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_净化技术及其应用示范_何启盖

合集下载

新型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及净化措施

新型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及净化措施

一.新型伪狂犬病流行情况2011年11月份,天津地区开始暴发新型伪狂犬病;2012年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表现出同样的伪狂犬疫情;2013年疫情开始扩散到南方多省以广东、广西等地区表现明显;2014年福建、山西、云南等地区猪场也出现新型伪狂犬病毒感染现象,部分伪狂犬疫苗免疫合格的猪场也出现了典型的伪狂犬病毒感染现象,我国主要的养猪区域均有类似现象,新型伪狂犬病可能会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1、临床症状与感染特点。

主要表现在伪狂犬病阴性gE抗体检测突然转阳,阳性场比例暴增;猪群突然出现发烧咳嗽,采食量减少;新型猪PRV流行株与经典毒株相比对猪的致病性更强,很多猪场先发病的是生长育肥猪,随后出现母猪流产、产死胎、产弱仔以及哺乳仔猪、保育仔猪、生长育肥猪均有可能出现腹泻、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等,病死率很高。

2、阳性率调查。

本实验室统计结果:2008-2016年猪伪狂犬野毒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1.92%、2.01%、1.86%、4.73%、25.17%、38.46%、45.12%x43.52%x44.22%o2017年1~9月份抗体阳性率45.60%,野毒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上升速度很快。

3、思考。

2011年前,我国猪伪狂犬病的防控以及做的相当不错,临床上很少有猪场发病,很多规模化养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已经净化为猪伪狂犬病阴性场。

2011年后猪伪狂犬病阴性场突然转阳,2013年以后猪伪狂犬病阳性猪场数和猪场内阳性率大幅度上升。

二.新型伪狂犬的变化(一)流行病学1、经典伪狂犬发病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

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对成年肥猪可引起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等。

2、变异伪狂犬病毒感染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小中猪全部显性感染。

其中大中猪、母猪都表现典型猪伪狂犬症状死亡。

(二)病理变化1、经典伪狂犬病猪剖检主要是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时见到肺水肿、脑膜表面充血、出血,脑脊髓液过多,肝、脾等实质脏器常可见灰白色坏死病灶,主要是哺乳仔猪表现典型病变。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和净化措施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和净化措施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和净化措施规模化生猪养殖成为满足人们肉类需求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养殖场中猪伪狂犬病的流行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并探讨净化措施。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基本知识。

猪伪狂犬病,又称为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性疾病。

它主要通过病毒感染的疑似病毒母猪或者病毒感染的疑似病毒幼猪间的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

而在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大量的猪群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这种条件使得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呈现出一些特点。

其一,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具有传染性强、暴发性突出的特点。

因为疑似病毒母猪和疑似病毒幼猪之间容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

一旦有一只猪感染了猪伪狂犬病,很快就会传染给整个群体,导致大面积的疫情暴发。

这种暴发性特点给养殖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养殖场的猪只健康带来威胁。

其二,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与养殖环境密切相关。

养殖场内的猪只密集生活,容易造成细菌和病毒的积聚。

此外,残留的饲料、粪便和尸体等都是病菌滋生的温床,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此外,养殖场内的空气流通较差,也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这些因素使得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成为了猪伪狂犬病的高发地。

为了控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净化措施。

首先,要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的建设。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这样可以实现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的扩散。

其次,要加强养殖场卫生管理。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消毒,将饲料、粪便等有关病毒传播的物质进行处理,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此外,应定期整理猪圈,清理疑似病毒母猪与疑似病毒幼猪的接触物,避免病毒的间接传播。

另外,要加强养殖技术培训。

对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进行猪伪狂犬病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应对疫情的能力。

猪伪狂犬病的表现形式及防制

猪伪狂犬病的表现形式及防制

猪伪狂犬病的表现形式及防制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世界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许多国家报道此病有增多的趋势。

