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内环境调查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室内环境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室内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噪音水平等进行监测,可以确保室内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首先,空气质量是室内环境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室内空气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颗粒物、细菌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需要检测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其次,温度和湿度对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起着重要作用。
过高的温度会引起人体不适,过低的温度则可能导致感冒等健康问题。
同时,湿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因此,需要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并确保它们在舒适范围内。
另外,噪音水平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因素。
过高的噪音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工作和休息。
因此,需要对室内的噪音水平进行检测,并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总之,民用建筑工程中室内环境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室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噪音水平等指标的监测,可以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和健康。
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标准

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标准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是指对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噪声、照明、热舒适度等方面进行检测评估,以保障室内环境的舒适、安全和健康。
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标准是对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和要求的规范,是保障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标准包括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噪声检测标准、照明检测标准和热舒适度检测标准。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等指标。
噪声检测标准则包括室内噪声水平的测定,以及对噪声来源的评估和控制。
照明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室内照明强度、照明均匀性、闪烁指数等指标的检测和评价。
热舒适度检测标准则包括室内温度、湿度、风速等指标的测定和评估。
其次,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标准的制定应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建筑室内环境质量标准》、《建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
在实际检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标准的制定还应考虑建筑物的不同用途和功能,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
另外,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标准的执行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检测机构进行,确保检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检测机构应具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能够对建筑室内环境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和评估。
同时,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标准的执行还应注重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最后,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标准的执行结果应及时向建筑物的业主和管理者报告,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
建筑物的业主和管理者应重视建筑室内环境检测的结果,积极采取改善措施,保障室内环境的舒适、安全和健康。
同时,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标准的执行结果也应向社会公众公开,促进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提升和改善。
综上所述,建筑室内环境检测标准是保障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对建筑物的设计、建造、使用和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环境监测

建筑环境监测建筑环境监测是一项用于评估和管理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环境质量的系统,旨在确保人们在健康和安全的环境中居住和工作。
通过对建筑物内部和周边环境因素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潜在的健康和安全风险,提供舒适和合规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一、建筑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建筑环境监测对于保障居民和职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可以提供舒适的居住和办公条件,减少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而不合格的室内环境可能导致空气污染、噪音、霉菌、细菌等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建筑环境监测是建筑物管理和维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二、建筑环境监测的内容建筑环境监测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通过监测和分析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如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等),评估室内空气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2. 噪音监测:通过监测和分析建筑物内部和周边的噪音水平,评估噪音对居民和职员的健康和舒适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噪音控制措施。
3. 照明监测:通过监测和评估建筑物内部的照明条件,确保足够的照明强度和均匀度,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4. 温度和湿度监测:通过监测和分析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保持室内的舒适水平,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调节温度和湿度。
