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评述
岩体质量分级Q系统在某地下储油洞库设计中的应用

b a s e d o n Q s y s t e m o f 2 0 0 2 e d i t i o n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s u m m a r y , t h e a p p l i c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Q s y s t e m i n a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o i l — s t o r -
r o c k ma s s s t a n d - u p t i me i s d e t e r mi n e d o n b a s i s o f RMR s y s t e m. I t i s p r o p o s e d t h a t e x p e ie r nc e d g e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s h o u l d
间提供指导 , 为保证 应用 Q系统的正确性 , 建议有经验 的地质工程师在现 场对 岩体 质量 进行 评价 。
关键词 :岩体 质量 分级 ; Q系统 ; 地 下储 油洞库 ; 支护设计 ;自稳 时间
DO I :1 0 . 3 9 7 3 / j . i s s n . 1 6 7 2— 7 4 1 X . 2 0 1 3 .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 . 0 0 9
( 中国石 油天然 气 管道 工程 有 限公 司 ,河北 廊 坊 0 6 5 0 0 0 )
摘要 : B a  ̄ o n于 1 9 7 4年 首次提 出了岩体质量分级 Q系统 , 在 许多国家得 到 了广泛应 用 , 经过多次修 正 、 完善, 现 已成为 目前 国际上
最流行的岩体分级系统之一 。文章基于 2 0 0 2版 Q系统的支护设计 , 并结合 某地下储 油洞库工程应用实例 , 验证 了 Q系统可成功地 应用于地下储油洞库 , 并在实 际工作 中 , 就 Q系统应用 时的具体 参数取值 遇到 的问题进行 了合 理解释 。工 程伊始 , 同时采用 R MR 系统 和 Q系统 2种岩体质量分级系统 , 可建立 Q与 R MR的关系式 , 利用 R MR系统确定 岩体 自稳 时间 , 从而为合理确定支护施作时
岩体质量Q系统分类方法及工程应用

岩体质量Q系统分类方法及工程应用
陈俊池;张景武;谷中元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岩体质量Q分类方法是在当今岩体质量分类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在长期的工程和生产实践中被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修正.在对2002年巴顿修正后的Q系统分类方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山东黄金天承矿业公司岩体质量分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页数】3页(P124-125,140)
【作者】陈俊池;张景武;谷中元
【作者单位】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吉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吉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吉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水电施工中岩体质量智能化分类方法研究
2.岩体质量模糊分类方法
3.岩体质量等级分类预测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4.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分类方法
5.水利工程岩体质量分类方法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体强度评价理论现状评述

3. 2. 2
特点分析
1 ) 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当作用于某一面上的剪应力不小于 摩阻力与材料强度常数之和时, 材料就破坏。 2 ) 由于摩阻力只能在压应力时才具有意义, 因此该准则只适 用于法向应力为压时的情况, 对法向应力为拉时不适用 。 3 ) 未考虑中主应力的影响, 只适用于低围压的情形 。
1) 式( 4) 在 σ1 - σ3 平面上是一条直线。该准则对于 σ1 < c / 2 的部分则适用于最大拉应力准则 。 2 ) 该准则不能适用于高围压条件 。 试验表明在高围压条件 下, σ1 - σ3 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此时式( 4 ) 不能适用。 3 ) 未考虑中主应力 σ2 对岩石破坏的影响。 4) 从岩石破坏微观上研究发现, 岩石破坏没有明显的剪切破坏。