我国于1974年在家猫中发现此病,以后逐渐在猪、牛等家畜中流行,成为我国养猪业不可忽视的主要传染病。

1猪伪狂犬病的表现形式1.1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在宁波B场,1996年5至8月份发生以产死胎为主,损失达2200多头,死胎率在55%,后经有关单位诊断为AD病。

何启盖(1998)报道,1990年秋季某猪场35头母猪共产仔305头,其中死胎290头,从死胎中分离出伪狂犬病病毒。

徐沈涛(1999)报道,江西T猪场由此病引起的流产为7.2%死胎8.4%.猪细小病毒也可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为表现的疾病,但它主要侵害头胎母猪,以产木乃伊为主.而伪狂犬病侵害各种胎次的母猪,并以产死胎为主.2.2以乳猪死亡为主,逐步延伸到培育猪和肉猪出生后外观健康的仔猪,从第2d天开始发病,3-4d时整窝死亡.赵建山(1998)报道,初生仔猪在2-3d时整窝突然发病,1-2d后基本死亡.姜达书(1998)报道,发病日龄早的确3-4d,普遍为7-10d,少数可达30d,徐沈涛(1999)报道,2-10d的仔猪发病,死亡为26.27%。

伪狂犬病仔猪日龄在延长,这可能与发病母猪的母源抗体有关.1. 3母猪不育产过死胎或产后仔猪因发生伪狂犬病死亡的母猪,产后配种困难.返情率可高达60%以上,母猪空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补注伪狂犬病疫苗(每头4头份)、改善饲料、增强护理、加强配种对防治因狂犬病造成的母猪不育很有效.2临床表现ADV的症状随病猪年龄的差异而有所变化.2.1乳猪4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病情最为严重.新生仔猪产下后很健康,膘情也好,但在2-3日龄发病后,仔猪眼眶发红,闭目昏睡,体温在41◦C左右,口角流出大量泡沫性唾液,有的呕吐或腹泻,初期听到刺激性声音可发出兴奋性鸣叫,后期则无反应.随后出现眼睑、口角、颌下水肿(这些症状可与低血糖、补铁制剂引起的中毒相鉴别),常在腹部出现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严重时全身呈紫色,患猪步态不稳,有的只能后退,易跌倒,有时出现间歇性抽搐,角反张,一般持续4-10min.病情最短的为4-6h,最长为5d,一旦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及拉黄色稀粪,绝大多数死亡,耐过的成为僵猪.2.2仔猪(断奶后至30kg阶段)症状与乳猪相似,只是轻微一些,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比乳猪低。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诊断与防制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诊断与防制

2 临床症状
本 病 潜伏 期 一 般 3 - 6天 , 短者 3 6小 时 , 长者 1 0
制定执行计划和工作安排 ,对感染猪进行抗体 普查 , 对 阳性猪采取控制和净化措施 。 对感染猪进行
确 诊 和强 制 扑灭 , 继 续 严 密监 控 , 需要 达 到 1 年 内不
天 。症状 随猪的年龄和感染毒株的毒力不同而差异 较大。种猪不育 , 公猪发生睾丸肿胀、 萎缩 , 失去种用 能力。母猪表现为不发情 、 返情 、 屡配不孕等。
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试验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有多聚酶链式反 应技术和核酸探针检测技术。
5 防 制
本病 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紧急情况下用高免血
要原因。 哺乳仔猪 日龄越小 , 期带毒、 排毒。 健康猪 与病猪 、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 。
因食人病猪肉而感染。 本病也可经皮肤伤 E l 传染 , 猪配 种时可传染本病 ,带有病毒的空气飞沫可随风传到 9 千米或更远的地方 , 使健康猪群受到感染。
另外一种方式为培育健康仔猪 , 在断奶后尽快隔离饲 养, 仔猪到 l 6 周龄时进行血清学检查 , 将所有阳性猪
淘汰 , 把阴性猪集 中饲养 , 最终建立新无病猪群。
1流行病学
本 病在 猪 群 中呈暴 发 流行 ,本 病 毒 除可 感 染 各 种 年 龄 的猪 、 牛外 , 在 自然 条件 下 可使 羊 、 犬、 猫、 兔、 鼠、 水貂、 狐 等 动 物感 染 发 病 。实 验 动 物 中家 兔 、 小
鼠、 豚 鼠都易感 , 其中以家兔最敏感。 妊娠母猪感染后 P R V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 而 母体免疫球蛋 白却不能 ,所以垂直感染对胎儿是致 命 的。哺乳母猪感染本病后 6 ~ 7 天乳中有病毒 , 持续 3 ~ 5 天, 乳猪可因哺乳而感染本病。感染种猪和所生 仔猪可长期带毒 , 成为本病长期流行 , 难以根除的重