5. 细菌和霉菌监测:通过采样和分析建筑物内部的细菌和霉菌含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细菌和霉菌问题,确保室内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6. 辐射监测:对建筑物周边的电磁辐射、紫外线辐射等进行监测,评估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居民和职员的安全。
三、建筑环境监测的方法建筑环境监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设备进行,具体选择方法和设备需根据具体监测内容而定。
常用的建筑环境监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采样和分析方法:通过采集室内空气、水质、霉菌、细菌等样本,送实验室进行分析,评估样本中的有害物质或致病菌的含量。
2. 仪器检测方法:使用各类仪器设备,如空气质量检测仪、噪音仪、光度计等,对建筑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建筑环境调研计划书

建筑环境调研计划书一、调研目的本次建筑环境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目标建筑的环境状况,包括建筑材料、空气质量、噪音、光照、温湿度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的设计、改造或者翻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将制定相应的建筑环境改善措施,以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优化使用者体验,以及保障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内容本次调研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2.1 建筑材料情况1.建筑主体结构的材料种类和使用情况;2.外墙装饰材料和保温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情况;3.室内装饰材料的种类和使用情况。
2.2 空气质量调研1.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浓度的监测;2.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情况;3.室内通风状况及通风设备的工作情况。
2.3 噪音调研1.外部噪音源的调查,如附近交通、工厂等;2.室内噪音源的调查,如机械设备、空调等;3.采集噪音数据,分析噪音水平是否超标。
2.4 光照情况调研1.室内光照强度的测量和分析;2.外窗的类型和数量,影响室内采光情况的调查;3.灯具的照明效果和光色温度的测量。
2.5 温湿度调研1.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监测与分析;2.室内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与性能评估;3.外墙隔热、窗户密封性的检验与测量。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将采取以下方法和工具进行:1.与建筑相关人员的访谈调查;2.对建筑的现场观察与记录;3.采集空气质量、噪音、光照、温湿度等数据;4.使用合适的设备(如光照测量仪、温湿度计等)进行实地测量;5.查阅相关建筑文件和资料。
四、数据分析与报告收集到的数据将进行整理和分析,并综合考虑调研的结果,对建筑环境进行评估和优化的建议。
最终,我们将根据调研报告制定相应的建筑环境改善方案,并将其输出为书面报告。
五、项目计划与安排1.预计调研开始时间:YYYY年MM月DD日;2.预计调研结束时间:YYYY年MM月DD日;3.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时间:YYYY年MM月DD日至YYYY年MM月DD日。
六、预算和资源需求1.调研所需人力资源及出差费用;2.调研所需设备和仪器的采购或租赁费用;3.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所需的办公设备和软件费用。
安徽理工大学建筑室内环境调查报告

夏季教室南侧朝阳,下午上课气温很高,最热的时候室内气温能达到35℃,而室内主要的通风方式为自然通风,效果很差,吹风感很小。建议学校能在每个教室安装电扇或者空调,加强机械通风,从而降低室内得热,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湿环境
教室湿度在夏季很低,学生普遍认为空气干燥,室内闷热,学习环境不容乐观。建议学校在教学楼外侧多种植大树,同时对教学楼附近区域可以多洒水,加强空气含水量。
异味处理
教室内异味不明显,学校可以定期在教室内喷洒空气清洁剂以维持室内的空气清新。
小组成员:王嵩陈霄谢辉杨斐祥
2013年6月19日星期五
改进措施:
室内环境改进措施
声环境
教室声源密集,声音嘈杂,声强级在上课放学这两个时间段很高。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建议学校可以在教师的后面加二个音响,加强老师的声音强度,让学生学习的时候听得更加清楚。在建筑建造的时候可以考虑把墙壁加一层隔音材料,这样对室内的声环境控制有一个好的效果。
光环境
夏季教室南侧朝阳,下午上课时的光照强度很大,后排同学看黑板很刺眼,建议最好在南侧的窗户上安装窗帘,这样能有效的阻挡阳光的直射,降低室内的光照强度,减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下表
序号
选项
A
B
C
D
E
1
25%
75%
2
100%
3
25%
50%
25%
4
25%
25%
50%
5
25%
75%
6
50%
50%
7
75%
25%
8
50%
25%
25%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我们可以得知部分人认为该教室比较暖和,夏季在该教室上课比较闷热。几乎所有的人觉得该教室的空气比较干燥。大部分的人都感觉该教室基本没有风,可能是由于部分门窗关着的缘故。一半被调查者觉得该教室明朗,由于调查过程是在下午进行的,而且天气是阴天,教室里并没有开灯。大部分人觉得该教室比较吵闹,也有的人觉得该教室比较安静,可能是由于同学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有同学在小范围内讨论问题。一半人觉得该教室的空气品质是适中的,可以接受的,也有少数的人认为该教室叫清新。整体上看,大部分人对该教室的室内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也有少数的同学对该教室的室内环境不满意。
上海市7幢办公楼室内环境状况调查

上海市7幢办公楼室内环境状况调查当前,在中心城区,办公室职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职业方式,在职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
由于办公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场所,因此其室内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职业人群的健康。
2008年我们对上海市区7幢办公楼的室内环境进行了检测,并结合人群不良主诉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办公楼中室内空气的现状。
1材料与方法在上海市中心城区选择10层以上的办公楼7幢,每幢办公楼选择朝向、楼层有代表性的办公室6间(楼层选择按低、中、高3个层次,每层选2问不同朝向的办公室),共计42间办公室,对每间办公室选择5人进行问卷调查(不足5人则全部调查),由于存在一定的失访率,本次调查共计调查到78人。
检测指标为温度、湿度、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氨、可吸入尘(PM10)、照度、新风量。
评价标准采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其中噪声和照度指标参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GB9669—1996)。
