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练习第一篇《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后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
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注] ①头风:头痛病。
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相陈珪举孝廉举:推荐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宥:宽容C.太祖苦头风苦:痛苦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强:勉强2.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B.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C.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D.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马伶传(崇明区)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马伶传(崇明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马伶传(明)侯方域①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
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②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①。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
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
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③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
”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者也。
然无以易李伶。
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
子又安从受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
严相国俦也。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此吾之所为师也。
”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④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
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
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
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节选自《晋书》)[注释]①《鸣凤》,即《鸣凤记》,明代王世贞戏曲家作品,讲的是明朝忠臣夏言、杨继盛等人与奸相严嵩及其党羽不屈斗争的故事。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梨园以技鸣者()(2)已而论河套()解析:(1)闻名/出名(2)不久/继而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于頔(崇明区)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于頔(崇明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①于頔,字允元,河南人也。
始以荫补千牛,调授华阴尉。
充入西蕃计会使,有出疆专对之能。
②出为湖州刺史。
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顷,久堙废。
頔命设堤塘以复之,岁获粳稻蒲鱼之利,人赖以济。
州境陆地褊狭,葬者不掩柩,頔葬朽骨凡十余所。
改苏州刺史,浚沟渎,罢淫祠,整街衢,至今赖之。
虽为政有绩,然横暴已甚,杖前部尉以追憾。
观察使王纬以闻,德宗不省。
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
掾姚岘不胜其虐,自投于河而死。
③贞元十四年,为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
吴少诚之叛,頔率兵赴唐州,破贼于濯神沟。
于是广军籍,募战士,器甲犀利,僴然专有汉南之地。
小失意者,皆以军法从事。
时德宗方姑息方镇,頔奏请无不从。
于是公然聚敛,恣意虐杀,专以凌上威下为务。
④及宪宗即位,威肃四方,頔稍戒惧。
归朝入觐,册拜司空。
十年,王师讨淮、蔡,頔贡财助军,诏不纳,复还之。
十三年,頔表求致仕。
其年八月卒,赠太保,谥曰“厉”。
其子季友从猎苑中,诉于穆宗,赐谥曰“思”。
⑤太常博士王彦威疏曰:“古之圣王立谥法者,所以彰善恶、垂劝诫。
頔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今陛下不忍,改赐为‘思’,诚出圣慈,实害圣政。
且如頔之不法,然而陛下不忍加惩,臣恐今后不逞之徒如頔者众矣!死援頔例,陛下何以处之?是恩曲于前而弊生于后。
如以頔常入财助国,改过来觐,可以赎论,夫伤物害人,剥下奉上,纳贿求幸,尤不可长其渐焉。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頔葬朽骨凡十余所()(2)诏不纳()解析:(1)总共(2)接受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德宗不省()A.检查B.查问C.反省 D.醒悟(2)尤不可长其渐焉()A.开端B.缓慢C.滋长 D.逐渐解析:B、A17.第②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B.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C.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D.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官吏日加科罚/其惴恐重足一迹解析:D18.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理解《汉书朱云》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理解《汉书朱云》含答案(2023秋·浙江宁波·高三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
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
有荐云者,召入。
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
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元帝时,华阴守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
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
”上乃下其事问公卿。
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
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嘉竞坐之。
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
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郭田,教授诸生。
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
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
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
”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B.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C.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D.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五经”之一,深富哲理,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
高考文言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人物传记类)

高考文言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共22分)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
”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尊卢沙愈怒,欲辞去。
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
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
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
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王曰:“然。
”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
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
尊卢沙瞠目视,不对。
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
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终身不言。
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
尊卢沙,亦其一人也。
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
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师:以……为师B.王趣.见,未至趣:催促C.闻晋约诸侯图.楚图:谋取D.或可少售.其妄售:实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A.瑕客之.,问之如大夫顷之.未发,太子迟之B.尚得奠枕而.寝耶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作《师说》以.贻之D.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 ) ( 3分)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5.文言文中说:“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高适(长宁区)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高适(长宁区)(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5—20题。
(19分)材料一①高适者,渤海蓨人也。
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
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
②禄山之乱,佐翰守潼关。
及翰兵败,适谒见玄宗,陈潼关败亡之势曰:“仆射哥舒翰忠义感激,然疾病沉顿,智力将竭。
监军李大宜与将士约为香火,樗蒱饮酒,不恤军务。
南阳之军,鲁炅、何履光、赵国珍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
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陛下因此履巴山、剑阁之险,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
”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③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
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
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
上奇其对,诏平江淮之乱,师将渡而永王败。
(节选自《旧唐书》)材料二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
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
后举有道,授封丘尉。
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
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
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
还,为左散骑常侍。
永泰初卒。
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
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
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
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
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
中间唱和颇多。
