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六章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一课时课件浙科版必修三
(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6章 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步备课课件 浙科版必修3

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流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它实 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未利用的一部 分。
3.能量的转化 (1)生产者:光能光合作用 ――→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消费者:食物化学能消化、吸收 ――→ 自身化学能。 合成 4.能量的散失 (1)形式: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后形式。 (2)过程
1.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是太阳能。(×)
【提示】 是自养生物将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的化学 能。
2.食物链越长,顶位肉食动物获得能量越多。(×) 【提示】 越少,因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3.水的全球循环主要是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 O2,O2和有机物又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水。(×)
【提示】 水的主要循环路线是地表蒸发和降水。
●课标解读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 和去路。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 3.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4.碳循环、水循环。 5.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教学地位 在高考试卷中涉及本课时的知识点命题相对较多,生态 系统各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成为一个整体, 通过分析,使同学们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整体认知,明确他是 一个系统,为其稳态与调节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设计
演示结束
课 标 解 读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每一 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 3.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4.碳循环、水循环。 5.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重 点 难 点 1.能量流动的特点及 传递效率。(重难点) 2.物质循环的概念和 特点。(重点) 3.每一营养级能量的 来源和去路。(难点)
14-15高中生物6.3-4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课件(浙科版必修3)

6.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 比较教材P110“赛达伯格湖能量沿营养级流动的定量分析”图 解可以发现,在“赛达伯格湖能量沿营养级流动的定量分 析”图解中,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中多了一条“未利 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 用的能量。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方 法和理解角度不同。理解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 下两个角度分析:
2.对“小麦→黏虫→青蛙”这条食物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保护青蛙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B.青蛙体内农药含量最高 C.小麦是第一营养级的生物 D.如果青蛙全部迁走,黏虫的个体数量会无限增加
解析:如果青蛙全部迁走,黏虫由于没有敌害,其数量会在 短期内增加。但小麦提供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黏虫会随 着食物等生活条件的不足而加剧种内斗争,导致黏虫因部分 个体死亡,数量减少。 答案:D
【名师点津】 探究1: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流动过程如何?又是如 何散失的?能量流动又有什么特点?如何分析?研究意义有 哪些? 1.能量的输入 (1)源头:太阳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 (2)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3)能量形式转换:光能或氧化无机物产生的化学能→有机物 中的化学能。 (4)输入总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调查某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所 示。字母代表能量数值,若传递效率是15% ,下列关系正确 的是( )
A.C=0.15B C.C=0.15(A+B+D+E)
B.C=0.15D D.B=A+D+E
(2)同一食物链不同环节传递效率不同时,相关问题解决思路
是:设在A→B→C→D食物链中,传递效率分别为a%
、
b% 、c% ,若现有A营养级生物重M,则能使D营养级生物增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课件第六章第三四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2)反馈类型: ①负反馈:负反馈是 最常见的一种反馈,反馈的结果是抑__制___ 和__减___弱_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如草原上的食草 动物因为某种原因而增加,植物就会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 ——这 会反过来抑__制__和__降__低__动物数量的增长,从而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 ②正反馈:正反馈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是 很少见 的,其作用与 负反馈 相反 ,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 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 加速 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 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 远离稳态 。正反馈对生态系统有极大的_破_坏__ 作用,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 负反馈 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必考 c c
a b
加试 c c c a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输入 —源流头经:生太态阳系能统的总能量:生产者 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传递 —形式:有机物中的 化学能 转化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 化学能 →热能
散失 —过形程式::自最身终呼以吸作热用能 形式散失
2.能量流动的过程示意图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 关于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传递的计算,一般从食物链和食物网 两个方面分析: (1)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计算(传递效率按 10%计算): ①在一条食物链中,若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 n,则传到下 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n×10%(即 0.1n)。 ②在一条食物链中,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n,则上一营养级 的能量为 n÷10%=10n。 (2)能量在食物网中传递的计算: ①在一食物网中,已知最高营养级增重为 N,要求最多消耗 第一营养级多少能量时,应按最长食物链计算。 ②在一食物网中,已知第一营养级能量为 M,要求最高营 养级最少获得多少能量时,应按最长食物链计算。
高中生物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专题归纳课课件 浙科版必修3

ZK ·生物 必修3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 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 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 境流入生物群落
【答案】 A
ZK ·生物 必修3
4.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的物质或能量流动图解,则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ZK ·生物 必修3
A.该图可表示完整的能量流动图解 B.作为能量流动图解还应添加一个由太阳能指向农作 物的箭头 C.作为能量流动图解,该图需去掉(11)、(12)、(13)三 个箭头,不必再添加其他箭头 D.该图所示各箭头可代表物质循环过程,其中除 (11)、(12)、(13)外,其余箭头的指向均既包含物质又包含能 量,由此表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同时进行,不可分割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有限的 C.在缺乏补充的情况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可以 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ZK ·生物 必修3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由低级到 高级进行的,最终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生态系统需要外 界补充能量才能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 C
ZK ·生物 必修3
2.(2011·衢州高二检测)有关下列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 正确叙述是( )
ZK ·生物 必修3
A.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B.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 率 D.该生态系统中,只含一条捕食食物链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6章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应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重难点)2.应用: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重点)3.应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过程(1)起点:一般起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流动途径: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3)转化: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贮存下来。
(4)耗散:以热的形式散失到周围空间。
(5)过程模式图(6)特点:①单向的、不可逆。
②逐级递减。
探讨1: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还是其同化的?提示:是同化的能量。
探讨2:判断“一只老虎捕食了一只野兔,则野兔的全部能量都流向了老虎”的对错,并思考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与粪便中的能量有什么关系?提示:错,还有一部分未被老虎消化吸收的残渣、粪便中的能量存在;同化的能量=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探讨3:某同学绘制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据图讨论以下问题:(1)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多少?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多少?(用图示字母表示)提示:D1/W1,D1=A2+B2+C2+D2。
(2)此图解体现能量流动有何特点?提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归纳拓展]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4)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能量的转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6)能量的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1)单向流动①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逐级递减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②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
【同步备课参考】201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课件:第6章-第3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标要求 1.说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包括的内容。 2.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和分解者的能量源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头。 3.阐述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ZK · 生物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法指导 1.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课堂互 动探究】1,剖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 和去路,理解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 2.引导学生分析【课堂互动探究】2,通过水循环、碳 循环和氮循环为例,理解物质循环的全球性和循环流动的特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ZK · 生物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ZK · 生物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必修3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标解读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 和去路。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 3.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4.碳循环、水循环。
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共20张PPT)

