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指导阅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作者:安晨雯来源:《学生导报·初中版》2017年第05期初中的课外文言文通常都是选择故事性强的语段,这其中就包含了人物传记类的选文。
而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在写作上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掌握语段的一般介绍顺序。
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一般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介绍:姓名→籍贯→官职→经历→事件→评价。
如2016年奉贤区的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选段为“孙期传”: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里落化其仁让。
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郡举方正,遣吏赍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
司徒黄琬特辟,不行,终于家。
该语段依次介绍了孙期的字(仲彧)、籍贯(济阴成武)、家境(贫穷)、事件(养猪奉养母亲;大家追着向他请教经义;用仁义感化他人;拒绝官职)等。
我们平时在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接触的语段,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
明确这个特点后,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基本情况。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个性。
俗话说,举手投足皆文章。
的确,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能彰显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
如2015年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卷的课外文言文: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
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于帘前,凡千轴,载以独轮车。
引试日,衣襕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
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
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
时人为之语曰:“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阅读时,抓住柳开的“投”、张景的“袖”“献”這些动作,就能体会到柳开任性气盛、张景谦逊内敛的不同性格。
3.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如前所述,语段一开始,往往会对人物进行介绍。
在此情况下,开篇先介绍的人物通常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作为这个主要人物的陪衬。
如2016年崇明区的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外文言文选段为“孙泰”: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培训资料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和练习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和练习高三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物传记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真实的历史史料;从文学的角度看,人物传记为我们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为我们提供了灵巧多样的写作技巧。
所以全国大多数省市高考文言文考的是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有着特殊的阅读规律和方法。
一、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古人写人物传记,总是以时间为序,表明时间的那些词语就像是一条条的纲绳,把传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
所以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把握传主一生的经历。
古代用以表明时间的,有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的专用术语。
古代纪年采用的是即位年次法、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古代皇帝都会为自己执政时期取一个或多个年号,如贞观、开元、乾隆、光绪等。
在没有使用年号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则采用即位年次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也就是赵惠文王当国王以后的第十六个年份。
干支纪年法是把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而成的纪年法,如甲子、乙丑、癸酉、甲戌、乙亥等,从干支的第一个甲子到最后的癸亥,一共是60年,所以有“六十花甲子”之称。
古代以序数纪月,但也有按季来纪月的,一年分四季,一季有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叫孟、仲、季。
如“孟春”就是指春天的第一个月,“仲夏”指的是夏天的第二个月等。
还有地支纪月法,即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如“建子月”“建亥月”等。
古代纪日,有序数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等。
“月相纪日法”中一些特别的叫法必须记住,如每个月的第一天叫“朔”,初三叫“朏”,月中(十五)叫“望”,望后的十六日叫“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等。
还有表明时间转换的一些词语,如“少时、初、先、尝、及、既而、俄而、已而、少顷、顷之、久之、未几、须臾”等。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 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 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期,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 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常闻主言:古人 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 “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主今居言 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主亦沽直 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 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 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 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粮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 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 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14分)
憨子记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有一觞乎?” 黠者应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 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 “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 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 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 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期,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 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常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 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 何有焉?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主亦 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 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 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 制穹庐、备粮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 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考点精讲】1.所选的语段大多是短小而有情节的故事,一般选自史书中的人物传记或笔记,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展示个性,为人处世等内容。
2.侧重考查语言的积累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对考生语言的积累及理解文言文内容和形式的考查,以及对文本的鉴赏,将是今后文言文试题考查的侧重点。
3。
凸显民族文化内涵并积极关注现实社会生活。
文化内涵和品位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将是语文中考文言试题选文和命题的崭新价值取向。
【方法攻略】阅读文言文人物传记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点:1。
通读。
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词句意思和所熊脍容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
通读要完整,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2。
圈画。
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
“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点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
有些同学通读文言文材料时,不习惯动手,不留下阅读的痕迹,这不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
当然,阅读熟练以后,经验丰富以后,可以简化一些,只选最重要的作些圈画就可以了;但是,在训练的初期,一定要做得细一些,到位一些。
3. 跨“难”.中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会选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即:词语都是常见或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句式多为跟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或者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文中所写之景、所记之事、所说之物、所议之理比较好懂;专用名词术语较少,而且一般都是初中教材中出现过的,不是非查工具书不可的文字。
尽管如此,由于考生各自的情况不同,有些人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
这时候不要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先“跨"过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

1、以文言字词句的基础积累着手;
2、懂得传记类文本的选文特点;
3、根据阅读的要素进行解读:
(1)人物(2)事件(3)品德
总结:翻译题命题规律
现的地名,人名,官名,弄清楚 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 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 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
二、审读题目,推断文意.
方法:
利用好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 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特 别是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 目,把握文段主旨。
1、语言题: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
练习册p89 三(二)
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省略句、被动句、 倒装句、判断句固 定句式
主要考查翻译五字法中的哪几个? 留 删调 补 换
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
找出关键词语、 特殊句式,准确翻译
要有踩点得分的 意识,洞悉命题 者想考你什么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第一步、诵读全句。 第二步、找得分点。 第三步、理清句式。 第四步、草拟底稿。 第五步、誊写答案。
人物传记文体特点
(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所选材
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官职、法律有关的 内容。 (2)所选文章的内容一般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 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 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 来越贴近教材。
传记类文本的三大读点
(1)文章写的是什么人?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和练习(答案)一、《明史·于谦传》1.B (延:邀请)2.B(因为。
A为:第一个“对”;第二个“成为”。
C乃:第一个“于是,就”;第二个“才”。
D之: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助词“的”。
)3.C(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4.B(A和尚没有向朝廷作推荐,而是于谦自己考上了进士;C于谦被从监狱里放出来不是因为受到王振的器重;D向皇上请示不是体现于谦处事谨慎,为是爱护百姓。
)5.①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惟独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
②等到英宗(宣德皇帝)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参考译文]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对他很惊奇,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
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
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
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高煦的罪行。
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
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自称罪该万死。
皇帝很高兴。
班师回到北京,给于谦的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
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担此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各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都全部上疏提出。
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三个姓杨的主持朝政,都很器重于谦。
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复,都是“三杨”主办的。
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
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冒犯过王振。
高考语文备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

