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二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考生物实验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同步训练(含答案)

高考生物实验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同步训练(含答案)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发生的一类无机物质,并自发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
以下是植物的激素调理同步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1.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抑制种子萌生B.零落酸能促进细胞分裂、果实的衰老和零落C.细胞分裂素既能促进细胞分裂又能促进细胞伸长D.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分解促进果实成熟的乙烯[答案] D[解析] 选项A,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生;选项B,零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选项C,细胞分裂素只能促进细胞分裂,不能促进细胞伸长。
2.选取相反的剪去顶芽的葡萄插条停止实验,甲、乙、丙、丁组处置方式及结果如下图,以下剖析正确的选项是() A.由甲组和乙组可知,侧芽分解的吲哚乙酸能促进插条发生不定根B.由乙组和丙组推知,该种葡萄插条,保管三个侧芽时发生不定根最多C.由丙组和丁组可知,葡萄插条侧芽分解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D.以上实验结果说明,扦插中,侧芽发扬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作用相反或相似[答案] D[解析] 甲组与乙组比拟可知,侧芽可以促进插条发生不定根,但不能确定侧芽发生的物质是什么;乙组与丙组比拟可知,保管三个侧芽比保管一个侧芽发生不定根的数量多,但不能说明保管三个侧芽时发生的不定根最多;丙组和丁组比拟不能说明葡萄插条侧芽分解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经过题图四组实验可知,侧芽与外源吲哚乙酸处置均可以促进葡萄插条生根。
3.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生,测定胚芽鞘与幼根中各局部生长素含量如图A所示。
切除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坚持在黑暗中12 h。
胚芽鞘能够向右弯曲,弯曲角度如图B所示。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图A和图C的结果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调理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的生长历来源于胚芽鞘尖端C.图B所示的实验在黑暗条件下停止是为了扫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上述实验说明种子萌生遭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共同作用[答案] C[解析] 图A生长素含量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图C中没有表达出高浓度的抑制造用;依据极性运输的特点,调理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生长的生长素是由根尖部位发生运输到伸长区的;该实验需求在黑暗条件下停止;上述实验没有表达出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作用。
专题12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一、植物向性运动
1.胚芽鞘向光性的原理
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 动运输,消耗 ATP
极性运输是由植物的 遗传特性决定的,不
受重力等的影响
根尖、茎尖等生长素 产生的部位在受到单 一方向的外界刺激 (如单侧光、重力等) 时会发生横向运输
失重条件下, 生长 素不会横向运输,生 长素分布均匀, 植物各部分怎么放怎 么生长
适用于麦田、稻田、玉米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实验过程
一系列 浓度
生长状况 相同
枝
条生根 状况
思考: 预实验和正式实验是
否都需要设置对照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实验分析
由右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 浓度是 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A 点两侧, 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
考点一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及应用
2.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将幼小的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
①若是在地球上,幼苗横放时(如图所示),
由于 重力 的作用,生长素在 近地侧浓度 较高,即: B > A, D > C 。茎对生 长素敏感性 弱 ,A、B两侧都是 促进 作用, 且 B 侧促进作用更强,使茎 背地 生长; 而根对生长素敏感性 高 ,D侧浓度高 抑制 生长,则生长速度 D > C ,使根 向地 生长。
三、 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三、 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部位
主要生理作用
生长素
幼芽、嫩叶、 发育的种子
生长旺盛的部位
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②促进果实发育 ③促进插条生根; 生理作用“两重性”
主要是未成 赤霉素 熟的种子、
高考生物-植物激素调节-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植物激素调节一、选择题1.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2.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B.不同浓度的NAA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处理插条D.400 mg/ L 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3.用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 / 17组别组别 清水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平均生根数 1529387A .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B .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浓度bC .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插条的长势、处理时间的长短等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4.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只有脱落率是因变量B .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C .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是通过乙烯而影响叶片脱落率D .图可推知生产上喷施高浓度乙烯利能降低脱落率5.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生长素浓度小于b 点时促进生长,大于b 点抑制生长B .甲图中,若b 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 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C .乙图能够正确表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D .生产上可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丙图中曲线1表示单子叶植物表示单子叶植物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及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高倍镜观察菠菜叶中的叶绿体,可见其在细胞质中是均匀分布的 B .蛋白质、氨基酸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后都变紫色 C .制作生态缸可观察人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情况D.相同浓度的NAA(α-萘乙酸)和2,4-D促进同种插条生根的结果一定相同促进同种插条生根的结果一定相同7.下图是植物体内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GA与ABA的形成途径相似,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B.GA与ABA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含量不同,但是含量都极低C.GA与ABA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D.夏季植物体内ABA产生量增加,生长加快;冬季GA量产生增加,生长受抑制量产生增加,生长受抑制8.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的甾醇类激素,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研究其含量调节机制,做了如下实验:A组 B组处理方法 用5 μmol/L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BL用5 μmol/L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BL,再用O。
