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

中国古代⽂学史复习知识⼀、名词解释:1.韩孟诗派:(贾岛、姚合)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个影响较⼤的诗派。

其代表⼈物是韩愈、孟郊。

此外还有贾岛、卢、刘叉。

他们遵循“不平则鸣”、务去陈⾔的诗学原则,追求探险怪僻、刻意推敲,以独特的炼字之⼯,怪异的想象艺术,营造幽奇冷艳的艺术风格。

他们努⼒变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但由于刻意求新,在⼀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也存在明显的弊病。

2.江湖派:南宋时期的⼀个诗派,因书商陈起所刊诗歌集——《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得名。

《江湖集》中所录诗⼈⼤部分是布⾐,或为下层官吏,以江湖习⽓标榜,因⽽被称为江湖诗派。

他们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排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3.豪放诗派:宋词风格流派。

内容侧重于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题材⼊词,使词能象诗⽂⼀样地反映⽣活,所谓“⽆⾔不可⼊,⽆事不可⼊”。

它境界宏⼤,⽓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

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各词⼈风格亦有微差:苏词轻放,⾟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代表⼈物及其作品:⾟弃疾《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苏轼《念奴娇》(⾚壁:怀古)岳飞(《满江红》)4.婉约诗派:词的风格流派。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软词风。

宋代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承其余绪,宛转柔美,但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成⼀家。

南宋姜、吴⽂英、张炎等⼤批词家,皆受影响。

婉约词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风情,结构深细缜密,⾳律婉转和谐,语⾔圆润清丽,有⼀种柔婉之美。

词本为合美⽽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这与婉约(婉转含蓄)的风格最适合,所以⼈们形成了词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古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4

古代文学史考试复习题4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题体”。

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馆阁”,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博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其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2、前七子: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发轫于前七子的文学活动。

前七子主要活动在弘治、正德期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这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的文学群体。

在文学上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虽为复古,实是求真,以性情为主的格调论,“真诗在民间”等。

面对文坛萎若卑冗的格局,他们以复古自命,所谓“凡古俗而变流靡”,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助复古手段而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钱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前七子多拟古之作,也重视时政题材,具有较强的危机感和批判意识,同时注意从民间汲取题材,反映社会下层庶民的生活,但他们过多注重古人诗文法度格调,影响作家情感自由发挥。

3、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指汤显祖创作的四部戏剧,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和《紫钗记》,其中以《牡丹亭》最为著名。

纵观“临川四梦”,从题材内容上看,《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政治问题戏,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汤显祖毕生心血凝成的人生之梦,其艺术造诣之高,对人生处境之探索之深,对角色内心刻画之细,可说在中国昆剧传统中无人可比。

(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

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

“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基础题明代文学一、明代诗文(一)明初诗歌与散文1、诗歌(1)吴中四杰:明初活跃于诗坛的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①高启,号青丘子,最有成就、最早的诗人,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②杨基《眉庵集》(2)袁凯《海叟集》,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2、散文(1)宋濂:明朝开国文臣《宋学士文集》“以道为文”,文道一元论。

代表作《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2)刘基:寓言集《郁离子》;《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3、茶陵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怀麓堂集》。

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台阁体:明初永乐、成化年间,上层官僚中形成的文风。

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内容贫乏,雍容典雅,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二)明代中期文学复古*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模拟。

作品多写时政题材,体现庶民生活,显露危机感和批判意识。

代表作家作品:李梦阳《空同集》、何景明《大复集》等。

*后七子:明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团体,包括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

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复古主张,相互标榜以致模拟成风。

内容强调法度格调的强化与具体化。

代表作家作品:李攀龙《沧溟集》、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的文学复古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他们提倡唐宋文风,反对师法秦汉,创作上强调文以明道,因拟唐故称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项脊轩志》、《寒花葬志》(三)晚明诗文1、李贽,价值观念极具叛逆色彩与反抗精神,提出“童心说”2、晚明小品文代表:张岱《西湖七月半》(明代末年游赏之作)3、夏完淳,明末杰出文人,《别云间》为作者遭遇清兵逮捕,临行诀别故乡时所作,明末创新文人。

古代文学史三四册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三四册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元代文学元杂剧一、元代前期重要作家、作品(记主要代表作品)关汉卿(现存剧目、简单剧情、自述性质的作品)1、字汉卿,号已斋叟,一生创作杂剧67种,今存18种。

