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探讨

合集下载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提交日期:2003-09-29 浏览: 155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4.1.5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4.1.5.1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

4.1.5.2 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4.1.5.3 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5.4 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4.1.6 当高层建筑内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4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6.1.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

试论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探讨

试论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探讨

试论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探讨摘要:安全疏散设计是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布置安全疏散通道,为人们的安全疏散提供有利条件。

本文根据笔者从事高层建筑事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对安全疏散设施的防火设计作进一步的探讨,仅供同行参考。

关健词: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引言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室内人员大多因火烧、缺氧窒息、烟雾中毒和房屋倒塌而造成伤亡。

国内外群死群伤的大量恶性火灾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可靠的安全疏散设施和管理不善所致。

因此,必须根据建筑物不同的使用性质、不同的火灾危险性,对其安全疏散设施进行合理设计,才能保证人员和物资的安全疏散,这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引起高度重视。

1 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1.1安全疏散路线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路线应尽量连续、快捷、便利、畅通无阻地通向安全出口。

设计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在疏散方向上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变窄,二是在人体高度内不应有突出的障碍物或突变的台阶。

1.2安全出口为保证使用人的安全,建筑物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

建筑设计中应密切结合安全疏散的路线布置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应分散设置,易于寻找,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剧院、礼堂、体育馆的观众厅等公共建筑以及多层通廊式居住建筑、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及半地下室等的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当建筑物层数较低(3层及3层以下),占地面积较小,使用人数又不多的时候,也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例如,当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以只设一个出口。

1.3疏散门疏散门是安全疏散路线中的最后关口,也是防火设计的重中之重。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疏散门的形式、宽度、开启方式与方向等都作了严格限定。

开启方向:单、多层民用建筑及厂房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

门的形式,疏散用门不应采用侧拉门(库房除外);严禁采用转门;库房门应向外开或靠墙的外侧设推拉门;但甲类物品库房不应采用侧拉门。

高层住宅安全疏散设计问题初探

高层住宅安全疏散设计问题初探

高层住宅是城市人多地少的产物,是高地价的产物。

近几年来,新乡市高层住宅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全市已建的高层建筑中半数以上是高层住宅。

在高层住宅蓬勃发展的背后,其安全疏散设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高层住宅安全疏散存在的困难对于高层住宅来说,安全疏散是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而高层住宅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其安全疏散时的困难。

一是高层住宅的主要特点是高、层数多,都在十层或十层以上,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场所的时间长。

二是高层住宅高密度居住,人员多,火灾发生时极易造成疏散时的拥挤。

三是高层住宅楼中的住户室内大多采用可燃、易燃材料装修,火灾时易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

四是登高消防车登高的高度难以满足高层住宅的高度要求,难以实现疏散救人。

五是普通电梯在火灾时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停止运转,安全疏散主要靠楼梯,疏散速度慢,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

二、高层住宅现存的消防安全疏散设计及管理的缺陷和问题(一)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缺陷1.一些开发商为了节省投资,增加使用面积,以损失楼梯、出口等安全疏散设施为代价,导致疏散出口不足,疏散总宽度不够,疏散距离过长。

2.由于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楼梯间贯通地上与地下层,未加分割的情况很普遍;同时,疏散指示标志也没有按规范设置。

3.高层住宅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空间,往往尽可能压缩走道、楼梯间的面积,同时很少考虑楼梯的自然通风和防排烟。

4.应设计消防电梯的往往被设计成普通电梯,消防前室周围布置各种竖井,而且把走道排烟口设置于前室口附近,造成了疏散方向与排烟气流同向的弊端。

5.连通阳台设计缺陷。

连通阳台的设置应从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间、前室或电梯前室等公共部位相互连通,才能起到安全疏散的作用。

(二)高层住宅现存的消防安全疏散管理问题1.安全门经常被上锁。

安全门是防范火灾扩散的屏障和住户逃生的通道,可一些高层住宅在日常管理中安全门及疏散通道上锁或不开通的情况较普遍,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后果。

