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图片复习课程
猪的主要疾病图片

病猪耳部皮肤严重发绀,呈蓝耳症状
哺乳仔猪,呈现虚弱,无法吸乳,共济失 调,耳潮红或发紫
间质性肺炎
荧光抗体检测病猪肺细胞PRRSV抗原流ຫໍສະໝຸດ 胎儿全身皮肤出血间质性肺炎
关节滑膜炎
回肠末端淋巴结显著增生
猪瘟
急性猪瘟:大群猪只发病情况,病猪精神沉郁、弓背
猪瘟:肾脏表面出血
猪瘟:脾脏梗死
肺出血
返回
谢谢!
谢谢
猪瘟:回肠粘膜上的扣状肿
猪口蹄疫:病猪四肢由于水疱损害引起的疼痛而使猪 成膝行
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蹄壳脱落和出现溃疡
猪口蹄疫:鼻盘上的水疱
红细胞表面的附红细胞体
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
红细胞表面的附红细胞体
猪流感病毒结构模式图
负染的SIV
流感发病猪群
肺出血、塌陷
肝细胞坏死,核崩解、消失,伴 有淋巴样细胞浸润 40×,
猪的主要疾病图片
细胞核中的PRV病毒粒子
PR发病仔猪
肝脏表面可见散在的坏死点
PR流产胎儿
扁桃体及咽喉头发生明显坏死
肾上腺于皮质及髓质部可见散发性的坏死点,此为 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肾脏出血点
扁桃体冰冻切片,以荧光抗体检测 的伪狂犬病病毒抗原
接种家兔 奇痒
接种小白鼠 奇痒
猪细小病毒形态
肺出血,伴有淋巴样细胞浸润 10×
流感病毒的种间传播
疥螨病
疥螨病:猪疥螨形态
疥螨病:病猪耳根、耳后部结痂
初期干咳,后逐渐消瘦,最后并发 二次感染发生死亡或淘汰
肺尖叶、心叶实变
心叶、尖叶及横膈膜发生大区域 性肺炎病变
肺泡腔含有多量巨噬细胞、嗜中 性细胞和淋巴细胞
猪肺疫发病猪
梅里亚---伪狂犬

伪狂犬病简介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本病的危害取决于猪受感染时的年龄,可危害呼吸、繁殖和中枢神经系统。
该病主要是接触传播,传染源以病猪和带毒猪为主。
我国各地都有,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已经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妊娠母猪:感染后会发生空胎(怀孕早期感染)、流产、产木乃伊(怀孕中期感染)、产死胎及延迟分娩,特别是以产死胎为主(怀孕后期感染),病愈母猪易发生不发情及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
∙公猪:感染后性欲减退、精液质量变差,严重者偶见肺炎症状。
∙新生仔猪:在15日龄内感染发病、死亡率高达100%,尤其是在1-5日龄内发生全窝死亡较多。
15日龄到断奶的仔猪发病率也相对较高,一旦出现神经症状(颤抖、共济失调、痉挛、原地转圈、倒地后前肢呈划水状)死亡率可高达100%,同时伴有高热、流涎、精神沉郁、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断奶仔猪:较常见到神经症状,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于10%。
同时饲料利用率和增重速度降低,并造成猪群免疫抑制,影响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果。
∙生长育肥猪:常会出现肺炎症状,并易与其它病毒或细菌、支原体等混合感染,造成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疫苗及免疫程序猪伪狂犬疫苗可分为弱毒活苗和灭活苗两种,根据苗用毒株的基因缺失情况分为基因缺失苗和非基因缺失苗,弱毒活苗都是基因缺失苗,又可分为gC缺失苗、gE缺失苗、和gG缺失苗。
基因缺失苗的主要优势在于免疫猪只所产生的抗体能与野毒产生的抗体相区别,如使用gE缺失苗,透过gE抗体检测,可以找出本场的野毒感染(gE抗体阳性)猪,及时加以淘汰。
因此,最好使用gE缺失苗。
∙生长育肥猪及后备母猪:10-12周龄首免,4周后二免。
∙母猪:每次产前3-4周免疫一次,或每3个月(用灭活苗)-4个月(用活苗)全场种公母猪同时免疫一次。
∙种公猪:每半年免疫一次,或每3个月(用灭活苗)-4个月(用活苗)全场种公母猪同时免疫一次。
紧急防治方案立即封锁发病猪舍并扑杀发病仔猪,场内其它健康仔猪可注射高免血清和抗生素进行预防,全场其它猪只紧急注射一剂疫苗,加强消毒并管制人员与器械进出发病猪舍。
常见猪病图谱ppt课件

