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备考: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6-20)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本题共4小题,19分2019年高考全国1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汇集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汇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8分)和徐都曹[南朝齐]谢眺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萌道周。
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注】徐都曹:徐勉。
都曹,官名。
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
皇州:帝都,指建康。
结轸:停车。
俶载:指农事伊始。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诗余选集》D.《律诗集粹》13.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叙述与写景结合B.寓情于景物之中C.用典而不失自然D.铺陈和比喻兼用14.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最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5分)答案:(三)(8分)12.B(1分)13.D(2分)14.(5分)答案示例:我觉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一联写得最好。
这一联写日光遍布江上,青草沐浴着阳光,在微风中摆动。
其中“动”“浮”二字,捕捉精准,感受细腻,化虚为实,最有表现力。
阳光本是最难以捉摸的,作者却能抓住阳光落于江上、波光粼粼的画面,写出日光仿佛在江上跳跃的效果。
日光又落在草叶上,风吹草动,仿佛风也有了光,浮动在草际。
这一联描绘的画面清新灵动,明丽旖旎,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赏景的喜悦,很有感染力。
评分说明:选诗句和对诗句的赏析分别评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项经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
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
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无敢冒利者。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
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升太平府知府。
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
”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移治临江。
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
2019年湖北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9年湖北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A. 臣闻之,天下之大义也。
B.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B.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答案:(1)A. 义:正义,道义。
B. 廷:朝廷。
(2)A. 王如果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的百姓就会接近于安居乐业了。
B. 况且天下并不是弱小的,雍州的土地,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都是自然形成的。
2.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2)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张三、李四和王五。
(2)文章的主题是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数学试题及答案1. 解下列方程:x^2 - 5x + 6 = 0答案:x = 2 或 x = 32. 证明下列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x,有x^2 + y^2 ≥ 2xy答案:证明:根据基本不等式,我们有 (x - y)^2 ≥ 0,展开得 x^2 - 2xy + y^2 ≥ 0,即x^2 + y^2 ≥ 2xy。
三、英语试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rrect?A. He is one of those students who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B. He is one of those student who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答案:A2. 阅读理解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Question: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答案: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eamwork in achieving success.以上为2019年湖北高考部分试题及答案的word版排版示例。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12分,每小题3分)(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
祖脩,有名魏世。
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
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
”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
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
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日:“裒在此。
”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或有助之者,不听。
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
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
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
”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
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
”因执手涕泣而去。
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裒后更嫁其女。
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
今贤兄子葬父于,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
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
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
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2019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7套含答案及解析)

2019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7套含答案及解析)1.【来源】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负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转角立。
爱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抉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冷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镀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碱。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途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弱,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其在,即使公、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县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善文士无毛发之用。
子相独不然。
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藩落。
属有岛寇事⑥,在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
既又佐其案为儒生师帅。
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铎,谓:“麒麟风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
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风言,三叹加飨食。
《项经传》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上海市高考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项经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
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
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无敢冒利者。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
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升太平府知府。
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
”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移治临江。
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
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曰:“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籴之法,民赖以存治。
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曰:“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
民尽死,赋从何出?”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郡先。
时中官刘瑾用事,权擅天下,天下吏多赂瑾者。
其有司以上赂各有等,公勿赂,瑾怒。
或以告公。
公曰:“人各有志,彼乌怒?即怒,吾命耳。
”卒弗赂也。
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
公曰:“吾乃今可休矣。
”遂具疏请老,以江西右参政致仕。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注】羡余:赋税的盈余。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循故实(2)比又视南城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稽录羡余()A.登记B.仔细C.核查D.延迟(2)无敢冒利者()A.侵犯B.贪占C.冒充D.盗窃17.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18.用“/”为第段画线部分断句。
(3分)19.第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3分)20.第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2019届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文言文阅读

[题组一对点练]一、翻译下面的文段,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
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
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
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余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答:答案:译文: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人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
