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1章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 第一章 绪论

国际经济学教程(黄卫平彭刚) 第一章 绪论
中的延伸和应用,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 部分
• 国际资源配置、国际经济福利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是国际经济学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 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
• 经济运行主体的异同:相同 • 经济运行目的的异同:相同 • 经济运行范围的异同: • 经济运行机制的异同 • 经济运行形式的异同:都是市场在运行 • 经济交流方式的异同 • 经济交流场所的异同
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与结构
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 封闭经济状态 • 开放经济状态 • 国际分工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特征
• 宏观微观相结合 • 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 • 理论与政策相结合 • 吸收与评价相结合
济学 2、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基础上发展 的,它不是与经济学同步产生的,首先是西方 经济学的产生。
二、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 封闭经济与开放经济 • 国际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后期,是微观经济学与
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国际经济学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
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 绪论
•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与其
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 国际经济学是在人类经济不断发生的
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 产生与发展
一、总体经济学自身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脉络体系
1、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家庭 企业 国民经济 开放经济 家政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

国际经济学讲稿

国际经济学讲稿

《国际经济学讲稿》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发展概况及学习方法、意义和基本框架。

重点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发展概况。

难点是国际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课时数为3学时。

第一节研究对象及特点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简而言之,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目的是解释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

⏹与西方经济学相似,国际经济学也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

前者主要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后者则主要讨论在国际格局下资源利用的决定因素及其国际传递机制。

不过更多的时候国际经济学的微观和宏观部分分别被称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按马歇尔观点,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属于实物面研究;而国际金融理论则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工具,属于货币面研究。

➢有的学者把国际贸易理论称为开放经济的微观经济学;把国际金融理论称为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或国际货币经济学或宏观开放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国际贸易理论旨在说明贸易的起因与利益,以及贸易政策的影响和依据,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贸易纯理论(包括贸易基础、贸易影响、贸易所得等内容)和贸易政策理论(贸易限制、贸易鼓励等)。

➢而国际金融理论则主要说明国际经济活动在各国国民收入决定中的作用(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这些内容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以及各种国内经济活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其主要内容包括外汇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调整理论与政策及国际货币制度等。

当然,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保罗·克鲁格曼认为,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所引发的种种问题构成了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体。

其主题有七大:●贸易所得●贸易模式●贸易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国际间政策协调●国际资本市场二、特点⏹研究对象的特点——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

shenlong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shenlong
一、国际贸易的定义
国际贸易,是指商品及劳务的跨国流动,分为 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 广义的国际贸易包括商品贸易和要素贸易。 狭义的国际贸易仅指商品贸易。 在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以商品贸易 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的流动 问题。
shenlong
二、主要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表示在一 定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 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shenlong
图1-1
shenlong
在图1-1中,埃奇渥斯盒状图的长度表示劳动的总供应 量L,宽度表示资本的总供应量K,图中曲线X0表示以 Ox为原点的X的一条等产量曲线,Y0表示以Oy为原点的 Y的一条等产量曲线。对于一个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 衡状态(利润最大化)是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 切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 素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或相对价格), 即:
1.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程度要比其在国内 的流动程度低; 2. 国际贸易常常会受到一些人为障碍的影响。
shenlong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分类
1. 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
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例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 制定(是采用自由贸易的作法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作法) 提出依据; 2.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 关现象,提供理论分析框架 ,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 原因、贸易型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 (如 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响等问题。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篇)答案

《国际经济学》问答题(第一篇)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⑴ 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经济(Closed economy)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在李嘉图的两国贸易模型中,一个隐含的假设是,两国的规模大小相似。

因此,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两国各自放弃不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将所有的资源用于生产本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但在现实世界中,贸易中两国的大小可能相差很大。

例如:中国与斯里兰卡相比,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面积,前者都是后者的几十倍甚至一百多倍。

即使中国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斯里兰卡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两国进行自由贸易,中国也不可能只生产小麦而不生产大米,因为即使把斯里兰卡全部生产的大米都出口到中国来也满足不了中国的最低消费。

因此,如果大国与小国发生贸易,小国可以只生产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大国则不会实行专业化只生产一种产品。

大国仍然需要两种产品都生产。

⑵ 小国(Small nation)与大国(Large nation)进行贸易,谁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会更大呢?一般来说,贸易所得与贸易前后相对价格的变化幅度成正比。

换句话说,如果产品出口价格越高,或是进口产品的价格越低,一国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那么,小国与大国贸易,谁的价格变化会更大一些呢?假设:贸易前中国的大米市场的交易量为 1 亿吨,价格为每吨 1000 元。