猪伪狂犬病的表现形式及其防治体会

猪伪狂犬病的表现形式及其防治体会

其 是 T 厂化 养 猪 )不 可 忽 视 的 主要 传 染 病 。笔 者对 该病 谈几 点认 识 。
报 道 .某猪 场 1 9 9 0年 秋季 生产 时 共 3 5头
1三种 表 现形 式 .
11 妊 娠 母 猪 发 生 流 产 、 胎 、 乃 . 死 木
母 猪 产仔 .共 产 仔 3 5头 ,其 中死 胎 2 0 0 9
的 要求 ,制 定 了农业 标 准 化 技术 规 程 , 引 导 农 业 龙 头 企 业 建 立 起 一 整 套 与 国际 接 轨 的 标 准 体 系 , 把 质 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准 、 术 规 程 并 技
引 入 基 地 和 农 户 , 一 步 加 快 了农 业 标 准 进
化享 受 ,可 以成 为旅 游休 闲农 业 的一 大特
术 渗 入农 业 , 技 型都 市 休 闲农 业 将 是 最 科
吸 引人 的 。如 农技 博 物馆 、 因农场 、 物 基 生 工程 、 室栽培 、 耕栽培 、 光农园 、 温 水 阳 药 膳农 园 等 。
324农 庄 民 宿 ..
32都 市 休 闲 农 业 的模 式 选 择 .
321观 光 农 园 ..
乡 生态环 境 。
在 农 村 地 区规 划 具 有 农 村 特 色 的 建 筑 物 供 游 客休 息 、 宿 , 且 提 供 具 有 乡 住 并
土特 色 的餐 饮 , 用 水域 资 源 发展 休 闲 渔 利 业 等 活 动 , 溪边 垂 钓 、 钓 、 钓 、 验 如 岸 船 体
渔 村 生 活 、让游 客 直 接参 与 捕捞 作 业 。 让 游 客 体 验农 民的 生活 形 态 . 享用 新 鲜农 并
色。 如农 村 民俗文化馆 、 乡村博物馆 、 产品 农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猪之间的接触或受到带有病毒的唾液、尿液等感染源的直接接触传播。

本文将介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以及防控措施。

一、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1. 发病季节:猪伪狂犬病通常在冬季和春季发病较多,而夏季发病较少。

2. 年龄与性别:猪伪狂犬病在所有年龄和性别的猪中均可发生,但仔猪和生长育肥猪更容易感染。

3. 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唾液、尿液、泌乳汁等分泌物中,通过这些分泌物与正常猪直接接触而传播。

污染的饲料、水源等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4. 传播途径:猪伪狂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最为常见,但也可以通过饮食、呼吸道、破损皮肤和粘膜等其他途径感染。

二、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1. 急性型:患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病猪常呈现锥度体位,林立的毛发,兴奋不安,极易被惊动,甚至发生暴走,保护性攻击其他猪或物体。