安全疏散距离设计

安全疏散距离设计

安全疏散距离设计安全疏散距离设计是指建筑物内最远处到外部出口或楼梯最大允许距离的设计,这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用途,安全疏散距离的设计标准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疏散距离设计标准: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自室内最远点至门洞的距离的1.2倍。

楼梯间门至楼梯间内最远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m。

医院病房部分的安全疏散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医院病房部分24m,教学楼、旅馆、展览楼、医院其他部分30m,其他40m。

对于高层和地下建筑,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学校、其他22m;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对于非高层建筑(一、二级耐火、封闭楼梯间):双向疏散时:托幼25m,医疗、学校35m,其他40m。

袋形走道时:托幼、医疗20m,学校、其他22m。

开敞外廊时增加5m,设自动喷淋时加25%。

非封闭楼梯间时,双向疏散减5m,袋形走道减2m。

楼梯底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布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任何情况下,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袋形走道时的规定最大疏散距离,即20m~22m。

对于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

注:1 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其安全性能有所提高,所以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上表的规定增加25%。

2 敞开式外廊通风、采光、降温等方面情况较好,对安全疏散有利,所以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上表的规定增加5m。

即,对于一座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且符合设置敞开式外廊或敞开楼梯间的要求时,其疏散距离是先增加25%后,再进行增减。

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范文

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范文

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范文1、建筑物整体设计建筑物是人们工作、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因此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

首先,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上,要合理划分主要使用功能区域,比如办公区、会议区、休闲区等,确保人员分散和疏散的便利性。

其次,在建筑物的立面设计上,要注重通透和明亮,避免疏散通道的阻隔和暗藏。

此外,在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布局上,要合理划分疏散区和非疏散区,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逃生通道。

2、疏散通道的设置疏散通道是建筑物安全疏散设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人员的疏散速度和安全性。

合理设置疏散通道可以确保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首先,在疏散通道的选择上,应选择地势较高、远离危险源的区域作为主要疏散通道,确保人员的安全。

其次,在疏散通道的设计上,要保证通道的宽度达到规定标准,以便人员快速通过。

此外,疏散通道应尽量避免设置转弯或倾斜,以便人员顺利疏散。

同时,疏散通道的标识和指示牌也是至关重要的,应清晰明了,方便人员识别和迅速找到疏散出口。

3、疏散楼梯的设置疏散楼梯是建筑物安全疏散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合理设置疏散楼梯可以缩短人员疏散的时间,并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首先,在疏散楼梯的选择上,应确保楼梯的数量和位置能够满足建筑物内人员的疏散需求。

其次,在疏散楼梯的设计上,要保证楼梯宽度、楼梯间距和楼梯坡度满足规定标准,确保人员的疏散顺利进行。

此外,疏散楼梯的安全设施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应设置扶手、楼梯照明和非滑防火地板等。

4、安全出口的设置安全出口是建筑物安全疏散设施中的最后一道保障,直接决定人员是否能够顺利撤离危险区域。

合理设置安全出口可以提高人员的逃生速度和安全性。

首先,在安全出口的选择上,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规模,确定出口的数量和位置。

出口的位置应处于容易被人员发现和到达的地方,方便人员迅速逃生。

其次,在安全出口的设计上,要保证出口的宽度达到规定标准,以便人员快速通过。

民用建筑防火要求与安全疏散设计

民用建筑防火要求与安全疏散设计
泵、 防烟和排烟风 机等属重要 消防设备, 他 们的可 靠性直接 关系 到消防 灭

合理 设计避免 引发电气火 灾
就 目前我 国的建筑 电气 火灾事故 发生的原 因分析 来看 ,很多情 况下
都 是因为在 电气工程 的施工 中, 对于 电气线路 的敷设和 电气 设备 的安装 不 规范 而形成 的 , 为此, 若 能在 建筑 电气工 程施 工 中加强对 施 工设 计的 管理, 合理 设计 电气工程施 工方案 , 并在施 工 中采取 一定 的防火设计 , 就 能够最大 限度 的保 证民用 建筑的火 灾发生率 , 从而 为人们提 供一个 安全 有 保证的生活 环境 。
经验 , 对 民用建筑 防火 的要求 提 出了一 些建议 , 并指 出 了安 全疏 散设 计 中应 当注 意的 问题 。