Wickham 提出此法, 在规模较小的由钢架支护的隧洞中广泛 使用。RSR 值表示为: RSR = A + B + C ( 3) A 为地质条件, 其中, 主要由岩石成因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组 成; B 为几何形态, 主要包括节理间距、 节理产状、 隧洞掘进方向等 因素; C 为地下水和节理条件的影响, 包括节理条件和地下水流量 的影响。
[1 ]
2 2. 1
岩体质量评价 RMR 评价方法
3. 1. 2
特点分析
Bieniawski 提出的 RMR 岩体分类体系主要应用于边坡稳定 其考虑了完整岩块单轴抗压强度 、 岩石质量指标 RQD、 节理间 中, 距、 节理条件、 地下水因素、 与工程结构相关的节理方向对岩体质 。 量的影响 SMR = RMR - F1 F2 F3 + F4 ( 1) F1 为与边坡和节理走向平行度有关的系数; F2 为与节 其中, 理面倾角有关的系数; F3 为描述边坡角和结构面倾角间关系的系 数; F4 为取决于开挖方法的调查因子 。 SMR 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考虑了岩体结构特征对边坡稳 定的评价分类。
结合工程案例简述工程围岩分类的几种方法

结合工程案例简述工程围岩分类的几种方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赵连摘要:岩体工程分类是岩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既是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也是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定量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前常用的岩体分类方法有很多,本文结合笔者的实习经历,主要阐述了其中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RMR分类法),巴顿岩体质量分类法(Q指标分类法)以及HC水电分类法及其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实际指导意义和理论发展意义。
关键字:岩体工程分类 RMR分类 Q指标分类 HC水电分类 联系 问题一.引言岩体工程分类实际上是通过岩体的一些简单和容易实测的指标,把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力学性质参数联系起来,并借鉴已建工程设计,施工和处理等方面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岩体进行归类的一种工作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分类,概括地反映各类工程岩体的质量好坏,预测可能出现的岩体力学问题,为工程设计,支护衬砌,建筑物选型和施工方法的选择等提供参数和依据。
目前国内外提出的岩体分类方案有数十种之多,其中以考虑各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居多。
有定性的,有定量或半定量的,有单一因素分类,也有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分类。
各种方案所考虑的原则和因素也不尽相同,但岩体的完整性和成层条件,岩块强度,结构面发育情况和地下水等因素都不同程度的考虑到了。
常用的岩体分类方法有迪尔和米勒的双指标分类发,国际《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中提出的岩石强度分类法,BQ岩体质量分类法,国际《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中提出的洞室围岩分类法,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RMR分类法),巴顿岩体质量分类法(Q指标分类法)以及HC水电分类法等多种岩体分类方法。
下面主要以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法(RMR分类法),巴顿岩体质量分类法(Q指标分类法)以及HC水电分类法为例来简述岩体工程分类。
二.几种常用的岩体分类方法2.1岩体质量分类法(Q指标分类法)岩体质量分类Q 系统,简称Q 系统,其英文名称为The Q-system for the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or characterization),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岩体质量分类方法,其最初目的是为了确定隧洞施工时的支护方案。
岩体工程分类

2 .岩体分类的现状
按包含因素多少:单因素分类法、多因素分类法 按目的:综合性分类法、专题性分类法
国内现状; 国外现状。
3.按岩石质量指标RQD 分类(Deere
1963 年提出并完善)
RQD ?
?