斯里兰卡大米市场交易量为 100 万吨,价格为每吨 500 元。

发生贸易后中国从斯里兰卡进口了 50 万吨大米。

这 50 万吨大米对于 1亿吨的中国市场来说,只占 0.5%份额,影响甚微,对中国大米市场价格的影响不会很大。

但是,对于斯里兰卡来说,50 万吨意味着相当于原有市场的 50%现在出口到了国外,大米价格会大幅上升。

虽然自由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大米价格都发生变动,但相对于封闭时两国的市场价格来说,中国只降了一点点以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斯里兰卡的大米价格则可以涨到非常接近于中国市场价格(将近每吨 1000 元)。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二、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正确)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正确)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正确)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正确)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错误)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错误)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正确)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B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 B )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国际经济学 第1章 导论

国际经济学 第1章 导论
国际经济学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贸易理论 Trade theory
贸易政策 Trade policy
国际收支与外汇分析 Balance of payment and foreign exchange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调节 Adjustment policies in open-economy
生命周期理论 • 2、用不同偏好解释贸易基础的需求模型。 • 3、用收入不同来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
16
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
供给面: 要素禀赋 技术 ——要素生产率 ——规模经济
市场结构: 完全(不完全竞争) 同质(差异产品)
需求面: 消费者偏好
国际贸易基础
17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 1. 资源配置: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2. 资源的利用程度及积累:研究国际间的商品、资本和 劳动的流动和积累。
2
二、国际经济学的两大特征
1.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贸易和要素流动 受限
• 劳动力、资本流动性弱于国内; • 关税、非关税壁垒限制贸易; • 国际经济交易是在不同货币媒介下进行的;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conomy and Commerce College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1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它的研究目 的是要解释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及其政 策含义。
3
• 2、国际经济关系是发生在各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 间
• 没有统一的“中央计划”。 • 没有总的“世界预算”。 • 没有总的发行银行。 • 不同的国家都有各自的货币金融体系。 • 国际经济学的民族国家性。

国际经济学习题 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 课后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二、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正确)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正确)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正确)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正确)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错误)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错误)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正确)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B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 B )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自考 国际经济学 第一二章学习要点

自考 国际经济学 第一二章学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 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 简述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1)研究以独立的国家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

(2)不同于区域经济学。

(3)理论实施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4)国际经济交易是经过不同货币媒介的折算后进行的。

(5)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科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6)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概论。

3. 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直观差别之一,就是国际经济交易存在着汇率的风险。

在宏观经济层次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仍然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前提。

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的自由贸易论及其自由贸易的政策→现代国际经济理论三个阶段。

是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4. 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理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是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在一国范围内不会增加。

贵金属的流入标志着一国财富的增加。

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主张贸易保护。

重商主义作用:将政策的制订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并反映了当时对国际贸易的认识水平。

5. 斯密、李嘉图:国际贸易对所有的参加国都是有利的。

一直作为自由贸易论的基本出发点。

6. 战略性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或一国政府对外国垄断和政府的支持采取某种对策,是一国贸易政策的最佳选择。

新贸易理论经典之作《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作者是保罗·克鲁格曼对规模经济条件下的差异产品贸易进行论证。

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商品流动最容易,主要是因为其利益结果直观上就是“非零和”的,其次是资本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最难。

