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支架构建复合式口腔黏膜的组织学特点
口腔黏膜基底膜的结构特点

口腔黏膜基底膜的结构特点口腔黏膜基底膜是覆盖在口腔黏膜下方的一层结构,它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支持上皮细胞、保护黏膜组织以及参与维持口腔健康等。
本文将介绍口腔黏膜基底膜的结构特点,包括其组成成分、形态结构以及功能。
1. 组成成分口腔黏膜基底膜主要由三个层次的组分构成:上皮细胞、基底板和网状层。
1.1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是口腔黏膜基底膜中最外层的一层。
它们是由多个上皮细胞通过细胞间连接物质(如密着连接、紧密连接和连接素)相互连接而形成的连续层。
上皮细胞具有保护性功能,可以防止外界刺激物进入口腔组织。
1.2 基底板基底板位于上皮细胞下方,它是一层由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构成的基质。
基底板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持和稳定性,使上皮细胞能够附着在黏膜基底膜上。
1.3 网状层网状层位于基底板下方,它由纤维蛋白、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
网状层起到连接组织的作用,为黏膜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参与免疫反应。
2. 形态结构口腔黏膜基底膜具有复杂的形态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皮连接区、基底板区和网状层。
2.1 上皮连接区上皮连接区是指位于口腔黏膜基底膜最上方的一层。
它由上皮细胞通过密着连接和紧密连接相互连接而形成。
这些连接物质可以增强上皮细胞之间的附着力,并防止外界刺激物进入口腔组织。
2.2 基底板区基底板区位于上皮连接区下方,它是一层由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构成的基质。
基底板区具有较高的弹性和韧性,可以提供支持和稳定性,使上皮细胞能够附着在黏膜基底膜上。
2.3 网状层网状层位于基底板区下方,它由纤维蛋白、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
网状层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并通过血管将营养物质输送给口腔黏膜。
此外,网状层还参与免疫反应,提供抗体和免疫细胞以抵御感染。
3. 功能口腔黏膜基底膜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口腔黏膜基底膜通过提供支持和稳定性,使上皮细胞能够附着在其上。
这种结构特点保证了口腔黏膜的完整性,防止其受到外界刺激物的侵害。
其次,口腔黏膜基底膜通过提供营养和氧气来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口腔黏膜oral mucosa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与皮肤的组织结构相似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部分口腔黏膜有黏膜下层上皮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角化鳞状上皮角化层最表层数层细胞,扁平状正角化和不全角化粒层角化层深面2-3层细胞,扁平状胞浆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棘层 stratum spinosum 粒层深面细胞层次最多细胞呈多边形细胞间桥、桥粒基底层 stratum basale 上皮最深面单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生发层的概念细胞器少,核质比例高非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1.黑色素细胞 melanocyte来自于神经嵴细胞位于上皮的基底层胞浆有树枝状突起胞浆内含黑色素颗粒2.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来自于骨髓主要位于棘层有树枝状突起胞浆内含朗格汉斯颗粒,与黏膜的免疫功能有关3.