l
? 10cm ? 100%
L
l ——岩芯单节长,
? 10cm
L ——同一岩层中的钻孔长度
表4-7 按RQD 大小的岩体工程分级
表4-9 节理岩体的RMR分类标准
表4-10 按节理产状修正评分值
节理走向和倾向 非常有利 有 利 一 般 不 利 非常不利
隧道
0
评分 修正值
地基
0
边坡
0
-2
-5
-10
-12
-2
-7
-15
-25
-5
-25
-50
-60
表4-12 节理走向和倾角对隧道开挖的影响
走向垂直于隧道轴线 沿倾向掘进 反倾向掘进
岩体工程分类 1 岩体分类的目的
1 将岩体分成形态类似的组; 2 对了解岩体特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必要的定量数据,以
便进行岩石工程的规划和设计; 4 为学术交流提供有效的共同基础。 基本要求: 1 条款简单明确; 2 以容易测量的实测参数为基础。
工程岩体分类的原则
1 确定类级的目的和使用对象;
内摩擦角 粘聚力 φ (°) C(MPa)
变形模量 E(GPa)
泊桑比 υ
Ⅰ
>60
>2.1
>33
<0.2
Ⅱ
>26.5 60~50
2.1~1.5
33~20 0.2~0.25
岩体的力学性能及分类

(2)、 准岩体强度
完整性系数K: K (V岩体 )2 V岩 石
式中:V岩体、 V岩石分别为弹性波在岩体和岩石中传播的纵波速度。 准岩体抗压强度: σ cm=Kσ c 准岩体抗拉强度: σ tm=Kσ t 式中:σ c 、σ t为岩石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单轴抗拉强度。
一、结构体的大小
按规模结构体可分为: I级结构体:由I级结构面切割成的结构体(地质体)。 II级结构体:由I级结构体经II级结构面切割而成的 结构体(山体)。 III级结构体:II级结构体再经III级结构面切割而成 的结构体。 IV级结构体:III级结构体再经IV级结构面切割而成 的结构体(完整岩石或岩块)。
完整性系数 > 0.75 结构面间距 > 1.5 m 岩土工程特征:整体性强度高,岩体稳定,可视为 均质、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
2、块状结构
节理发育,有若干软弱夹层或贯通微张裂隙将岩体切割 成柱状、块状或菱形等结构体。工程范围内,有两组以上 节理明显发育,构成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危险岩块,其尺寸 小于工程几何尺寸。
§4-6 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分类
岩体分类是对影响岩体稳定性和影响工程设计、施工和 维护的各种因素建立一些评价指标,对工程辖区岩体进行评 价,划分出不同的的级别或类别。
(2)平行层面方向的压缩变形量主要是岩块和少量结构面 错动而成。 3、构成岩体变形各向异性的两个基本要素: (1)物质成分和物质结构的方向性 (2)结构面的方向性
四、原位岩体变形参数测定
目的:测定岩体的变形指标E、μ ,测定σ -ε 关系。 岩体现场变形试验方法:静力法、动力法(弹性波
测量法) 常用的静力法有:承压板试验(千斤顶荷载试
基于Q和GSI的隧道围岩支护类型分析

基于Q和GS啲隧道围岩支护类型分析孙柏坤中国葛洲坝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隧道围岩分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岩体分类Q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分类方法;GSI岩体地质强度指标可以综合反映节理化岩体的力学特征,根据现场岩体结构特征和结构面表面特征可以综合评判岩体的地质强度等级。
本文结合Q系统和GSI相关理论,并将其应用到隧道施工中,根据岩石类别、Q值和GSI值三项指标综合确定隧道围岩支护类型,对指导隧道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和围岩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Q值;GSI;岩石支护类型;隧道围岩1前言隧道围岩的分级是隧道工程施工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国内外的围岩分类方法有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种方法,且以前两种方法为主。
通过对隧道地质围岩进行合理分级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可以提高隧道的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对隧道围岩质量和稳定性的正确评价,既有助于合理选择工程结构参数、指导工程设计,又可以帮助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科学管理方法,同时也为隧道工程投资预算提供依据⑴。
隧道支护类型及衬砌等方案设计均与隧道围岩种类及等级息息相关。
目前,地下工程围岩分级的理论和方法较多,而采用Q值与GSI值相结合确定围岩等级并设计支护类型的案例相对较少。
