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3章第四节知能优化训练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2章第四节知能优化训练

1.(2011年江苏淮安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的焓变小于零,熵变大于零B .放热及熵增加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C .放热反应的焓变大于零,熵变小于零D .放热及熵减小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解析:选B 。
放热反应的焓变一定小于零,但熵变不一定大于零,也不一定小于零,A 、C 错误;由ΔG =ΔH -T ΔS 可推知,当ΔH <0、ΔS >0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B 正确,D 错误。
2.已知100 kPa 、298.15 K 时氢氟酸的电离过程:HF(aq)===H +(aq)+F -(aq) ΔH =-12.5 kJ·mol -1ΔS =-102.5 J·mol -1·K -1。
试判断该过程的自发性( )A .可自发进行B .不能自发进行C .达到平衡D .不能判定解析:选B 。
ΔH -T ΔS >0,所以不能自发进行。
3.(2011年湖南湘潭高二检测)考察下述自然界的一些自发变化,可发现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有一定的方向性,按某一物理量标度由高到低自发进行B .都可以用来做功,自发过程一旦发生后体系做功的本领就会降低C .有一定的进行限度,自发过程总是单向地趋向于非平衡状态D .有一定的数据差来判断自发变化能否发生解析:选C 。
自发过程是不借助外力,就能发生的过程。
由图知,都是从高―→低的过程,且都对外界做功,变化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数据差,可以判断过程是否自发进行,故A 、B 、D 正确。
4.已知反应CO(g)===C(s)+12O 2(g)的ΔH 为正值,ΔS 为负值。
设ΔH 与ΔS 不随温度而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低温下是自发变化B .高温下是自发变化C .低温下是非自发变化,高温下是自发变化D .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变化解析:选D 。
由⎩⎪⎨⎪⎧ ΔH -T ΔS ΔH >0ΔS <0知ΔH -T ΔS >0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人教版高中化学全套PPT课件0化学:第3章第4节 离子晶体 优化课件(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 2.能根据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解释其物理性质。 3.了解晶格能的含义及其应用。
课前自主学案 第
四
节
课堂互动讲练
离
子
晶
体
知能优化训练
一、离子晶体 1.结构特点
课前自主学案
阳离子
阴离子
离子键
2.决定晶体结构的因素
离子键
半径比 电荷比
3.性质 熔、沸点_较__高____,硬度__较__大___,难溶于有 机溶剂。
例2 (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二检测)现有几组物
质的熔点(℃)的数据:
A组
B组
C组
D组
金刚石:3550 Li:181 HF:-83
NaCl: 801
晶体硅:1410 Na:98
HCl:- 115
KCl:776
晶体硼:2300 K:64 HBr:-89
RbCl: 718
二氧化硅: 1723
Rb:39 HI:-51
(2)由极性分子构成的晶体是________,含有共价 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属于分子晶体的单质是 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__。受热熔化后化学键不发生变化的是 ________,需克服共价键的是________。 【思路点拨】 判断晶体类型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晶体的构成微粒。 (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3.导电性 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后能导电。离子晶体中, 离子键较强,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即晶体中 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离子晶体不导电。当升高 温度时,阴、阳离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了离子间 的相互作用力,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场 的作用下,离子定向移动而导电。离子晶体溶于水 时,阴、阳离子受到水分子的作用成了自由移动的 离子(或水合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阴、阳 离子定向移动而导电。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三四章训练卷

武汉六中高二年级2014年10月化学周练命题人:毕细荣审题人:袁爽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A氯化铝B碳酸氢钠 C硫酸镁 D高锰酸钾2. 在试管中注入某浅红色溶液,给试管加热,溶液红色加深。
则原溶液可能是①滴有石蕊的H2SO4溶液②滴有石蕊的NH4Cl溶液③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④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A.NH4++2H2O NH3·H2O+H3O+ B.HCO3-+ H2O H3O+ + CO32-C.HS-+H+=== H2S D.Cl2+H2O H++Cl-+HClO4.为了配制NH4+与Cl-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①适量NH4NO3②适量NaCl③适量氨水④适量NaOH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②5.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A.NaOH固体 B.NH4Cl固体C.CH3COONa固体 D.NaNO3固体6.室温时,将xmL,pH=a的稀NaOH溶液与y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下列关于反应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A若x=y,且a+b=14,则pH>7B若10x=y,且a+b=13,则pH=7C若ax=by,且a+b=13,则pH=7D若x=10y,且a+b=14,则pH>7 7.下列事实可以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的是()①0.1 mol/L的氨水可使酚酞溶液变红②0.1 mol/L的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 ③相同浓度的氨水的导电性比NaOH溶液弱④氨水受热分解挥发出氨气⑤在氨水中存在NH3·H2O 分子A.①②B.②③⑤C.