梅克尔细胞来自神经嵴或上皮细胞位于基底层是一种触觉感受细胞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基底膜透明板密板网板上皮和基底膜以半桥粒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固有层 lamina propria致密结缔组织乳头层、网状层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纤维-I型胶原纤维黏膜下层 submucosa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小涎腺,神经或脂肪组织主要存在于被覆黏膜固有层与其深部的骨或肌肉直接紧密相连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咀嚼黏膜包括硬腭和牙龈黏膜有角化层(正或不全角化),粒层明显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数量多,狭长状,增加机械嵌合一般无黏膜下层活动度差被覆黏膜无角化层及粒层上皮钉突、固有层乳头数量少,粗而短有黏膜下层有一定活动度唇红上皮薄、有角化固有层内乳头狭长,几乎接近上皮表面,血管袢黏膜下层无黏液腺及皮脂腺,故易干裂被覆黏膜唇黏膜唇上皮为无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棘层较厚固有层含致密的结缔组织,乳头短而不规则黏膜下层较厚,内含混合性腺体即唇腺颊黏膜福代斯斑:异位增生的皮脂腺特殊黏膜 specialized mucosa即舌背黏膜舌的前2/3为舌体,后1/3为舌根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无黏膜下层,黏膜表面有许多舌乳头。
口腔黏膜 口腔组织病理学

(1)体积较大的多边性细胞,是层次最多的细胞 (2)细胞间桥:细胞质伸出的棘刺状突起与相邻细胞相接
基底层:
(1)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细胞核圆形而深染 (2)生发层:和邻近的棘细胞有增殖能力
非 角 化 复 层 鳞 状 上 皮
角化层 颗粒层 棘层
无颗粒层和角化层 表层:细胞扁平,有细胞核 棘层:细胞间桥不明显,层次较少
被覆黏膜: (1)分布:除咀嚼黏膜和舌背黏膜以外的区域 (2)上皮层:无角化,钉突少,边界平坦 (3)固有层:胶原纤维束不如咀嚼黏膜粗大
还有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 (4)黏膜下层:较疏松 (5)有弹性,有一定的活动度。
唇 (Lip)
包括唇黏膜,唇红和白唇。 唇黏膜特点: (1)无角化复层鳞状上皮 (2)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 (3)黏膜下层:较厚
网板:半环形纤维构成,称为锚纤维。
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可有黏膜下层,或直接附着在骨膜上。 乳头层:在咀嚼黏膜较长,纤维纤细疏松, 网状层:在被覆黏膜较发达
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为固有层提供支持和营养。 内含小涎腺,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脂肪组织。 主要分布在被覆黏膜。 在牙龈,硬腭的大部分区域和舌背无黏膜下层。
二、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口腔黏膜分类示意图
按部位和功能 分为
咀嚼黏膜 被覆黏膜 特殊黏膜
咀嚼黏膜:
在咀嚼时承受压力和摩擦。
(1)分布:牙龈和硬腭 (2)上皮:有角化 —正角化时颗粒层明显
棘层细胞间桥明显 (3)固有层:厚,乳头长而多,胶原纤维束粗大紧密 (4)借黏骨膜和黏膜下层和骨连接,不能移动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1)位于棘层和基底层,树枝状突起 (2)常规染色胞质透明,核深染 (3)电镜下胞质中特殊的棒状或球拍样颗粒,称为朗格汉斯颗粒。 (4)功能:与免疫有关
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黏膜【资料参考】

学习要求: * 掌握口腔粘膜的定义、基本组织结构 (上皮、 固有层、粘膜下层)、咀嚼粘
膜和被覆粘膜的区别和各部位口腔粘膜 的结构特点 * 熟悉口腔粘膜的功能及组织结构特点 的临床联系 * 了解口腔粘膜的增龄变化
医学档案~
1
范围
覆盖于口腔表面 前借唇红与唇部皮肤相连 后与咽部粘膜相延续 唾液腺经导管开口保持其湿润
根据有无粘膜下层可将其分为牙龈区中间区脂肪区和腺区四部50医学档案牙龈区和中间区无粘膜下层固有层与骨膜紧密相连51医学档案52医学档案53医学档案脂肪区和腺区有粘膜下层其中有很多胶原纤维将脂肪和腺体分成若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的小体为腭腺与软腭的腺体相54医学档案55医学档案硬腭前方正中有切牙管乳头
第三章 口腔粘膜 oral mucosa or oral mucous membrane
如角化上皮剥落延迟,同时与食物残渣、 唾液、细菌等混杂,附着于乳头表面即 形成舌苔
医学档案~
77
医学档案~
78
丝状食物残渣、唾液、细菌等混杂,附 着于乳头表面即形成舌苔。舌苔的色泽、 分布、厚薄、干腻等变化可反映一些全 身状况的改变,临床上是中医辩证施治 的重要依据。除舌苔外,当丝状乳头萎 缩时,舌面光秃。如在舌苔剥脱使舌背 呈地图样时称地图舌。丝状乳头在青年 时期最发达,至老年渐变平滑。
腭皱壁:硬腭前方侧部有粘膜皱壁,腭中 缝切牙乳头的固有层内有时可见上皮珠, 是腭突胚胎融合时留下的上皮残余。
医学档案~
56
医学档案~
57
被覆粘膜( lining mucosa)
除咀嚼粘膜和舌背粘膜以外的口腔粘膜
表面平滑、粉红色,无角化。