本文即是通过计算围岩的Q值和GSI值,确定围岩等级,进而设计相应的支护类型,并将其应用于肯尼亚供水隧道工程项目支护方案设计中,为隧道工程项目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2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2.1Q系统简介岩石质量分类Q系统,简称Q系统炉4】,是由挪威工程师Barton根据249条隧道的围岩分级经验总结出的一种围岩分级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岩体质量分类方法,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隧洞施工过程中的支护方案。
Q系统的计算公式为:^2厶厶(1)J n J a SRF式中,RQD——岩石质量指标,Jn——节理组数,Jr——节理粗糙度,Ja——节理风化蚀变系数,Jw—一裂隙水折减系数,SRF——应力折减系数。
岩体质量等级【优秀版】

岩体质量等级【优秀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4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1基本质量级别的确定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按表4.1.1确定。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表当根据基本质量定性特征和基本质量指标(BQ)确定的级别不一时,应通过对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级别。
必要时,应重新进行测试。
4.2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基本质量指标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应由表3.2.1和表3.3.1所确定的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组合确定。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应根据分级因素的定量指标Rc 的兆帕数值和Kv,按下式计算:BQ=90+3R c+250K v()注:使用()式时,应遵守下列限制条件:①当R c>90K v+30时,应以R c=90K v+30和K 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 v>0.04R c+0.4时,应以K v=0.04R c+0.4和R c代入计算BQ值。
2021—2021上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质量分析一、学生背景:我校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间的水平差距非常大。
小部分同学家中拥有电脑,他们能够非常熟练地操作电脑,而有相当数量的同学仅会简单的打字、画画,有的连开机都不会,甚至还有极少数同学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电脑。
这就导致了学生能力偏差太大。
再加上有些孩子家中没有计算机,课后无法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所降低,但学生对电脑知识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积极性也比较高,总体成绩都比较优异。
二、试题类型:本次测试采取机试操作的方法。
三年级考查计算机文字输入,四年级考查windows的操作,五年级考查幻灯片的制作,六年级考查简单flash动画的制作,学生要会综合运用各种工具进行创作活动,作品尽量展现小学阶段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三、试题分析:期末操作试题面向全体学生,着重考查了学生各种程序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和小学电脑技能综合使用情况1、试题重点体现了对各种软件的灵活运用,2、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上网找资料,经过整理,制作出电脑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的发展过程
岩体质量分类 Q 系统,简称 Q 系统,其英文名称为 The Q-system for the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or characterization)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岩体质量分类方法,其最初目的是为 了确定隧洞施工时的支护方案。该系统建立了岩体质量指标 Q 与支护类型之间的关系,并 在隧洞开挖实例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洞室开挖跨度与 Q 值的关系。 Q 系统是 1974 年挪威的巴顿(Nick Barton)等人在研究了 212 个隧洞工程实例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它主要考虑了岩体完整性、节理特性、地下水和地应力影响,并以六个参数 (统称为 Q 参数)确定反映隧洞围岩稳定性的岩体质量指标 Q 值。Q 值按下式计算:
