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防治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

猪 伪 狂 犬 病 的 诊 断 方 法 及 防 控 措 施
杨 域 ( 山东畜牧兽 医职业学院 216 ) 601
猪伪狂犬病是母猪繁殖 障碍病 的主要病原 。严 重制约地 区养猪业 的健康发展 。而猪伪狂犬病必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达到控制疾病流行的 目的。
的抗体水平监测。
断奶仔猪感染猪伪狂犬病毒 ( R 主要表现为 P V) 神经症状 、 腹泻 、 呕吐等。 突然发病 , 体温上升达 4 ℃ l 以上 , 精神极度萎顿 , 发抖 , 运动不协调 , 痉挛 、 呕吐、
腹泻 。
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 , 精神沉郁 , 有些病猪呕 吐、 咳嗽 ; 若有症状也很轻微 , 易于恢复。主要表现发 热 、 在 4 8天 内完 全恢 复 。 一般 ~
瘟病毒 、 猪细小病毒、 猪蓝耳病 、 布鲁 氏菌病等引起 的母猪繁殖障碍相区别。 目 ,常用的 P 前 R诊断技术有病原分离鉴定 、 组
织切 片荧 光抗体 检 测 、 聚合 酶链反 应 ( C 、 P R) 血清 学 可 靠 方 法, 聚合 酶链 反 应 可检 测 活体检测 , 适合 于 临诊 诊J
监测。
新 生 仔 猪 感染 伪狂 犬 病 毒 会 引起 大 量 死 亡 , 临
床诊断上新生仔猪感染后第 1 天表现正常 ,从第 2 天开 始发病 ,— 内到达 死 亡 高峰期 ,有 的整 窝死 3 5天 亡。同时, 发病仔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 、 昏睡、 呜 叫、 呕吐 、 泻 ,- 腹 12天 内死 亡 。剖检 可见 肾脏 布 满针 尖样出血点 , 有时见到肺水肿 、 脑膜表面充血、 出血。
3 防控措施
流 行病 学 调查 结果 显 示 ,大 约有 超 过 5%的规 0
猪伪狂犬病课件(共17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2024/6/20
第四章 猪的主要传染病
6
二、临床症状
(1)新生仔猪:出现转圈运动,死亡前四肢呈划水状运动或倒地抽 搐,衰竭而死亡。
2024/6/20
第四章 猪的主要传染病
16
五、防制
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免疫接种仍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目前应用
最为广泛的疫苗是猪伪狂犬基因缺失苗,结合与之相 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可使该病得到根除; 消灭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
2024/6/20
第四章 猪的主要传染病
17
点。
2024/6/20
第四章 猪的主要传染病
10
脑充血、水肿
脾脏散在黄白色坏死结节
肺脏散在分布点状、片状出血。
其他动物
• 除猪外,所有动物发病后,均出现奇痒和神经症状, 以死亡为结局。
• 牛伪狂犬病病例,瘙痒处皮下组织呈现弥散性肿胀, 脑的病理变化与猪的相似
2024/6/20
2024/6/20
2024/6/20
第四章 猪的主要传染病
4
病毒
2024/6/20
第四章 猪的主要传染病
5
3.传染源 病猪、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来源,鼠类带毒是猪场中最为 常见和最难清除的传染源。
4.传播途径 本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伤口及配种等途径传播。另外, 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传递给子代,造成母猪流产、死胎和仔猪死亡。
(2)妊娠母猪:常发生咳嗽、发热、精神不振,继而流产、死胎、 木乃伊等繁殖障碍,以产死胎为主。后备母猪和空怀母猪表现为不发 情,即使配种,返情率较高;
小猪伪狂犬症状 仔猪伪狂犬是什么症状 猪得了伪狂犬怎么治疗 猪伪狂犬病怎么治疗

小猪伪狂犬症状仔猪伪狂犬是什么症状猪得了伪狂犬怎么治疗猪伪狂犬病怎么治疗猪伪狂犬综合治疗方案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群中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达10成,育肥猪出现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现象,本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动物传染病之一。
①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直径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
病毒粒子的外层是病毒囊膜,它是由宿主细胞衍生而来的脂质双层结构。
伪狂犬病毒是疱疹病毒科中抵抗力较强的一种。
在37℃下的半衰期为7h,8℃可存活46天,而在25℃干草、树枝、食物上可存活10~30天,病毒在pH4~9之间保持稳定。
5%石炭酸经2min灭活,但0.5%石炭酸处理32天后仍具有感染性。
0.5%~1%氢氧化钠迅速使其灭活。
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以及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敏感。
②伪狂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在毒力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
伪狂犬病毒具有泛嗜性,能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其中以兔肾和猪肾细胞(包括原I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系)为敏感,当病毒接种量大时,在18~24h后即能看到典型的细胞病变。
③伪狂犬病常见于猪、牛、绵羊、犬和猫,另外,多种野生动物、肉食动物也易感。
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人对本病无易感性。
猪场伪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另外,被伪狂犬病病毒污染的工作人员和器具在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本病还可经呼吸道黏膜、破损的皮肤和配种等发生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和产仔旺季多发,这是因为低温有利于病毒的存活④猪发生伪狂犬病后,其临诊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可导致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种猪不育等综合症候群。