③④D.②④8. 将浓度为0.1mol·L-1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H+)B. K a(HF)C .D .9.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等pH的氨水、KOH溶液、Ba(OH)2溶液中:c(NH4+)=c(K+)=c(Ba2+)B.0.2 mol·L-1的某一元弱酸HA溶液和0.l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2c(OH-)+ c(A-)=c(HA)+2 c(H+)C.向NH4HS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7,溶液中c(NH4+)+c(Na+)=c(CO32-)+c(HCO3-)D.将10 mL 0.1 mol/L Na2CO3逐滴滴加到10 mL0.1 mol/L盐酸中:c(Na+)>c(Cl—)>c (HSO3-)>c(SO3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0.4 mol/L HB溶液和0.2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3,则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B—)>c(H+)>c(Na+)>c(OH—) B.常温时,pH=2的CH3COOH溶液和HCl溶液、pH=12的氨水和NaOH溶液,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相等C.常温下0.1 mol/L的下列溶液①NH4Al(SO4)2②NH4Cl③NH3·H2O④CH3COONH4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④>③D.0.1mol/L pH为4的NaHB溶液中:c(HB-)>c(H2B)>c(B2-)11.常温下,向一定体积的1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pOH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该条件下醋酸的电离程度为0.4%,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为7B.Q点的水的电离程度在整条曲线中最大C.M和Q之间(不含Q)的溶液离子浓度排序都满足c(CH3COO-)>c(Na+)D.三点所代表的溶液导电能力,N最大,M最小12、常温下,K SP(AgCl)=1.8×10-10 mol2·L-2,K SP(AgI)=8.3×10-17 mol2·L-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 SP比在纯水中的K SP小B.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C.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KCl和KI的混合液中,一定先产生AgI沉淀D.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有AgCl析出且溶液中c(Ag+)=c(Cl-)13、能促进水的电离,并使溶液中c(H+)>c(OH-)的操作是①将水加热②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③向水中通CO2④向水中加入明矾晶体⑤向水中加NaHCO3固体⑥向水中加NaHSO4固体A.①②④⑤B.①④⑤C.③④⑤D.④14、某溶液中仅含Na+、H+、OH-、CH3COO-四种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四种粒子之间可能满足:c(Na+)>c(OH-)>c(CH3COO-)>c(H+)B.若溶液中部分粒子间满足:c(CH3COO-)=c(Na+)则该溶液一定呈中性C.若溶液中溶质仅为CH3COONa,则粒子间一定满足:c(Na+)>c(CH3COO-)>c(OH-)>c(H+)D.若溶液中的溶质为CH3COONa和CH3COOH,则溶液中粒子间一定满足:c(CH3COO-)>c(Na+)>c(H+)>c(OH-)15.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图1所示反应:X(g)+2Y(g)3Z(g),b曲线表示的一定是增大压强B.图2表明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b表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了催化剂C.图3所示,t1℃时质量分数均为20 %的甲、乙两种溶液,升温到t2℃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相等D.图4是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I表示醋酸,II表示盐酸,溶液导电性:c>b>a 16.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的一元酸HA与b mol/L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A. a=bB. 混合溶液pH=7C. 混合溶液中c(H+)=(k w)0.5D. 混合溶液中c(H+)+c(B+)=c(A-)+c(OH-)17. 常温下,0.1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c(OH-)/c(H+)=1×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0 mol·L-1B.由pH=3的HA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Na+)>c(Ac—)>c(OH―)>c(H+)C.浓度均为0.1mol/L的HA和Na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溶液呈酸性,则c(A-)>c(HA)>c(Na+)>c(H+)>c(OH-)D.向0.2 mol/L 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mol·L-1 NaOH溶液之后,溶液中c(HCO3-)>c(CO32-)>c(OH-)>c(H+)18. 已知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13.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中的c(H+)=1.0×10-13mol·L-1B.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13 mol·L-1C.所加的烧碱溶液pH=13.0D.所得溶液中的c(Mg2+)=5.6×10-10 mol·L-119.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涉及到很多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同类型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全套PPT课件0化学:第3章第4节 离子晶体 优化课件(人教版选修3)

离子晶体的性质
1.熔、沸点 具有较高的熔、沸点,难挥发。离子晶体中,阴、 阳离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要克服离子 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熔化和沸腾,就需要较多的能 量。因此,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沸点和难挥发 的性质。 2.硬度 硬而脆。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间有较强的离子 键,离子晶体表现出较高的硬度。当晶体受到冲击 力作用时,部分离子键发生断裂,导致晶体破碎。
