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德磊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3.假定货币供应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应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右移10亿美元;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地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应;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应;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应;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应。
解答:A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
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
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
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课件叶德磊编着习题答案完整版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用来衡量消费者收入的变 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的变动程度。
Q Q M Q M Q EM = M M Q M Q M
(一)正常商品 其EM>0,说明商品需求与消费者 收入成正向变化. 奢侈品的EM>1。 必需品的0<EM<1 。 (二)低档商品 其EM<0,说明商品需求与消费者 收入成反向变化.
第一节
一.需求与需求函数
需求
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 一定的商品价格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 品的数量。
需求的两个条件:(1)有购买欲望 (2)有购买能力
需求函数就是表示某一特定时期内市场 上某种商品需求量(Qd)与其价格(P)之间的 关系。 Qd = f (P)
二.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是表示和反映价格与需求量之 间的反向关系的函数曲线。
供给量变化和供给变化的图示
P
● ●
O 供给量的变化 (点的移动)
s
P
S2 S S1
Qs
O
供给的变化 (线的移动)
Qs
第三节 需求与供给的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一)一般性定义 需求弹性是表示和衡量某一商品的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 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 是表示价格的变化所导致的商品需求量变 化的程度。
供给规律: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 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三.供给量变化和供给变化 1.供给量的变化:是指除了销售价格以外, 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情况下,只是由 于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供给者愿意而且能 够供给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2.供给的变化:指在决定供给量的价格因素 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如 生产技术、要素价格等)而引起的供给者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十四章(新).docx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解答:⑴投资支111增力口 10亿美元,即有原先的i=e-dr 变成i=e-dr+l(),又a + i a + e-dr + y= ----- = ------------------- 1-0 1-0以选(3)o (2) 净税收增加1()亿美元, 即I S 会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所即意味着Ar = 10有根据公式⑶如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则货币总供给量就不变,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处于交 易动机和谨慎动机,需求量也会增加,从而货币需求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吋,利率上升。
防+ M +10⑷根据L=M 即紗-防=M +10可以得到y = ---------------------------- 使LM 右移10亿美元除 k以k 。
⑸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 Illi 线右上方,即代农投资小于储蓄,而同时出现在LM 曲线的左下方,即表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2、 解答:第一个项目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实际利率是3%,具现值是120/(1.03X1.03)= 113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值得投资.同理可计得第二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130/(1.03X1.03X1.03)=114万美元,大于100万美 元,也值得投资.第三个项冃回收值的现值是130 / (1.03 X 1.03 X 1.03X 11.03)=115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 也值得投资.如果预期利率是5%,则上而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分别为:120/(1.05X1.05)=108.84万美 元,125 /(1.05X 1.05X 1.05)=107.98 万美元,130 /(1.05X 1.05X 1.05X 1.05)= 106.95 万美元. 因此,也值得投资.3、 如果预期通胀率是4%,贝IJ 120万美元,125万美元,130万美元的现值分别为120/(1.04 X 1.04)=110.9 Ji 美元,125 / (1.04X1.04X1.04)=111.1 万美元和 13() / (1.04X 1.04X 1.04X 1.04)=111.1万美元,再以3%的利率折成现值,分别为:110.9/(1.03X1.03)=104.5万美元, 111.1 /(1.03X1.03X1.03)=101.7 万美元,111.1 /(1.03X 1.03X 1.03X 1.03) =98.7 万美元。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国民收⼊5.某年发⽣了以下活动:(a)⼀银矿公司⽀付7.5万美元给矿⼯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b)银器制造商⽀付5万美元⼯资给⼯⼈造了⼀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最终产品⽣产法计算GDP(2)每个⽣产阶段⽣产多少价值?⽤增值法计算GDP(3)在⽣产活动中赚得的⼯资和利润共为多少?⽤收⼊法计算GDP答案:(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为40万美元,所以GDP=40万美元(2)开矿阶段⽣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产40-10=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殖为40万美元(3)在⽣产活动中,所获⼯资:7.5+5=12.5万美元;所获利润:(10-7.5)+(40-10-5)=27.5万美元,⽤收⼊法计算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