2020年高考生物考点-植物的激素调节新人教版

植物的激素调节1.大麻是XY的雌雄异株植物,但赤霉素和生长素会影响大麻的性别分化。
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分别处理大麻,实验结果如表格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对照赤霉素生长素浓度(mg/L)0 50 100 200 30 60 120雌雄比例(♀:1.01 0.96 0.75 0.58 1.23 1.62 1.13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信息分子B.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对照组,则雌株比例增大C.两种激素影响性别分化的差异体现其作用的两重性D.生长素和赤霉素相互拮抗共同调节大麻性別分化【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赤霉素和生长素会影响大麻的性别分化,都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信息分子,A正确;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赤霉素促进雄株的分化,故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处理对照组,则雄株比例减小,雌株比例增大,B正确;由两种激素影响性别分化的两组数据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可知,其差异并未体现其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生长素促进雌株的分化,赤霉素促进雄株的分化,故生长素和赤霉素相互拮抗共同调节大麻性別分化,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C。
2.下图为小麦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促进种子脱水干燥,利于种子萌发B.发育期IAA可能参与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C.发育与萌发过程中GA与IAA有协同作用,而与ABA有一定的拮抗关系D.种子萌发期GA可以调节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答案】A【解析】种子发育后期,ABA含量升高,含水量下降,种子进入休眠期,故推测ABA促进种子休眠,A错误;种子发育期,IAA占优势,营养物质快速积累,故IAA可能参与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B正确;GA与IAA促进种子的发育和萌发,有协同作用,而ABA促进种子的休眠,故ABA与GA、IAA存在拮抗作用,C正确;种子萌发期GA可以调节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淀粉水解,水解产物葡萄糖参与氧化分解可以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故GA可以促进种子萌发,D正确。
专题2 植物的激素调节-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归纳(背记版)

第四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一、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的向光性: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弯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2、植物的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刺激尖端,引起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向光侧生长素减少,背光侧生长素增多,导致两侧生长速度不同,进而向光弯曲生长。
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4、生长素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些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生长素在植物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5、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6、运输方式有极性运输、横向运输、非极性运输(1)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横向运输:在单侧光或重力、离心力作用下还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根等处的横向运输。
上图中A、B为极性运输,C、D为重力作用下的横向运输;a为单侧光下引起的横向运输。
(3)非极性运输:可通过韧皮部进行的运输。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理作用特点是: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一般情况下,即在较低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较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3、敏感程度:不同细胞:幼嫩细胞>衰老细胞;不同器官:根>芽>茎;不同植物: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顶芽 > 侧芽4、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①顶端优势现象和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②顶端优势现象是由于侧芽生长素多,生长受到抑制,而顶芽生长素少,促进生长。
解除方法:去掉顶芽5、生长素类似物:由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三、其他植物激素1、其他植物激素的比较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训练12 植物的激素调节(解析版)

专题12 植物的激素调节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2)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 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件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1而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仅加入蔗糖组胚芽鞘伸长率最低,仅加入IAA组比仅加入蔗糖组胚芽鞘伸长率升高,IAA+Suc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仅加入IAA组,说明蔗糖对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有促进作用。
【详解】A、K+、Cl-是植物所需要的矿质离子,可被植物细胞主动吸收,进入细胞后能使细胞渗透压上升,A正确;B、水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胚芽鞘伸长生长的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吸水过程,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用KCl代替蔗糖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而KCl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因此不能说明蔗糖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的作用效果,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IAA+Suc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IAA组,而KCl代替Suc也可达到相同结果,因此说明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D正确。
故选C。
