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南沟菱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合集下载

菱镁矿的简介及其分布

菱镁矿的简介及其分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菱镁矿的简介及其分布。

含有镁的溶液作用于方解石后,会使方解石变成菱镁矿,因此菱镁矿也属于方解石族。

富含镁的岩石也会变化成菱镁矿。

菱镁矿中常常含有铁,这是铁或锰取代掉镁的结果。

菱镁矿白色或灰白色,有玻璃光泽,含铁的菱镁矿会呈现出黄到褐色。

如果呈现出晶体就是粒状,如果不显出晶体则是块状。

菱镁矿通常呈显晶粒状或隐晶质致密块状,后者又称为瓷状菱镁矿。

具完全的菱面体解理,瓷状菱镁矿则具贝壳状断口。

摩斯硬度3.5~4.5,比重2.9~3.1。

菱镁矿除提炼镁外,还可用作耐火材料和制取镁的化合物。

应用主要用作耐火材料、建材原料、化工原料和提炼金属镁及镁化合物等。

分布中国是世界上菱镁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总保有储量矿石30 亿吨,居世界第1 位。

菱镁矿的重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广、储量相对集中,大型矿床多。

探明储量的矿区27 处,分布于9 个省(区),以辽宁菱镁矿储量最为丰富,占全国的85.6%;山东、西藏、新疆、甘肃次之。

在20 多处矿床中,10 个大矿区拥有94%的储量。

矿床类型以沉积变质-热液交代型为最重要,如辽宁海城、营口等地菱镁矿产地、山东掖县菱镁矿产地等;沉积型、热液脉型和基性-超基性岩型不具重要意义。

中国菱镁矿主要形成于前震旦纪和震旦纪,少数矿床形成于古生代和中新生代。

菱镁矿主要用作耐火材料,也用于制取镁的化合物和提取金属镁。

菱镁矿能在热液作用,沉积作用和风化作用条件下形成;超基性岩经强烈风化可形成瓷状菱镁矿。

中国菱镁矿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辽宁,由热液交代作用形成,以其质量高和规模大而闻名于世。

世界其他主要产地有前苏联、朝鲜、捷克、南斯拉夫、奥地利和希腊等国家。

海城南沟菱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海城南沟菱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 1 ) 区内褶皱构造较发育 , 北东东 向褶皱构造为析木 M g 一 : 菱镁矿体 位于勘查区西部 , 属隐伏矿体 , 与M g H 王家堡子一庞家堡子向斜 。核部为盖县组 , 两翼为大石 平行 , 矿体走 向与 M g 。 一 相 同, 倾 向N W, 倾角 5 5 。 。真厚度
作 者 简介 : 梁槟 ( 1 9 8 6  ̄ ) , 男, 工程师 , 工程地质本科 ; 现 主要从 事矿产勘查与评价方向的研究工作。
R E S OUR CE S| 0 7 5
部鸳
基础地质 2 0 1 6 年第六期
M g 2 _ 菱镁矿体 位于勘查 区西部 , 属 于隐伏矿体 , 矿体 明显界线 , 主要根据样 品中有益及有害组分 圈定其界线 。 走 向大 致为 3 0 。, 倾向N W, 倾角6 O 。 。真厚度 为 3 . 8 7 m 。 菱镁 大理岩上下盘围岩均为 白云大理岩 , 它们之间的接触 平均 品位 Mg O 4 5 . 7 8 %, C a O 0 . 6 1 %, S i O : 3 . 2 1 %。 关系为整合接触。菱镁矿中夹石主要为菱镁石大理岩( C a O
辉绿 岩 、 安 山岩 、 闪长岩 、 闪长纷 岩 、 辉绿 岩 、 辉绿 辉长 岩 、 煌 斑岩 、 闪斜煌 斑 岩 。此外 有 流纹 岩 、 少量橄 榄 玄武 岩 。岩 脉 1 . 1 区域 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有元古界辽河群和新生界第 四系。由老 时代从前震旦纪到中生代均有 。 2 . 矿 床地 质特 征 至新 叙 述如 下 :
间洼地 , 构成河床及沟谷的冲积层和冲积扇裙 。岩性为粘 厚度 2 4 m, 最小厚度 3 m, 平均厚度 1 4 . 1 7 m, 其厚度变化系数 土、 沙土 、 砂砾 及 砾石 等 。厚 4 m 2 0 m。 5 4 . 3 9 。走 向长约 6 0 0 m, 控制延深 1 8 0 m 。矿体走 向大致 为 1 . 2区域构造

