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1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1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一、课外阅读(2022·福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

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

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俯眉..暂仕①,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

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

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与余有青云之交网,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注】①俶傥:卓异不凡。

①仕:为官。

①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数百年未有此人关联教材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1)此:___________非直衔杯酒而已使用词典选择义项直:①一直;①只是;①当,对着。

(2)直:___________俯眉暂仕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俯眉:低下头。

(3)俯眉:__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2)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4.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请简要分析。

【答案】1.这样只是委屈自己2.A3.(1)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

(2)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

4.①读书:博览群书,有所取舍;①写作: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可根据方法提示中的方法进行理解分析(1)“此乐何极”的“此”是“这样”的意思,因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的“此”也是“这样”的意思。

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历苏州知府,有政声。

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

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

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

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

遂为定制。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

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转左侍郎,还理部事。

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

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

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

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

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

”遂下齐诏狱。

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

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宜如毛恺例复官。

”诏以故官致仕。

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

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注:①恺,即毛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天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1)(1)张纲传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

以纲为广陵太守。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

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

”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

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

文言文(人物传记)

文言文(人物传记)

文言文(人物传记)《晋书·吴隐之传》原文及译文原文: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

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

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迁左卫将军。

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广州刺史。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

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归舟之日,装无余资。

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

九年,卒。

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

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文: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

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

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

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

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

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2.翻译下面句子。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3.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4.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

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答:强项令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高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十七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十七篇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十七篇(一)萧何追韩信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萧何追韩信译文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

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

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

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

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典型题目解析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太傅王文恪公传(金山区)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典型题目解析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太傅王文恪公传(金山区)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典型题目解析|文言文阅读(一)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太傅王文恪公传(金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8题。

(20分)太傅王文恪公传(明)王守仁①公讳鏊,字济之。

公自幼颖悟不凡,十六读书太学,太学诸生争传诵其文,一时先达名流咸屈年行求为友。

成化甲午,应天乡试第一,主司异其文,曰:“苏子瞻之流也。

”录其论策,不易一字。

乙未会试,复第一。

②方春,上游后苑,左右谏不听,公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上为罢游。

时边烽甚急,公上筹八事,虽忤权幸,而卒多施行,公辅之望日隆。

武宗在亮闇①,内侍八人,荒游乱政,台谏交章,中外汹汹。

公协韩司徒率文武大臣伏阁以请,上大惊怒,有旨召公等至左顺门。

中官传谕甚厉,众相视莫敢发言。

公曰:“八人不去,乱本不除,天下何由而治!”议论侃侃,韩亦危言继之,中官语塞。

一时国论倚以为重。

(刘)瑾入柄司礼,诏补内阁缺,瑾意欲引冢宰焦②,众议推公。

瑾虽中忌而外难公论,遂与焦俱入阁。

瑾方威钳士类,按索微瑕,辄枷械之,几死者累累。

公亟言于瑾曰:“士大夫可杀不可辱,今既辱之又杀之,吾尚何颜于此!”由是类从宽释。

瑾衔韩不已,必欲置之死无敢言者又欲以他事中内阁刘谢二公公前后力救之,乃皆得免。

瑾骄悖日甚,毒流缙绅。

公遏之不能得,居常戚然。

瑾曰:“王先生居高位,何自苦乃尔耶?”公日求去。

瑾意愈咈③,众虞祸且不测。

公曰:“吾义当去,不去乃祸耳。

”瑾使伺公无所得,且闻交贽亦绝,乃笑曰:“过矣。

”于是恳疏三上,许之。

③公既归吴,屏谢纷嚣,翛然④山水之间,究心理性,尚友千古。

至其与人,清而不绝于俗,和而不淆于时,无贵贱少长,咸敬慕悦服。

平生嗜欲澹然,吴中士夫所好尚珍赏观游之具,一无所入。

惟喜文辞翰墨之事,至是亦皆脱落雕绘,出之自然。

④史臣曰:世所谓完人,若震泽先生⑤王公者,非邪?自为童子至于耆耊,自庙朝下逮闾巷至于偏隅,或师其文学,或慕其节行,或仰其德业。

所谓寿福康宁,攸好德而考终命⑥,公殆无愧尔矣!(选自《王阳明文集》,有删节)[注]①亮闇(àn):古时候君王或士大夫为直系尊亲居丧守孝。

高考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人物传记类

高考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人物传记类
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
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 “社仓法”的弊端。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3分) (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
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 的习俗。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3分)
【考纲解读】 “分析综合”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考点目标
1.培养分析综合的能力。 2.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复习重点难点 1.分析综合能力。 2.基本的阅读和解题技巧。
人物传记文体特点
(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所选材 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 的内容。
以海运代叙漕述运或。 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
D.陶澍除主了要有是很顺强序的办的事颠能倒力、外无,中还生善于有发等现。人才,
善于利用人才。
【解析】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 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 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4分)
言文,完成1——4题。
(一)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二)调动官职的词语
注意特殊句式。
一、初读文章、明确梗概。 1、弄清其人其事: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
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2、疏通语句: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2.翻译下面句子。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3.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4.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

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答: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强项令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A.后特征为洛阳令/事物特征B.流血被面/唯见布被覆尸C.大言数主之失/不计其数D.威不能行一令乎/行之有效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译:3.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

这两个称呼都从侧面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动人。

B.皇上本来要箠杀董宣,但董宣的义正词严、宁死不屈,使得皇上引咎自责,向他道歉。

C.董宣在洛阳任上,奋力打击豪强,豪强们没有不害怕他的,纷纷敛声匿迹,百姓多有口碑。

D.董宣一生廉洁,去世后家里只有几斛大麦和一辆破车。

光武帝得知他一贫如洗,为之感伤叹息。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潜之略传房玄龄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

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

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愠()辍()但()2.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

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6.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注释】①姥(mǔ):老妇。

②篚(fěi):圆形竹筐。

③真草:楷书,草一书。

④抗:抗衡,相当。

⑤耽:沉溺,沉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善鸣,求市未能得⑵遂携新友命驾就观⑶当举群相送耳⑷使人耽之若是2.“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⑴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⑵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4.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胡宗宪)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节选自袁弘道《徐文长传》)1、下列句中的“而”与“信心而行”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黑质而白章B.夺而杀尉C.朝而往D.而吾以捕蛇独存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徐文长虽然屡次乡试都未考中,但是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仍旧聘请他做幕客。

B.胡宗宪统领几支军队,威振东南一带,军人们都十分畏惧他,只有徐文长敢和他开玩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C.徐文长在一酒楼喝酒,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徐文长暗中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他绑进衙门斩首。

D.胡宗宪凡是诱降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徐文长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胡公皆许之 _________②属文长代作表 _________③一军股栗 _________④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信任多此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诸葛亮传①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乐毅①,时人莫许之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②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③十二年春,亮率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②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百姓安居,军无私焉。

相持百余日。

④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③,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初,亮自表后主曰:“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陈寿《三国志》,有删改)【注】①乐毅:乐氏,名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

②流马: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

③冢足容棺:墓坑刚够容纳棺材。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亮率大众由斜谷出2.解释加点词语(1)时人莫许之也(2)亮以新遭大丧(3)亮每患粮不继(4)是以分兵屯田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

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4.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第④段中画线句子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5.西晋张辅在《名士优劣论》中,盛赞诸葛亮“岂徒乐毅为伍哉?”请结合选文第②段和链接材料,说说诸葛亮备受推崇的理由。

【链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

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

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

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

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

”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

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知巴州化城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