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基本质量与可爆性分级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塑限wp
液限wl w 流动状态
固态
半固态
可塑状态
塑性指数
I p wL wP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19
7.2 土的工程分类
一般规定
粒组划分
级配指标: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
2 ( d ) 30 Cu Cc d10 d 60 小于某粒径的土颗粒质量累积百分数为10%时,相应的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5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6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7
7.1 工程岩体分级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定性划分 岩体坚硬程度 定量确定 工程岩体质量的 初步分级 岩体完整程度 定性划分
定量确定
粉质粘土
新近沉积的粘性土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32
7.2 土的工程分类
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
黄土
红粘土 软土 膨胀土 冻土 盐渍土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33
7.2 土的工程分类
黄土的成因 气候条件: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 原生黄土:不具层理 成因分类 次生黄土具有层理,并含有砂砾和细砾。 天然状态下土质坚硬、压缩性小、强度较高
0.75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10
工程地质
岩 土 工 程 地 质 分 级 与 分 类
11
定量指标采用岩体完整性指数(Kv)的实测值。当无条 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采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 v)查表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2010-04-15 | 来源: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 【大中小】【打印】【关闭】附录F 本标准用词说明F.0.1 为便于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F.0.2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加说明本标准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参加单位:东北大学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主要起草人:于石春、邢念信、李云林、李兆权、苏贻冰张可诚、林韵梅、柳赋铮、徐复安、董学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条文说明制订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8号文和计标函〔1987〕39号文的要求,水利部负责上编,具体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科学院会同东北大学、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南分院、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共同编制而成,经建设部1994年11月5日以建标〔1994〕673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各有关行业在岩石工程建设和工程岩体分级(类)方面,以及岩石力学试验研究方面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的工程岩体分级(类)方法,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湖北省武汉市黄浦路23号,邮编430010),并抄送水利部科教司,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四)

3岩体基本质量的分级因素3.1分级因素及其确定方法3.1.1岩体基本质量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因素确定。
3.1.2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应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两种方法确定。
3.2.1岩石坚硬程度,应按表3.2.1进行定性划分。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表3.2.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三)3.2.2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时,其风化程度应按表3.2.2确定。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表3.2.23.3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3.3.1 岩体完整程度,应按表3.3.1进行定性划分。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表3.3.1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3.3.2 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应根据结构面特征,按表3.3.2 确定。
结构面结合程度的划分表3.3.23.4定量指标的确定和划分3.4.1岩石坚硬程度的定量指标,应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C)。
R C应采用实用测值。
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采用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的算值,并按下式换算:RC=22.82I(3.4.1)3.4.2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可按表3.4.2表确定。
R 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表3.4.23.4.3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应采用岩体完整性指数(K v)。
K v应采用实测值。
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 ),按表3.4.3确定对应的Kv值。
J v与K v对照表表3.4.33.4.4岩体完整性指数(K v)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可按表3.4.4确定。
K v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表3.4.43.4.5 定量指标K v、J v的测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四)4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1基本质量级别的确定4.1.1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按表4.1.1确定。
土壤及岩石级别分类标准

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摘自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网协会副理事长周家汉的(《全国统一爆破工程消耗量定额》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岩体类别在编写原则中,关于岩土爆破工程的土壤及岩石分类仍按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中的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执行。
在露天、地下、硐室、水下等石方爆破工程中,都有岩体分类问题。
在过去的爆破定额中,均采用前苏联的土壤及岩石分类表(普氏岩石强度系数)把土壤和岩石共划分为五级:Ⅰ-Ⅳ为土壤类;Ⅴ为松石(软石);Ⅵ-Ⅷ为次坚石;Ⅸ- X为普坚石;Ⅺ-ⅩⅥ为特坚石,每一级都有土壤岩石名称和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在爆破工程的预算定额中过去均采用后四段,即松石、次坚石、普坚石和特坚石,而且已往已有较多的定额参考资料。
2003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规定采用的就是上述《土壤及岩石分类表》,1988年《全国统一城镇控制爆破工程、硐宝大爆破工程预算定额》也是采用此分类表。
因此,编制全国统一爆破工程消耗量定额也决定采用该分类表。
该表已为国内建筑工程与爆破界所公认,不仅可以确定工程所在岩石的开挖方法、判断岩石爆破的难易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计算承包工程单价、编制招投标的依据。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岩石在分类分级进行过大量工作。
如东北工学院,科学院工程地质研究所等。
东北大学进行了岩石可爆性与稳定性的研究,提出了分级方法。
其中岩石的可爆性分级是以能量平衡为准则,根据标准条件下爆破漏中体积、大块率、小块率、平均合格率试验数据以及岩石波阻抗,计算出岩石可爆性指数,提出分级表。
共分为:易爆、中等可爆、难爆、很难爆、极端难爆五个等级。
虽经过冶金部组织通过技术鉴定,但未成为全国公认的分级表,未能推广纳入爆破定额。
但可供研究参考。
我国工程地质科学工作者(科学院地质所等)为了建立统一评价工程岩爆稳定性的分级标准,为岩土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编制定额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经过多年研究并制定颁布了我国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最新岩体质量等级