辽宁省海城市牌楼镇发达菱镁矿、滑石矿特征

辽宁省海城市牌楼镇发达菱镁矿、滑石矿特征

Ke y wo r d s : Th r e e s e c t i o n s o f Da s h i q i a o r o c k g r o u p ; ma g n e s i t e ; t a l c o r e ; P a i l o u o wn T i n Ha i c h e n g Ci t y
O 引言
为盖县岩组三段 ,南翼为岩组一段 。北翼除盖县岩
组二段 ,向北分别为大石桥岩组一浪子山岩组 。 矿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牌楼镇庙沟村。大地构 断裂构造主要发育为一组推覆—逆冲断层 ,该 造位于中朝准地 台 (I) 、胶辽 台隆 (Ⅱ) 、营口一 逆冲断裂呈北东东 向展布。断层面倾 向 N N W ,倾 宽甸台拱 ( Ⅲ) 的西部 、凤城凸起 ( Ⅳ )西端。 角3 0 。 一7 0 。。大石桥岩组逆冲盖县岩组地层之 1 区域地质 上。区域 内另有北北西向、北北东向脆性断裂 ,规
沉 积 变质 热 液 交代 型 矿床 。
关 键词 :大石桥 岩组 三段 ;菱镁矿 、滑石矿 ;海城 市牌楼 镇 中图分类号 :P 6 1 9 . 2 3 7 ; P 6 1 9 . 2 5 3 文献标识 码 :B
Fa da ma g ne s i t e a nd t a l c o r e f e a t ur e s o f Pa i l o u To wn i n Ha i c he ng Ci t y ,
Ab s t r a c t : Th i s a r t i c l e d e s c r i b e d t h e o r e — c o n t r o l f a c t o r s , s u c h a s s ra t t u m, s t r u c t u r e , o r e - p r e s e r v i n g e t c . , Of F a d a ma g n e s i t e a n d t a l c o r e i n Pa i l o u T o wn o f Ha i c h e n g Ci t y , l i a o n i n g Pr o v i n c e .S t u d i e d f e a t u r e s o f ma g n e s i t e , t a l c o r e b o d y , o r e mi n e r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 o r e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 q u a l i t y , g r a d e i n t h i s a r e a . We c o n i f r me d t h e d e p o s i t g e n e s i s i s r e g i o n a l s e d i me n t a r y me t a mo r p h i c h y d r o he t r ma l me t a s o ma t i c t y p e .

菱镁矿资源及分布概述

菱镁矿资源及分布概述

菱镁矿资源及分布概述一、矿物原料特点菱镁矿是一种镁的碳酸盐,其化学分子式为碳酸镁〔MgCO3〕,密度为2.9~3.1g/cm3,硬度3~5。

菱镁矿根据其结晶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晶质和非晶质两种。

晶质菱镁矿呈菱形六面体、柱状、板状、粒状、致密状、土状和纤维状等,其往往含钙和锰的类质同象物,Fe2+可以替代Mg2+,组成菱镁矿〔MgCO3〕-菱铁矿〔FeCO3〕完全类质同象系列。

非晶质菱镁矿为凝胶构造,常呈泉华状,没有光泽,没有解理,具有贝壳状断面。

菱镁矿加热至640℃以上时,开始分解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

在700~1000℃煅烧时,二氧化碳没有完全逸出,成为一种粉末状物质,称为轻烧镁〔也称苛性镁、煅烧镁、α-镁、菱苦土〕,其化学活性很强,具有高度的胶粘性,易与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镁。

在1400~1800℃煅烧时,二氧化碳完全逸出,氧化镁形成方镁石致密块体,称重烧镁〔又称硬烧镁、死烧镁、β-镁、僵烧镁等〕,这种重烧镁具有很高的耐火度。

在2500~3000℃将重烧镁熔融,经冷却凝固发育成完好的方镁石晶体,称为电熔氧化镁或熔融氧化镁,高温煅烧的氧化镁不易与水和碳酸结合,具有硬度大,抗化学腐蚀性强,电阻率高等特性。

二、菱镁矿用途由于菱镁矿的这些煅烧产品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特性,用途也不一样。

轻烧镁主要制造胶凝材料,如含镁水泥、绝热和隔音的建筑材料,也可做陶瓷原料。

将轻烧镁进展化学处理后,可以制成多种镁盐,用作医药、橡胶、人造纤维、造纸等方面的原料。

重烧镁,绝大部分作冶金用的耐火材料,用于制造镁砖、铬镁砖、镁砂、冶金粉。

电熔氧化镁主要用作冶炼特殊合金钢、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中高频感应电炉炉衬、镁坩埚,它还可作高温电气绝缘材料。

