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免疫反应过程

合集下载

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免疫反应过程ppt课件

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免疫反应过程ppt课件
接种方法
注射、口服等。
3
接种时间
流感疫苗通常在每年秋季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在 儿童2、4、6个月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在儿童 2、4、6个月时接种。
疫苗接种的效果与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效果
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和死亡风 险,同时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负担 。
注意事项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用,孕妇谨 慎接种,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疼 痛、发热等轻微反应。
03
抗体的产生与作用
抗体的种类与作用
IgG抗体
在感染病毒后产生,能抵御同种 病毒再次感染,参与补体活化和
调理吞噬。
IgM抗体
在感染早期产生,能激活补体, 加速病毒的清除。
IgA抗体
主要在黏膜局部产生,能抵御病 毒入侵上呼吸道、消化道和肺组
织。
抗体对病毒的识别与结合
抗体识别病毒表面的抗原
抗体通过识别病毒表面的抗原,与病毒结合。
细胞因子的产生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来调节免疫应答。
流感病毒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病毒逃逸
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可发 生变异,以避免被免疫系 统识别和清除。
免疫抑制
流感病毒感染可诱导免疫 抑制,从而降低宿主对其 他病原体的抵抗力。
继发感染
流感病毒感染可诱发继发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 感染等。
04
T细胞的应答过程与作用
T细胞的种类与作用
辅助性T细胞
01
辅助其他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反应。
细胞毒性T细胞
02
直接攻击和消灭病毒感染的细胞。
调节性T细胞
03
抑制免疫反应,防止过度免疫。
T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与攻击
T细胞通过受体识别 病毒抗原,激活自身 免疫反应。

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免疫反应过程

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免疫反应过程
接触传播
流感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或其 污染物表面传播,例如触摸感染者的 手、使用感染者用过的物品等。
病毒进入人体细胞
吸附
流感病毒表面有一种叫做血凝素 的蛋白质,可以识别并吸附到人 体细胞表面的受体上,从而进入 细胞。
脱衣
一旦进入细胞,病毒会脱去其蛋 白质外壳,露出其内部的遗传物 质(RNA),并利用细胞内的机 制进行复制。
03
免疫反应的启动和信号传导
免疫细胞的激活
巨噬细胞的激活
流感病毒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巨噬细胞,从而启动免疫反应。
T细胞的激活
巨噬细胞将流感病毒的信息呈递给T细胞,通过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激活T细胞 ,使其发挥免疫效应。
免疫信号的传导途径
炎症反应
流感病毒的感染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通过炎症因子和化学因子的作用,将免疫信号传导至全身各处 。
免疫记忆的形成通常与病原体入侵时产生的抗原(抗 原是一种能够诱发免疫应答的物质)有关。当抗原进 入人体后,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启动免疫应答过程 。
免疫记忆是人体对病原体的“记忆”,使得人体在再 次遭遇相同或相似的病原体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 产生免疫应答,预防疾病。
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会针 对抗原进行增殖和分化,形成特殊的记忆细胞。这些 记忆细胞在人体内长期存在,当再次遭遇相同或相似 的病原体时,它们会迅速活化并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 。
上皮组织
流感病毒在上皮组织中复制和扩散,这些组织包括呼吸道、消化 道和眼部等。
呼吸道细胞
流感病毒主要感染呼吸道细胞,利用这些细胞进行复制和扩散。
神经氨酸酶
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可以分解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帮助病毒 进入细胞内。

病毒感染如何引发免疫反应

病毒感染如何引发免疫反应

病毒感染如何引发免疫反应病毒感染是人类面临的常见健康问题之一。

当病毒侵入人体后,它们会激活人类免疫系统,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这些反应是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帮助我们摆脱病毒侵袭,并加强对未来感染的防御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毒感染如何引发免疫反应,并探讨免疫系统在抵御病毒感染中的关键作用。

首先,当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先天免疫。

先天免疫系统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它几乎立即启动并迅速对抗病原体的侵入。

这种免疫反应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多种细胞和分子的协同作用,直接杀死或阻止病毒的增殖。

如炎症介质的产生,引起体温升高、组织红肿和疼痛,以及吞噬细胞的活化,吞噬病毒、产生抗微生物物质等。

在先天免疫系统的支持下,适应性免疫系统开始发挥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反应,它可以识别和针对特定的病原体。