即《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单鞭夺槊》、《单刀会》、《绯衣梦》、《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带》、《陈母教子》、《西蜀梦》、《拜月亭》、《诈妮子》。

2、三类题材:①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揭露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

《窦娥冤》是整个杂剧的代表作。

②儿女风情剧:《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谢天香》、《诈妮子》、《金线池》,反映妇女命运和为改变命运所进行的反抗与斗争,歌颂她们的智慧与美德,大都充满喜剧气氛。

其中《救风尘》和《望江亭》是喜剧代表作。

③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歌颂古代英雄,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

其中《单刀会》是历史剧的代表作。

3、带有自述性质的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王实甫1、名德信,大都人,活动于成宗元贞至大德年间,在仕途上混的不太顺利,与关汉卿、杨显之、郑光祖来往都比较密切。

王实甫杂剧《录鬼簿》记载有13种,现在保存完整的只有三种,即《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丞相歌舞丽春堂》,另有《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二种各残存一折。

2、《西厢记》流传发展演变过程(简答或论述,扩展的多点,自行删减)(1)最早的文本时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主要写的是张生对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的悲剧故事,宣扬了女人是祸水的传统论调。

(2)宋金时期,崔张爱情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的各种演唱作品纷纷出现,秦观、毛滂《调关令》、赵德麟《商调.蝶恋花》,作品扬崔抑张,对莺莺的遭遇寄予同情,对张生行为不满。

此外,民间艺人还创作有南宋话本小说《莺莺传》、宋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院本《红娘子》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复习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对情、欲的肯定成为潮流;冲破僵化的思维,在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在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冲破旧有藩篱的同时,其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一、明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概况前期: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其文学突变的准备。

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

1、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2、精神解放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3、作家的忧患意识;4、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宋濂、刘基、高启等的诗文;5、经济复苏又使士人的忧患意识消蚀,文化专制使创作产生不安全感,文学创作贵族化。

(二)后期:明代中叶,文学变革突飞猛进。

进入近古文学。

1、城市及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2、章回体小说编著的热潮——《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行,《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3、戏曲传奇体制的定型和变革——三大传奇、临川四梦;4、诗文的复古和革新——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5、短篇小说的繁荣——三言二拍;6、社会危机使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二、为什么人们常把小说作为明代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学样式?在明代各类文学体裁的发展中:(一)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

是中国古代长篇大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白话短篇小说的兴起。

如:三言、二拍。

《三国志演义》一、成书过程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一)历史的真实:三国的历史,《三国志》及注提供了素材。

(二)民间从晚唐到元末一直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并有“尊刘贬曹”的倾向。

(三)金元时期大量的三国戏.(四)罗贯中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志演义》。

三、分析《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传统:中国古代的通俗文艺有“正”与“邪”的传统,《三国志演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笔记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4复习笔记资料

明代文学一:复杂的社会环境二:文人思想的禁锢(程朱理学,八股文,文字狱)三:明代文学的发展:前期:衰微冷落,短期繁荣诗歌: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台阁体(三杨:杨浦,杨士奇,杨荣)茶陵派:李东阳散文: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章回体小说)戏曲:宫廷派杂剧,朱权《卓文君私奔相如》,曲纶《太和正音谱》朱有燉的喜庆剧,神仙剧,苍义道德剧传奇:邱睿《五伦金备记》邵璨《香囊记》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期:沉寂,肃杀,小说空白,诗歌粉绝现实,戏曲宣扬礼教诗文:吴中四大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微明,周文宾)唐宋派: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杂剧:王九思、康海的《中山狼》——东郭先生和狼三大传奇:《宝剑记》(李开先),《浣纱记》(梁辰鱼)《鸣凤记》(王世贞)后期:高度繁荣诗文:李贽童心说,公安派(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竟陵派:钟惺,谭元春小品文的兴盛,张岱《西游七月半》小说:长篇《西游记》、《金瓶梅》白话短篇“三言,二拍”: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内容广泛,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作者编辑"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能。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

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

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戏剧;杂剧徐渭的“四声猿”:《渔阳三弄》、《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

沈汤之争: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

古代文学第四册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第四册复习重点

古代文学第四册复习重点一、填空1、明清长篇小说的类型:历史演义小说,以《三国演义》为代表;英雄传奇小说,以《水浒传》为代表;神魔小说,以《西游记》为代表;世情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才子佳人小说,以《镜花缘》为代表;志怪传奇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讽刺小说,以《儒林外史》为代表。