用电解法、复原法等从菱镁矿中可提取金属镁。

镁具有质量轻〔重量仅为铝的2/3〕,化学性能活泼、导电传热性能好等特点,与其他金属熔合可形成比重小、强度高、机械性能好的多种合金,广泛用于军事工业和国防尖端工业。

研究菱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应用

研究菱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应用

研究菱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应用李虎龙(辽宁省第六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大连 116200)摘 要:在一定程度上我国辽宁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伴随着辽宁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已经有相当多的矿产资源被得以开发利用。

辽北地区菱镁矿床是位于新元古代凡河裂谷东南边缘-清原克拉通北部边缘,主要是有多个矿体所构成。

菱镁矿矿床所赋予在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桩组四段的白云岩当中。

通过对成矿的地址背景和矿体地质遗迹古地理位置和古气候进行研究,提出了变质重结晶和热液改变为辅的矿床成因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菱镁矿;矿床;地质特征;实际应用中图分类号:P618.31;P61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5-0284-2Study 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site Deposit and Its ApplicationLI Hu-long(Liaoning Sixth Geological Brigade Co., Ltd.,Dalian 116200,China)Abstract: To a certain extent, Liaoning Province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Liaoning Province,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mineral resources have been exploited and utilized. Magnesium deposits in northern Liaoning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Fanhe rift in Neoproterozoic and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ingyuan craton, mainly composed of multiple ore bodies. The magnesite deposit is endowed with dolomite in the fourth member of the Great Wall System higher than the Zhuanghe Formation in the Mesoproterozoic. Based on the study of metallogenic site background, ore body geological relics, palaeogeographic location and palaeoclimate, the genetic model of ore deposits with metamorphic recrystallization and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as supplementary factors is proposed for detailed analysis.Keywords: magnesit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actical application辽宁北部的菱镁矿矿床是在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的,其主要是分布在铁岭交接地带以及抚顺县北部的青石岭村以及上年马村和三冲村一带,矿床主要是呈现出东西向展布,由多个矿体所构成,在一定程度上矿体呈现出椭圆状,本文主要是分析了辽宁北部菱镁矿矿床,探讨了其地质特征和实际应用[1]。

马家沟菱镁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潜力分析

马家沟菱镁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潜力分析

马家沟菱镁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潜力分析摘要辽宁省菱镁资源以储量大、品质优、埋藏浅、易于开采闻名于世,保有储量25.77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5%。

我国已探明的菱镁矿储量34亿吨,其中85%以上的储量分布在辽宁的海城、大石桥、岫岩、宽甸、凤城等地区。

近年来,随着世界钢铁、建材等行业的不断扩产,拉动了对耐火材料行业的需求增长,促使国外对我国镁砂的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

镁砂作为稀缺性资源被列入国家保护之列。

关键词菱镁矿;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6-0080-021 区域地质背景辽宁省海城市英落镇马家沟菱镁矿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震旦系钓鱼台组;下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大石桥组、高家峪组、里尔峪组、浪子山组;鞍山群茨沟组、元古代混合岩、太古代-元古代混合岩;岩浆岩以常家沟岩体规模最大,北东向展布。

为燕山期中粒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

区域构造较为复杂,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均较发育。

褶皱构造多为北东向,以虎庄背斜、析木向斜为代表,其中虎庄背斜位于矿区北西部,轴向北东45°±,延长30km,后又被晚期北北东向断裂所切,同时导致燕山期花岗岩体、岩脉的侵入。

析木向斜位于矿区南东部,轴向北东45°±,延长15km。

受褶皱构造影响,区内地层走向北东—北东东,向南东倾斜(局部反倾向)倾角30°~62°。

2 矿床地质特征2.1 矿体特征辽宁省海城市英落镇马家沟菱镁矿共有4个矿体,编号分别为1)、2)、3)、4)。

矿体均产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下部灰白色—浅灰色,厚层—巨厚层菱镁大理岩之中;其主要矿石类型为灰白色厚层—巨厚层菱镁矿;矿体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仅局部出露。