太阳能,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2、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怎么算?
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的散失: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5、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
1、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 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碳是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在生物群落中碳如何沿着食物链传给下一个营养级?
通过捕食关系 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什么途径回归大气圈?
主要是呼吸作用 大气中CO2的含量为什么持续增加?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植被的大量破坏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能量的固定、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2、物质是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粪便 兔子摄入 体内的
同化到兔 子体内的
大家能找出能 量流入每一营养 级后都有哪些去 向吗?
分解者 遗体
利用 用于生长 发 呼吸散失
育繁殖(长肉)
呼吸
散失
被下一营
养级摄入
流入每一营养级后能量去向
呼吸作用散失(热能)
某一营养级 的同化量
用于自身生 长发育繁殖
下一营养级 的同化量
被分解者分解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全过程图解 (热能)
趋势?为什么? 20.7% 30% 60%
4、什么叫未利用?为何会出现未利用?
5、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方向的,不可逆的。
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素材浙科版必修3

第六章生态系统 6.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知识与技能:①能量流动的过程。
②能量流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思维迁移能力。
②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学生能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②站在生态道德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
五、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落实方案:①引导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为学习“能量流动”做好准备。
②运用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
③联系实际,实例分析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以验证和巩固能量流动的特点。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突破策略:①导学生围绕思考题进行讨论,并对具体实例进行详细分析。
②结合数据定量分析论证能量流动的特点。
六、教学资料或媒体:PPT课件、软磁铁教具。
七、教学过程:导入:“问题探讨”:若你流落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随身带的只有15斤玉米和1只鸡可以食用。
可使你自己活得最长的办法是: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的兴趣很高,他们的答案选什么的都有,甚至有这里以外的答案,如“种玉米,鸡生蛋,吃鸡蛋”之类的,这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答案都行。
讲述: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得用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引出新课:第三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播放视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金字塔
迁移创新
1、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2.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 2.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 为什么说 3.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能不能无限多? 3.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能不能无限多?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能不能无限多
课堂基础知识反馈
1.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贮存能 在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 量最多的成分是( 量最多的成分是( A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用于生长 发育繁殖
被下一级下 一级摄入
大家能找出能 量在每一营养级 流动的共同点吗? 流动的共同点吗?
我们能不能从 这个特例推广到 一般, 一般,自己画出 生态系统能量流 动全过程图? 动全过程图?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全过程图解
热能
呼
生产者
吸
作
次级消 费者 分解者
用
三级消 费者
初级消 费者
呼吸作用
热能
根据生态学原理, 2.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 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 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 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 C ] 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
3、 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 关系, 关系,用绘制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达 出来,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形?如果是, 出来,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形?如果是, 有没有例外? 有没有例外? 鸟 昆虫 树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分析图 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中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1、什么叫未固定?什么叫未利用? 什么叫未固定?什么叫未利用?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多少?输入植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多少? 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体内的能量又是多少? 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体内的能量又是多少? 3、如何计算流出该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 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4、通过这个表格,同学们还能得出什么 通过这个表格, 结论? 结论?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第一、单方向的,不可逆的。 第一、单方向的,不可逆的。 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 第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第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 率一般只有约10 10%。 率一般只有约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红为了减肥, 小红为了减肥,今天的早 餐只吃了一些青菜, 餐只吃了一些青菜,请写出 一条以小红为终点的食物链 。 青菜 小红
活动安排 1、讨论青菜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讨论青菜中能量的来源 去向。 来源和 注意结合新陈代谢的有关内容) (注意结合新陈代谢的有关内容)
2、讨论当青菜被小红取食以后的去向。 、讨论当青菜被小红取食以后的去向。 去向 例如: (例如:小红取食的蔬菜都被她消化吸收 进入她体内了吗?) 进入她体内了吗?)
生态系统中的 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
温故而知新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源头是?如何进入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源头是? 生物界? 太阳能, 生物界? 太阳能,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获取 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2、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如何产 场所呢? 生?场所呢?此生理过程还产生何种形式的 能量? 能量? ATP 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热能 3、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 4、能量流动的起点? 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固定了太阳能
归纳青菜中能量的来源和去向 热能
光合作用
青菜
自身生长 发育繁殖
小红摄入
分解者
小红摄入 体内的 流入小红 体内的 用于小红 自身生长 发育
流入=摄入流入=摄入-未同 粪便) 化(粪便) 假设不是 小红吃蔬菜, 小红吃蔬菜, 而是兔子吃 蔬菜, 蔬菜,那又 有什么异同 点呢? 点呢?
兔子摄 入体内 流入兔 子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