2、明清主要诗文流派:茶陵派(代表人物:李东阳);前七子复古流派(代表人物:李梦阳);唐宋派(代表人物:归有光,茅坤,唐顺之);后七子复古流派(代表人物:王世贞);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茶陵派(代表人物:谭元春);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姚鼐,刘大魁)3、清中叶诗的中兴:沈德潜主格调说;翁方纲主肌理说;袁枚主性灵说;4、聊斋志异内容及代表作品:(1)、描写黑暗吏治,刺贪刺虐作品:《梦狼》;《促织》(2)、反应科举制度的弊端,亦庄亦谐讽科举:《司文郎》;《考弊司》;《王子安》;《贾奉稚》(3)、花妖狐魅世界中宣扬知己之爱,对封建婚姻制度的突破:《连城》;鼓吹真心挚情的《阿宝》;一见钟情的《王桂庵》;反映封建社会男女观《婴宁》,《小翠》(4)、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作品,对世风民俗的劝诫讽刺:《崂山道士》;《武技》;《画皮》;《骂鸭》。

5、明代优秀杂剧作家:王九思《杜甫游春》;康海《中山狼》,开寓言讽刺剧先河;徐渭《四声猿》包括四折:《狂鼓史》《玉婵师》《女状元》《雌木兰》。

6、明中叶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昆曲第一大戏;王士贞《鸣凤记》,开时事政治戏之先河。

7、儒林外史中的主要人物形象:(1)、腐儒形象:范进和周进;(2)、乡绅:严监生,严贡生;(3)、迂儒形象:匡超人,马二先生,鲁小姐;(4)、完美形象:杜少卿,沈琼枝。

8、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贾巧,妙玉,王熙凤,史湘云,李纨,秦可卿。

9、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三言二拍冯梦龙:《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卷知识点

明代文学绪论第一节明代文学概述一、明代社会概况(1368—1644)1、政治概况:(1)明初中央集权加强:废除丞相制;大兴党狱。

造成前期文坛沉闷。

(2)明中叶社会矛盾加深: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荒淫。

小说戏曲中涌现大量色情描写。

2、经济概况(1)明初重农抑末,破坏城市经济的发展。

(2)明中叶经济恢复,农工商业都得到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文人市民化,印刷业的发展促进了小说戏曲的传播。

3、文化思想领域(1)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又打又拉的政策:大兴文字狱的高压政策,塑造文人的奴性品格兴办学校,重视科举,确立了八股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编书:《永乐大典》(2)思想领域: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理学的学说:王守仁“良知说”;李费“童心说”二、明代文学概况1、前期(1)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章回小说(2)戏曲:以时文为南曲,宣扬理学和封建伦理道德,杂剧集有朱有嫩《诚斋乐府》。

比较有价值的是戏曲研究资料:朱权《太和正音谱》和贾仲明《录鬼簿续编》(3)诗文:明初三大家:宋潇,刘基,高启;台阁体作家:杨溥、杨荣、杨士奇(三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茶陵诗派:李东阳2、后期(繁荣期)(1)小说:长篇:神魔《西游记》《封神演义》历史《新列国志》世情《金瓶梅》短篇:白话拟话本:三言二拍文言短篇集:“三灯从话(前期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后期邵景詹《觅灯因话》)(2)戏曲: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无名氏《鸣凤记》(一说作者王世贞)杂剧:徐渭《四声猿》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汤显祖“临川四梦”,重文采,沈躁重格律(3)诗文(流派纷呈)拟古派: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唐宋派:宗唐宋古文,代表人物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等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独抒性灵”竟陵派:钟惺,谭元春三、明代文学总体特征1、小说、戏曲等俗文学的地位不断提高,各类创作呈百花争艳、全面繁荣的局面2、文学流派纷呈,论争不断3、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跻身文坛,雅文学与俗文学呈现空前的融合4、追求文学的独立性与主体性,要求文学表达真情,肯定自我,实现对个体意识和欲望的表达本节重点1、明代社会概况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2、明代文学概况尤其是小说戏曲的发展情况3、明代文学的总体特征第二节中国古代小说概论一、小说的概念及其地位1、琐屑的言谈,浅显的道理《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悬)令,其于大达亦远矣”2、形式短小零碎的言谈西汉末桓谭《新论》”若其小说家,合从残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其身家,有可观之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对情、欲的肯定成为潮流;冲破僵化的思维,在创作中强化主体意识;在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冲破旧有藩篱的同时,其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一、明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概况前期:元代文学的余波和明代中后其文学突变的准备。