1)矿体为主矿体,也是全区最大的菱镁矿体;由ⅰ、ⅱ、ⅲ、ⅴ、ⅶ5条勘探线17个钻孔控制,根据钻孔揭露矿体呈似层状板状体。

大石桥~海城早元古宙镁质碳酸盐建造中菱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大石桥~海城早元古宙镁质碳酸盐建造中菱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大石桥~海城早元古宙镁质碳酸盐建造中菱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摘要】规模巨大,质地优良,储量丰富的辽宁大石桥~海城早元古宙辽河群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建造中的菱镁矿矿床,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一、矿床地质基本特征:1、矿床分布严格受时空控制;2、矿床规模巨大,层状分布,层位稳定;3、矿石为全晶质菱镁矿;4、菱镁矿质量优良。

矿床构造特征,含镁碳酸盐岩系总体走向为N60~70°E,倾向SE。

二、矿床成因:㈠热液交代说;㈡原生沉积说。

三、菱镁矿成矿机理:1、镁质富集作用;2、镁质沉积成矿作用;3、区域变质后生热液交代作用。

【关键词】碳酸盐岩;菱镁矿;沉积;区域变质规模巨大,质地优良,储量丰富的辽宁大石桥~海城早元古宙辽河群大石桥组镁质碳酸盐建造中的菱镁矿矿床,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其储量约占全国菱镁矿储量的85.53%。

长期以来,随着矿床勘探和开发,关于矿床成因问题,一些中外地质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是原生沉积还是后生热液交代尚无定论,本文根据多年矿山勘探所获得的资料矿床成因为:潮坪-泻湖相沉积-区域变生热液交代层控矿床。

1矿床地质基本特征(1)矿床分布严格受时空控制:大石桥~海城菱镁矿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北侧[1],草河口向斜北翼西段。

矿床产于早元古宙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白云石大理岩中,含矿岩系为绿片岩相-绿帘岩相的白云石大理岩、方解石大理岩夹绢云片岩,绿泥片岩和千枚岩等。

其原岩建造为镁质碳酸盐夹泥质岩和粉砂质碎屑岩建造。

(2)矿床规模巨大,层状分布,层位稳定营口~海城菱镁矿,长达100km,宽3km,赋存于白云大理岩中,矿体为层状、似层状、扁豆状分布,产状与围岩一致,据已勘探查明的小圣水寺、铧子峪和海城三个矿区含矿层位对比如下:各矿区工业矿体规模如下表:矿区矿体规模矿体产状长(m)厚(m)小圣水寺375~115520~68N65-75°E/SE20-45°青山怀2000277N50-70°E/SE50-60°铧子峪500026~194Ⅷ东N65-75°E/SE20-45°Ⅷ西N65-75°E/SE20-45°海城3625137~205N75-85°E/SE60-85°(3)矿石为全晶质菱镁矿,以中粗粒菱镁矿为主,粒径一般2~30mm,巨晶达50~100mm。

海城菱镁矿

海城菱镁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海城菱镁矿辽宁省营口大石桥至海城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著名的菱镁矿产地。

区内有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绿岩地体、古元古代辽河群和新元古代青白口系。

此外还有古元古代变基性岩、三叠纪-侏罗纪花岗岩和脉岩等。

海城菱镁矿是该带中最大的菱镁矿,由西南至东北分别为:王家堡子、金家堡子和下房身三个矿段。

该矿床发现于1913年,虽然1945年以前日本人在该区作了一些地质调查,但是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在解放后进行的。

至今累计探明菱镁矿矿石8.84亿t,其中王家堡子矿段2.42亿t、金家堡子矿段3.56亿t、下房身矿段2.86亿t。

矿石组分含量:MgO 41%~47%,CaO0.6%~6%,SiO20.6%~3.5%。

矿床出露地层为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二段和三段。

三段为云母片岩层,三段自下而上为菱镁矿大理岩夹千枚岩层;下部菱镁矿矿体;中部白云石大理岩夹菱镁矿大理岩;上部菱镁矿体夹白云石大理岩、千枚岩;白云石大理岩夹千枚岩、菱镁矿大理岩,局部有菱镁矿(图1)。

矿床内岩浆岩有石英斑岩、辉绿玢岩和煌斑岩等。

菱镁矿矿层分为:下部菱镁矿层、中部白云石大理岩中的菱镁矿层、上部菱镁矿层。

下部菱镁矿矿层为主矿层,呈似层状,走向长3625m,水平厚度一般为100~300m,平均205m。

上部矿层走向长也为3625m,水平厚度13~200m,平均为137m。

中部白云石大理岩中的菱镁矿层长110~769m,平均厚6~55m。

3个矿层共有44个矿体,其中王家堡子矿段21个、金家堡子矿段14个、下房身矿段7个、金家堡子与下房身矿段之间2个。

下部菱镁矿矿层中有可煅烧高纯镁矿的特级品矿石。

矿石构造以致密块状为主,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城南沟菱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作者:梁槟尚旋
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6期
摘要:海城南沟菱镁矿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高镁质碳酸盐岩层中,为浅海相化学沉积的富镁质碳酸盐岩建造,经区域变质作用和后期热液叠加形成晶质镁矿,属于沉积变质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层控矿床。