6. ⼀经济社会⽣产三种产品:书本、⾯包和菜⾖。
它们在1998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试求:1998年1999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包菜⾖(千克)10美元2001美元5000.5美元11010美元2001.5美元4501美元(1)1998年名义GDP;(2)1999年名义GDP;(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答案:(1)1998年名义GDP=10×100+1×200+0.5×500=1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0×10+1.5×200+1×450=1850美元(3)1998年实际GDP=1450美元;1999年实际GDP=10×110+1×200+0.5×450=1525美元实际GDP变化率:(1525-1450)/1450=5.17%(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GDP为10×100+1.5×200+1×500=1800美元实际GDP变化率:(1850-1800)/1800=2.8%7. 根据上题数据,⽤1998年作为基期:(1)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2)计算这段时间的通货膨胀率;答案:(1)1998年GDP折算指数:(1450/1450)×100=1001999年GDP折算指数:(1850/1525)×100=121.31 (2)通货膨胀率:л=(121.31-100)/100=21.31% 8. 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商,A⼚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
(3)总量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包括国民经济种物品和劳务总产出量以及各种资源的总使用量是如何决定的,它们又是怎么发生波动,各种物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如何变化,经济增长状况怎样等相关问题。
主要研究四个问题:(1)什么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为什么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存在着显著差异?(2)哪些因素导致了通货膨胀?(3)失业问题(4)国际经济。
4.结合实例,谈谈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何在?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预测,无论是私人的储蓄、消费、投资等决策,还是政府的货币发行、财政支出等决策,都需要对将来的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作出基本的判断。
通过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可以帮助国家解决通货膨胀、失业、对外贸易等问题。
5.如何理解凯恩斯法则?凯恩斯法则与萨伊法则对立。
萨伊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供给创造需求”,资本主义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生产过剩的现状,更不会出现就业不足,既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而凯恩斯认为“需求创造供给”,资本主义的常态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他认为:市场上的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是刚性的,或者说价格的调整滞后于数量的调整,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根据凯恩斯的定义,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减少,企业库存逐渐增加。
这样企业不得不减少工时、降低产量,尽量维持生产的状况,以度过难关。
如果销售困难的局面不能扭转,那么企业将解雇工人,从而使失业工人人数增加。
同时,企业倒闭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随着失业的增加和企业倒闭的增加,社会总产量大为下降。
凯恩斯进一步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存在着某种必然性。
这种必然性的根源在于人们的三大心理定律。
即消费倾向基本心理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
凯恩斯认为这三大心理定律会导致消费不足和投资支出不足。
一般而言,随着收入提高,消费支出也提高。
但是由于心理作用,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不断减少,这就使得消费倾向递减。
宏观经济学23-26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八篇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复习题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答: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一个买者的1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
由于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相等。
2.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贡献更大?为什么?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的贡献大。
因为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
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的贡献更大。
3.农民以2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
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面包以3美元的价格出售。
这些交易对GDP的贡献是多少呢?答:对GDP的贡献是3美元。
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许多年以前佩吉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美元。
今天她在旧货销售时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答:现期GDP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5.列出GDP的四个组成部分。
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也叫做总量经济学,它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经济总量决定及其变化的科学研究,来提醒和描述稀缺资源配置、国民收入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增长和开展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2.凯恩斯学派(Keynesian)是最初由凯恩斯等人开创的、二战以后在欧美等兴旺国家开展起来、并迅速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认可与推崇的宏观经济学学派。
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获得最大开展。