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

1、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2、精神解放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3、作家的忧患意识;4、作品:《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编著,南戏的中兴,宋濂、刘基、高启等的诗文;5、经济复苏又使士人的忧患意识消蚀,文化专制使创作产生不安全感,文学创作贵族化。

(二)后期:明代中叶,文学变革突飞猛进。

进入近古文学。

1、城市及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的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2、章回体小说编著的热潮——《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行,《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3、戏曲传奇体制的定型和变革——三大传奇、临川四梦;4、诗文的复古和革新——前后第一类如潘金莲、潘巧云、贾氏等;中间比如顾大嫂、孙二娘;后者比如林冲的妻子以及大量的连姓名也不被注意的女子。

(2)好汉们对待女性的态度:大体是有家室的比较冷淡,没有家室的对女性则多充满仇视。

(3)就结果看,女性所造成的影响基本是灾难。

如林冲的妻子因为貌美而招致调戏,导致林冲的发配;阎婆惜与宋江的同事通奸,导致宋江的亡命江湖。

五、艺术成就——1、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过渡。

包括:(1)把人物放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遭遇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2)善于处理英雄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关系;(3)在尖锐的矛多冲突中展现个性;(4)传奇性与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

2、在细节描写上取得了超越前代的艺术成就。

3、艺术结构。

串珠式的结构方式,用梁山事业这根主线,将众多的英雄传奇连在了一起。

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板块结构。

4、语言艺术也取得了卓越成就。

活泼灵动、惟妙惟肖的语言。

《水浒传》首次运用了纯粹的口语作为书写语言,生动流畅,惟妙惟肖,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语言运用的才华,纯粹的白话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唯一语言,《水浒传》起到了典范作用。

六、地位和影响——1、文学的:是英雄传奇的范本,对后世的历史演义和侠义公案小说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其他文艺体式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2、非文学的:后世农民起义以及绿林豪杰起义,学习其战术战略,乃至借用其绰号等;进步的评论家、思想家往往以之为工具,借以批判社会之不公、道学之可恶、真心之可贵等。

《西游记》一、西游记的艺术特征(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

充分发挥作家驰骋想象能力的奇幻思维。

作者以绚丽的想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

(2)集动物性、神性、人性于一身的人物形象。

(三)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

(4)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

丰富了我国长篇小说的结构宝库。

(5)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

作者大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话语,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风格。

《金瓶梅》一、女性世界的悲剧。

《金瓶梅》中的女性世界,是一个与传统的温柔敦厚的女性标准截然不同的。

她们对名节十分淡漠,而对情欲、物欲、肉欲充满了渴望。

她们的行动有某种合理性,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冲击着不合理的礼教制度。

但由于时代给她们的的限制,她们的全部才华就只能用在迎奸卖俏与追求享乐上,难以跳出人性的泥潭,最终走向灭亡。

二、世态炎凉的丑剧——小说通过西门一家的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的世情的虚伪、冷漠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

西门生前身后,围绕着他的那些人的举动。

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末世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

作者通过这样的背景,客观上揭示了一个难以适应近代人文思潮问世的恶劣环境。

三、艺术成就——题材的转变(由非凡人的非凡事向凡人凡事的转变),审美趣味的转变(从歌颂到暴露),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告别了类型化与扁平化),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以家庭为圆心,以西门家为主轴,以家庭人物命运为经,以其他人物命运为纬),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妙在口语家常)。

四、在中国小说历史上的贡献——(1)第一部文人独立撰写的长篇小说。

《金瓶梅》的出现开创了文人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新局面。

(2)第一部世情书。

《金瓶梅》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传统。

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走向了人,体现了文学向人的复归。

(3)为以后的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把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划分成了两个阶段。

三言二拍一、“三言”的全称分别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二、进步的思想内容——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2、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3、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内容——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对杜十娘不幸遭遇的描写,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门第观念的罪恶,揭示了妇女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根源。

写出了一个下层妇女度合理的美好的人生的追求、维护人的尊严这一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四、《杜》的艺术特点——A、在尖锐的故事冲突中揭露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B、用传神的细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C、用衬托的方法来塑造人物;D、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五、“三言”艺术特色——(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

(2)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白描手法的大量运用,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

(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失通俗,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