ppt精选版
74
ppt精选版
75
ppt精选版
76
ppt精选版
77
ppt精选版
78
ppt精选版
79
ppt精选版
80
ppt精选版
81
ppt精选版
82
ppt精选版
83
ppt精选版
84
ppt精选版
85
ppt精选版
86
ppt精选版
87
ppt精选版
88
ppt精选版
89
ppt精选版
ppt精选版
94
临床症状 1、种母猪。主要表现为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咳嗽,不同程 度地呼吸困难。间情期延长或不孕。妊娠母猪感染后,食欲废绝,高热 (40度以上),可发生早产,后期流产、死产、木乃伊化、弱仔,预产 期后延。流产后,精神状况好转,有食欲,但无乳。有的乳头变红,有的 皮肤发绀,耳朵发蓝。 2、新生仔猪。部分新生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轻瘫。生后因母猪无乳
3、粪便初期呈灰白色,后呈黄绿色,末期粘稠。病 猪严重脱水、萎顿、消瘦、被毛粗乱。日龄越小, 病死率越高。
4、耐过仔猪因生长发育受阻而成僵猪。青年猪几乎 全部发病,水样腹泻,个别猪呕吐、厌食。哺乳母 猪腹泻,泌乳减少,加速哺乳仔猪死亡。
ppt精选版
102
猪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又名狂痒病,是由伪狂犬 病毒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 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脑脊髓炎的 症状,但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可有流 产、死胎和呼吸症状,新生仔猪除有神 经症状外还可侵害消化系统。
ppt精选版
103
临床症状
1、成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 也很轻微,易于恢复。发热、精 神沉郁,有些病猪呕吐、咳嗽, 一般于4—8天内完全恢复。
猪病诊断图谱001

猪口蹄疫
• 本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水疱性病变的 一种剧烈传染病。 • 流行特点 • ①本病只感染牛、羊、猪等偶蹄动物。病畜是主要传染源。 • ②本病常为大流行,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90%-100%,但死亡率一般不 超过5%。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易流行。 • 主要症状 • ①病猪体温升高,蹄冠、蹄踵、蹄叉等发红、微热。敏感,有米粒大至蚕 豆大的水疱,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糜烂病灶。 • ②病猪的鼻镜出现水疱和烂斑。 • ③病猪的舌头出现水疱和烂斑。 • ④哺乳仔猪患病时很少见到水疱和烂斑,常无症状而突然死亡。 • 预防措施 • ①本病无治疗药物,可用与当地流行血清亚型一致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对猪 群进行预防注射。 • ②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对疫点采取封锁措施,病猪深埋或烧毁,并用2%~ 44 4%氢氧化钠溶液、0.1 %过氧乙酸溶液或 10%甲醛溶液进行严格消毒。
15
病 猪 斑的 点喉 头 有 出 血
16
猪 瘟 :
心 外 膜 和 猪 心 瘟 内 : 膜 出 血 。
17
膀 胱 粘猪 膜瘟 出: 血 。
18
有病 点猪 状的 出膀 血胱 粘 膜
19
猪 瘟 :
猪瘟:病猪肋膜有出血斑点
20
猪瘟:病猪的齿龈和唇粘膜溃疡
21
病 猪 斑的 点肺 散 在 出 血
4
• • • •
•
•
• ③亚急性型:病猪的症状似急性型,但较缓和,病程21~30天,多数死 亡。 • ④慢性型病猪:病程在1个月以上,全身衰弱,消瘦,体温时高时低, 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皮肤有紫斑或坏死。 • 主要病变 • ①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红白相杂呈大理石状。 • ②肾颜色变淡,表面有小出血点,似麻雀蛋颜色。 • ③脾肿大、出血,边缘有黑色坏死(出血性梗死)。 • ④慢性病例盲肠、结肠处有扣状肿。 • 预防措施 • ①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可采用预防接种方法预防本病,常用猪瘟兔 化弱毒疫苗。一般在仔猪20~25日龄时进行首免,60日龄时进行二免, 二免也可采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冻干苗。另外可采用新生 仔猪乳前免疫方法(超前免疫),接种后2~3小时喂初乳才有效果,断 乳后进行二免。 • ②死猪深埋,场地用 2%~ 4%氢氧化钠溶液、 10%甲醛溶液或 5 %~ 10%漂白粉溶液消毒。受威胁猪群用2~4倍量猪瘟疫苗做紧急预防 5 接种。
猪伪狂犬病