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9)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间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C.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答案】A【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0:植物的激素调节(附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0:植物的激素调节(附解析)考纲指导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和其他植物激素的应用。
2.在题型方面,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在命题形式方面,多以文字、表格、示意图的形式呈现。
常借助实验图示考查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及作用特性等。
3.2020年备考时应注意: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要注重科学家设计实验的原理、实验现象和结论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坐标曲线分析生长素的两重性。
多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及有关实验分析。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及生理作用1.与燕麦胚芽鞘向光性有关的一些结论(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4)弯曲生长的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5)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单侧光照、重力等;(6)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即有光、无光均可产生;(7)琼脂对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无阻碍作用,而云母片和玻璃片等则会阻碍生长素的运输;(8)单侧光可引起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表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可横向运输,即在单侧光的影响下,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发生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面,表明生长素可极性运输。
2.分析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曲线及拓展(1)图甲表示生长素的浓度与其所起作用的关系。
a~c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增强;c~e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减弱;e~f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b和d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由高到低的排序是根>芽>茎;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和茎生长的最适浓度;所谓“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中高与低的界限,对于根、芽和茎而言分别指的是图中A′、B′、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强化作业 植物激素的调节含解析

专题强化作业植物激素的调节一、选择题1.(2019·山东日照一模)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由植物特定器官合成的微量有机物B.植物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C.植物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有关D.胚芽鞘背光侧和向光侧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了向光性的产生【解析】生长素是由植物特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并没有特定的分泌器官,A错误;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B错误;植物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有关,即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发育受到抑制,C正确;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照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D错误。
【答案】 C2.(2019·四川乐山第三次调研)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依赖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而实现。
下列关于一些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霉素既能促进植物生长、果实发育,也能促进种子萌发B.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生长,促进叶和种子的衰老、脱落的作用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以及细胞的分化D.乙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能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解析】赤霉素既能促进植物生长、果实发育,也能促进种子萌发,A正确;脱落酸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B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C错误;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能促进果实和器官成熟,D错误。
【答案】 A3.(2019·山东潍坊二模)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均通过极性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B.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引起植物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C.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依赖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解析】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与非极性运输作用于幼嫩的植物组织的靶细胞、靶器官,A错误;植物激素的合成可以由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引起,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B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C正确;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只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自身并不参与代谢,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二植物的激素调
节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
1.(2016·河北省联考)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不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B.生长素由专门的器官产生,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C.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种子的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
解析:生长素在植物体内除了进行极性运输外,还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如单侧光、重力影响下的横向运输);合成生长素的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并没有专门的器官分泌生长素;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植物的生命活动;高浓度的生长素不会抑制种子的形成,无子果实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柱头获得。
答案:C
2.(2016·山东省××市统考)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
B.生长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光照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