CsCl: 645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属于________晶体,其熔化时克服的微粒 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 (2)B组晶体共同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填序号)。 ①有金属光泽 ②导电性 ③导热性 ④延展性 (3)C组中HF熔点反常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多
越小 3.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__稳__定____,而且 熔点越__高_____,硬度越__大______。
思考感悟 2.NaCl与KCl,NaCl与MgCl2哪一个晶格能更 大? 【提示】 r(Na+)<r(K+),所以NaCl的晶格能 大于KCl;Na+所带的电荷数少于Mg2+且r(Na +)>r(Mg2+),所以MgCl2的晶格能大于NaCl。
4.溶解性 大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中,难溶于 非极性溶剂(如汽油、苯、CCl4)中。当把离子晶体 放入水中时,水分子对离子晶体中的离子产生吸 引,使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克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力而离开晶体,变成在水中自由移动的离子。
特别提醒:化学变化过程一定发生旧化学键的断 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但破坏化学键或形成化学 键的过程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食盐熔化会 破坏离子键,食盐结晶过程会形成离子键,但均 不是化学变化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三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64分)1.有关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AgCl沉淀生成和溶解在同时不断进行,且速率相等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只要向含有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向含有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Br固体,AgCl沉淀不变化2.向饱和BaSO4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aSO4溶解度增大、K sp不变B.BaSO4溶解度、K sp均增大C.BaSO4溶解度不变、K sp增大D.BaSO4溶解度、K sp均不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B.由于K sp(ZnS)>K 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 K sp不变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 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4.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Ca(OH)2(s)Ca2+(aq)+2OH-(aq)ΔH<0,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②溶液中c(Ca2+)·c2(OH-)恒为定值③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c(Ca2+)④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2+,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⑤恒温下,向饱和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⑥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⑦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⑧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A.①⑦B.①②⑦⑧C.③④⑤⑦D.①③⑦⑧5.已知室温下,Al(OH)3的K 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NO3 )3和Al(NO3 )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A BC D6.室温时,CaCO3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25 ℃时其溶度积为2.8×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数值为2×10-5B.c点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C.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由d点变到a点D.b点与d点对应的溶度积相等7.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件 :第4章第四节

课堂互动讲练
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比较
例1
(2011年湖北武汉调研)下列有关金属腐 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腐蚀指不纯金属与接触到的电解质溶 液进行化学反应而损耗的过程 B.电化学腐蚀指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不纯金 属发生化学反应而损耗的过程 C.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吸收 氧气,产物最终转化为铁锈 D.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本质相同, 但电化学腐蚀伴有电流产生
②用电镀、热镀、喷镀的方法,在钢铁表面镀 上一层不易被腐蚀的金属,如锌、锡、铬、镍 等。例如,常用的白铁皮就是在薄钢板的表面 热镀上一层锌;自行车钢圈就是用电镀的方法 镀上一层既耐腐蚀又耐磨的铬或镍。 ③用化学方法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稳定 的氧化膜。例如,工业上常借一些溶液的氧化 作用,在机器零件、精密仪器、枪炮等钢铁制 件的表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薄膜。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电解 利用_______原理,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 阴 阳 ____极,用惰性电极作为辅助____极。在电 解质溶液里,接外加直流电源。通电后,大 量电子被强制流向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从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起到保护作用。