后期病猪出现瘫痪症状,盲目徘徊,终期呼吸急促,出现发绀等表现,最终死亡。

2.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抑郁,活动能力下降,四肢抬高困难。

病程亚急性型猪多以中重度肌松、舌麻和随后发生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

慢性型指病猪症状出现缓慢,发展缓慢,病程长,表现为萎缩性肌失用性肢体瘫痪。

三、猪伪狂犬病的防控措施1. 加强疫情监测与预警:加强养殖场猪群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可能感染猪伪狂犬病的异常情况。

建立流行病学调查机制,掌握疫情扩散的动态。

2. 强化兽医卫生防护: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处理的制度和规范,并控制兽群密度,保持场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 加强养殖管理:严格落实生猪健康管理制度,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做好病猪的隔离、处理和消毒工作。

4. 加强病毒监测和疫苗接种:加强对养殖场病毒的监测和疫苗的研发,在风险地区优先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5. 落实动物无害化处理:对于疫情严重的养殖场和死亡猪的处理,要遵守相关规定,采取安全、环保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已经成为危害全球养殖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该病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有报道。

对于本病,近几年我县也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去年年初我县就有一个猪场因负责人引种不当发生此病,给该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下面就从该病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控措施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 发病情况2011年3月,我县福兴养殖场大部分猪群发生陆续死亡、怀孕母猪流产,死胎,新生仔猪死亡,仔猪呈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据负责人口述,发病猪咳嗽、采食停止、呕吐、呼吸困难,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转圈运动,死亡前四肢张开或倒在墙角抽搐,该场有即将出栏的肥猪140多头,架子猪365头,公猪3头,母猪24头,已怀孕11头,其中3头已临近产期,2头生产出18头仔猪(一头产子11头,另一头产子7头)仅存活9头,后备母猪20头,发病前一个月负责人从大理剑川收购一批猪,按照流感进行治疗一个星期,不见效果,继而就传染性胃肠炎治疗将近两个星期,也不见效果,已经死亡32头,前来求诊。

经过相关兽医人员现场调查了解、疫控中心实验室化验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猪伪狂犬病。

2 流行特点猪是猪伪狂犬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

猪伪狂犬病毒能引起猪临床、亚临床和潜伏感染,还可感染牛、羊、犬、猫、鼠、实验兔等。

猪伪狂犬病毒可与其他传染病并发感染,例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细小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虫、链球菌等。

主要传播者是病猪、带毒猪、以及老鼠,隐形感染猪和康复猪可以长期带毒,特别是无症状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一年,在病毒的保存和传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易感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发生传染。

直接接触传染主要是猪伪狂犬病毒可经过胎盘传递给仔猪,但免疫球蛋白却不能,所以对胎儿的感染是致命的。

病毒在猪场中可通过猪多次传代,能使毒力增强;患病母猪可以经乳传给仔猪,引起本病的暴发,泌乳母猪感染本病的一周左右乳中有病毒出现,可持续3╠5天,此时仔猪可因哺乳而感染本病。

某猪场伪狂犬病的诊断和免疫预防_何启盖

某猪场伪狂犬病的诊断和免疫预防_何启盖

某猪场伪狂犬病的诊断和免疫预防何启盖 赵自力 吴 斌 方六荣(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动物病毒室 武汉 430070) 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

近几年来,本病是母猪繁殖障碍的最常见和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引起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的大量死亡,同时可导致母猪不育,屡配不孕[1]。

对于本病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如严格的灭鼠,杜绝传染源的传入(尤其是引种关)、加强免疫等。

其中,免疫措施在受病原威胁或已发病猪场都是最重要和最实际的,因为目前在我国许多猪场尚未建立起严格的种猪引进检疫制度,因而在引种时,伪狂犬病病毒会随着处于潜伏感染状态的猪带进。

目前,预防伪狂犬病所使用的疫苗有油乳剂灭活苗和弱毒苗。

灭活油剂苗由于其安全性,不存在返毒的危险,尤其适用于种猪。

免疫母猪的目的是使仔猪通过吮乳而获高度的被动免疫。

由于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诱生的抗体水平不高[2],因此免疫程序是否合理以及是否严格执行是维持母猪抗体水平始终处于保护范围的主要因素,成为控制本病的关键。