当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首先会发现并识别病毒的存在。

这一过程是由免疫细胞中的受体负责的,这些受体能够识别病毒的特定分子结构,称为抗原。

一旦病毒的抗原被识别,适应性免疫系统会进入更高级的防御模式,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的关键角色是T细胞,它们能够直接与被感染的细胞相互作用,杀死感染细胞,并释放细胞毒素来清除病毒。

体液免疫则由B细胞和其产生的抗体负责。

B细胞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病毒胞外的抗原,阻止病毒的进一步感染和传播。

除了T细胞和B细胞的作用外,适应性免疫系统还具备记忆功能。

一旦我们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和B细胞完成对抗病毒的任务,它们会留下一些“记忆细胞”。

这些细胞拥有更高的抗体产生速度和细胞杀伤能力,以便在未来再次面对同一病毒时,迅速控制和清除病毒。

这就是疫苗的核心原理,通过引入病毒抗原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细胞,以提高对未来感染的防御能力。

然而,病毒会不断进化,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病毒产生的突变可能导致其抗原发生变化,从而使免疫系统的反应变得不再有效。

例如,流感病毒的抗原性漂变是导致每年大流行的原因之一。

免疫系统在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中的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在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中的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在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中的免疫反应引言流行性感冒,又称为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感染流感病毒,导致疾病和死亡的发生。

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免疫系统在流感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免疫系统在流感病毒感染中的免疫反应的机制和调控。

流感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流感病毒是一种变异能力极强的病毒,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免疫逃逸机制是流感病毒在感染机体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抗原漂变流感病毒的表面糖蛋白HA和NA是免疫系统识别的重要目标。

然而,这些糖蛋白在感染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导致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和攻击。

通过不断漂变表面糖蛋白的抗原性决定簇(epitope),流感病毒可以避免免疫系统的侦测和清除。

抑制免疫细胞功能流感病毒可以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

这些病毒通过抑制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或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来干扰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弱免疫系统的应答能力。

免疫损伤流感病毒感染会导致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从而引起免疫损伤。

激活的免疫细胞会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导致组织炎症和损伤。

免疫系统的应答先天免疫应答流感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先天免疫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通过吞噬病毒颗粒和释放杀伤性物质来清除病原体。

另外,树突状细胞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促进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从而加强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是针对具体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它对于清除已感染细胞和生成记忆细胞具有重要意义。

适应性免疫应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部分。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介导。

抗原递呈细胞通过MHC分子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的效应功能。

激活的T细胞能够选择性地杀伤已感染细胞,从而清除病原体。

2020生物高考热点:与病毒相关的习题训练

2020生物高考热点:与病毒相关的习题训练

1.2019年12月开始爆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下图表示冠状病毒的增殖和表达过程。

冠状病毒的S蛋白是入侵细胞的关键,其能与肺部等细胞表面的受体血管紧张转化素Ⅱ(ACE2)结合,让病毒与细胞相连。

同时,在一些蛋白酶的作用下,S蛋白的特定位点会被切开,促进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让病毒进入细胞。

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A.病毒的RNA侵入细胞后可以作为模板翻译出RNA复制酶,催化RNA的复制B.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表明,冠状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类似于胞吞C.病毒侵入机体后,机体必须依赖细胞免疫才能彻底清除病毒D.S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寨卡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

下图表示寨卡病毒的增殖和表达。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寨卡病毒属于RNA病毒,体内含有逆转录酶B.病毒RNA复制时需要的酶在宿主细胞内合成C.病毒RNA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D.病毒R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3.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可获得核酸含32P标记的子代病毒C.病毒能进行增殖,所以被认为是一种生命形式D.病毒结构简单,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病毒的衣壳决定其抗原的特异性,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②含RNA的病毒较含DNA的病毒更易发生变异③病毒呈现不同形态的直接原因是衣壳粒的排列方式不同④灭活的病毒不具有抗原性,可作为细胞工程的诱导剂⑤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能够在寄主体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A.四项正确B.仅一项正确C.两项正确D.三项正确5.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

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训练16 免疫调节(解析版)

2021年高考生物真题训练16 免疫调节(解析版)