语文备考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提高个 人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考语文备考需要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 相关知识和技能。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在高考中的地位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是高考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文章通常涉及历史名人、文化巨匠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 内涵。
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有助于了解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个 人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阅读理解与感悟
理解文章背景
领悟文章主旨
了解所选篇章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 及相关人物关系,为深入理解文本打 下基础。
体会作者通过传记人物所传达的思想 观念、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培养正 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具体事件和言行举止,分析传记 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风貌及历史贡 献。
写作训练与提升
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应试技巧 掌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 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
应试技巧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注意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避免望文生义,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保持句子通畅。
阅读方法与技巧
• 善于抓住关键信息: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等关键信息点,有助于快速把握文章脉络。
阅读方法与技巧
借助注释和译文辅助理解
01
对于生僻字、难懂的句子可以借助注释和译文来理解其含义。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02
通过分析人物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
掌握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对西汉历史进行 了全面系统的记述。
(一)人物传记类-202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主题分类阅读专项训练

课外文言文主题阅读(一) 人物传记类 解析版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力。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内容一般包括: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生卒年月,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人物传记”中的“人物”都是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名人(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甚至艺术家等)。
古代传记文学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一类是杂体传记文学即杂传文学。
撰写人物传记,应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
其次要选材典型,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
但对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恰当地记述小事,能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甚至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
中华文明五千年未曾中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兴亡、知更替,可以医愚,可以清心。
在立德树人教育宗旨下的今天,阅读史书,从史书中寻找成长的正能量,既能提升文化自信,又能助力健康成长。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周亚夫军细柳》以上作品都是人物传记,有史学家写的人物传记(如《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都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的性格。
《陈涉世家》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表现在他临危受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
.《周亚夫军细柳》 运用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将文帝在霸上、棘门军所遇到的情况和细柳军的情况作对比,以霸上、棘门军来衬托细柳军的军纪严谨,周亚夫的治军有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常在文首介绍人物籍贯、字号、 家世、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
(7)惯常出现一些词语: 朝代名、 地名、 官职名、庙号、谥号、 重要典籍。
(8)古人用语习惯:称人一般只通读圈点 通读文言文材料时,不留下阅读的痕迹, 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2)暂时“遗忘”法 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 时间 。 (3)借题解文 信息筛选题的三个正确选项对于整体把 握文意的“提示”。
一 、建立正确的阅读观——整体阅读
一 1、读懂大意: 1
人物、 事件、 性格
2、除了正文,还要注意:
标题、 作者、 出处、注释、试题
二、根据传记特点去阅读
(1)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帝王将相、清 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 佞臣酷吏均有涉及。
(2)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弘 扬正义,贬斥邪恶。 (3)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4)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的注释提供 了一定的信息。 (5)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 越贴近教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 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 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 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 现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 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 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 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 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 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 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 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 自前往慰问吊唁。 试题分析:将作余党迁往异地的是皇帝,是皇帝听从了赵熹的建议, 才这样做的。不是赵熹直接将他们迁往异地。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可以在第一遍阅读完文本后,再带着选项进行第 二遍阅读,此时便要依据时间、年号国号、地点、官职等找到对应的 句子,比如本题中的“邓奉”“怀令”“平原太守”等内容。最后把 选项的内容与文中句子进行比对即可。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 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 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 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 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 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 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 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 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 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曰:“素与李子春厚, 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 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 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 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 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 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 赵憙传》)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 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 百姓歌颂。 第(1)句中,“奉”,奉行;“枉”,违犯;“更”,再; “道”,说说;“它”,其他;“欲”,要求;“复”,再。第 (2)句中,省略主语“蝗虫”;“界”,地域;“辄”,就; “岁屡”,连年;“歌”,歌颂。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 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 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 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
1、为兄报仇 2、招降李氏 3、被创封侯 4、责友被冤 5、收拷子春 6、讨捕盗贼 7、平定蝗灾 8、典思边事
少十五 未二十 郎中 中郎将 勇功侯 怀令 怀令 平原太守 平原太守 太尉 关内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语境理解句意,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 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 名/愿得降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 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 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然后依据表对话的词语“云” 断开两处,再抓住句中的名词代词,明确句子结构,比如“降之”后面应断 开,逐一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作为文言断句题,考生应依据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抓住句中断句 的标志。比如句首词“夫”“若夫”“然则”“然而”等,句末语气词 “矣”“也”“焉”“邪”等,表对话的词语“云”“曰”“谓”等,固定 句式或短语“何以”“是以”“是故”“所以”等,对称的句式、顶真的手 法等,专有名词、一般名词及代词等。比如本题中就可以借助表对话的词语
B项,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知识的把握情况。 “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 意思。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 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 考试、人名称谓等。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