某万头猪场在规范地实行伪狂犬病免疫程序后有效控制了该病的流行,现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疾病基本情况1.1 流行病学 1997年9月,某万头猪场一窝3日龄哺乳仔猪突然表现震颤,不能吮乳。

上午发病4头,下午7头,继而卧地不起,四肢作游泳状,2d之内全窝发病,病程2~3d,全部死亡。

在随后15d内,发病和死亡集中在3~15日龄阶段的仔猪,整窝仔猪中有的部分发病,有的全部发生。

半个月中共发病15窝共102头仔猪,死亡71头,死亡率达69.6%。

病猪曾按低血糖、链球菌病、李氏杆菌病、仔猪白痢给予补糖、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果。

1.2 临床症状 病猪起初寒颤,精神呆滞,吮乳无力,体温41℃左右。

病猪有的叫声嘶哑、昏睡。

有的运动共济失调,头颈歪向一侧,作圆圈运动。

腹泻,呕吐或后肢瘫痪,犬坐姿势,继而倒地,四肢划动,数分钟后站立恢复正常,数小时后又发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死 亡 率 越 低 ;育 肥 猪 和 成 年 猪 发 病 后 ,可 出 现 发 热和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一般不死亡,耐过后终身带 毒,成为病原贮存宿主。犬猫如接触病死猪病料,可 发 生 感 染 死 亡 [1]。 牛 羊 与 病 猪 接 触 ,也 可 被 感 染 ,出 现临床症状死亡 。 [2-3] 除猪外,其他动物的伪狂犬病 多为散发且是致死性的,排毒量低,在流行病学的传 播意义有限。啮齿动物可带毒而成为顽固传染源,其 迁徙活动可导致伪狂犬病毒在不同猪场之间传播。
分别测定仔猪在 50 日龄、60 日龄和 70 日龄时 的伪狂犬病抗体(gB 抗体或全病毒抗体)。可采用横 断面调查,也可以采用同一批猪在上述 3 个时间段 连续采样。每个阶段抽样 30 份,样品来自 10 窝猪, 每窝 3 头,确保采样分布的均匀性。以群体中 gB 抗 体阳性率达 85%作为制定仔猪首免时间的参考,免 疫方式为肌肉注射。根据调查结果,多数猪场的免 疫时间确定在 60~70 日龄。如果产房小猪和保育猪 出现伪狂犬病症状(如腹泻、转圈等),仔 猪出生后 48 h 内采用滴鼻(或喷鼻)免疫,可克服母源抗体干 扰,并提高局部黏膜免疫力。 2.3.2 实验室评估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生 猪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建 设 专 项(CARS - 36) 作者简介:何 启盖(1966—),男,贵 州荔 波县 人,教 授,博士 生导 师 ,主 要 从 事 动 物 传 染 病 诊 断 防 治 、新 型 生 物 制 品 研 制 与 应 用 和 病原分子生物学研究
(4) 如果 gE 抗体阳性率在 20%~30%,可实施 “部分清群”;大于 30%,该猪群不具备净化条件。如 拟净化该病,则实行“全部清群”措施。 2.3 强化免疫控制
通过用伪狂犬病 gE 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猪群,同 时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和灭鼠等综合措施,达到控制 的目的。此阶段的目标是稳定疫情,阻止病猪排出 病毒,造成病原在猪群内循环传播。 2.3.1 免疫程序 2.3.1.1 种母猪(种公猪)
猪群大小依企业规模大小而定。采血抽样前, 要确认种猪群至少 1 年内不使用全基因病毒疫苗 (包括灭活苗)。可按照种母猪群数量的 10%、种公 猪全群采样。分离血清,用 gE-ELISA 检测,根据野 毒抗体阳性率高低,确定净化方案。对于有 2 年以上 无伪狂犬病猪场,可采集全部种猪的血液,检测 gE 抗体,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采用下列何种净化措施。
70
2015 年 第 51 卷 第 24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cience and Practice·科 技 与 实 践
2.6.2 维持阶段