主要 出于对 回路容量 、 总 线隔离器 的设置 、 电源布 线等 问题 的综合 考虑 , 避免 由于 回路 容量过 于庞大 、 总线 隔离器设 置不合理 而不 能充分 的保护 探测器 、 电源回路所 控制动 作执行元 件过 多从而 降低 系统 可靠性 的情 况
发 生。
2 、 针 对一些场合 的具体特 点, 合理选择探 测报警方 式 点 型火灾探测器 的选择 大家都 比较 熟悉,主要强 调的是 在一些特 殊
场 合应考 虑使用线 型探测 器, 而这 是大家 比较容 易忽视 的, 比如 在无 遮挡 大 空间宜选择 红外光束感烟 探测器 ,本人在 商场 中庭 及在室 内网球 场设 计 中都 使用 了红外光束感 烟探测 器 。在 电缆隧道 、 电缆 竖井 、 电缆桥 架 、 配 电装置 、 变压器等处 宜选择缆 式线 型定温探 测器 , 这 些细节 的考 虑都能 有效的提 高报 警系统 的可靠性 。 3 、 对于 消防水泵 、 消防风机 的控 制应采用多线 制直接手动 控制 消防水泵 、 防烟和排烟风 机 的控 制设备 当采用 总线编码 模块控 制时, 还应在 消防控制室 设置手动直接 控制装置 。该规定 的条文解释 : “ 消防水

民用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用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防火分隔物不规范
一些民用建筑在防火分区中使用了不符合规范的 防火分隔物,如轻质墙体、可燃材料等,导致火 势容易蔓延。
防火门和防火窗质量不达标
一些民用建筑的防火门和防火窗质量不符合规范 要求,如关闭不严、耐火时间不足等,导致火势 容易蔓延。
安全疏散设计不符合规范
安全出口数量不足
一些民用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足 够的安全出口数量和宽度,导致火灾时人员无法快速疏散。
VS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 高其对于消防设计规范和标准的理解和掌 握能力。
加强对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力度
深入理解规范要求
加强对消防设计规范的学习和培训,使设计 人员充分理解规范的要求和目的,避免因误 解或忽视规范而导致的设计问题。
强化规范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消防设计的审 核和管理,确保设计人员严格遵守规范要求 ,对于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02
当前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在规范和标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
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使用效
03
率,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当前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 研究范围不够广泛,还需要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民用建筑进行深入分析。 • 研究深度不够,还需要加强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 •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深入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民用建筑消防设计问题,同时加强理论分析
详细描述
该医院的消防设计中,无障碍设计不完善,消防设施维护 不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
应完善无障碍设计,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 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同时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提 高医院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安全疏散设施安全疏散设施包括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消防电梯、事故广播、防排烟设施、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事故照明和安全指示标志等。

一、安全出口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为了减少损失,需要把建筑物内的人员和物资尽快撤到安全区域,这就是火灾时的安全疏散,凡是符合安全疏散要求的门、楼梯、走道等都称为安全出口。

如建筑物的外门;着火楼层梯间的门;防火墙上所设的防火门;经过走道或楼梯能通向室外的门等,都是安全出口。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上方,应设宽度不小于1m的防护挑檐。

(一)安全出口布置的原则布置安全出口要遵照“双向疏散”的原则,即建筑物内常有人员停留在任意地点,均宜保持有两个方向的疏散路线,使疏散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安全出口的数量安全出口数量的多少,对保证人身安全和物资疏散极为重要。