固有层含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 维。胶原纤维束不如咀嚼粘膜者粗大。
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 口腔粘膜病(相关知识)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口腔粘膜病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2、角化不良(错角化)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3、上皮异常增生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4、棘层松解 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多见于天疱疮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 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 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 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6、疱粘膜或皮肤内液体的贮存形成半圆形的突起 口腔粘膜其他地方的庖形成后易破裂,不易结痂皮 分类:按内容物(水疱、血疱、脓疱)按大小(5mm 为标准,大疱、小疱)疱疹:小的水疱聚集成簇. 7、糜烂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引起上皮浅层破坏,未侵及上皮全层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8、溃疡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溃疡累及上皮层,不留瘢痕,累及粘膜下层,可留瘢痕9、斑 是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范围局限,大小不一;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如红斑(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充血)、黑斑(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10、丘疹消失后不留痕迹表现:①上皮增生;②浆液渗出;③炎症细胞浸润肉眼:黏膜或皮肤上突起的小疹,大小不等,针头或粟粒样大,红色或灰白色,质较硬 镜下:上皮增厚,表层可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固有层有浆液渗出及炎细胞浸润第二节口腔粘膜病一、白斑(P208)癌前病变1、定义: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最新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教学讲义PPT课件

基底膜的构成
★透明板、密板主要成分:
层粘连蛋白---最重要,与整合素α6、β4和网 板Ⅶ型胶原关系密切
Ⅳ型胶原
糖蛋白
★网板主要成分:
Ⅶ 型胶原---连接密板与下方的结缔组织
口腔粘膜
常见病变:
• 大疱性类天疱疮:BP230、BP180成为自身抗体 攻击的目标,透明板处分离---疱
• 类天疱疮型扁平苔藓:BP180成为自身抗原 • 非角蛋白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半桥粒蛋白突变 • 癌前病变:基底膜Ⅳ型胶原成分改变---利于癌细
胞的浸润
口腔粘膜
• 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形式标志
• 一、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 怀”“古人名+咏”等,如李商隐的《咏史》、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 陈子昂的《燕昭王》《登幽州台歌》、杜甫的 《咏怀古迹》《蜀相》《八阵图》等。
• 二、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骆宾王的 《于易水送人》、李商隐的《马嵬》、杜牧的 《过华清宫绝句》等。
生发层分裂增殖上皮表面移动并不断分化形态变化到达上皮表面脱落整个过程约1014天脱落与新生保持平衡若失衡上皮病变细胞移动过程中不断合成蛋白质中间丝角蛋白细胞角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维持细胞的形态角蛋白根据部位不同种类各异如图5758病理状态下
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 口腔黏膜的一般组织结构 掌握口腔粘膜的概念、分类及其组织学结构。 掌握黑色素细胞分布、来源和作用。掌握郎格罕 细胞形态、分布和功能。掌握梅克尔细胞分布、 功能。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要点:口腔粘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口腔粘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一)分类口腔粘膜根据所在的部位和功能可分为三类:咀嚼粘膜、被覆黏膜和特殊粘膜。