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4.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6.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46;
7.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2;8.广西农垦永新综合试验站,广西横县 530317; 9.湖北黄陂综合试验站,湖北武汉 432200)
摘 要: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伪狂犬病严重影响全球养猪业,我国也不例外,部分发达国家消灭了家猪的伪
狂犬病。近 5 年来,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疫病防控功能研究室,参考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猪伪狂犬病现状
和净化目标,制定了“流行病学调查、强化免疫、检测淘汰、清群、监测维持”等 5 个阶段的净化方案,加强生物安
(1)所抽检样品全部为 gE 抗体阴性,则种猪群 逐头检测。如所有血清样品均为阴性,可认为种猪 群为伪狂犬病阴性,进入“监测阶段”(需监测是 否 有病毒存在以及是否有病毒循环传播)。
(2) 如果抽检血清样品的 gE 抗体阳性率低于 10%,可实行“检测淘汰—监测与维持”的净化方案。
(3) 如 果 抽 检 样 品 的 gE 抗 体 阳 性 率 在 10% ~ 20%,可实行“强 化 免 疫 控 制— 检 测 淘 汰—监 测 与 认证维持”的净化方案。
当抽检种猪群样品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 (gE 抗体)阳性率在 10%以下时,对种猪群实行逐头 采样检测。如 gE 抗体阳性,直接淘汰感染猪;对可 疑样品,可用不同批次的同类试剂盒再次检测,也可 在 10~14 日后再抽样复核;如仍为可疑,判为野毒 感染阳性,直接淘汰。 2.4.2 后备种猪的检测
对拟选留的后备种猪,可分别在 5 月龄(或进入 后备舍)和配种前 1 个月检测 gE 抗体,任何 1 次为
仔猪免疫后 3 周,采集 30 份血清,检测 gB 或全 病毒抗体、gE 抗体。当 gE 抗体阴性时,如果 85%的 样品为 gB 抗体或全病毒抗体阳性,即可认为群体免 疫合格。 2.3.3 临床评估
主要评估不同阶段猪群的具体生产指标。通过 强 化 免 疫 后 ,母 猪 应 无 繁 殖 障 碍 ,哺 乳 仔 猪 无 尖 叫 、 腹 泻 和 转 圈 、死 亡 等 现 象 ;保 育 猪 无 神 经 症 状 ,育 肥 猪无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症状。 2.4 检测淘汰措施 2.4.1 种猪群
生长育肥猪免疫抗体合格率低,多数为抗体阴 性,群体免疫力低,是目前多数猪群感染猪伪狂犬病 的风险点。主要原因是免疫程序或免疫方式不合 理。最常见的是没有根据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确定仔 猪的免疫时间,或盲目增加免疫次数。当仔猪体内 的母源抗体水平处于高滴度,采取肌肉注射接种,免 疫效果将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
本病传播速度很快,一旦猪群出现野毒抗体阳 性,伴有呼吸道症状,整个猪场可在 2~3 周被全 部 感染,野毒抗体阳性率可高达 100%。
2 伪狂犬病的主要净化技术
“净化”是指目标猪群中没有伪狂犬病临床病 例,野毒抗体和抗原均为阴性的猪群健康状态,也包 含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实施的各种技术。世界各国养 猪业通过实施伪狂犬病的净化,猪群健康水平得到 很大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猪伪狂犬病 净化措施的核心技术是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和鉴别 诊断方法的研制与应用,结合生物安全措施,达到控 制和根除伪狂犬病的目的。我国伪狂犬病净化技术 分为以下几个互相关联的阶段和相应的技术手段。 2.1 疫苗与检测试剂的准备
全 体 系 ,在 综 合 试 验 站 开 展 技 术 应 用 与 示 范 ,取 得 了 明 显 的 效 果 ,同 时 分 析 研 究 了 新 出 现 的 猪 伪 狂 犬 病 ,提 出 了