解析:生长素不能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只起调节作用,A错误;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形成的,酶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B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正确;从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的实验中可知光照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D正确。
答案:A
3.(2016·福建省质检)下图所示为对燕麦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
A.a与b B.c与d
C.a与e D.c与e
解析:据图逐一分析,图a中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以下被玻璃片隔开,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故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图b中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以下被琼脂片隔开,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向光弯曲生长,即向左弯曲生长;图c中胚芽鞘尖端已被含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替代,由于琼脂块中生长素不受单侧光的影响,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均匀分布,故胚芽鞘直立生长;图d中胚芽鞘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纸覆盖,其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以下均匀分布,则胚芽鞘直立生长;图e中胚芽鞘尖端以下被不透光的锡箔纸覆盖,但尖端的生长素受单侧光影响会发生横向运输,故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即向右弯曲生长;综上分析,图c
与图d中胚芽鞘都是直立生长,符合题意。
答案:B
4.(2016·高考命题原创卷)黑暗环境中的一植株(图甲)横放一段时间后,根、茎的生长情况如图乙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主根生长相对较快,说明该处具有顶端优势
B.图乙中该植株根的生长情况可反映生长素的两重性
C.图甲→图乙能反映该植株的茎具有向光性的特点
D.图乙中该植株根和茎的生长情况可反映根和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解析:根据顶端优势的特点可知A正确。
图乙中横放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但远地侧生长较快,故可反映生长素的两重性,B正确。
由于该植株在黑暗环境中,所以不能反映茎具有向光性的特点,C错误。
图乙中根表现为向地生长,茎表现为背地生长,反映了根和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D正确。
答案:C
5.(2016·天星教育高三联考)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成熟情况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
B.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催化作用
解析:选项A错误,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选项B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故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选项C错误,植物向光生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背光侧和向光侧均为促进作用;选项D错误,生长素运送到作用部位会对代谢起调节作用,无催化作用。
答案:B
6.(2016·山东省××市统考)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可能是:①只促进细胞数目增加;②只促进细胞长度增加;③既促进细胞数目增加也促进细胞长度增加。
当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赤霉素诱导的茎芽的生长被抑制了54%,这说明赤霉素促进茎芽生长的原理是( )
A.① B.②
C.③ D.无法判断
解析:当用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赤霉素诱导的茎芽的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赤霉素是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影响茎芽生长的,故选C。
答案:C
7.(2016·江西省模拟考试)某实验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某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效应,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该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B.促进该植物的茎和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溶液浓度不同
C.生长素浓度为10-6mol/L时,抑制该植物根的生长
其平均值。
(2)由表可知,方法I中,黄瓜单苗段生根的最适IBA浓度在0.05 mg/L 左右,故要进一步确定IBA的最适浓度,应在浓度为0~0.1 mg/L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3)由表中数据可知,方法Ⅱ中单苗段的生根率较高,方法Ⅱ更好。
(4)探究单苗段生根是否需要光照时,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因变量是甲、乙两组的生根率。
答案:(1)减少实验误差
(2)在IBA浓度为0~0.1 mg/L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3)Ⅱ(4)③甲、乙两组的生根率
12.(2016·湖北省××市调研)为研究生长素(IAA)和乙烯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影响,选用番茄幼苗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1:将去掉尖端的番茄幼苗作如图1所示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生长情况。
实验2:将生长两周的番茄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处理: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处理;B处理: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3h后测定细胞膜的透性,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番茄幼苗中,生长素可由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
(2)实验1中,幼苗将________(填“向光弯曲”、“直立”或“不”)生长,对这一生长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结果表明,在________和________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
B组加乙烯处理后,随IAA浓度的升高,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解析:(1)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的。
在植物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2)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该幼苗切除了尖端,故单侧光照射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IAA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细胞伸长生长,从而使幼苗直立生长。
(3)A处理曲线显示,在IAA浓度较低时(小于5 mg·L-1),细胞膜的透性较小,而在IAA浓度较高时(大于5 mg·L-1),细胞膜的透性会明显增大,这说明在较低浓度的IAA和无外源乙烯时,IAA对细胞膜的透性影响不明显。
A处理和B处理比较,在较低IAA浓度下,没有加入外源乙烯的A处理中细胞膜的透性较小,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IAA浓度大于5 mg·L-1),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并与B组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可能是因为高浓度IAA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透性。
答案:(1)色氨酸非极性
(2)直立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不影响IAA的分布,IAA运输到下面促进
细胞伸长生长
(3)无外源乙烯低浓度IAA 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