句法上尽量使用短句,注意音调铿锵、富于节奏感。

六、“二拍”的题材内容——(1)经商题材,时代特色。

(2)爱情题材,提倡男女平等的观念。

七、“二拍”的艺术贡献——(1)结束了以往拟话本中套话的程式化窠臼,代之以自己的韵语,使韵文与散文相互呼应结合;(2)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更为考究;(3)对细节的追求更细腻;(4)议论虽时显迂腐且也过多,但个性鲜明,增加了整部作品的个性特征。

凌濛初的“二拍”,真正标志着文人化的拟话本的成熟。

一、明代戏剧的主要剧种有杂剧和传奇。

二、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三、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数量众多;题材多样;审美风格的雅化。

明代杂剧1、王九思《中山狼院本》开单折短剧之先声、《杜甫游春》2、康海《中山狼》3、徐渭《四声猿》(《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

“四声猿”:是“指鹿说马”、曼倩诙谐的四个南杂剧作品,包括《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

取古谣“猿鸣三声泪沾裳”感人至深之意名集。

作品摒弃了陈腐的伦理说教,采取奇情浪漫的夸张、效果强烈的对比和出人意料的奇妙构思结构剧作,表现了作者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和狂放不羁的性格。

语言通俗流畅。

被称为“明曲之第一”。

《牡丹亭》和汤显祖一、汤显祖的创作——“临川四梦”:《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二、《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艺术特色——(1)塑造了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2)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体现出《牡丹亭》较为典型的浪漫注意风格和多重艺术魅力。

(3)《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闹剧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复合剧。

《长生殿》洪昇一、艺术特色——强烈的对比;突出性格特征;浓郁的抒情气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吊古伤今,咏叹历史上的不公,人世间的不平;浓郁的神话色彩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一、思想内容——写了大量的狐鬼花妖,而且一般而言,对她们都表示了赞美。

揭露权贵、豪绅欺压、凌辱下层人民的罪恶,颂扬反抗压迫,不畏强权的英勇斗争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抨击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和封建文人为猎取功名而不顾廉耻的丑行。

歌颂青年男女反对封建婚姻,冲破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斗争精神。

对忘恩负义,玩弄女性的劣行给予无情鞭笞。

富有深刻意义的寓言式小说和公案小说。

二、艺术特色——(一)以传奇笔法表现志怪内容。

1、对志怪题材的继承与发展;2、对传奇笔法的继承与超越。

(二)以丰富奇异的文学想象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

(三)人物千姿百态,性格各有不同。

同类人写出差异,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

(四)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

(五)基本规范的文言,叙述语言简洁洗练,人物语言灵活多样。

《儒林外史》一、思想——作品批判的矛头指向科举制度,让人看到科举是束缚知识分子的绳索,八股制艺是禁锢儒生思想的愚民术,毒害了读书人的灵魂,败坏了社会风气。

二、人物杜少卿是个贵公子,在他身上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叛逆性格。

他慷慨好施。

他轻视功名富贵的科举制度。

他反对多妻。

崇敬具有反抗性格的沈琼枝,称赞她说:“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你一个弱女子,视如土芥,这就可做的极了。

”他说:“《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

”并不顾他人的讪笑,与妻子携手同游清凉山,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个性解放的要求。

沈琼枝,敢于反抗封建社会的压迫,以刺绣卖文为生,自食其力,是个新的女性形象。

三、艺术特色——(一)杰出的讽刺艺术:1.能面向社会,挖掘其社会根源,把诙谐的讽刺和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显示了讽刺的客观真实性。

2.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

3.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显示出作品讽刺的深刻性。

4.采用含蓄、婉转的讽刺手法,冷静自然。

(二)被讽刺人物的喜剧行为背后,几乎都隐藏着深刻的悲剧内涵。

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

(三)独特的结构。

没有设置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四)语言幽默、明快,富于形象性和个性化。

《红楼梦》曹雪芹一、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封建社会末期的全景图画,反映封建社会各个方面,预示封建社会不可挽回的衰败命运;通过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猛烈地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和腐朽,热情歌颂了新生的、不可抗拒的叛逆精神,表现了作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

二、人物贾宝玉——把他的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

对仕途不关心;爱情问题上追求知己之爱;他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

林黛玉——1、“小性儿”所蕴含的自尊和自强。

2、纯洁真诚。

3、不看重功名富贵,也是一个分拣礼教的叛逆者。

在黛玉身上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