区域菱镁矿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层位相对稳定,矿体连续性较好,亦有向深部延展的趋势,是一个发展前景看好的矿区。

关键词:菱镁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海城南沟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西段中部。

岩性主要由古元古代辽河群的变质岩系所组成[1—4]。

1.1 区域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有元古界辽河群和新生界第四系。

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1)元古界辽河群:自下而上可分为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1—4]。

岩层总厚度上万米。

(2)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沟谷、河流的两岸及山间洼地,构成河床及沟谷的冲积层和冲积扇裙。

岩性为粘土、沙土、砂砾及砾石等。

厚4m~20m。

1.2 区域构造
区域构造活动强烈,褶皱构造和各方向的断裂构造均发育,发展演化史漫长而复杂,表现形式多样。

(1)区内褶皱构造较发育,北东东向褶皱构造为析木一王家堡子一庞家堡子向斜。

核部为盖县组,两翼为大石桥组、高家峪组、里尔峪组和浪子山组地层。

(2)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根据空间展布方向可划分为三组,分别为北东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主要特征如下:
北东东向断裂构造:自西向东横穿区域中部,倾向北北西或南南东,倾角15°~65°,羊角峪至腰岭走向逆断层;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主要分布在中部的羊角峪至楼房一带;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王家堡—范勒马峪一带。

1.3 区域混合岩和岩浆岩
混合岩:区内混合岩多分布于北部,岩性主要为片麻状混合花岗岩、黑云混合花岗岩、条带状注入混合片麻岩和角砾状混合岩及伟晶岩脉和长英岩脉。

岩浆岩:区内岩脉种类繁多,主要为变质辉长岩、变质辉绿岩、安山岩、闪长岩、闪长纷岩、辉绿岩、辉绿辉长岩、煌斑岩、闪斜煌斑岩。

此外有流纹岩、少量橄榄玄武岩。

岩脉时代从前震旦纪到中生代均有。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地质特征
经地质填图及工程验证,矿区内共发现十条菱镁矿体。