PRV主要基因的功能及作用:
gE基因是PRV的一个主要的毒力基因,可影响病 毒在细胞间的扩散,对病毒侵染神经系统也具 有重要意义,是PRV从视网膜、嗅觉上皮细胞、 三叉神经节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必需的。gE基 因在检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gB基因是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 依赖于和不依赖补体的中和抗体。
(3)定期野毒感染阳性率的监测:已有多家 兽医防疫部门采用ELISA诊断试剂盒对猪场 送检血清进行监测,可以容易地追踪在实施 猪场的净化程序后猪群中阳性率的变化。
(4)引种监测和隔离检疫:只引进伪狂犬病 阴性种猪是保证成功控制和净化猪场伪狂犬 病的重要一环。有必要对引种猪进行隔离检 疫,并进行疫苗接种。
五、病理变化
脑膜充血,出血和水肿
扁桃体、肝和脾脏常可见散在的白色坏死 点 肺可见水肿,同时有小叶性间质性肺炎 流产胎儿脑可见出血点,肾和心肌出血, 肝和脾有白色坏死点 组织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呈弥漫性非 化脓性脑膜炎
脑充血、水肿
肾脏散在针尖状出血点
肺脏呈现轻微水肿,散 在分布有点状出血与黄 白色坏死灶。
4、妊娠母猪: 发热、咳嗽、精神不振 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中后期), 流产、产死胎发生率高达50%,生下弱 仔,表现呕吐、痉挛,角弓反张,很 快死亡(24-36h) 伪狂犬病还可以引起种猪不育症。母猪 不发情、配不上种,返情率高达90%,有反 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耽误了整个配种 期。此外公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表现 不育、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
疫
四、临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6天,短者36h,长者达10d。 猪应年龄的不同,发病后症状和死亡率有很大 的不同,但一般不会出现奇痒。 1、2周龄的哺乳仔猪 表现为最急型 死亡率达100% 症状 发热(41-42℃),厌食,精神不振 大量流诞,间有呕吐、腹泻 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 既而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共济失调,间 歇性痉挛,后躯麻痹,倒地四肢划动,昏睡衰 竭,24-36h死亡
猪伪狂犬病

PRV 是动物感染种类较多和致病性较强的病毒之一,目前已发现的易感动物多 达 35 种,包括猪、牛、羊、犬、猫、兔、鼠、水貂、狐等。实验动物中家兔、豚鼠、 小鼠均易感,并以家兔最敏感。人有时也可感染该病。因此,该病属于典型且很难防
3
治的自然疾病之一。 猪是 PRV 的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也是伪狂犬病的重点防治对象。各种年龄
gE 基因是 PRV 的主要毒力基因之一。gE 蛋白是迄今已知所有 PRV 野毒毒株都 表达的一种蛋白,可影响病毒在细胞间扩散,并帮助 PRV 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进 入中枢神经系,并在其中转运扩散[1]。
gI 蛋白不仅在病毒侵染过程中促进病毒在神经系统中复制,而且还能促进或协同 其他糖蛋白在毒力、神经嗜性等方面发挥作用[2],并对病毒体外培养存在一定影响[4]。 gI 蛋白虽对中和抗体和细胞毒性 T 细胞不是靶抗原,但对完全免疫保护的诱导却是 必需的[2]。
4 临床症状
本病冬春多发。潜伏期 3~6 d,有时 10 d。发病常以 15 日龄内小猪为主,发病 率最高可达 100%,死亡率超过 85%。断奶仔猪发病率有时可达 40%,死亡率超过 20%。育成猪发病一般比较轻微,死亡率不超过 2%。成年猪多呈一过性或亚临床感 染,很少死亡。
15 日龄以内仔猪发病,多呈最急性型经过。病程一般不超过 72h,发病后第 3~ 7d 为死亡高峰期。最早可见小出生后第 2d 即开始发病,病猪体温升高(41℃左右), 稽留热。唾液分泌增多。呕吐或腹泻。眼球震颤,眼睑水肿,眼眶发红,闭目昏睡。 股部有时可见粟粒大小紫色斑点。静卧时咬肌、臀肌间歇性痉挛。共济失调,后肢震 颤,角弓反张,并常伴有骚痒症状(如图 2)。发作时四肢泳动,如老鼠叫声般“叽 叽”尖叫。最后全身麻痹,衰竭死亡。极少小猪耐过,耐过者多成为僵猪。
猪伪狂犬病