主要代表有凯恩斯、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等。
3.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 E*pectation School〕是在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并加以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与有关经济理论相一致的"理性预期〞。
4.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y school〕是1950-19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货币学派的政策主主要有: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认为"货币最重要〞;主实施"单一规则〞即固定货币供给增长率的货币政策。
5.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是19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变化。
其政策主有:崇尚"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应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反对过多社会福利,反对通货膨胀,竭力主大幅度减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 一、教材上的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梗概) 1.GDP与GNP这两个指标的运用功能有何差异? 答:GDP衡量的是一国领土范围内或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产值,而不管这些产值的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GNP衡量的是一国国民或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由于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的数据不足,GNP较难统计,GDP则较易衡量;GDP相对于GNP来说是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衡量指标(如本国使用外资时解决的是本国就业问题)。 2.某国的企业大量缩减在国内的投资,增加在国外的投资,这对该国的GDP与GNP有何影响? 答:会减少该国的GDP或者放缓该国GDP的增长速度,并增加该国的GNP。 3.阐释GDP的三种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原理。 答: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按市场价格首先计算各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中的增加值,然后再将各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为统计期内的GDP。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会被各经济主体所购买,因此,将各经济主体在该时期的购买额或支出额加总,便可得到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产值即GDP。这便是支出法的基本原理。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GDP是由劳动、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和政府这一服务性要素共同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会分解为各种要素的收入。于是,将这些要素收入全部加总并进行必要的技术调整,便可得到对应的GDP。这是收入法的基本原理。 4.登陆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阅读最近一个年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了解该年的GDP等数据。答:略。 5.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在两部门经济中,Y=C+S,那人们在口袋中的零用钱和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的收入不是没有被计入吗?谁来解释一下?学生大头回答说,这些收入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的比例很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计。学生大眼回答说,因为储蓄被定义为总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所以购买股票、债券的收入及零用钱被归于储蓄(S)中计入进去了。你同意谁的看法?答:大眼说得对。 6.从GDP指标的局限性出发,分析树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观的重要性。 答:正是由于GDP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国民的福利享受状况,所以不能单纯地追求GDP的增长,而要树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观,GDP的增长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内容。譬如,环境问题是GDP所不能反映的,GDP的增长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 7.下列哪些项目计入GDP?哪些项目在计算GNP时要计入? 答:(1)不计入。 (2)计入GDP。 (3)计入GDP。 (4)计入GDP。 (5)计算GNP时要计入。 (6)计算GNP时要计入(减去)。 (7)18万元计入GDP。 二、附加的思考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电力有时是中间产品,有时又是最终产品。( ) 2.保姆的劳动工资计入GDP,但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不计入GDP。( ) 3.某人的工资计入GDP,但其奖金不计入GDP。( ) 4.某人的工资计入GDP后,其购物支出额就不应再计入GDP。( ) 5.存货投资就是指统计期内新增加的存货的货币值。( ) 6.政府投资属于一种政府购买,但政府购买并不都体现为政府投资。( ) 7.根据GDP的计算方法,一国出口的多少与该国GDP水平无关。( ) 8.折旧一般小于设备的自然磨损。( ) 9.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都不应计入GDP。( ) 10.一个经济体同一期限内的GNP不一定大于GDP。( )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支出法下,不计入GDP的是( )。 A.理发支出 B.购房支出 C.购买股票的支出 D.外国人购买出口产品的支出 2.在支出法下,哪一项对GDP的计算不产生影响?( ) A.购买食品的支出 B.购买股票的支出 C.购买进口品的支出 D.购房支出 3.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GDP中包含了直接税 B.NDP中未包含间接税 C.NI中包含公司所得税 D.PI中包含了政府转移支付 4.设某国的代表性商品为甲、乙、丙三种,1999年它们的价格分别为2、5、10美元,2009年分别为6、10、30美元,它们在消费支出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20%和50%,1999年作为基年的价格指数为100,则2009年的CPI为( )。 A.271 B.560 C.280 D.800 5.如果某经济体2010年的名义GDP为300亿,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200亿,基年的GDP缩减指数为100,那么2010年的GDP缩减指数为 A.150 B.660 C.220 D.250 6.