思考感悟 2.(1)金属铝比金属铁还要活泼,但铝却经久 耐用,这是为什么? (2)电化学防护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1)金属铝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 但生成的氧化物薄膜非常致密,可以阻止铝 进一步被氧化。 (2)电化学防护的实质是把被保护的金属作原 电池的正极或电解池的阴极,不参与电极反 应,从而不被氧化。
(2)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在金属表面覆盖致密的保护层,从而使金属 制品跟周围物质隔离开来,这是一种普遍采 用的防护方法。 以钢铁的防护为例,根据保护层成分的不同, 可分为如下几种: ①在钢铁表面涂矿物性油脂、油漆或覆盖搪 瓷、塑料等物质。例如,船身、车厢、水桶 等常涂油漆;汽车外壳常喷漆,枪炮、机器 常涂矿物性油脂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三章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64分)1.有关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AgCl沉淀生成和溶解在同时不断进行,且速率相等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只要向含有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向含有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Br固体,AgCl沉淀不变化2.向饱和BaSO4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aSO4溶解度增大、K sp不变B.BaSO4溶解度、K sp均增大C.BaSO4溶解度不变、K sp增大D.BaSO4溶解度、K sp均不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B.由于K sp(ZnS)>K 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 sp不变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4.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Ca(OH)2(s)Ca2+(aq)+2OH-(aq)ΔH<0,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②溶液中c(Ca2+)·c2(OH-)恒为定值③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c(Ca2+)④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2+,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⑤恒温下,向饱和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⑥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⑦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⑧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A.①⑦B.①②⑦⑧C.③④⑤⑦D.①③⑦⑧5.已知室温下,Al(OH)3的K 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
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A BC D6.室温时,CaCO3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25 ℃时其溶度积为 2.8×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数值为2×10-5B.c点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C.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由d点变到a点D.b点与d点对应的溶度积相等7.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自我检测: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附答案)

自我检测基础达标1.下标物质不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是()A.Mg(OH)2B.Al(OH)3C.Al2O3D.SiO2答案:A2.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C.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D.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答案:AC3.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答案:B4.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下列表示氢氧化钠加入量(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答案:C5.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平衡:Ca(OH)2(s)Ca(OH)2(aq)Ca2+(aq)+2OH-(aq),当向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Ca2+)增大 B.c(Ca2+)不变 C.n(OH-)增大 D.c(OH-)不变答案:BD6.在100 mL 0.01 mol·L-1 KCl溶液中,加入1 mL 0.01 mol·L-1 Ag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Cl的K sp=1.8×10-10)()A.有AgCl沉淀析出B.无AgCl沉淀C.无法确定D.有沉淀但不是AgCl答案:A7.向5 mL NaCl溶液中滴入一滴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一滴KI溶液并振荡,沉淀变为黄色,再滴入一滴Na2S溶液并振荡,沉淀又变成黑色。
