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题2021.11本试题共100分,时间120分钟。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依据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51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经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敬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连续传统技艺制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新月诗派被称为“新格律诗派”,因他们提出新诗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其代表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具有“绘画美”,戴望舒的《雨巷》具有“音乐美”。

B . 《小狗包弟》出自巴金晚年反思“文革”的作品《忏悔录》,在这部书里,作者回忆了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在剖析当时的社会的同时也无情地解剖自己,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

C .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仍具有积极的影响,比如他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 (“礼”是全书思想的统率),比如他主张的“有教无类”。

D .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半自传体”小说。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大卫的成长史为线索,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密考伯夫妇,脾气古怪然而嫉恶如仇、古道热肠的姨婆。

2. (2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______________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都是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A . ①③⑤B . ②③⑤C . ①④⑥D . ②④⑥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3. (3分) (2015高一上·桐乡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中国各大城市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珠江三角洲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步人后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B . 昨天,申城风和日丽,感觉非常舒适。

今天白天气温攀升较快,风力2到3级,体感同样较为舒适。

C . 柳盈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一个人的拥护,每次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来到,但是近来几次柳盈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

D . 临近垂暮之年,需要采办各种年货,小王忙得不亦乐乎。

2. (2分) (2020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得成语使用恰当得一句是()A . 哈市某中学艺术节上,老师们一改以往严谨认真的形象,大秀了一段“海草舞”表演。

这一表演使在场同学的呐喊声、尖叫声不绝如缕。

B . 他原本以为花大价钱买来的那只陶碗是价值不菲的古董,不料却被鉴宝专家认定为不名一文的赝品,这令他失落不已。

C . 《战狼Ⅱ》上映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咄咄逼人,创下华语影史多项票房纪录,仅用12天就取得中国电影最高票房。

D . 总理的话高屋建瓴,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2分) (2019高三上·西安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B . 发掘节日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为“四个自信”提供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C . 登革热是黄热病毒有关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的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关节痛、肉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

D . 不仅长江实施刀鲚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有助于保护长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也有利于恢复刀鲚鱼类的自然栖息地。

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

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语: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

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

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

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

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

运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运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运城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6高三上·河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

”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称谓的史料。

考古学证明,瓷器起于夏、商,成于战国两汉,从唐代开始,文献中开始出现“越窑”“邢窑”等窑口名称。

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呈现出惊人的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

宋瓷主体可分为十大窑系,相关窑口有百个以上。

“窑口”是中国传统的瓷业命名方法,强调地域性和特色性的统一;“窑系”是考古类型学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强调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的彼此关联性、互动性。

以窑口而论,“百花齐放”才是大美,“一枝独秀”是文化衰弱之表现。

故就中华瓷史而论,两宋瓷业窑口“空前绝后”非为虚言。

同时,两宋时代,不仅窑口众多,而且名窑辈出,各擅其能。

宋代陶瓷业中的不同窑系甚至同一窑系的不同窑口、窑厂,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在印花、刻花、铭刻及釉装饰等各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

宋代几乎各个窑系或窑口的工艺内容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美不胜收,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众各具风情和特色的文化创造力、审美力和表现力,是中华文明大格局内所具有的文化多样性与多样性文化能够彼此互动滋养但又坚守各自特色持续发展的生动写照。

宋瓷在功能造型上也已经驾轻就熟,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系列,如日用系、茶饮系、宗教系、观赏系等,每个功能系的具体造型及其装饰图案和技法又是千姿百态,花样翻新,极具匠心。

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明是怎样发生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人类进入文明的时间,只占人类全部历史的千分之一多一点。

文明之所以形成如此晚,是因为它需要诸多条件,其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原始状态中人群之间的交流,迫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生存状态,形成地域性的社会组织,即早期国家。

最古老的文明出现在大河流域。

河流是远古人类最便捷、最容易利用的交往通道,住在水边的先民们,最容易与其他人群进行交往。

文明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水给人类带来文明,把散布在各处的早期文明幼芽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文明成长的中心。

欧洲最早的文明也出现在水边,只不过那片水是海而不是河。

和其他地区的早期文明不同,古希腊文明以“城邦”为最显著特点,几百个城邦组成“希腊世界”,相互间有永远打不完的仗。

而在世界其他地方,最终都发展出许多地区性的强大国家。

但古希腊没有,结果很快就湮没了。

古希腊情况很特别,可是近代以后却有人把这种独特现象说成是“普世”的。

指出这些事实,只是想说明:文明从一开始就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特定的时空背景。