但是,从经济角度出发,也不是设得越多越好。

一般来说,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不过于人员较少或面积较小的防火分区,以及消防队能从外部进行扑救的范围,由于其失火率相对较低,疏散与扑救较为便利,因此也可以适当放宽,不完全强调设两个安全出口,具体规定如下:1、公共建筑或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剧院、礼堂、电影院、体育馆的观众厅及候车室、商场、展览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则必须根据容纳的人数确定,且在开放时能保证使用。

2、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而且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凡符合下列情况的,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1)甲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10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者;乙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15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者;丙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25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者;丁、戊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40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者;(2)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面积不超过50 m2,且人数不超过10人者;(3)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 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者;(4)塔式住宅,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不超过6户,建筑面积不超过400 m2者;十层至十八层,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5)仓库的占地面积不超过300 m2者;库房的地下室、半下室面积不超过l00 m2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
[〕梁洪利, 3 孟晓良. 网吧火突危险透析〔] 河北消防,02() J. 20 ,4.
《 武警学院学报》0 2 20 年增刊( 总第 9 期) 8
・消 防研 究 ・
生人员跌倒堵塞通道, 有的出口人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 用, 有的出口被火势封堵失去作用。 22 各种偶然事件对疏散速度的影响 . 在疏散的人群中, 由于人群慌乱 , 难免会有人因拥挤而不 慎摔倒或被杂物绊倒的事发生。一旦有一个人摔倒 , 后面的 人很可能随之被绊倒 , 甚至成群地跌倒, 然后将出口封堵。如 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 火灾后人们发现, 在唯一的出口附近尸 体堆有 l m多高。如果一旦在出口附近发生这种情况 , 那么 这个出口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疏散速度将小于计算值, 出 口的功效将会大打折扣, 疏散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23 过于拥挤的人流, . 其疏散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看过电影的人也许有这样的感觉 : 电影散场时, 人流拥向 出口, 出口两边的人也向中间挤 , 使得中间的人前进受阻, 整 个疏散的速度变慢, 欲速则不达” 用“ 来形容很贴切。出口两 边的人向中间挤时, 不仅对人流有向后的推力 , 而且他们的身 体挤占了门的有效宽度。如果原来门的宽度是 22 可以容 . m, 纳4 股人流, 这样拥挤的出口也许实际上只能通行 3 股人流。
1 安全疏散的设计原理、 方法和原则