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
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
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又跟她一起织布。
加点词:①烛:名词活用为动词,买蜡烛;②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夜里,在晚上;③夜:名词活用为动词,夜织;④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
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
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
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
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选自《隋书》)(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译文:(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译文:答案:(1)(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12分,每小题3分)(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衷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
祖脩,有名魏世。
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
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日:“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日:“责在元帅。
”帝怒日:“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
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
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轨到墓日:“裒在此。
”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或有助之者,不听。
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
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
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己四十年矣。
”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屩,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
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
”因执手涕泣而去。
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
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
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
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
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
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备考: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6-20)16.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很多求学的感受。
③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说"顾"。
"顾"解释为"看"、"回头看"、"拜访"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仅仅"、"但"。
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仅仅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
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上述两例中的"顾",也解释为"仅仅"。
二、指"反而"、"却"。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 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17.蒲松龄之妻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
孺人②止之曰:"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
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
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
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
松龄笑曰:"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
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
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选自清.蒲松龄《述刘氏行实》)[注释]①进取: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
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
②孺(rú)人:妻子。
③台阁:宰相。
④以肉鼓吹:犹言一呼百诺。
⑤入闱:参加科举考试。
⑥褊(biǎn)心:私心。
⑦穆如者:端庄的人。
此指妻子。
⑧夫人:此指贵夫人。
⑨觖(jué)望:不满意。
[文言知识]说"显"。
''显"是个多义词。
一、指"明显"、"显著"。
成语有"显而易见"。
二、指"高贵"。
上文"倘命应通显",意为如果命运中应该通达显贵。
所谓"显宦,'即是显贵的高官。
三、指"显出"、"表现"。
如"大显身手"。
四、旧时对先人的美称。
如"显考"(已死去的父亲)、"显妣"(已死去的母亲)。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快________②罔________③但________2.翻译:①君勿须复尔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松龄善其言乎词_________________;③往往情见_________________;④或媚以先兆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上文的两个"顾":①"颐儿孙入闱"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②"自顾有何功德"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18.杭世俊喜博先生①一岁必两归钱塘②。
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
时钱文敏视学③浙中。
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
踏过桥下,文敏从舆④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
文敏即出舆揖曰:"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
"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
"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
始寻道反。
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日:"汝何人?学使⑤见敬若此?"曰:"此我衙门中后辈耳。
"遂不告姓名去。
(清·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注释]①先生: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检讨(即翰林院里掌管编修国史的人)。
②钱塘:今浙江杭州市。
③视学:职官名称。
此指以视学身份视察学校。
④舆(yú):轿子。
⑤学使:即"视学"。
[文言知识]说"固"。
"固"是个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一、指"坚固"。
如成语"固若金汤"。
二、指"坚持"。
上文"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其中两个"固"均指"坚持"、"坚决"。
三、指"本来"、"诚然"。
如《六国论》:"至于*,理固宜然。
"四、指"岂"、"乃",表反诘。
如"仁者固如此乎?"意为有仁慈心肠的人难道会这样吗?[思考与练习]1. 解释:①或________②博________③酣________④揖________⑤业________⑥却________⑦反________2.翻译:①张盖往访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正诣宅谒前辈耳__________________;③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上文"学使见敬若此"中的"见"有以下解释,哪一项是准确的? _________ ①指代"你";②看见;③被;④同"现"。
19.答李几仲书①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
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为足下③道者,皆在中朝④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
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
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
④中朝:朝廷中。
[文言知识]说"就"。
"就"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
上文"以就晚成之器"中的"就",解释为"成"或"成为"。
"就学"、"就业"、"就职"中的"就",均作动词用,意为"走进学校"、"踏上工作岗位"、"走上职务岗位"等。
成语"就地取材",意为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事不就",即事不成。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长者_________②然________2.理解:"学问琢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晚成之器"即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其自废惰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择:"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准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①当继续给你写信;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④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20.黄庭坚论书法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于老夫④。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⑦,譬如木人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幼安然吾言乎?(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注释] ①幼安:北宋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
②草:草书。
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
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
④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
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
⑥蚋(rul):一种吸血的小虫。
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
⑧木人:木偶人。
[文言知识]说"工"。
"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
而它在文言中又指"好"、"精妙"、"擅长",这个点要特别注意。
上文"亦不较工拙"与"人叹其工"中两个"工",均指"好"、"精妙"或"巧妙"。
成语"同工异曲"或"异曲同工",是指曲调虽不同,但同样美妙,比喻所做的虽然不同,成绩却一样好。
"工书"、"工画",即擅长书法及擅长绘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法②已③拙④中 2.翻译:①未尝一事横于胸中②幼安然吾言乎?3.理解:"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是形容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