甲醛以大型气泡吸收管采样,测定参照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氨以大型气泡吸收管采样,测定参照GB/T18204.25--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CO测定按照GB/T18204.23—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C02测定按照GB/T18204.24--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PM10测定按照WS/T 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一光散射法》;照度测定按照GB/T18204.21--2000《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新风量检测方法采取非标方法(风速仪法)。
监测仪器主要有大气采样器(大型气泡吸收管)、秒表、数位式照度计/TESl332、风速fg/405-Vl、微电脑激光粉尘仪/LD-5c(H)、脉冲积分声级计/HS5670、通风干湿表/DHM2、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GXH-3011A,所用仪器均经过标准校正。
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研究

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研究引言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对个体的健康、舒适和生产力影响巨大。
近年来,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关注不断增加,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改善措施,为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一、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评估的方法建筑室内环境质量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评估方法有问卷调查、物理检测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问卷调查是评估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向建筑使用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室内环境的感受、满意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评估室内环境的质量。
但是,问卷调查的结果往往受到受访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物理检测是通过测量室内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噪音等,来评估室内环境质量的方法。
物理检测能够客观地反映室内环境的状况,但是它只能提供静态的、片段化的数据,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室内环境的整体质量。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是评估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监测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如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可以了解室内空气的质量,从而评估室内环境的健康风险。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但是它能够提供全面、定量的室内环境信息。
二、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改善措施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改善措施多种多样,从建筑设计、装修材料的选择到室内环境的管理和维护都可以对室内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首先,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室内环境质量是关键。
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开窗设计和通风系统的设置等方式,提高室内环境的通风性和采光性,从而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其次,在装修材料的选择上要注重环境友好性。
选择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装修材料,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此外,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地板、墙纸等装饰材料,也能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
另外,室内环境的管理和维护也是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关键。
定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处理室内污染源,如甲醛超标等,是保持室内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
建筑环保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建筑环保现状,提高建筑行业的环保意识,我们特设计此调查问卷。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30岁()31-45岁()46-60岁()60岁以上3. 您所在的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您的职业:()建筑行业从业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科研人员()企业员工()学生()其他二、建筑环保意识1. 您认为建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水资源浪费()土地资源消耗()其他:__________________2. 您认为建筑行业在环保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优势:__________________不足:__________________3. 您是否了解绿色建筑的概念?请简要说明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4. 您认为我国政府应如何推动建筑行业环保发展?__________________三、建筑环保措施1. 您所在单位是否采取了以下环保措施?()节能建筑()节水设施()绿色建材()废弃物回收利用()其他:__________________2. 您认为以下环保措施中,哪一项对建筑行业环保贡献最大?()节能建筑()节水设施()绿色建材()废弃物回收利用()其他:__________________3. 您认为以下环保措施中,哪一项最容易被建筑行业接受?()节能建筑()节水设施()绿色建材()废弃物回收利用()其他:__________________四、建筑环保需求1. 您认为建筑行业在环保方面有哪些需求?__________________2. 您认为建筑行业在环保方面有哪些困难?__________________3. 您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如何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环保发展?__________________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本问卷!祝您生活愉快![问卷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錄 一、前言 .............................................................................................................................. 2 二、建築概要 ....................................................................................................................... 