咀嚼粘膜包括牙龈和硬腭粘膜。
上皮有角化,固有层厚,乳头多而长,与上皮呈指状相嵌,形成良好的机械附着;胶原纤维束粗大并排列紧密。
被覆粘膜包括除咀嚼粘膜和舌背粘膜以外的所有粘膜均为被覆粘膜。
胶原纤维束不如咀嚼粘膜者粗大,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平坦,结缔组织乳头短粗。
有较疏松的的粘膜下层。
特殊粘膜及舌背粘膜。
(二)口腔各部位粘膜的特征1.腭粘膜硬腭粘膜为咀嚼粘膜。
表面角化层较厚,多为正角化。
根据有无粘膜下层可将其分为四区:牙龈区,中间区,脂肪区和腺区四部分。
软腭粘膜为被覆粘膜,固有层乳头粗、短、少,粘膜下层疏松,含粘液腺。
2.唇(1)唇的皮肤部-有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有皮肤附属器,皮脂腺,汗腺,毛囊等。
(2)唇红-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有狭长的结缔组织乳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所以,血色可透过表面上皮使唇部呈红色。
(3)唇粘膜——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粘膜下层较厚,可看到唇腺。
3.舌背粘膜舌前2/3为舌体,舌后1/3为舌根。
舌背粘膜表面有许多小突起,称舌乳头。
根据其形态、大小、及位置可分为:(1)丝状乳头:数量最多,分布于舌倍,舌尖最多。
乳头体积小,呈锥体形,末端有毛刷样突起,表面有透明角化上皮细胞。
(2)菌状乳头:分散于丝状乳头之间,位于舌尖和舌侧缘,呈圆形头大颈细的突起,上皮层薄,无角化,有的上皮内可见到味蕾。
(3)轮廓乳头——体积最大,数目最少,分布于人字形界沟的前方,乳头呈矮柱状;在轮廓沟的侧壁上皮内可见到味蕾,在环沟底附近的舌肌纤维束间有味腺或埃伯纳腺。
(4)叶状乳头——位于舌侧缘后部,现已退化为5-8条平行排列的皱襞。
味蕾是主要分布于轮廓乳头靠近轮廓沟的侧壁上皮内的染色浅的卵圆形小体。
光镜下由暗细胞和亮细胞构成。
电镜下由Ⅰ型、Ⅱ型、Ⅲ型、IV型细胞构成。
4.颊粘膜福代斯斑——在颊粘膜口角后部的区域,有时可出现成簇的粟粒状淡黄色小颗粒,即以为增生的皮脂腺。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的一般结构(口腔组织病理)

1
口腔黏膜
➢ 覆盖在口腔表面, 前与唇部皮肤相连, 后与咽部黏膜相连
➢ 在功能或结构上具 有皮肤和消化道黏 膜的某些特点
2
重点掌握
➢ 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上皮、固有 层、黏膜下层)
➢ 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3
口腔黏膜的一般结构
➢ 上皮:相当于皮肤的表皮 ➢ 固有层:相当于皮肤的真皮 ➢ 黏膜下层:部分黏膜深层有,含有小涎
8
口腔上皮的细胞增殖及更新
9
棘层
➢ 位于基底层浅层 ➢ 细胞体积大,为
多边形 ➢ 细胞连接处有细
胞间桥
10
颗粒层
➢ 位于角化层深面,一般由2~3层细胞组 成
➢ 细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 ➢ 正角化时,颗粒层明显;不全角化时,
颗粒层不明显
11
角化层
➢ 上皮最表层,由数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 成,细胞扁平体积大
腺
4
上皮
➢ 复层鳞状上皮 ➢ 由角质细胞和非角质细胞构成 ➢ 角质细胞构成上皮的主体,形成典型的
4层结构 •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化层
5
6
基底层
➢ 位于上皮的最深 面,为一层立方 形或矮柱状细胞
➢ 经基底膜和固有 层结缔组织相连, 连接处为半桥粒
7
基底层——生发层
➢ 基底细胞和邻近的棘层细胞有增殖能力, 称为生发层
角质细胞
16
非角质细胞——黑色素细胞
➢ 牙龈、硬腭、颊和舌常见黑色素沉着, 这些部位也是黑色素性病变的好发部位
17
非角质细胞——朗格汉斯细胞
➢ 形态:有多突起的 细胞
➢ 来源:造血组织 ➢ 部位:基底层和棘
层
➢ 功能:与免疫反应 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 至 气一 界面 继 续 培 养 7d 移 液 。苏 木精 伊 红 染 色镜 下 观 察 构 建 的 复 合 式 口腔 黏 膜 的 组 织 形 态 学 特 点 。结 果
4种 支
架 均 可构 建形 成 复 层 上 皮 。其 中 , 皮 层 与脱 细胞 真 皮 基 质 材 料 ( e p emi dd r s D D) 合 紧 密 , 成 的人 工 黏 上 d — i r s emi, E 结 e d e 形