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率可达40-50%,死亡率30-40%左右,如继发细菌感染则死亡率更高!⑤临床症状:伪狂犬病毒的临诊表现主要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量,以及感染猪的年龄。
猪伪狂犬病的病因分析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对策 - 养猪技术

猪伪狂犬病的病因分析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对策-养猪技术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Ⅰ型疱疹病毒而导致,具有多种症候群,主要是呼吸困难、繁殖障碍、神经症状等。
猪群发病后,往往会导致仔猪死亡率升高,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等,公猪利用性能较差或者失去利用价值,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防治。
下面一起来看看猪伪狂犬病的病因分析及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对策。
1、病因分析引种不符合要求。
近几年,随着猪肉价格逐渐升高,规模化养猪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部分新建猪场为快速扩大养殖规模,建立繁殖种群,随处引进种猪。
有的小型规模养猪场甚至购买集市上销售或者散养户饲养的仔猪进行补栏,由于没有经过严格把关,对商品猪或者后备母猪都没有采取严格的隔离、检疫制度,从而造成猪伪狂犬病呈现较高的阳性率,无法长时间促使猪群健康保持稳定。
免疫程序不合理。
有的猪场由于受到资金、科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接种疫苗前没有测定猪群免疫抗体滴度水平,而直接注射疫苗,但如果此时仔猪具有较高的母源抗体,就非常容易导致疫苗中的病毒被母源抗体中和,从而体内生成抑制抗体,导致免疫失败,使猪群容易发生该病。
疫苗使用不合理。
由于有些防疫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疫苗使用常识,也没有仔细阅读疫苗的使用说明书,各种疫苗都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从而无法确保对疫苗的效价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据报道,猪伪狂犬疫苗使用普通生理盐水稀释后,会导致免疫效价降低。
发生免疫抑制性疫病。
当猪群发生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瘟、细小病毒病、繁殖障碍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等,都会增强机体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导致机体对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减弱,从而引起免疫失败,或者无法形成适宜的免疫抗体水平,无法使免疫效果达到预期。
滥用抗生素。
疫苗的免疫效价在一定程度上还受饲料添加剂的影响,之前普遍认为,猪群在接种疫苗前后一段时间内禁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防控措施-养猪技术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呈暴发性流行。
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该病特点是能够长时间带毒、散毒,且各种应激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潜伏感染暴发疾病。
所以必须加强防治。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随着猪年龄的不断增长,患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新生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眼睛周围发红,双眼紧闭,陷入昏睡,体温升高达到41-42°C,呼吸困难,有混杂泡沫的黏液从口角流出,部分发生呕吐、腹泻。
乳猪患病后两耳后倾,初期受到刺激会兴奋且呜叫,后期受到任何刺激都不会叫出声,只会导致局部肌肉发生震颤;眼睑发生水肿,腹部存在粟粒大小的紫色斑点,部分甚至全身都呈紫色;初期行走摇晃,部分甚至后退行走,非常容易跌倒,之后会倒地不起,四肢不断划动,头颈后仰,往往呈现间歇性抽搐,肌肉痉挛,角弓反张,经过4T0min又能够站起。
病程持续最短时只有4-6h,最长时可达到5天,通常在2-3天。
患病仔猪断奶前后如果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大于2月的猪患病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不会表现出神经症状,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咳嗽,呼吸困难等。
妊娠母猪患病后,体温能够升高大约o.5C,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咳嗽,呈现腹式呼吸,伴有便秘,且容易发生延迟分娩、流产以及死产。
对于妊娠后期患病的母猪,尽管能够产出活仔猪,但由于其具有较差的生活力,一般会在出生1-2天内表现出神经症状,最终发生死亡。
2、实验室诊断细菌分离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脑组织进行抹片,接着进行染色镜检,没有发现细菌。
同时,将以上病料在马丁肉汤及鲜血琼脂平板接种,置于37°C体条件下进行24-48h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致死性。
为了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以下防控和净化措施:
1. 建立猪伪狂犬病的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猪伪狂犬病监测网络,加强对猪群的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进行相应防控措施。
2. 严格管控猪只进出场所:加强猪群的管理,禁止未经检疫的猪只进入场所,确保猪群的健康。
3. 良好的养殖环境: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保持猪群干净、清洁和通风良好,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风险。
4. 强化饲养管理: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同时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猪只的健康状态。