2 三、考察方法 ....................................................................................................................... 6 四、設計二館內環境測定 ..................................................................................................... 8 五、綠建築指標評估 .......................................................................................................... 13 六、設計二館內環境調查問卷 ............................................................................................ 14 七、結論與建議 .................................................................................................................. 17 八、參考文獻 ..................................................................................................................... 20 附錄A 小組成員工作記錄 .................................................................................................. 20 附錄B-1: 學習自訴 ........................................................................................................ 21 附錄B-2: 學習自訴 ......................................................................................................... 22 附錄B-3: 學習自訴 ......................................................................................................... 23 一、前言 長久以來,人們都渴望有溫暖舒適的環境供居住和工作。在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借山洞棲息,躲避風雨嚴寒。隨著時代的前進,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有能力建造房屋,為自己尋找更安全可靠的庇護之所。建築為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方便,使我們能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度過愉快的時光。而這方面的工作正是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人員所從事的。 隨著時代發展和城市擴大,現代建築日新月異,已不再是過去的平房或低樓層、格局死板的建築,出現了大量新型建築體系,對內部的設備也提出了更多和更高要求。 現階段,有一些建築內部的環境與設備尚存在不盡人意之處,許多方面仍然處在進行著探索和嘗試。如寫字樓和外觀華麗的建築物內部,明顯的存在通風不好導致的空氣品質下降,或者夏季製冷、冬天供暖不到位等問題。 本次,我們組考察的目標,就是針對標的建築物——雲科大設計二館,進行室內環境、濕熱環境、光環境、音環境、及綠建築評估指標的調查診斷,並會提出改善方法。但由於設計二館功能較多,且部分房間未開放外人參觀,本組決定將考察重點放在教室,走道等人流大的空間,其他空間,如器材室、研究室等,只作簡略介紹。
二、建築概要 (一) 設計二館位於雲科大設計學院(下圖),共5層(B1、1、2、3、4),整座大樓辦公室2間,會議室2間,研究室17間,材料器材室3間,各類教室14間。 (二) 使用現況: 1、使用者為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建築與室內設計系、數媒系暨設運研究所之師生; 2、作為教學、學習研究、實踐之地。 (三) 設計二館所有樓層平面圖 設計二館位置: 設計二館周邊環境(4圖): 圖一,設計二館後方 圖二,同學們設計的藝術品,在二館周圍。
圖三,二館後方的林蔭路 圖四,二館正門 三、考察方法 (一)資料蒐集及研析:圖書館及網上查詢關於建築內環境、綠建築指標、等資料資料。 (二)室內溫熱環境現場測定: 由於建築面積大,故對設計二館的房間按功能進行分類,測定並統計具有代表性的資料,包括溫熱環境、光環境、音環境等 (三)簡易分析綠建築指標:查詢綠建築評估的目的、基準、方法,並評估標的物 (四)現場直接訪問調查法:印製30份問卷,分發給在設計二館內的學生、教師,從中得到他們對這座建築內環境的感受,與第(二)所得資料相結合,得出客觀的結論。 (五)測定結果之分析:分析訪談、觀察、調查數據以演證物理環境理論。 (六)結論與建議: 根據所作研究及問卷得出相應結論並提出改善建議。 四、設計二館內環境測定 (一)樣本簡介 1、在二館內所選房間樣本為 設計評圖室DCB05(地下一層)、電腦繪圖室DC324(第三層)、第二樓電梯間與洗手間的走道(以下簡稱二樓走道)。 (二)光環境 1、照度準則 照度(LUX) Place 1500~300 精密製圖,精密實驗,圖書館 1500~300 精密製圖,精密實驗,圖書館 750~200 教室,圖書閱覽室,教職員休息室,體育館 300~75 演講大廳,禮堂,衣物間,走廊,樓梯,休息室 75~30 倉庫,安全梯 10~2 通道(夜間使用) 資料來源:http://wenku.baidu.com/view/c7af834ce45c3b3567ec8bc3.html(百度文庫)
2、照度的計算: (1)計算方法 平均照度= 光源總光通量*利用係數*維護係數/ 區域面積 光源總光通量:光效*瓦數 利用係數: 一般室內取0.4 維護係數: 一般取0.7~0.8 (2) 設計評圖室DCB05的照度計算: 燈管數為5*8*4=160 光效為70 lm/w 瓦數為30w 光源總光通量=160*70*30 面積為34*34*0.4*0.4=185mm2 長寬各34塊磚,磚尺寸0.4m*0.4m 平均照度=160*70*30*0.4*0.7/185=509 LUX 其平均照度為509,符合前文照度準則:750~200 LUX (3)電腦繪圖室DC324: 燈管數為7*7*2=98 光效為70 lm/w 瓦數為26w 光源總光通量=98*70*26 面積為26*23*0.4*0.4=96mm2 長26、寬23塊磚,磚尺寸0.4m*0.4m 平均照度=98*70*26*0.4*0.7/96=522 LUX 其平均照度為522,符合前文照度準則:750~200 LUX (4)二樓走道: 燈管數為4*2=8 光效為70 lm/w 瓦數為26w 光源總光通量=8*70*26 面積為30*7*0.4*0.4=34mm2 長30、寬7塊磚,磚尺寸0.4m*0.4m 平均照度=8*70*26*0.4*0.7/34=120 LUX 其平均照度為180,符合前文照度準則:300~75 LUX 3、小結: 教室內照明良好,但在其他位置,如走道、樓梯等,雖然符合照度規則,但接近下限值,在研究期間,燈具未全部開啟,所以即使在白天也有光照不足的現象。 (三)音環境 1、音環境測量介紹 (1)只使用智慧型手機內軟體測定房間內噪音值(db),鑒於條件限制,可能無法得出較精確資料。 (2)在不同時段,測量4次並記錄。 (3)噪音標準 較高標準 一般標準 較低標準 有特殊安靜要求的教室 ≤40 - -
一般教室 - ≤50 - 有特殊安靜要求的教室 - - ≤55
來源:http://www.doc88.com/p-706221670147.html(道客88) 2、噪音值測定 (1)設計評圖室DCB05:
時間12/25 2:10 2:25 2:37 3:15 db level 45 53 48 50 平均值為49db,符合國家關於對噪音的規定。 (2)電腦繪圖室DC324:
時間12/25 2:15 2:33 2:40 3:00 db level 50 48 56 53 平均值為52db,符合國家關於對噪音的規定。 (3)二樓走道:
時間12/25 3:05 3:10 3:13 3:17 db level 63 57 74 66 平均值為65db,此結果作為與教室的對比,實際意義不大。
軟體測噪音值截圖 4、小結: 教室內有一定的能力隔絕外部噪音,走道相對嘈雜。 (四)溫熱環境 1、溫熱環境測量介紹 (1)使用溫度計測量室溫,並會記錄當時室外溫度,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