按照全部人员疏散完毕所用的疏散时间在安全疏散时间 之内这一设计原则 , 计算出在安全疏散时间内人员全部疏散 所需的疏散总宽度 , 进一步计算出每一个楼梯、 出口和疏散走 道的宽度, 最后核算是否超出安全疏散时间。 疏散时间可由疏散人数 、 单股人流平均疏散速度及人流 股数求得 , 疏散总宽度可 由疏散人数、 每股人流的宽度、 单股 人流平均疏散速度及安全疏散时间求得 。 设计安全出口应坚持的原则有 :1剧院、 () 电影院、 礼堂的 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 目均不应少于 2 , 个 且每个安全 出 口的 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 20 容纳人数超过 20 人时, 5 人; 00 其 2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 . 实施“ 动态管理” 。面对 日益增 多的公共娱乐场所, 在管理方法、 手段上, 增加科技含量 , 建立 公共娱乐场所数据库, 对火灾隐患定期进行梳理, 并定人定 点, 跟踪整改, 对存在的火灾隐患逐项解决 , 直至达到完全合 格, 对拒不整改的单位依法取缔 , 从严从重处罚; 同时对公共 娱乐场所引进优胜劣汰机制 , 定期对公共娱乐场所评定消防 安全等级, 奖励先进 , 对于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单位发放黄 牌, 挂牌示众 , 由此驱动安全效益的良性循环, 调动经营者的
参考文献 : [] I6 720 版)建筑设计防火 1 G 1-8( 1 , B 0 规范[] S.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 号令, 2 2 公共候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
定〔 ] S.
3加强各级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 , . 共同做好消防安全工 作。消防监督机构应首先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加强消防基 础设施的建设 , 以适应城市不断的发展 ; 加强与工商、 文化等 部门的协作, 共同把好公共娱乐场所的审批关, 防止“ 先天不 足畸形儿” 的产生 ; 同时还要充分发动当地派出所和群众的力 量, 及时掌握公共娱乐场所的变更情况, 防止“ 黑吧” 等非法公
表 1 百人疏散净宽度指标
安 全疏 散时
间 T n ( ) mi
B, ( m)
K刀, ( m)
12 . 10 .7
1 1 ,. 4 1 6 . 8 1 3 ,. 1
15 . 08 .5
0 9 ,. 7பைடு நூலகம்1 2 . 4 10 ,.8
20 . 06 .4
0 7 ,.0 0 9 . 1 0 8 ,. 6
20 年 1 0 2 2月
武 警 学 院 学 一 报 J U N L T E IEE O L ' A M D LC F R E A E O R A O H C N S P P ES E P IE C A D MY F H E R O O C
De . 2 c2 0 0
的。 口
34 体育馆的安全 系数为 1 . 原因是: 规范中将体育馆的安全疏散时间与剧院、 电影院
和礼堂的安全疏散时间区别开来, 是考虑到体育馆受平面座 位排列和走道布置等技术和经济因素的制约, 体育馆安全出 口平均担负的疏散人数比电影院多, 同时由于体育馆观众厅
13 2
4 结论
安全疏散设计有必要引人安全系数 , 根据场所的危险等 级确定安全系数的取值。 在进行安全疏散设计时, 引人安全系数, 适当增加安全出 口数量, 保证火灾时其中一个出口被火封堵, 人员也能够在安 全疏散时间内从其它出口安全疏散。 特别是在人员聚集的场所, 如影剧院、 堂、 礼 候车室以及 公共娱乐场所, 设计安全疏散时引人安全系数 K是很有必要
设计 的必要性 。 1 关盆词】 安全 疏散 ; 硫散 时间; 安全 系数
近几年, 国发 生 了多起 群死群伤特 大火灾 事故, 我 如 20 年 1 2 00 2月 5日河南洛 阳东都商厦特大火灾 ( 死亡 39 0 人)造成强烈的社会反响, , 所暴露出来的消防安全问题值得 我们深刻反思, 而消防安全疏散问题是其中的核心问题。本 文从分析有关消防技术规范人手, 探讨引人安全系数以改善 建筑的安全疏散功能 , 有效地保障人员安全疏散。
积极性 。
超过 20 人的部分, 00 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 40 0 人。() 2体育馆观众厅安全 出口的数 目不应少于 2 , 个 且 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 40 0 人。() 0^7。 3疏 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 1l 不超过 6 . m, 层的单 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 其最小净宽度应不小 于 10 剧院、 . m, 电影院、 礼堂、 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 其观众厅内的边走道净宽度不宜小于 08 . m。人员密集的公 共场所、 观众厅的人场门、 疏散门宽度不应小于 14 . m,
B ( 2 m) KB m) 2 (
12 .4
1 3 ,. 5 1 8 . 7 1 5 ,. 6
0 9 . 9
r 一
07 .4
— 一
1 0 ,. 4 1 4 . 9 1 2 ,. 9
0 8 , . 1 1 9 , . 1 . 20 3
注 : , B 分别 为平坡和 阶梯地面疏散 宽度 B 和 2
标。