专题16 免疫调节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 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抗体能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详解】A、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病毒,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也能使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B、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C、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D、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原体特有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相应抗体,D正确。

故选D。

2.(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试卷·6)在天花病毒的第四代疫苗研究中,可利用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成分)制作疫苗。

注射该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识别天花病毒的抗体。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可通过基因工程途径生产这种疫苗B.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C.该方法制备的疫苗不会在机体内增殖D.天花病毒蛋白的亚单位是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运用:(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3)利用基因工程生产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免疫调节》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免疫调节》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汇总《免疫调节》1.(2021·6月浙江月选考)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

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成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C.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战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答案】A【解析】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核酸但检测不到病毒抗体,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2.(2021·湖南高考真题)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答案】D【分析】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 ,可推知法氏囊相当于人体的骨髓造血组织,是B淋巴细胞产生和分化的部位,所以是鸡的免疫器官,A正确;B、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进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产生,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衰退,B正确;C、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孵出当日摘除,会导致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C正确;D、IBDV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应在感染前注射,用于免疫预防,发病后再使用不会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错误。

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免疫反应过程ppt课件

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免疫反应过程ppt课件

05
流感病毒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并 发症与病理变化
并发症的种类与发病机制
并发症种类
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 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发病机制
并发症的发生与病毒对呼吸系统、心 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以及免 疫反应过度导致的组织损伤有关。
病理变化的表现与诊断依据
病理变化表现
流感病毒感染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炎症、肺组织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 。
甲型流感病毒
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大 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
变异能力较弱,感染后症 状较轻。
丙型流感病毒
感染后症状较轻,但可引 起爆发流行。
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与危害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等。
危害
可引起高热、头痛、咳嗽、喉咙 痛、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严 重时可导致肺炎、心肌炎等并发 症,甚至危及生结合
流感病毒通过识别细胞表 面的唾液酸受体,与细胞 表面结合,开始入侵过程 。
膜融合
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将病 毒核心释放到细胞内。
脱壳
病毒核心释放出核酸和蛋 白质,开始复制和扩散。
流感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与扩散
核酸复制
流感病毒的核酸在细胞内复制,产生 新的病毒基因组。
蛋白质合成
装配与释放
新的病毒粒子在细胞内组装,并通过 细胞膜释放到细胞外,继续感染其他 细胞。
利用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合成 新的病毒蛋白质。
流感病毒对机体的损伤与病理变化
炎症反应
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导 致组织损伤和病理变化。
细胞凋亡
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细胞凋亡,清除 被感染的细胞。
免疫应答
机体对流感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应答 ,清除病毒并防止再次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一、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干扰素的作用
干扰素( IFN)是病毒感染的细胞或其它活化细胞产生 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 多种生物学活性。干扰素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 白( AV P),该蛋白抑制病毒的复制、限制病毒的扩散 。在感染的起始阶段特异性免疫尚未形成之前,干扰素 发挥重要的抗病毒作用。