稳定的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是保证国际间资源顺利流动的条件。

7. 不断开拓和占领新的市场是保持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际价值:各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封闭经济均衡
Iw ' Ew ' Ew Iw Iu W"
开放经济均衡
U
X U' W' 图1-4-1
12
大国经济模型
大国经济模型的构造
放松U为小国的假设,我们得到由两个济规模相当
的国家组成的世界经济。其中U生产X有优势,W 生产M有优势。 大国经济模型的假设,使得我们可以把两国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相加而得到下图:
重商主义学派的政策建议:
产生上面想法的原因:把财富与金银等贵金属直接等
同起来。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4
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
政策建议:国家应对出口与生产加以保护和奖励,
而对进口则采取保护主义的措施加以限制,特别是 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
重商主义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
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的住脚,并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8
比较利益原理
斯密假定的放松
绝对利益论中的假设:两个国家中各自有一个商品
的生产率高于另一个国家。如U国生产X的成本绝 对低于W国; W国生产M的成本绝对低于U国。 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参与贸易的双方往往 其中一方同时在生产M和X两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 这意味着斯密定理的失效,但贸易仍在进行,这是 为什么呢??
比较利益原理
国家 U W 生产X的成本 生产M的成本 生产X的机会成本 生产 的成本 生产 的成本 生产 的机会成本 3 2 5 3 3/5个M 个 2/3个M 个 低 高 生产M的机会成本 生产 的机会成本 5/3个X 个 3/2个X 个 高 低
(单位:小时劳动时间) 单位:小时劳动时间)
从上表中可看出,U国生产X的机会成本比较低,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国际经济学 华民 著
本章主要内容
导言 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 绝对利益论 比较利益原理 大国经济模型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2
导言
全部贸易理论基础——古典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是在批判重商主义贸易思想 重商主义贸易思想的基础 重商主义贸易思想 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9
比较利益原理
李嘉图假定和机会成本
李嘉图假定:一国(如U) 生产两种商品(M和X)
的绝对成本都要大于(或小于)另一国(如W).
在上述假定下贸易依然进行,李嘉图认为这是机会
成本在起作用。我们通过下表中的例子来说明。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10
6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绝对利益论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T
M
I1
开放经济条 件下的均衡
A I0 Z QM
封闭经济条 件下的均衡
C
E
O
QX
J
P
图1-3-1
X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7
绝对利益论
封闭经济下的均衡
U国的生产均衡点在E点,在该点Px/Pm=Lx/Lm, 即边际生产率
非在一般意义上成立; 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是零和博弈,即贸易一方 的顺差必然要以另一方的逆差为代价这一观点是错 误的; 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5
绝对利益论
由亚当斯密在200年前创立 前提假设:
有两种商品:制成品M和初级产品X. 有两个国家:W国,生产M有生产率优势;U国生产X有生产
O
图1-5-1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X G
G: 两国全部生产 时 两国全部生产X时 X的最大产量 的最大产量 14
大国经济模型
各种均衡状态的福利比较
世界无差异曲线It相切于E,这表示U国与W国两国
均实行专业化生产,X商品的相对价格(也就是U 国的贸易条件)正好处在U国与W国的相对成本之 间(即Iu)。由此,U国可以把X卖的贵些,而W 国则可以买的便宜些。此时社会福利最大。 相切于EG段,此时U国专业化生产X, W国两者都 生产,这种情况与U为小国模型时基本相同。 相切于EH段,此时W国专业化生产M, U国两者都 生产,与上面结论完全相反。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13
大国经济模型
大国经济贸易模型
H: 两国全部生产 两国全部生产M 时M的最大产量 的最大产量
M Iu H
It
E: U国专业化生产 国专业化生产X, 国专业化生产 W国专业化生产 国专业化生产M 国专业化生产
E
EH: W国专业化生产 国专业化生产 M, U国两者都生产 国两者都生产 EG: U国专业化生产 国专业化生产 X, W国两者都生产 国两者都生产
率优势。 只有一种稀缺要素(劳动),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这 意味着可以只用一个参数来概括生产技术,即劳动的“投 入—产出”系数。根据上述假定,我们可以得到: ,即 Lu > Lw m m U国生产M产品的成本要绝对大于W国生产M产品的成 Lw Lu < x x 本; , 即U国生产X产品的成本要绝对低于W国生产X产 品的成本。P / P x m 贸易条件为 (对于U国来说),即以出口价格比进口价 格。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15
与边际替代率正好相等,因此作为社会福利象征的无差异曲 线I0也就必然在此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整个经济处在其 资源条件所许可的帕雷托最优状态。
开放经济下的均衡
U国将获得一种有利的贸易条件(上图中的TP线)。这种贸
易条件根源于U国在生产X商品时所具有的生产率方面的绝 对优势。它决定了U国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X商品,却可 以以较高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出售X,由此增加国民福利。 同样W国也会得到相同的结果。由此可见,贸易是一种正和 博弈,不是零和博弈。
其一,亚当斯密的首创阶段; 其二,大卫李嘉图的继承与发展阶段。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以比较利益为支柱的古典 贸易便最终确立起来。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3
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
贸易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提供国际收支顺差的机会。
出口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因为它可以促进本国工业 的发展,并导致贵金属的流入。 相反,进口却是一种负担,因为它减少了对本国产品 的需求。这不仅会导致国内就业的下降,而且还会使 贵金属流失。
W国生产M的机会成本比较低,如果这两个国家按 照各自的比较利益进行专业化分工,那么他们都可 以通过贸易来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福利的增进。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11
比较利益原理
李嘉图均衡
我们可以从下图的演变过程来看李嘉图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M W U" Iu' Eu' Eu 45° °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