5. 加强疫苗接种:猪可以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传播。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养殖户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猪伪狂犬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掌握病猪的识别和报告方法。
7. 严格消毒措施:对猪棚、饲料槽、饮水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原菌,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8. 加强动物检疫:加强对输入猪只的动物检疫,确保猪只的健康,防止病毒的传播。
9. 合理处理病死动物:对病死猪进行及时和合理的处理,杀灭病原菌,避免病毒的扩散。
10. 加强猪类屠宰场的监管:严格控制猪类屠宰场的卫生条件,规范屠宰过程,确保屠宰猪只的质量和安全,防止病毒的传播。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和净化措施包括建立病毒监测网络、管控猪只进出场所、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接种疫苗、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消毒措施、严格动物检疫、合理处理病死动物和监管屠宰场等措施。
只有全面实施这些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的传播。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猪群中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达100%,育肥猪出现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现象,本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动物传染病之一。
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它对断奶仔猪有明显效果,同时应用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
对未发病受威胁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本病主要应以预防为主,对新引进的猪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引进后要隔离观察、抽血检验,对检出阳性猪要注射疫苗,不可做种用。
种猪要定期进行灭活苗免疫,育肥猪或断奶猪也应在2一4月龄时用活苗或灭活苗免疫,如果只免疫种猪,育肥猪感染病毒后可向外排毒,直接威胁种猪群。
另外感染猪增重迟缓,饲料报酬降低,推迟出栏,间接损失也是巨大的。
鉴别
鉴别诊断猪伪狂犬病病毒鉴别诊断方法是在使用基因标志疫苗的基础上应用的-类诊断方法。
由于prv中存在多个非必需糖蛋白基因,缺失这些基因的病毒突变株不能产生被缺失基因所编码的糖蛋白,但又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增殖与免疫原性。
将这种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注射动物后,动物不能产生针对缺失蛋白的抗体。
因此,可通过血清学方法将自然感染野毒的血清学阳性猪与注苗猪区分开来。
1。
猪伪狂犬病如何防治有哪些方法

猪伪狂犬病如何防治有哪些方法猪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可以感染,以猪感染最为普遍,损失也最严重。
下面店铺整理了猪伪狂犬病的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及症状特点所有哺乳家畜对伪狂犬病都易感,啮齿类动物在传播伪狂犬病中起重要作用。
未获得免疫力而第一次感染暴发伪狂犬病的猪群,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可以在1周内传染至全群,仔猪有90%以上的感染、死亡,成年猪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妊娠母猪流产。
病毒可经胎盘、阴道黏液、精液和乳汁传播,常呈散发。
症状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是体温41.0~42.0℃,呼吸急促,拒食,间有呕吐或腹泻,于昏睡中死亡,或兴奋不安,口吐白沫,有共济失调、转圈和抽搐等神经症状,以后出现抑制、轻瘫或麻痹或丧失知觉、视觉,叫声嘶哑,呈常见便秘和呼吸症状,均为致死性感染。
病理变化剖检伪狂犬病猪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非化脓性脑炎,脑充血、出血、水肿,肝、肾和心脏出现1~2毫米大小的黄白色坏死点,肺充血、水肿,上呼吸道常见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胃底大面积积血,流产母猪胎盘呈坏死性胎盘炎,胎儿表面有血斑点。
猪伪狂犬病的类证鉴别1.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时,应与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乙型脑炎、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并等相区别。
(1)猪细小病毒:无季节性,流产几乎只发生于头胎,母猪除流产外无任何症状,木乃伊胎显现非常明显,其他猪即使感染也无症状。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本病感染猪群早期有类似流感的症状。
除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和产死胎外,患病哺乳仔猪高度呼吸困难,1周龄内的仔猪病死率很高,主要病变为细胞间质性肺炎。
(3)猪乙型脑炎:本病仅发生与蚊蝇活动季节,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单侧睾丸肿胀。
小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肢腿轻度麻痹等神经症状。
(4)猪衣原体病:患病母猪流产前,大多数没有任何先兆,公猪呈现睾丸炎、附睾炎,小猪呈现慢性肺炎、角膜炎、多发性关节炎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伪狂犬病的防治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该病一旦在猪群中出现,会很快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给其它猪只和临近猪场,特别是在集约化养猪场。
本病主要引起种猪不育、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或胎儿干尸化,初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增重缓慢,该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一、病原