●在除猪外其它动物呈散发形式,但往往呈致死性 感染。
一、发生与危害(2)
●我国上世纪90年代,许多规模化猪场发生严重的 流产、死胎、新生仔猪大量死亡,有的猪场一个 产仔季节死亡仔猪达6000多头,死亡数百头至数 千头的猪场几乎是常事。 ●伪狂犬病毒是属于高度潜伏感染的病毒,而且这 种潜伏感染随时都有可能被机体内外和环境变化 的应激因素刺激而引起疾病爆发。
猪伪狂犬病病理变化(5)
肺的白色坏死灶
肺脏白色坏死灶
五、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目前已完成全
基因组测序,多种与毒力和免疫原性相关的基因
均已被定位,如TK、gG、gE、gB、gC、gD、gI等,
其中TK为该病毒主要的毒力基因。
易感动物:可自然感染猪、牛、羊、犬、猫、貂 、狐狸及鼠类等各种动物。 传染源: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 传染源。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染、经皮肤 伤口、呼吸道也可传播PRV。 猪配种时可传染本病。妊娠母猪感染PRV时,常可 侵害子宫内的胎儿,引起流产、死胎等。 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随日 龄增长而下降。
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产死
胎为主。 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以内仔猪死亡 率为100% 。 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20-40%,死亡率 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 等。
• 母猪不发情、返情、屡不孕等。 • 公猪不育、发生睾丸肿胀、萎缩,失去种用 能力。 • 育肥猪表现为慢性呼吸道症状、增重迟缓、 饲料报酬降低、推迟上市的时间
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1)
猪伪狂犬病:死胎
猪伪狂犬病临床症状(2)
左
右
新生仔猪死亡
左:1日龄仔猪死亡 右:3日龄仔猪死亡
猪伪狂犬病

兔奇痒
荧光抗体检查
防 治
预防: 综合措施:关键是灭鼠和消毒,严格控制引种和 人员来往。 种猪在配种前用猪伪狂犬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一次, 分娩前3周再免疫接种1次。 仔猪: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断奶后用猪伪狂犬病 毒基因缺失弱毒苗免疫一次,间隔4~6周加强免疫 一次,非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及早免疫。 控制: 在病猪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 猪血清,可降低死亡率。 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给仔猪滴鼻,可迅速控制疫 情。
猪伪狂犬病 (PR)
1
概况和历史
2
病 原
3
流行病学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 断
5
6
7
防 治
概况和历史
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一 种急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病猪的年龄不 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异,但都无明显的皮肤瘙 痒表现,哺乳仔猪表现发热和神经症状,病死率 较高,青年猪有轻度呼吸机能障碍,母猪流产、 死胎、返情和屡配不孕。 目前该病对养猪业影响很大,在许多国家的地位 仅次于猪瘟。
病 原
伪狂犬病毒 分类地位: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基因组 为双股线状DNA。 功能基因:PrV的毒力是有几种基因协同控制,主 要有gD、gE、gI和Tk基因;糖蛋白gC、gD 和gE 在病毒免疫诱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Pr基因工程 疫苗株都有缺失以下一种或同时缺失几种基因。 如gG、gI和Tk。 血清型及毒力: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各毒株间毒 力差异很大。 抵抗力:对外界抵抗力很强,但一般消毒剂都有 效。
A单层细胞、 B细胞病变
病毒粒子
电镜下的疱疹病毒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