u ly ro1 ifr n c fo d . t o s F b o l s sa d k r t o y e r s l td a d c l r d f o mu o a bo se b m a e 1 4 dfe e ts a f l s Me h d i r b a t n e a i c t s we e io a e n u t e r m c s i P is o — " n u
第4 0卷 第 5期第 5 8页 5
2 1年 l 01 O月
华 中科 技 大 学学 报 ( 学 版 ) 医
Ac a M e t d Unl c c n lH u z o g v S iTe h o ah a
Vo . O N o P 5 8 14 5 . 5 Oc . t 2 1 O 1
膜 有 明显 的上 皮 钉 突 。不 同于 以 往报 道 , 上皮 层 与 Al dr 结 合 并 不 十分 紧密 。以 胶 原 凝胶 为 基 质 形 成 的 人 工 口腔 黏 l em o
膜最 厚 , 明显 分 层 。以 胶 原海 绵一 原 凝胶 为 基 质 形 成 的 复 层 上 皮 在 部 分 区域 长 入 至 胶 原 海 绵 的 空 隙 中 。 结 论 以 有 胶 D D 和胶 原 凝 胶 为 支 架构 建 的 口腔 黏 膜更 接 近 于 天 然结 构 , 后 者脆 性 较 大 , E 而 限制 了其 临 床 应 用 的可 能 。 关键 词 : 织 工 程 口腔 黏膜 ; 支架 材 料 ; 成 纤 维 细胞 ; 角质 形 成 细 胞 组
中 图分 类 号 : 8 R7 D :0 3 7 /.s n 1 7 7 1 2 1 . 5 0 4 Ol 1 . 8 0 jis . 6 20 4 . 0 1 0 . 1
Ch r c e i tc fTis e En i e r d O r l M u o a Ba e n Fo r a a t rsis o s u g n e e a c s sd o u Di f r n c f o d f e e tS a f l s
Li ir n J Vo e f。 AM i esJ g ma e l uJa o g ~, W n d n Ho , Kuj r—a t n t p a
De rme t ,S o tlg Un o s tl To g i d c lColge Hu z o g U ie st f ce c n pa t n o tma oo y, in Hopi , n J a Me ia le , a h n n v ri o S in ea d y
r i e r m e lh o u t e s Afe mp i c t n fb o ls s we e s e e n o d — pd r z d h ma e mi ( an d f o h a t y v l n e r . t ra l ia i , i r b a t r e d d i t e e i e mie u n d r s DED) n l f o a d Al 0 d r b e ti g t n Th o lg n b s d s a f l s we e p e a e y s e i g f r ba t i c l . t ro e we k c lu e t e e m y c n r u a i . ec l e a e c fod r r p r d b e dn i o ls s d r t Afe n e u t r , h f o a b e y
Ab ta t Obet e Tod v lp, pi z n h rceiet s ee g n ee rlmu o ae uv ln sma eo n e i ei src jci v e eo o t miea d c aa tr i u n ie rdo a c s q iae t d fa pt l z s h
Te h l gy, u n 4 00 2 , t no o W ha 3 2 Chi na
De rme to to o tc n r no a i l oo y, d o d Un v ri j g n M e c lC nr , pa t n f Orh d nisa d C a if ca lg Ra b u iest Nime e dia e te Bi y N ile e T eNeh ra d jn g n, h tel n s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实 验 研 究 :
、- . -. -. _ . - +
.
,
4种 支 架构 建 复合 式 口腔 黏膜 的组 织 学特 点 *
刘加 荣 , J Vo e f , W nd nHof AM i esJgma 陈 莉 莉 。 Kuj r—a t n , p △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同 济 医学 院 附 属 协 和 医 院 口腔 科 , 汉 武 40 2 302
。 兰 R d o d大 学 医 学 中 心 , 畸 与颅 面生 物 系 ,O B x90 ,5 0HBNi g n 荷 ab u 正 P o 11 60 j e me
摘要 : 目的
利 用 4种 不 同 支架 材 料 构 建 复合 式 口腔 黏 膜 , 比较 其 组织 结 构 特 点 。方 法 并
体 外 培 养 人 口腔 黏 膜 的
成 纤 维 细 胞 和角 质 形 成 细胞 , 4 支 架 材 料 中加 入 成 纤 维 细 胞 , 养 7d后 , 支 架 表 面 加 入 角 质 形 成 细 胞 , 养 4 d 在 种 培 在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