下列哪一项关系最可能成立?( ) A.NDP≥GDP≥NI B.NDP≥NI≥GDP C.GDP≥NI≥NDP D.GDP≥NDP≥NI 7.影响中国GNP水平的是( )。 A.中国游客在美国的消费支出 B.英国游客在中国的消费支出 C.法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劳务收入 D.以上三项都会影响 (三)计算题 设某经济体只生产X、Y和Z三种最终产品,2009年和2010年的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试以2009年为基年计算:(1)2009年的名义GDP和实际GDP;(2)2010年的名义GDP和实际GDP;(3) 2010年的名义经济增长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 参考答 2010年2009年 案: 品产 格价 产 量 价产 量 格判 6 25 5 X 20 :断题8 25 30 6 Y ~第19 30 Z 40 7 题:10 √、√、×、√、×、 √、×、×、×、√ 单项选择题:第1~7题:C B B C A D D 计算题:(1)560、560;(2)620、485;(3)10.71%、13.39% 第二章 一、教材上的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梗概) 1.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给高收入者或给低收入者增加等额的收入,何种办法更有助于提高社会总需求?为什么? 答:给低收入者增加等额的收入更有助于提高社会总需求。原因在于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2.根据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政府临时增加困难补助金的发放是否能使人们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政府临时增加发放的困难补助金不属于可预期的、稳定性的持久收入。 3.假定有两个老人均购置了住房,其中一位说,我积蓄了一辈子钱,昨天总算买了一套房,住了一夜便来到天堂;另一位说,我住了大半辈子的宽敞的房子,昨天总算还清了当初买房的贷款,今天就来到天堂。请分析这两位老人的购房行为分别符合哪种消费函数理论的描述? 答:前一位符合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描述,后一位符合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描述。 4.根据经济学原理,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提倡节俭? 答:不应。如果国民收入水平低于理想中或意愿中的国民收入水平,应该通过增加消费等办法提高总需求或总支出。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提倡节俭,那生产出来的商品怎样卖出去呢? 5.两位学生在争论,一位说是消费变动引起收入变动,另一位说是收入变动引起消费变动。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都没有错。经济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系统。 6.你认为现实社会中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投资乘数效应的充分发挥或投资乘数的大小? 答:譬如投资意愿、市场情况等。如果市场情况不好,企业的投资意愿缺乏,处于投资乘数链条中的企业就不会将能够用于投资的资金全部用于投资,投资乘数效应就不能充分发挥或投资乘数会趋小。 7、8略。 9.由班级若干同学组成正、反两方举行辩驳赛,双方同学先各自阐述本方基本观点,然后依次反驳对方观点,尔后再由各自主辩总结,最后由班级其他同学洁问、发言。辩驳赛题目为: 正方:绝对收入消费函数论更适合于描述现实消费现象 反方:相对收入消费函数论更适合于描述现实消费现象 准备的基本思路(供参考): 正方: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总是受到现实收入条件的制约。周围人的消费或自己过去阶段的消费水平不可能成为自己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我们不会见到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去买奔驰轿车。 反方:消费上的攀比或者消费上的相互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这当然不是说人们的消费水平可以脱离自己的现实收入条件的制约。我们确实可以经常发现这类现象:有的人本来不准备买房买车,但是周围买房买车的人多了,他也只好“被迫”买。 二、附加的思考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E E 点以左,表.在平面图上,消费曲线与 1是收支平衡点,线的交点45.
示有正储蓄。( )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不一定引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结论。( ) 3.长期消费函数曲线的斜率既是边际消费倾向也是平均边际消费倾向。( ) 4.股票价格上涨后,股票投资者增加了自己的消费支出,这可用财富效应来概括。( ) 5.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对应的必是边际储蓄倾向递增现象。( ) (二)单项选择题 1.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决定于( )。 A.MPC和APC B.MPC和APS C.MPC和MPS D.APC和MPS 2.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1b . A. B KK
TRGm1t)mt)1b(11b(bY1K D C..
Tm(1t))1b(1tmX1b3.相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表明( )。 A.MPC可能会提高 B.MPC可能会不变 C.MPC会下降 D.人们的实际收入决定了消费水平 4.理论上,投资乘数效应的产生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 A.初始投资会全部转化为收入 B.消费增量不断趋于减少 C.收入增量不断趋于增加 D.生产消费品的厂商没有库存品 5.下列哪一项会改变理论上计算出的投资乘数值?( ) A.新增消费用于购买不同的产品 B.边际消费倾向接近1 C.新增消费不断地促进收入的增加 D.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 6.下列哪一项陈述不符合投资乘数理论?( ) A.投资的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倍数减少 B.投资乘数的计算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为假定前提 C.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正相关 D.消费增量最终趋近于零。 K代表对外贸易乘数,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如果以( ) 7WKK负相关税率与边际消费倾向与A. 正相关 B.WWK负相关 D.政府转移支付与边际进口倾向与正相关 C.KWW8.假设某经济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边际进口倾向为0.2,比例税率为0.1,则该经济体的转移支付乘数为( )。 A. 3/2 B. 1/0.1 C. 18/7 D. 1/0.6 (三)计算题: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30+0.8Y(Y为可支配收入),I=60,G=50, dd 。0.05Y-NX=50,净出口函数为T=6.25+0.15Y税收函数为 求:(1)均衡收入;(2)如果投资增加到10,均衡收入会增加多少? 参考答案: 判断题:第1~5题:×、×、√、√、√ 单项选择题:第1~8题:C D A C D B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