Mg1—1菱镁矿体位于勘查区西部,地表矿体,出露最大厚度24m,最小厚度3m,平均厚度14.17m,其厚度变化系数54.39。

走向长约600m,控制延深180m。

矿体走向大致为44°~48°,倾向NW,倾角55°~65°。

真厚度在2.82~17.12m之间,平均约9.45m。

平均品位MgO 45.73%,CaO 0.70%,SiO22.59%。

Mg1—2菱镁矿体位于勘查区西部,属隐伏矿体,与Mg1—1 平行,矿体走向与Mg1—1相同,倾向NW,倾角55°。

真厚度为2.04m。

平均品位MgO 46.04%,CaO 0.53%,SiO2
2.63%。

Mg2—1菱镁矿体位于勘查区西部,地表矿体,出露平均厚度4m,走向长约50m。

矿体走向大致为48°E,倾向NW,倾角55°。

真厚度为3.60m。

平均品位MgO 45.10%,CaO
0.85%,SiO2 2.86%。

Mg2—2菱镁矿体位于勘查区西部,地表矿体,出露最大厚度16m,最小厚度8m,平均厚度12m,其厚度变化系数为33.33。

走向长约240m,倾向延深25m~35m。

矿体走向为48°~73°,倾向NW,倾角43°~45°。

真厚度在8.35~14.27m之间,平均约11.31m。

平均品位MgO 45.08%,CaO 0.77%,SiO2 1.51%。

Mg2—3菱镁矿体位于勘查区西部,属于隐伏矿体,矿体走向大致为30°,倾向NW,倾角60°。

真厚度为3.87m。

平均品位MgO 45.78%,CaO 0.61%,SiO2 3.21%。

Mg3菱镁矿体位于勘查区中上部,地表矿体,出露最大厚度24m,最小厚度9m,平均厚度16.6m,其厚度变化系数为32.33。

走向长约400m,倾向延深50m。

矿体走向大致为95°~105°,倾向NE,倾角47°~50°。

真厚度在5.80~11.64m之间,平均约8.45m。

平均品位MgO 46.20%,CaO 0.45%,SiO2 1.53%。

Mg4—1菱镁矿体位于勘查区中部,地表矿体,出露最大厚度12m,最小厚度6m,平均厚度10m,其厚度变化系数为88.28。

走向长约400m,倾向延深75m。

矿体走向为80°~85°,倾向NW,倾角35°左右。

真厚度5.12m,平均品位MgO 45.92%,CaO 0.60%,SiO2 1.68%。

Mg4—2菱镁矿体位于勘查区中部,地表矿体,出露最大厚度20m,最小厚度4m,平均厚度12m,其厚度变化系数为56.11。

走向长约410m,倾向延深75m。

矿体走向80°~85°,倾向NW,倾角40°左右。

真厚度13.80m,平均品位MgO 45.54%,CaO 0.56%,SiO2 1.37%。

Mg4—3菱镁矿体位于勘查区中部,地表矿体,出露最大厚度32m,最小厚度4m,平均厚度17.2m,其厚度变化系数为75.74。

走向长约450m,倾向延深75m。

矿体走向80°~85°,倾向NW,倾角40°左右。

真厚度16.62m,平均品位MgO 44.82%,CaO 0.71%,SiO2 2.14%。

Mg4—4菱镁矿体位于勘查区中部,地表矿体,出露最大厚度6m,最小厚度4m,平均厚度5m,其厚度变化系数为23.09。

走向长约400m,倾向延深75m。

矿体走向80°~85°,倾向NW,倾角40°左右。

真厚度6.52m,平均品位MgO 45.69%,CaO 0.60%,SiO2 2.07%。

2.2 矿石特征
矿石组构
矿石中菱镁矿均为晶质菱镁矿,中—粗粒变晶结构,半自形—它形粒状,粒度0.2mm~6mm不等。

颗粒间紧密状镶嵌,菱面体解理完全,性脆,主要以致密块状为主。

(2)矿石成分
①矿物成分:以菱镁矿为主,含量在95%~98%以上,其余为透闪石、白云石、滑石、石英、黄铁矿、褐铁矿、绿泥石和方解石等。

②化学成分:主要组分为MgO、有害组分为CaO、SiO2。

2.3 矿体围岩及夹石情况
矿体赋存于菱镁大理岩中,菱镁矿与菱镁大理岩没有明显界线,主要根据样品中有益及有害组分圈定其界线。

菱镁大理岩上下盘围岩均为白云大理岩,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

菱镁矿中夹石主要为菱镁石大理岩(CaO或SiO2杂质含量超标)。

3. 矿床成因
南沟菱镁矿的形成经历了较为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是多个阶段、不同期次、多种成因的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总结本区菱镁矿的成矿机制,将矿床成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1)菱镁矿产于早元古代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富镁质碳酸盐岩层中,大石桥组位于古纬度较低的干旱亚热带环境,封闭的浅海、泻湖相为菱镁矿的赋存提供了丰富的镁质、钙质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来源及良好的沉积环境。

(2)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少数为透镜状。

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表现出原生沉积和物质成分呈渐变的过渡关系,围岩中见到藻类和叠成石化石,反映了原始沉积的特点。

(3)菱镁矿是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后期又有区域变质作用和热液交代作用的叠加和改造。

矿石结构构造表现为熔蚀结构,角砾状构造、交代残余构造等。

(4)有区域变质重结晶作用,又有热液交代作用形成各类围岩蚀变,菱镁矿化、滑石化、绿泥石化、白云石化、硅化、方柱石化、蛇纹石化、透闪石化等。

综上所述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在浅海盆地中,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下有大量的富镁质碳酸盐岩沉积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菱镁大理岩,再经后期构造和岩浆活动,形成大量热源使镁更加富集,重结晶形成菱镁矿。

4. 结论
本文重点对南沟菱镁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总结成矿规律,为进一步勘探实践及深部、外围找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由于本矿区综合研究程度和总体控制程度较低,对矿床形成的条件、成矿作用机理和分布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入,建议在成矿有利地段开展详查工作。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2] 张秋生.辽东半岛早期地壳与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3] 冯本智,朱国林,董清水等. 辽东海城—大石桥超大型菱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25(2):121—124
[4] 潘贵馨.辽宁海城菱镁矿床成因探讨[J].科技传播,2015,20(7):77—78.
[5] 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四○四队. 辽宁省海城市南沟菱镁矿普查报告.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