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7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3课时 周长的含义
三年级数学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冀教版

第三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内容教材78、79页,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提示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过程与方法: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图片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同图形的“周长”,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周长的?生:围成封闭图形的几条线段的长叫做图形的周长。
师:如果我们要想知道一个物体或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我们都用什么方法?生:把图形各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课件出示图片师:下面请看一张图片,谁来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谁来大胆的猜一猜这两个图形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师:你怎样来证明你的猜测是正确的?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复习,使学生方便快捷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深入探究.师:要想证明自己的猜想,就要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提示:大家要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生:我们首先要知道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四条边的长怎么找到?生:方格纸上,一格表示1厘米,图形的边经过几个格就是几厘米.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全班学生汇报各自结果:师: 先说说长方形的周长吧。
三年级上册周长讲解

三年级上册周长讲解一、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边缘的长度。
简单来说,就是围绕一个平面图形的边的总长度。
二、直边图形周长的计算对于具有直边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相对简单。
以正方形为例,假设每一边的长度为a,则正方形的周长为4a。
对于长方形,周长等于两倍的(长+宽)。
三、曲边图形周长的计算对于曲边图形,如圆,计算周长需要用到特定的公式。
圆的周长,也称为圆的周长或圆的边界长度,是圆边缘的长度。
数学符号表示为C,公式为:C = 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四、周长的实际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周长的概念有许多应用。
例如,计算矩形区域的周长可以帮助确定所需的篱笆或围墙的长度;在图形设计或图案制作中,周长可以帮助确定所需的材料量。
五、组合图形的周长计算当两个或更多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时,要计算整个组合图形的周长,需要分别计算各个图形的周长,然后将它们相加。
但是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特殊的技巧或公式来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
六、周长的变化规律1.增加边长:当一个多边形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长度增加时,其周长也会相应增加。
增加的长度等于每条边增加的长度乘以边的数量。
2.缩减边长:当一个多边形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长度缩减时,其周长也会相应减少。
减少的长度等于每条边减少的长度乘以边的数量。
3.增加或减少顶点:当一个多边形增加或减少一个顶点时,其周长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结构来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增加一个顶点会使周长增加两条边的总长度;而减少一个顶点会使周长减少两条边的总长度。
4.变形规律:当一个多边形发生变形时,其周长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的规律取决于变形的类型和程度。
在一般情况下,变形程度越大,周长的变化越大。
变形可能是通过拉伸、压缩、旋转等方式进行的。
5.规律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多边形的周长变化规律取决于边长的变化、顶点的增减以及变形的程度。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周长的变化情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四边形【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例1【教材分析】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给四边形的学习提供了大量有趣的素材。
在本节课内容的呈现中,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实世界的物体,通过让学生观察大量丰富的平面图形,从而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四边形,归纳其基本特征。
另外,在介绍新知识时,要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学情分析】本节课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学习各种四边形。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1.经历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圈一圈、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运用四边形的特征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在一系列感知四边形特征的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给四边形分类。
难点: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学具、小棒、七巧板。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小房子、方砖铺成的走廊、松树、苹果树……)这幅画设计的漂亮吗?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幅画都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2.找出你认识的图形。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其他一些你叫不出名字的图形。
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各种形状,得出教材中的主题图。
4.揭示课题:这幅美丽的图画里包含了许多图形,图形中有一种叫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四边形。
(板书课题)【探究新知】1.感知四边形特征。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里有许多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学生先看一看,找一找,再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用笔做出标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学习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背景,提出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
因为篮球场的形状是长方形,借助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是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材鼓励学生想想算算,希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的各种方法其实就是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有些学生可能根据周长的含义,采用把各条边的长度连加的方法求得周长。
有些学生可能联系长方形的特征,或者先分别算出两条长的和与两条宽的和,再相加得到周长;或者先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
教材要求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加以确认或逐步完善。
学好这节课关键一是紧扣周长概念,具化到实际问题之中;二是通过解决问题,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数学模型。
学习目标:1、学生经历自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能在交流中自主优化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掌握空间观念;能理解周长的不同计算方法,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周长,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图形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复习回顾(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吗?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2)复习周长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
(出示数学书封面)谁来说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出示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呢?怎样就能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呢?(出示3厘米、4厘米和5厘米)口算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明确: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1一、说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
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描一描”﹑“摸一摸”图形或通过物体的边线来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长意义里“长度”含义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
但低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有趣的学习内容特别感兴趣。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等生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1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2)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新编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课件.ppt

THE END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020年12月19日星期六2020/12/192020/12/192020/12/19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12月2020/12/192020/12/192020/12/1912/19/2020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12/192020/12/19December 19, 2020
•
谢谢观看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0/12/192020/12/192020/12/192020/12/19
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篮球场的周长,和同学交流。
(1)28+15+28+15=86(米) (2)28+28=56(米)15+15=30(米) 56+30=86(米) (3)28+15=43(米) 43×2=86(米)
答:篮球场的周长是86米。
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怎样算比较简便?
试一试 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6 厘 米
8厘米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6 厘 米
8厘米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6 厘 米
8厘米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6 厘 米
8厘米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设计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归纳出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周长的 计算公式。
评价方式பைடு நூலகம்
交流评价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小组合作探索出周长计算公式。
学习目标
目标2:会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 正确计算生活中 有关长方形和正 方形周长的简单 问题。
评价任务以问题链驱动任务完成,达成目标
任 务 : 1. 运 用 公 式 解 决 问 题 。 2. 能 说 出运用的公式是哪 一条,所需的条件 是什么。
目标2: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生活中有关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简单问题。
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设计
评价任务的设计
评价促进教学 任务链推动教学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以问题链驱动任务完成,达成目标
目标1:通过尝 试练习、小组交 流,归纳出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周 长的计算公式。
问题1:图中有什么?分别有什么特征? 任 务 : 经 历 小 组 合 问题2:你能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 作探索的过程归纳 少吗? 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 周 长 的 计 算 公 式 。问题3:你是怎么计算的?能归纳成公式 吗?
问题1:你能运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吗? 问题2:你运用的公式是哪一条?需要什 么条件?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会运用公式正确 的解决问题。
评价方式
评价样题评价 1.独立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运用的公式是哪一条,需要 什么条件。
评价样题
教学过程的预设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引导学生说一说怎么辨认 长方形和正方形。
2
数学教材
“做一做”第1题,是应用长 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做一做”第2题,求桌布的花 边的长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 培养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 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周长概念

三年级数学周长概念
在三年级数学中,学习周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周长是指一个平面图形边缘的总长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周长的概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义: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所有边的总和。
比如,一个矩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2.计算方法:
●对于正方形,周长= 4 × 边长。
●对于矩形,周长= 2 × (长 + 宽)。
●对于三角形,周长 = 三边之和。
●对于圆形,周长= 2 × π × 半径(π约等于
3.14)。
3.实际应用:周长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比如计算围栏的长度、运动场的跑道长度等。
4.单位:周长的计算结果通常以长度单位表示,如厘米(cm)、米(m)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如利用实物测量、绘图、解决实际问题等方法。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还能学会如何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