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选自《唐才子传》)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表为左骁卫兵曹()(2)以功名自许()解析:(1)上表推荐(2)期许(2分,各1分)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不事生业()A.学业B.产业C.生活杂务D.新的职事(2)体格渐变()A.健康情况B.姿态模样C.力量强弱D.体裁格调解析:(1)B (2)D(2分,各1分)17.把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人物传记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二年,御试进士,时晏元献①为枢密使。
杨察,晏婿也,时知制诰,避亲,勾当②于三班院。
察之弟置时就试毕,负魁天下望。
未放榜间,将先宣示两府,上十人卷子。
置因以赋求察问晏公己之高下。
晏公明日入对,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出以语察。
察密以报置。
而置试罢与酒徒饮酒肆,闻之,以手击案叹曰:“不知那个卫子③夺吾状元矣!“既而唱名④,再三考定第一人卷子进御,赋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上不怿曰:“此语忌,不可魁天下。
”即王荆公卷子。
第二人卷子即王珪,以故事,有官人不为状元;令取第三人,即殿中丞韩绛;遂取第四人卷子进呈,上欣然曰:“若杨置可矣。
”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
置方以鄙语骂时,不知自为第一人也。
荆公遂于杨置榜下第四人及第。
是时,上令十人往谢枢密使。
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再三谓曰:“延评乃殊乡里,久闻德行乡评之美。
况殊备位执政,而乡人之贤者取高科,实预荣焉。
”又曰:“休沐日⑥相邀一饭。
”荆公唯唯。
既出,又使直省官相约饭会,甚殷勤也。
比往时,待遇极至。
饭罢,又延坐,谓荆公曰:“乡人他日名位,如殊坐处,为之有矣。
”且叹慕之,又数十百言,最后曰:“然有二语欲奉闻,不知敢言否?”晏公言至此,语欲出而拟议久之,乃泛谓荆公曰:“能容于物,物亦容矣。
”荆公但微应之,遂散。
公归至旅舍,叹曰:“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心颇不平。
荆公后罢相,其弟和甫知金陵,时说此事,且曰:“当时我大不以为然。
我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
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复不知能容于物,物亦容焉二句,有出处,或公自为之言也。
”(取材于宋代王铚《默记》)注:①晏元献:晏殊,谥元献。
②勾当:做事情。
③卫子:驴的别称。
④唱名: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
⑤有官人不为状元:宋代在职官员可以参加科举,但不能录为状元。
⑥休沐日:休息日。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知制诰知:掌管B.上不怿曰怿:高兴C.饭罢,又延坐延:请D.何其卑也卑:卑劣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勾当于三班院于:在B.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既:已经C.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以:把D.人人与之为敌之:他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负魁天下望辜负了天下人想让他考第一的期望B.察密以报置审察的人把秘密报告给杨置C.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晏殊等大家走的时候,唯独留下王安石D.不知敢言否?不知你敢不敢说?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庆历二年的殿试中,开始王安石的试卷获得第一名,因犯了皇帝的忌讳而被黜。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王化基(宝山区)

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王化基(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①王化基,字永图,镇定人。
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常州。
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岚州。
时赵普为相,建议以骤用人无益于治,改淮南节度判官,入为著作郎,迁右拾遗,抗疏自荐。
太宗览奏曰:“化基自结人主,慷慨之士也。
”召试,知制诰,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一日,侍便殿,问以边事,对曰:“治天下犹植木焉所患根本未固固则枝干不足忧。
朝廷治,则边鄙何患乎不安?”②化基尝慕范滂为人,献《澄清略》,言时事有五,其“择远官略”曰:“负罪之人,多非良善,贪残凶暴,无所不至。
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恶不悛,恃远肆毒。
小民罹殃,卒莫上诉,甚非抚绥远人之意也。
若自今以往,西川、广南长吏不任负罪之人,则远人受赐矣。
”③书奏,太宗嘉纳之。
④初,柴禹锡任枢密,有奴受人金,而禹锡实不知也。
参知政事陈恕欲因以中禹锡。
太宗怒,引囚讯其事,化基为辨其诬。
太宗感悟,以化基为长者。
至道三年,超拜参知政事。
大中祥符三年,卒,年六十七。
赠右仆射,谥惠献。
化基宽厚有容,喜愠不形,僚佐有相凌慢者,辄优容之。
在中书,不以荫补诸子官,然善教训,故其子举正、举直、举善、举元皆有所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五》,有删减)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知制诰()(2)则边鄙何患乎不安()解析:(1)主持,掌管(2)边疆,边远的地方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A.权力B.权宜C.权变D.暂代官职(2)其或怙恶不悛()A.悔改B.次序C.羞耻D.关怀百姓解析:D、A17.把第②段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民罹殃,卒莫上诉,甚非抚绥人之意也。
解析:逐字逐字准确翻译,参考答案如下:百姓遭受灾祸,最终也没有谁能够上诉(或最终没有了让他们申诉的人),这实在不是朝廷(或皇上您)安抚边远百姓的意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历苏州知府,有政声。
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
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
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
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
遂为定制。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
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转左侍郎,还理部事。
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
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
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
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
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
”遂下齐诏狱。
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
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宜如毛恺例复官。
”诏以故官致仕。
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
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注:①恺,即毛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B.当淮安闹饥荒时,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
C.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向朝廷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
累擢太监。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和献所俘旧港酋长。
帝大悦,爵赏有差。
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
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
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
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
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
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
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
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
十七年七月还。
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
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
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
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
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踪迹:追踪探访B.多赍金币金币:钱币财物C.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邀劫:邀人抢劫D.帝以践阼岁久践阼:登上帝位14.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
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
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
C.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
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D.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
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耆,来者日多。
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商隐传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商隐幼能为文。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
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
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
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
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
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
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
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
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从事令狐楚幕。
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注:困顿,不顺利)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9.下列对句子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才及弱冠弱冠:男子20岁B.深礼之礼:礼节C.辟为掌书记辟:征召D.宗闵党大薄之薄:轻视,看不起10.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B.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C.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D.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又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干事,两方面有仇,故李商隐被双方看不起,一生仕途坎坷。
D.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仗,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1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4、课外文言文阅读。
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
少英伟好书剑。
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
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
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
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