4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1基本质量级别的确定4.1.1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按表4.1.1确定。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表4.1.14.1.2当根据基本质量定性特征和基本质量指标(BQ)确定的级别不一时,应通过对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级别。
必要时,应重新进行测试。
4.2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基本质量指标4.2.1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应由表3.2.1和表3.3.1所确定的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组合确定。
4.2.2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应根据分级因素的定量指标R c的兆帕数值和,按下式计算:KvBQ=90+3R c+250K v(4.2.2)注:使用(4.2.2)式时,应遵守下列限制条件:①当R c>90K v+30时,应以R c=90K v+30和K 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 v>0.04R c+0.4时,应以K v=0.04R c+0.4和R c代入计算BQ值。
第一章工程概况和工程特点1.工程概况1.1工程规模本工程是诸城市潍河公园改造工程,主要解决现状入口的各项问题,包括西入口、北入口(西)、北入口(东)等路口改造,包括加设电动伸缩门及门卫房,个别路口拓宽以及积水改造,以及园区内停车场改造、绿化提升、园区道路和广场划线等内容。
1.2结构形式园路:15cm级配碎石基础+20cmC20水泥混凝土+透水砖园路恢复块料铺设:15cm级配碎石基础+C15素混凝土垫层+3cm水泥砂浆+广场砖2.工程特点经详细研究施工图设计、招标文件,并经反复踏勘现场,我们认为本工程有以下特点和难点,我公司将对这些特点和难点采取专门措施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和完成,以确保本工程各项指标得以顺利实现。
2.1本期是公园改造工程,内容复杂繁多。
2.2其他特点2.2.1外部协调多进场施工后,需要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它相关单位配合协调外部矛盾,还要与当地居民协调,外部协调相对较多。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附录

附录A Kv、Jv测试的规定A.0.1 岩体完整性指数(Kv),应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或岩性段,选择有代表性的点、段,测定岩体弹性纵波速度,并应在同一岩体取样测定岩石弹性纵波速度。
Kv应按下式计算:式中Vpm——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Vpr——岩石弹性纵波速度(km/s)。
A.0.2 岩体体积节理数(Jv),应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或岩性段,选择有代表性的露头或开挖壁面进行节理(结构面)统计。
除成组节理外,对延伸长度大于1m的分散节理亦应予以统计。
已为硅质、铁质、钙质充填再胶结的节理不予统计。
每一测点的统计面积,不应小于2×5㎡。
岩体Jv值,应根据节理统计结果,按下式计算:Jv=S1+S2+……+Sn+S k(A.0.2)式中Jv——岩体体积节理数(条/);Sn——第n组节理每米长测线上的条数;S K——每立方米岩体非成组节理条数。
附录B岩体初始应力场评估B.0.1 在无实测成果时,可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按下列方法对初始应力场作出评估:(1)H·ν/(1-ν)。
(2)通过对历次构造形迹的调查和对近期构造运动的分析,以第一序次为准,根据复合关系,确定最新构造体系,据此确定初始应力的最大主应力方向。
当垂直向应力为自重应力,且是主应力之一时,水平向主应力较大的一个,可取(0.8~1.2)νH或更大。
(3)埋深大于1000m,随着深度的增加,初始应力场逐渐趋向于静水压力分布,大于1500m以后,一般可按静水压力分布考虑。
(4)在峡谷地段,从谷坡至山体以内,可区分为应力释放区、应力集中区和应力稳定区。
峡谷的影响范围,在水平方向一般为谷宽的1~3倍。
对两岸山体,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般平行于河谷,在谷底较深部位,最大主应力趋于水平且转向垂直于河谷。
(5)地表岩体剥蚀显著地区,水平向应力仍按原覆盖厚度计算。
(6)发生岩爆或岩芯饼化现象,应考虑存在高初始应力的可能,此时,可根据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按表B.0.1评估。
岩体力学04工程岩体分类资料