在西方人眼里,最神秘、最难以理解的是古代中国。

大约在5000多年前,从黄土高原到东海之滨的广阔土地上,已经形成众多“酋邦”;这些“酋邦”渐渐融合,最终向统一国家方向发展。

当欧洲尚处在荷马时代,周天子已经用分封制规范了土地分配形式和社会等级秩序,而类似的制度,要到西罗马帝国崩溃后,才在欧洲法兰克王国逐步形成。

西周分封制造成社会严重解体,持久的动乱延续了数百年——正如同在西罗马解体、封建制形成后,西欧也经历了数百年动乱。

秦始皇在公元前三世纪统一中国,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

中华文明是唯一自远古至今日未曾中断的一个文明,除了政治统一这个因素,还有一种强大的思想黏合剂,那就是孔子的学说。

孔子生于轴心时代,他希望结束动荡,回归秩序,因而设计了一套关于秩序的学说。

2021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孝心王春迪开春了,老街富商海爷要南下跑趟生意。

上了马,海爷却坐不住,马背上跟有着啥硌着他屁股似的,海爷下马招呼大奶奶,说,这一趟回来,保不准牡丹花都开了。

娘就交给你了,好生照料着,特别是府上的大事小事,勤和她商量点。

我说的,你可都记住了?大奶奶头点得跟捣蒜似的。

说起海爷府上的老太太,那可不是一般的女人!男人死得早,没改嫁,愣是一人忍饥挨饿,挑着个薄粉摊儿,风餐露宿,把海爷拉扯大,直至今天这样的家业!吃的苦、受的累,都被街上的说书人编成了故事,整日街头巷尾地讲!这几年,老太太得了病,卧床不起,眼黑耳背,跟她说话,声音都得跟敲锣似的。

海爷虽然接了家,但生意场上,里里外外的事儿,还得找她拿主意。

老太太眼睛虽然瞅不见,但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她咳嗽一声,顶海爷喊十句。

府里上上下下谁不知道,海爷只是个做事儿的,老太太才是管事儿的。

巴结海爷,不如巴结她老人家!如今,海爷把老太太交给大奶奶,大奶奶还不得跟接宝贝似的!哪想,几个月后,等海爷大车小车地回来,进门,却看到府前府后,满眼的孝布白花。

一问,才知道,前儿个.老太太撒了手啦!大奶奶裹着一身孝服,眼睛肿得跟带血的鱼鳔似的,想到海爷跟前说句话,可海爷袖子一甩,愣没理她。

此后好些天,海爷一句话都不和大奶奶说,吃饭都不和她在一桌上。

好似觉得老太太的死和她有关。

大奶奶心里憋屈,越想越喘不过气,头七当晚,一块绸子就把自个儿挂在了梁子上。

亏得发现得早,掐了半天的人中,愣是把她从小鬼儿的手里给拽了回来。

醒来的大奶奶又要撞墙,一屋子的人抢着去拦,半晌,海爷喊了一声“行啦!”顿时,屋子里鸦雀无声。

海爷让一屋子的人都出去,然后拎把椅子,朝大奶奶跟前儿一坐。

我问你,我走之后,你咋照料她的?海爷一问,大奶奶来劲儿了,大奶奶大声道,你问我?我这辈子对自个儿的亲娘都没花这个心思!一日三餐,哪顿不是我亲手端到她床前,一口一口喂到她嘴里的?她吃的药,哪顿不是我自个儿下手煎的?一早穿的衣服鞋袜,哪次不是我焐暖了,才帮她穿上的?这洗脸洗脚的水,哪回不是我试好了才端过去的?你问问去,这些活,我让下人插过手没?我怕她操心伤神,让她一门心思养病,家里头里里外外大事小事,我能干的,都没敢跟她吱一声!我都把自个儿当丫鬟使了,娘走了,能怨我吗?我心里头憋屈,跟谁说去?我干脆下去陪她老人家箅了!我的娘唉……说完,大奶奶呜呜地大哭起来。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3分)B(“因其是在孔安国整理本后出现而被称为《今文尚书》”错误,伏生所藏《尚书》在孔安国整理本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2.(3分)C(“是为了论证梅赜在《尚书》流传中的贡献”错误,文章这样写的目的只是交代现在通行的《尚书》版本,并不是为了论证梅赜的贡献)3.(3分)C(A项,在孔子故宅墙壁中发现的《书》经,经孔子后人孔安国整理成为《古文尚书》。

B项“专设博士讲授《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错误,汉武帝时期,《古文尚书》尚未引起重视,没有对《古文尚书》的讲授。

D项“根本原因”错误,原文没有说《古文尚书》被怀疑为假的根本原因)4.(3分)B(“比‘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更受读者欢迎”错误,原文中只说了“中华古籍资源库”备受读者欢迎,并未将其与“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进行对比,且不存在因果关系)5.(3分)B(A项“读者更喜欢在网上阅读古籍”错误,从“中华古籍资源库”的点击率变化可以看出,阅读古籍扫描数据图像的读者越来越多,但不能因此得出“读者更喜欢在网上阅读古籍”这一结论。

C项“史书”应为“方志”。

D项“只能受到损害……从而构成古籍的循环损害”于文无据)6.(6分)①对中华古籍进行普查登记,上线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1分),实现了全国古籍的统一检索(1分)。

②整理古籍,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上线了“中华古籍资源库”(1分),用数字化替身保护图书原件(1分)。

③基本建立起古籍分级保护体系(1分)和比较完备的古籍保护标准体系(1分)。

(每点2分,共6分)7.(3分)D(“表现了社会发展中小人物生存艰难的主题”错误,文章主题是表现小人物的坚强、乐观与温情)8.(6分)①文中共有两条狗,小狗“鲁可”的失踪是赵清雅变得消沉、麻木的原因之一(1分);小狗“乖乖”对陌生的赵清雅,从警惕疏远到温顺陪伴,治愈了赵清雅内心的失落和伤痛(1分)。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乖乖”的出现让迟疑不决的赵清雅走进了老婆婆的屋子,才有了后面她给老婆婆换铺盖、睡觉、喝腊八粥的情节(1分);“乖乖”的行为变化暗示并推动了赵清雅精神世界的转变,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让故事变得更合理紧凑(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