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的猪疱疹病毒I型,可感染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除猪以外的其它动物发病后通常呈现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等典型症状,致死率极高。
二、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
传染源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带毒鼠类、猫、狗也是重要传播媒介。
病毒主要随病猪的分泌物(鼻汁、唾液、尿和乳汁等)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及栅栏等周围环境,或通过精液而传给健康猪。
另外,病毒常存在于胴体中,易通过肉食动物传播。
传播途径健康猪与病猪或带毒猪,均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生感染,引起带毒种猪疫情扩散蔓延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原因。
空气传播是病毒扩散的最主要途径。
其他易感动物主要由吃食病畜尸体及病畜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感染。
本病还可以经呼吸道黏膜、皮肤伤口以及配种等而发生感染。
易感动物除猪外,牛、羊、马、犬、猫等多种动物以及许多野生动物外,肉食动物和野生啮齿类动物也易感
流行特点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2周龄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到100%,成年猪和母猪常常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加重病程,增加死亡率。
三、症状
本病潜伏期3~11天。
临床症状随猪年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产出的弱胎通常在3~4天死亡,流产率可达50%;适龄母猪表现为不育症,返情率高,但屡配不孕。
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即使有症状也是轻微的,只表现为一般性发热,精神沉郁,有的有呕吐、咳嗽、一般4~8天恢复;可引起新生仔猪大量死亡,主要表现为刚生下的仔猪第一天无异常,常从第二天开始发病,3~5天内达到死亡高峰,表现明显的神经症状,
病猪昏睡、鸣叫、呕吐、拉稀、流涎、发抖、痉挛,有时不自主地前冲、后退或转圈运动;随着病情的发展,发现四肢麻痹,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乱动或划水样运动,最后昏迷死亡;可引起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在20%~40%,死亡率在40%~60%,主要症状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
四、病理变化
剖检主要表现为脑膜充血,水肿、出血,脑脊液增多,淋巴结肿大,胃肠黏膜可见卡他性炎症,胃底部有明显出血区,上呼吸道黏膜及扁桃体出血,水肿,并有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覆盖。
有的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有的出现肺水肿。
肝肾有特征性坏死灶,中央灰白色,外周有红色晕圈,具有诊断意义。
流产胎儿的肝、脾及胎盘绒毛膜有凝固性坏死。
五、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本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
六、病原分离
1.采取病猪水肿液、神经干、脊髓以及脑组织,接种于兔,可出现典型的奇痒症状。
也可将病料直接接种猪肾或兔肾细胞,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分离出的病毒再用已知血清作病毒中和试验。
2.检查隐性感染的动物主要靠血清学检测方法。
国内已建立的诊断方法有: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乳胶凝集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并有配套的诊断试剂。
七、防治措施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成年猪患病轻微,一般不需治疗。
在病猪没有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全血,有一定疗效,如已出现神经症状则效果不明显。
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必须做好防疫工作。
由于猪伪狂犬病常与其它病(如繁殖呼吸综合征、猪瘟、链球菌病、气喘病、弓形虫病等)并发,使临床症状复杂化。
该病会影响猪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常使各种疫苗达不到理想效果,尤其常使猪瘟免疫失败,因此,有效的控制猪伪狂犬病可减少其它疾病的发生。
1.种猪每6个月背颈皮下注射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油佐剂苗3毫升,母猪在产前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种用仔猪28~35日龄注射一次1.5毫升,4~6周重复注射一次,育肥仔猪30日龄注射1.5毫升。
2.对发病猪场可实行紧急免疫接种,除发病仔猪外,其余猪只一律注射伪狂犬病疫苗,初生3日龄注射伪狂犬病弱毒苗2毫升,30~35日龄仔猪注射油佐剂灭活苗1.5毫升,最好用双基因缺失疫苗。
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母猪产前3~4周龄免疫1次,仔猪28~35日龄免疫1次。
对发生过该病的猪场,为减少病毒在猪群中的数量,育肥猪10周龄和1 4周龄各免疫1次,或者仅在14周龄免疫1次。
3.严格执行消毒措施。
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定期消毒1次,粪便放发酵地或沼气池处理。
发生疫情时则2~3天消毒1次,消毒液可用2%火碱溶液或20%新鲜的石灰水。
4.对已发病仔猪隔离或扑杀,对隔离病猪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病毒唑治疗
5.严把检疫关,培育健康猪群。
对猪群反复多次进行血清学检查,淘汰阳性猪,直到全群为阴性为止。
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种。
对引种的每头猪均采血样检查抗GE抗体,如为阴性方可引进。
6.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供全价饲料,搞好环境卫生,实施全进全出。
对病猪要隔离、消毒,控制人员流动,灭鼠,控制犬、猫和其它禽类进入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