RQD J r J w Q= × × J n J a SRF RQD——Deere 的岩石质量指标,Jn——节理组数,这两者的比值粗略地代表岩
式中 石的块度。 Jr——最脆弱节理的粗糙度系数,Ja——最脆弱节理面的蚀变程度或充填情况,这两者 的比值代表了最脆弱节理的抗剪强度。Jw——裂隙水折减系数,SRF——应力折减系数,这 两者的比值反映围岩的主动应力。 Q 系统的发展总是与施工技术、支护技术相联系的。上世纪 70 年代,隧洞埋藏深度较 浅,212 个隧洞工程实例中隧洞埋深均小于 500 m,一般埋深为 50~250 m;跨度或直径多 为 5~15 m,少数跨度较大,212 个隧洞工程实例中有 40 个为水电工程项目,其跨度为 15~ 30 m,壁高 30~60 m;支护方法主要是素喷混凝土(plain shotcrete,简称 S)、挂网喷 混凝土(steel-mesh reinforced shotcrete 简称 S(mr))、混凝土拱衬砌(cast concrete arches, 简称 CCA)。这一阶段的隧洞特点是埋深浅、跨度小,支护型式以挂网喷混凝土加 锚杆、混凝土拱衬砌等为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用水拌合、钢纤维喷混凝土(S(fr))加锚杆的支护成为挪威洞 室永久支护的主要方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这种支护得到了明显改进。1993年,格姆斯坦 德( Grimstad)等根据1050个工程实例,建立了混凝土喷层厚度与锚杆间距、以及岩体质 量Q值之间的关系。 在极差岩体中除S(fr)和岩石锚栓以外, 使用钢筋条喷混凝土拱肋的原理 也得到了发展,这实际上已取代了混凝土衬砌。拱肋之间的厚度、宽度和间距取决于岩体质 量Q值。 为了防止岩石剥落和板裂, 在高地应力区也广泛应用了S(fr)支护。 把Q系统和S(fr)、 岩石锚杆支护措施结合起来作为隧洞的永久支护,是挪威成洞法(NMT)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格姆斯坦德(Grimstad)、巴顿于1993年对地应力影响系数SRF 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 Q系统不但适用于浅埋隧洞、也适用于深埋及超深埋隧洞(一般将300 m作为浅埋与深埋的分
岩体质量分类 Q 系统评述
王广德 石豫川 刘汉超 寇佳伟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研究所,成都,610059) 摘要:1974年由挪威的巴顿提出的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应用,在我国地 下洞室围岩分类、 岩石地基、 岩石工程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经过1993 年、2002年两次修正,变得更加完善。它不仅适用于中低地应力条件,还适用于高地应力条 件;不仅适用于硬质岩地区,还适用于软质岩地区。本文对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的发展过程、 优缺点、Q系统与相关围岩分类方法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论述,重点介绍了2002年修正的Q 系统。 关键词: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几种围岩分类方法的相关关系;2002 年修正的Q系统
表2 RQD 取值
RQD (%)
0~25 25~50 50~75 75~90 90~100 岩石质量指标 A.很差 B.差 C 一般 D.好 E 很好
注: (1)据资料及实测结果, 当 RQD(%)≤10 (包括 RQD=0) 时, 取 RQD(%) =10 即可估算 Q 值。 (2)RQD 取值间距为 5 即可满足精度要求,例如取 RQD(%)为 100,95, 90,……等。
中σn为作用在节理面上的正应力。 表5 节理风化蚀变系数Ja 取值
残余摩擦角(度) - 25~35 25~30 20~25 8~16 25~30 16~24 8~12 6~12 6~24 Ja 0.75 1.0 2.0 3.0 4.0 4.0 6.0 8 8~12 6、8 或 8~12
(a)节理壁直接接触(无矿物充填,或只有薄膜覆盖) A.紧密闭合、坚硬、不软化、不透水的填充物,如石英、绿帘石 B.节理壁未变质,仅表面有斑染 C.节理壁轻微变质,无软化矿物盖层、砂粒、松散粘土等充填 D.粉质或砂土质薄膜覆盖,有少量粘土成分(无软化) E.软化的或低摩擦的粘土矿物覆盖层(如高岭石、云母、亚硝酸盐、滑 石、石膏、石墨,少量膨胀性粘土等) (b)错动 10cm 前节理壁直接接触(薄层矿物充填) F.裂隙含中有砂粒、松散粘土等 G.强烈超固结的、非软化粘土矿物充填(连续的,但厚度小于 5mm) H.中等或稍微超固结的、由软化矿物组成的粘土充填(厚度小于 5mm) J.膨胀性粘土充填物(连续的,厚度小于 5mm)如蒙脱石, 高岭石等, Ja 取决于膨胀性粘粒的含量和水的进入等 (c)错动时节理壁不直接接触(厚层矿物充填) KLM 不完整或破碎岩石与粘土条带区(粘土情况参见 G.H.J)
