱满,达到了同题作品的较高水平。
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忆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摐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候,单于入朝谒。
第三节 薛道衡、杨广与杨素
薛道衡的诗歌同时兼有南北美学的特质。南朝诗风对薛道衡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闺情”题材上,如《昔昔盐》。
昔昔盐 薛道衡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约生活于西魏文帝大统十年(544)后 至隋炀帝大业二年(606)之间。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去 世后谥曰景武。
历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件ppt

推动文化交流
大运河沿岸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大运河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历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的繁荣与社会结构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对隋朝及后世的影响隋朝的灭亡大运河的荒废与保护现状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大运河的现实意义
contents
目录
0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北周外戚篡权
杨坚为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隋朝的建立时间和背景
02
隋朝的繁荣与社会结构
1
隋朝的繁荣
2
3
隋朝的经济实力在历史上居于前列,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大力发展。
经济繁荣
隋朝的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诗词、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作品。
文化繁荣
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为唐朝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政治制度
隋朝的官僚体系基本上仍然是士族政治,这一体系在隋朝建立后得到了巩固。
开凿通济渠、邗沟、永济渠等几段运河,连接了涿郡和余杭。
几段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贯通后,南北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贯通南北大运河
04
大运河对隋朝及后世的影响
03
文化方面
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南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大运河对隋朝的影响
01
政治方面
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隋朝中央集权,巩固了南北政治统一。
要点一
要点二
水资源的管理不善
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大运河的水质和水量逐渐恶化,影响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灌溉。
第六讲 南北文化交融与隋唐大一统格局

一、隋唐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1、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
一、隋唐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1、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
• 杨坚的主要支持者
• 隋朝建立后颁布的重要政 令
一、隋唐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1、杨隋代周及其历史文化评价 、
一、隋唐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2、隋唐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
一、隋唐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2、运河开通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2、运河开通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2、运河开通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2、运河开通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2、运河开通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
三、制度的传承与更新 系
1、唐代的法典体 、
三、制度的制度的传承与更新 系
1、唐代的法典体 、
三、制度的传承与更新 系
1、唐代的法典体 、
三、制度的传承与更新 系
1、唐代的法典体 、
三、制度的传承与更新 系
1、唐代的法典体 、
三、制度的传承与更新 系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1、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1、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1、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1、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2、运河开通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
二、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2、运河开通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
2、隋唐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
一、隋唐大一统格局的形成
人教版2018-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ppt课件

经济繁荣、社会安定
优质课件
• 吐蕃赞普尺带朱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合同为一家了”。它 体现了隋唐民族关系的什么特点?
民族和睦
优质课件
• “唐人”名称的出现,“遣隋唐使”的到来,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它体 现了隋唐对外交往的什么特点?
对外交往活跃
优质课件
目 录
高超的建筑水平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光耀千古的诗坛 知识网络 课堂练习
优质课件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五六岁开始做诗,他刻苦读书,以致口舌生疮。白居易年轻时,家庭贫困,又逢 战乱,他长期流浪,对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的诗通俗易懂。据说他写诗, 常常念给一位老婆婆听,修改到老婆婆听懂为止。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
你知道它 的名字?
优质课件
李春设计建造的
世 于 河赵 优质课件 界 隋 上州 上 炀 ,桥 最 帝 全原 古 时 长名 老期 安 的。 济 一 至 米桥 座 今 。, 石 已 宽位 拱有 于 今 桥 。 米天 年 垮河 度北 历 史 赵 是 县 现 米的 存 建洨 52.58 9.6 37.37 1400 ,
优质课件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Hale Waihona Puke 你还知道 李白的哪 些名句?
李诗特点
• 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 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 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优质课件
复深 盛 杂刻 转 、地 衰 杜 动反 的 甫 荡映 时 生 的了 代 活 历那 。 在 史个 他 唐 时时 的 朝 代代 诗 由 。 ,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知识点总结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一)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1.背景:汉代察举制弊端逐渐显露;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察举制无法推行。
2.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并按等级高低授予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3.影响:(1)积极:初行时期将评品人物之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消极: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是门阀士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科举制(隋朝至清末)1.背景:社会阶层分化,九品中正制不能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特点:自由报名,通过考试差额录取。
3.评价(1)积极方面①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②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④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⑤后被西方国家借鉴,发展为现代文官制度。
(2)消极方面①考试科目及内容以儒学经义为范畴,使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②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阻碍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文化专制加强,束缚人们个性与才能的发展。
二、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1.沿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握有实权,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成为三省制的雏形;隋唐时期定型。
2.机构设置: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门下(也叫政事堂)为三省宰相议政场所。
3.运行机制: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4.特点(1)相权三分,职权分明: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三省分权,既相互制约,又分工合作,既加强皇权,也提高行政效率。
(2)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隋唐知识复习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我问你答
1.唐朝由盛转衰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标志性事件? 唐玄宗;安史之乱
2.杜甫《垂老别》:“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 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描绘了哪一事件带来的 惨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三、盛唐气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我问你答
1.唐朝发明并推广了哪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曲辕犁(耕地工具)、筒车(灌溉工具)。
1.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 反映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2.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 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专题复习一 隋唐知 识复习 (共25张PPT)
6.唐朝著名的画家有哪两位?代表作各是什么, 阎立本,代表作品《步辇图》;吴道子(画圣),代表 作品《送子天王图》。
7.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名家有哪两位? 颜真御和欧阳询。
A.举荐制
B.九品中正制
C.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D.科举制.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课件

02
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的开凿背景
政治背景
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而北方经济逐 渐落后。为了加强南北政治、经济联 系,隋朝决定开凿大运河。
技术背景
在隋朝之前,已有多个朝代开凿过运 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这些 技术和经验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重 要的支持。
经济背景
大运河的开凿使得隋朝政府能 够更好地控制南北地区,加强 了中央集权。
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大运河的开凿使得南北物资运 输更加便捷,降低了运输成本
,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03
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 的后续发展
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
隋朝灭亡的内部原因
隋朝在统一全国后,未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 义和地方割据。同时,隋朝的统治阶层内部也出现了权力斗 争和腐败现象,削弱了国家的稳定性和统治能力。
政治改革
隋朝在统一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 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 三省六部制等制度,提高了政府
的行政效率。
经济繁荣
隋朝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 济的交流和发展。同时,农业、 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也取得了巨
大的进步。
文化兴盛
隋朝时期,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著名的《隋书》等著作 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宝库,同 时,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
隋统一的意义
01
02
03
政治稳定
全国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的 稳定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 状态。
经济繁荣
全国的统一促进了地区间 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 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文化交流
全国的统一有利于各地区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 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