初步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净化进展;流行病学;生物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1 猪伪狂犬病主要流行病学特征
各个猪场根据自己工作基础和经验,选择适合
本场的伪狂犬病 gE 基因缺失疫苗。目前,在我国猪 场 中 使 用 的 基 因 缺 失 疫 苗 有 Bartha 株 、HB98 株 、 SA215 株和 BUK 株。检 测 伪 狂 犬 病 野 毒 抗 体 使 用 gE- ELISA 试剂盒。免疫抗体检测使用 gB-ELISA 试 剂 盒 和 灭 活 全 病 毒 为 抗 原 的 ELISA 试 剂 盒 。 因 为 ELISA 抗体与免疫保护力之间相关性不强,如条件 允许,选择中和试验,结果更有说服力[6]。但是,细胞 免疫在抗伪狂犬病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 以测定 γ-干扰素水平,进而判定免疫水平。 2.2 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调查与评估
母猪每年普免 3~4 次;在猪群感染压力大时,
69
科 技 与 实 践 ·Science and Practice
2015 年 第 51 卷 第 24 期
母猪普免 3 次,并在产前 3~4 周再免疫 1 次。普免 时,避免母猪在分娩前 7 d 内接种,以减少接种应激 对分娩的带来的副作用,但可于母猪分娩后补免。 公猪每年 3 次免疫,采用普免方式。 2.3.1.2 仔猪
本病的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 处于症状明显期的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据报 道,一头病猪可向外排出 105.3TCID50 病毒[4]。病毒可 经鼻液、口腔分泌物和呼吸道飞沫排出体外,猪只之
68
2015 年 第 51 卷 第 24 期
Science and Practice·科 技 与 实 践
间通过鼻部接触、摄入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等,均可 造成病毒在猪场内部不同猪群或个体之间传播。公 猪感染后,可在精液中持续存在 12 d,使用含毒精 液人工授精后,可引起母猪感染,造成妊娠失败。近 一段时间来,我国多个猪场发生的伪狂犬病与引进 带毒公猪或带毒精液有关,需要引起重视。处于潜 伏感染状态的种猪,其体内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三 叉神经节)存在病毒基因组[5],在气 候 寒 冷 、营 养 不 良、应激和免疫抑制疾病发生时,病毒基因组转录活 跃 ,产 生 子 代 病 毒 ,成 为 新 的 传 染 源 ,是 猪 场 内 病 原 循环传播的重要原因,也是那些没有外来传染源但 却“突然”发生伪狂犬病野毒抗体转阳甚至发病的猪 场需要考虑的原因。因此,通过血清学或病原学的 方法及时检出和淘汰野毒感染的阳性猪。
gE 抗体阳性或 2 次可疑,应淘汰处理。 2.5 全部(或部分)清群
采 取“ 部 分 清 群 ”时 ,加 大 种 公 母 猪 逐 步 淘 汰 力 度。种公猪野毒抗体阳性立即淘汰;对有流产、产死 胎、产木乃伊胎等症状的种母猪,要全部采样进行检 测,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或生产性状较差的母猪立 即淘汰;且加大阴性后备补充力度,更新率达到 40%以上,逐步达到伪狂犬病净化猪群的目的。当全 群野毒感染率超过 30%以上,猪群已不能满足实施 净 化 的 条 件 ,可 全 群 淘 汰 ;或 可 通 过 加 强 免 疫 接 种 , 可作为商品猪场的繁殖母猪群,但不能作为种猪群。 2.6 监测与维持阶段
科 技 与 实 践 ·Science and Practice
2015 年 第 51 卷 第 24 期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NATIONAL SWINE INDUSTRY TEHCHNOLOGY SYSTEM
专 栏
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净化技术 及其应用示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