内最远处的座位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 一般也比电影院 的要大, 再加上体育馆观众厅的地面形式多为阶梯地面, 疏散 速度要慢 , 所以整个疏散时间要长。根据对部分国内的大型 体育馆实测的结果 , 又考虑到体育馆的空间很大, 起火后烟气 充满室内空间并达到使人失去行动能力所需的时间相对较 长, 所以将体育馆的疏散宽度指标的安全系数设为 t o 35 高层 民用建筑中的安全硫散设计问题 .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关于疏散走道、 疏散门、 安全出口和楼梯的设计规定与《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中的相关 规定是基本一致的。在计算高层民用建筑的楼梯宽度时, 百 人疏散宽度指标取 1Om, . 对应的低层民用建筑的四层以上 O 的建筑也是取 1Om。但是高层民用建筑如果在原来计算的 . O 基础上增加一个楼梯和出口, 其制约因素是很多的。比如高 层建筑 占地面积小 , 地价高, 高楼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面积, 如果考虑安全系数而多设置一个楼梯, 将增加成本 , 经济上受 制约。另一方面, 高层民用建筑设有 自动灭火、 自动报警 系 统、 防烟楼梯间, 火灾被发现得早 , 大部分初起火灾能被及 时 扑灭 , 以火灾初期 的安全疏散时间 比低层民用建筑的相对 所 要长些。并且其楼梯的百人疏散宽度指标取 1Om就已经 . O 考虑了安全系数。虽然高层民用建筑疏散到室外地面的时间 要 比低层 民用建筑 的长许多, 但是如果能够确保楼梯间内人 员的安全 , 人只要疏散到楼梯间就可以安全地疏散到室外地 面, 那么其高度也不是大问题。 所以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中, 对疏散走道、 疏 散门和每层通向楼梯间的安全出口的宽度的设计时, 可以取 一定的安全系数 , 而对楼梯的设计就不需要取安全系数或者 增加楼梯数量 。
3 在安全疏散设计中引入安全系数
3 1 引入 安全 系数 的 必要 性 .
由于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四种心理特征和其它各种因素对 安全疏散效果的影响, 实际疏散时间超过了安全疏散 时间。 因此基于现行理论计算的安全门的数量、 宽度以及走道和楼 梯的宽度需要修正, 以便更好地满足安全疏散的需要。 另外 , 火灾发生后很可能将其中的一个疏散通道和安全 出口封堵, 那么原来设计的疏散条件就发生了变化, 少了一个 通道和出口后, 人员在设计的安全疏散时间内无法全部安全 疏散。因此 , 需考虑至少一个方向的一个通道和出口被堵的 情况下, 其余安全出口仍能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也就是在 原来计算出的安全出口数 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安全出口。 32 安全系数 K 的取值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 建筑内的可燃装饰材料和其它可燃物的燃烧性能、 数量 和分布情况, 以及场所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空间大小, 有无火灾 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所在楼层的高度等因素, 都对安全 疏散有影响。结构越复杂的场所, 人们发现火灾越迟 , 人员逃 生越困难, K取值要大一点, 因此 反之要小一点。 如果可燃物 越易燃 、 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的毒性越大、 数量越多、 分布越广 , 那么安全系数 K的取值相应大一点, 反之要小一点。 空间越 小的场所火灾烟气充满室内空间所需的时间越短, 人们的逃 生时间就越短, 因此安全系数 K的取值应该大一点。 33 百人疏散宽度指标的安全 系数取值 . 表1 K取 1112 和 15 列出了 . ,.5 . 时的百人疏散宽度指
2 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
21 人员遇险时的心理特征对安全跳散的影响 . 人员遇险时有四种显著的心理特征 : 避险心理、 原路返回 心理、 随众心理和慌乱心理。①避险心理: 人有逃避危险的本 能, 人群总是向离开危险源的方向逃避。②原路返回心理 : 当 遇到危险时, 人倾向于往来时的路线返回。③随众心理 : 人有 随大众随大流的行为倾向。④慌乱心理: 当人群遇到危险时, 由于人心慌意乱 , 人的行为发生混乱。人群的四个心理特征 使得疏散人流分布不均匀。有的出口人很多很拥挤 , 有的发 共娱乐场所的出现。 4加大消防宜传力度, . 提高全 民消防安全意识。利用新 闻、 、 、 出版 广播 影视等部 门, 设置固定 的消防宣传栏 目, 对重 大火灾事故、 重大火灾隐患 , 公开曝光 , 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 发挥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作用 ; 同时通过“1 消防活动 日” 19 、 “ 消防运动会” 等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消防安全活动, 普及消 防常识 ; 此外在中小学、 大专院校开设相应的消防课程或讲 座, 开展更深人的消防教育, 提高全民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