Company Logo
四、免疫反应的验证
(2)外周血IL-12水平的检测
原理:白细胞介素12又称NK细胞刺激因子(NKSF)。IL-12主要 由单核巨唾细胞、NK细胞和B细胞分泌,主要生物学活性有:①促进 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的增殖;增强Th细胞、NK细胞、LAK细胞 及CTL的生物学活性。②诱导Tn向Th1分化,并促进Th1的增殖和 发育,与IL - 4共同调节Th1/Th2平衡,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
/moban
Company Logo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主要作用于细胞外游离的 病毒。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B细胞 膜上的抗原受体(BCR)与其特异性结 合,成为B细胞活化的信号,使B细胞 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 在流感病毒抗原的刺激下合成并分泌 具有抗病毒效应的抗体。
❖ 补体结合抗体: 此类抗体不能中和病毒感染性,但可通 过调理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moban
Company Logo
三、小结
❖ 总之,机体抗流感病毒免疫应答由非特异性免疫应 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共同来完成。非特异性免疫先于 特异性免疫发生,主要通过屏障结构、非特异性免疫 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和体液免疫分子(补体、干 扰素)等发挥抗病毒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建立在非特 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受流感病毒抗原的诱导而发生。 但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强烈、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 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挥特异性抗流感病毒 作用。
/moban
Company Logo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 应答
该细胞称抗原提呈细胞( APC) ;APC膜上的抗原肽— MHC-1类复合物与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TCR)特异性结合 ,使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 L)。CT L可通过抗原受体识别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细胞,然后 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物质,攻击和杀伤靶细胞,达到清除 或释放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体,从而在抗体的配合下清除病 毒。CTL还通过分泌IFN、TN F等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 。CD4+ T 细胞受流感病毒刺激后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 应性Th 1细胞,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诱发炎症反应,促进 CTL的增殖和分化,在抗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moban
Company Logo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 病毒中和抗体: 该抗体能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封 闭其细胞受体结合的病毒抗原表位或改变病毒表面抗原 构型,阻止病毒吸附、侵入易感细胞,但不能直接杀灭 病毒。
❖ 血凝抑制抗体:表面含有血凝素的流感病毒可刺激机体 产生血凝抑制抗体,该抗体能中和病毒的感染性。
吞噬细胞的 作用
当第一道防线不足以阻挡病毒的入侵时,病毒则侵 入呼吸道粘膜下组织,此时局部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与此同时,补体被激活,其活化产物C3b /C4b通过 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活化的吞噬细胞 释放大量的促炎因子和炎症介质,进一步增强免疫应答
和炎症反应。
/moban
一、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流感病毒感染的早期,首先引起 ❖ 防御屏障 ❖ 吞噬细胞 ❖ 干扰素 ❖ NK细胞 等为主的非特异性免疫
/moban
Company Logo
一、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防御屏障作用
在感染的初期,呼吸道粘膜及其分泌物等 构成第一道防御屏障,阻挡流感病毒的侵入,
再通过纤毛的摆动,排除病毒,净化呼吸道。
/moban
Company Logo
三、小结
❖ 流感病毒多种多样,但只要感染过同一种病毒发生 了感冒,之后再感染同一类病毒时就不会感冒了。这 是因为免疫记忆。用同一抗原再次免疫时,可引起比 初次更强的抗体产生,称之为再次免疫应答或免疫记 忆,无论在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均可发生免疫记忆现 象。在体液免疫时,对TD抗原的再次应答可表现为 抗体滴度明显上升,免疫球蛋白类别可由IgM转换为 IgG,而且抗体亲和力增强。提示再次应答不仅发生 抗体量的变化,而且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实验证明, 免疫记忆的基础是免疫记忆细胞的产生。
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免疫反应过程
Outline
一、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 三、小结 四、免疫反应的验证
流感病毒的结构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流感病毒可以分成甲(A)、乙(B)、丙(C)三种类型,其中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分成许多亚型。
Outline
四、免疫反应的验证
方法:
• 将小鼠随机分 2 组,设病毒组和正常组。 • 在乙醚轻度麻醉下, 滴鼻感染 15 滴LD
50 流感病毒液,感染后 5 天, 杀剖小鼠, 称体重和肺重测定肺指数。采血分离血 清, 收集鼻咽冲洗液、 支气管肺泡灌洗 液、 肠道冲洗液进行 ELISA法检测 IgA 含 量。
/moban
NK细胞的作 用
NK细胞是自然杀伤的淋巴细胞,在干扰素 和细胞因子的诱导下, NK细胞即可活化,活 化的NK细胞直接与病毒感染的细胞(靶细胞)接 触,并通过释放穿孔素裂解靶细胞,达到抗病
毒的作用。
/moban
Company Logo
二、特异性免疫的作 用尤为突出。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依靠血 凝素(HA)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经过吞饮进 入胞浆后在其内合成病毒蛋白而成为内源性 抗原,此内源性抗原降解为抗原肽,然后与 MHC-1类分子结合成抗原肽—MHC-1类复合 物,然后表达于细胞膜上,供CD8+T细胞识 别。
/moban
Company Logo
四、免疫反应的验证
(1)IgA的检测
❖原理:病毒首先侵袭呼吸道黏膜, 而黏膜表面的 分泌性 IgA 可以有选择的转移到黏膜表面, 能够 结合病毒防止其粘附和进入。因此,只需检测IgA 的变化即可证实是否为免疫反应。
/moban
Company Log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