2 Q系统的适用范围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Q系统最初用于被节理切割的坚硬岩体的岩体质量分类, 后来也应用于软岩地区,例如喜 马拉雅地区某水电地下厂房的岩体强度较低,只有6~35 MPa ,成功地用Q系统进行了岩体 [6] 质量分类 。Q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最多的 领域是地下洞室围岩分类,我国许多重要的水电地下厂房、引水隧洞都应用Q系统进行了围 岩分类,并与RMR分类法、我国的水电围岩分类法、国标BQ法等其它分类方法相比较,收到了 [9] [10] 较好的效果。如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厂房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区 等,都成 功地应用Q系统进行了围岩分类,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Q系统在岩石地基岩体质量分类、高陡的水电工程边坡岩体质量分类等方面也得 到了较多的应用。如周志东等成功地应用Q系统对西南某水电站坝肩岩体质量进行了分级 [11] 。但在相对较低的公路边坡岩体质量分类中,Q系统的应用效果不好,如:在对昆石高 速公路、国道108广元段、渝黔高速公路、广邻高速公路和渝邻高速公路的岩质边坡进行岩 [12] 体质量分级时 ,Q系统的分级结果与边坡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上述应用实例表明,Q系统 主要适用于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以及水电工程坝基、 高陡边坡岩体质量分类, 对于公路边坡 岩体质量分类尚缺乏成功的应用实例。
3 2002年修正的岩体质量分类Q系统(原作者巴顿,节译自文献 )
为了方便使用,本章将详细介绍巴顿2002年修正的Q系统
【1】
[1]
。
3.1 Q 系统岩体质量级别划分
在对上述六个 Q 参数取值时, Q 系统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对于各个参数的取值表,可以 方便地查出各种情况下参数对应的取值,从而计算出 Q 值。Q 的范围为 0.001~1000,代表 着围岩的质量从极差的挤出性岩石到极好的坚硬完整岩体,分为 9 个质量等级,见表 1。
表3
Jn 取值
0.5~1 2 3 4 6 9 12 15 20
节理组数 Jn A.块状,没有或很少节理 B.一组节理 C.一组节理并有随机节理 D.二组节理 E.二组节理并有随机节理 F.三组节理 G.三组节理并有随机节理 H.节理在四组以上,严重节理化,岩石呈碎块状。 J. 碎裂岩石,似土状。
注:隧洞交叉口取 3×Jn,,入口处取 2×Jn。 表4 Jr 取值
表1
Q值 等级 0.001~0.01 特别差的 0.01~0.1 极差的 0.1~1 很差的
Q 系统岩体分类等级表
1~4 差的 4~10 一般 10~40 好的 40~100 很好的 100~400 极好的 400~1000 特别好的
3.2 Q 参数取值
Q 系统中有六个基本参数,即 RQD 、Jn 、Jr 、Ja 、Jw 、SRF ,简称为 Q 参数,其取 值是评价岩体质量 Q、Qc、Q0 值的基础。表 2~表 7 是 Q 参数的取值方法,隧洞开挖及设 计中所需要的 Q 参数在表 2~表 7 中全部给出, 以此评价 Q 值。 其中,Qc =Q×σc /100, Q0 是 荷载作用方向或测试方向上的 Q 值。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 Q 值时,对于 RQD<10,包括 RQD=0,是用 RQD=10 代替的。考
Jr 节理粗糙度系数 (a)节理壁直接接触(无矿物充填,或只有薄层矿物充填) (b)错动 10cm 前节理壁直接接触(薄层矿物充填) A.不连续节理 B.粗糙或不规则的,波状 C.平滑的,波状 D.光滑的,波状 E.粗糙或不规则的,平直的 F.平滑的,平直的 G.光滑的,平直的 (c) 错动时节理壁不直接接触(厚层矿物充填) H.含有厚度足以阻碍节理壁接触的粘土带 J.含有厚度足以阻碍节理壁接触的砂质、砾质或碎裂带
-2-
虑到 Q 值是反映在对数坐标系中的,记录表上的 RQD 用平均值就可以满足精度要求,从左 到右 RQD 可以是 10,15,25,35,……,85,95,100。用对数坐标表示 Q 也提醒人们认 真对待小数位。下面的 Q 值是合理的:0.004, 0.07, 0.3, 6.7, 27, 240 等。不要使用 Q=6.73 或 类似的写法,因为这会让人误解其精度。 在表的脚注里给出了对 Jw、SRF 取值的建议,正如某些专家建议的那样,不必将它们 都设为 1.0。因为 Q 系统是一种多因素的分类方法,它与 RMR 方法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构。 由于新的支护技术的出现(如 B+S(fr),参见文献[4]) ,这些表格中的内容,在 1993、1994 年对反映块状岩石高地应力条件下 SRF 的取值进行修改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