K1 >450 0
地 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水压≤0.1MPa
下
或单位水量<10L/min
0.1
水
状
态
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水压>
0.2
0.1MPa或单位水量>10L/min
450~350 0.1
350~250 0.2~0.3
<25 0.4~0.6
0.2~0.3
0.4~0.6
0.7~0.9
0.6~0.3 <0.40
以III、IV 级为 主
以III、IV 级显 著
刚性结构面柔 性结构面
柔性结构面
0.3~0.5 0.3~0.4
>300 300~100
III1
镶嵌结构
<50
<0.36
IV、V 级密集
刚性结构面碎 裂结构面
0.4~0.6
>600
碎裂结
III
构
III2
层状碎裂结 构
<50(骨架 岩层中较
一、按岩体结构类型分类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谷德振教授等提出。特点是考虑到各类 结构面的地质成因,突出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分类将岩体结 构划分为整体块状、层状、碎裂状、散体状四种类型。前三类 又进一步划分亚类。
岩体结构类型
类
亚类
代号 名称
代号
名称
I1
I
整体块 状结构
I2
整体结构 块状结构
岩体完整性
结构面间 完整性系
•岩石的坚硬程度按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σcw(MPa)
>60
60~30
30~15
15~5
坚硬程度
岩体基本质量与可爆性分级

岩体基本质量与可爆性分级穿孔爆破是采矿工程生产第一道工序。
矿岩爆破效果的好坏与后续的铲装、运输和破碎工作的效率密切相关。
严格控制爆破矿岩块度,给后续采矿设备提供合适的爆破块度,可大大提高铲装、运输和破碎效率,减少二次破碎工作量。
合理的爆破参数设计是实现控制爆破矿岩的大块率的关键,而要想进行合理的爆破参数设计就必须对矿岩的爆破难易程度(可爆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岩石进行可爆性分级。
国内权威的可爆性分级依然停留在普氏分级与苏氏分级上,仅仅依靠坚固性系数作为岩体爆破难易的指标显得较为粗糙,已经不符合现在工程的要求。
是由水利部、建设部、铁道部等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共同起草制定的适用于各种岩体工程的统一分级方法。
它首先根据岩体固有并独立于工程类型的两个基本因素(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与定量指标,进而综合确定岩体质量级别,然后根据各类工程特点,考虑影响工程岩体基本质量的其他重要因素(修正因素),对岩体基本质量(BQ值)进行修正,再确定具体工程岩体级别。
这是一种多因素多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级方法。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属国家层次的基础性标准,涉及到交通、水利水电、冶金矿山、煤炭、地质、建筑等行业的各种工程岩体分级,因此提出以《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来进行岩体可爆性分级,这样将基础分级与岩体可爆性分级统一起来,在工程应用中可以减少试验数据的测量,节约费用。
本文先收集国内外资料,通过分析影响可爆性主要因素,通过统计国内外分级方法采用的指标,得出岩体完整性、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岩石密度是岩体可爆性分级中采用最多的指标。
在国内外实际爆破工程实例中,收集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岩体完整性指数Kv、岩石密度ρ与炸药单耗q关系的数据。
结合《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的BQ公式,通过最小二乘法对BQ公式进行修正,得出新的计算公式。
对新的计算公式进行工程检验,发现新的计算公式准确率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体基本质量与可爆性分级
穿孔爆破是采矿工程生产第一道工序。
矿岩爆破效果的好坏与后续的铲装、运输和破碎工作的效率密切相关。
严格控制爆破矿岩块度,给后续采矿设备提供合适的爆破块度,可大大提高铲装、运输和破碎效率,减少二次破碎工作量。
合理的爆破参数设计是实现控制爆破矿岩的大块率的关键,而要想进行合理的爆破参数设计就必须对矿岩的爆破难易程度(可爆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岩石进行可爆性分级。
国内权威的可爆性分级依然停留在普氏分级与苏氏分级上,仅仅依靠坚固性系数作为岩体爆破难易的指标显得较为粗糙,已经不符合现在工程的要求。
是由水利部、建设部、铁道部等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共同起草制定的适用于各种岩体工程的统一分级方法。
它首先根据岩体固有并独立于工程类型的两个基本因素(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与定量指标,进而综合确定岩体质量级别,然后根据各类工程特点,考虑影响工程岩体基本质量的其他重要因素(修正因素),对岩体基本质量(BQ值)进行修正,再确定具体工程岩体级别。
这是一种多因素多指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级方法。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属国家层次的基础性标准,涉及到交通、水利水电、冶金矿山、煤炭、地质、建筑等行业的各种工程岩体分级,因此提出以《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来进行岩体可爆性分级,这样将基础分级与岩体可爆性分级统一起来,在工程应用中可以减少试验数据的测量,节约费用。
本文先收集国内外资料,通过分析影响可爆性主要因素,通过统计国内外分级方法采用的指标,得出岩体完整性、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岩石密度是岩体可爆性
分级中采用最多的指标。
在国内外实际爆破工程实例中,收集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岩体完整性指数Kv、岩石密度ρ与炸药单耗q关系的数据。
结合《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中的BQ公式,通过最小二乘法对BQ公式进行修正,得出新的计算公式。
对新的计算公式进行工程检验,发现新的计算公式准确率较高。
根据修正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公式,结合搜集到的工程数据对岩体进行可爆性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