根据上述变化过程,分析此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关系为()A.AgCl=AgI=Ag2SB.AgCl<AgI<Ag2SC.AgCl>AgI>Ag2SD.AgI>AgCl>Ag2S答案:C8.将100 mL 0.1 mol·L-1的AgNO3溶液加入足量的NaCl和NaF的混合溶液中,产生1.435 g 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生的沉淀为AgClB.产生的沉淀为AgFC.产生的沉淀为AgF和AgCl的混合物D.AgF溶于水答案:AD9.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1)FeS 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2)CaCO 3难溶于稀硫酸,却能溶于醋酸中;(3)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 mol ·L -1硫酸洗涤BaSO 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 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的损失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1年东北师大附中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解析:选C。
25 ℃时,将溶解度小于0.01 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因此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尽管很小,但不会等于0,也并非不溶于水,即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通常把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时,认为沉淀完全。
故只有C正确。
2.对于难溶盐MX,其饱和溶液中M+和X-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c(H +)·c(OH-)=K w,存在等式c(M+)·c(X-)=K sp。
现将足量的AgCl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AgCl 的溶解的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20 mL 0.01 mol/L KCl溶液②30 mL 0.02 mol/L CaCl2溶液③40 mL 0.03 mol/L HCl溶液④10 mL蒸馏水⑤50 mL 0.05 mol/L AgNO3溶液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③>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④>③>⑤>②>①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AgCl固体在水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由于c(Ag+)·c(Cl-)=K,c(Cl-)或c(Ag+)越大,越能抑制AgCl的溶解,AgCl的溶解量就越小。
注意AgCl的溶解量大小只与溶液中Ag+或Cl-的浓度有关,而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①中c(Cl-)=0.01 mol/L;②中c(Cl-)=0.04 mol/L;③中c(Cl-)=0.03 mol/L;④中c(Cl-)=0 mol/L;⑤中c(Ag+)=0.05 mol/L。
Ag+或Cl-的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④<①<③<②<⑤,故AgCl的溶解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④>①>③>②>⑤。
3.(2011年河南开封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 w随溶液浓度的改变而改变B.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C.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常数(K)一定改变D.一般情况下,一元弱酸HA的K a越大,表明该酸的酸性越弱解析:选B。
K 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不随溶液浓度的改变而改变,A错误;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B正确;C项中若温度不变化,则K不变,C错误;一般情况下,一元弱酸K a越大,则该酸酸性越强,D错误。
4.将一定量的硫酸钡放入水中,对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钡固体质量不会改变B.最终会得到BaSO4的极稀的饱和溶液===BaSO4↓很容易发生,所以不存在BaSO4(s) Ba2+(aq)+C.因为Ba2++SO2-SO2-4(aq)的反应D.因为BaSO4难溶于水,所以改变外界条件也不会改变BaSO4的溶解性解析:选B。
BaSO4不溶于水并不是绝对的不溶,它存在溶解平衡,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得到了BaSO4的饱和溶液即建立了动态平衡BaSO4(s) Ba2+(aq)+SO2-4 (aq),A、C项错误,B项正确;升高温度,BaSO4的溶解度增大,D项错误。
5.(2011年广东茂名高二检测)(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
①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________。
A.KMnO4B.H2O2C.氯水D.HNO3②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溶液至pH=4,使Fe3+转化为Fe(OH)3,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
A.NaOH B.NH3·H2OC.CuO D.Cu(OH)2(2)甲同学怀疑调整至溶液pH=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K sp=1.0×10-38,Cu(OH)2的溶度积K 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溶解度为3.0 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Fe3+完全沉淀[即c(Fe3+)≤1.0×10-5mol·L-1]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解析:(1)①四个选项中的物质均能将Fe2+氧化成Fe3+,但只有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加入CuO或Cu(OH)2时既不引入新的杂质,同时能消耗Fe3+水解生成的H+,从而促进Fe3+完全水解为Fe(OH)3而除去。
(2)K sp[Cu(OH)2]=c(Cu2+)·c2(OH-),则c(OH-)=3.0×10-203.0=1.0×10-10 (mol/L),则c(H+)=1.0×10-4mol·L-1,pH=4。
Fe3+完全沉淀时:K sp[Fe(OH)3]=c(Fe3+)·c3(OH-),则c(OH-)=3 1.0×10-381.0×10-5=1.0×10-11 mol·L-1。
此时c(H+)=1×10-3 mol·L-1,pH=3,因此上述方案可行。
答案:(1)①B②CD(2)43可行1.(2011年陕西咸阳高二检测)对“AgCl(s) Ag+(aq)+Cl-(aq)”的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AgCl没有完全电离,AgCl是弱电解质B.说明溶解的AgCl已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C.说明Ag+与Cl-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D.说明Ag+与Cl-反应可以完全进行到底解析:选C。
AgCl(s) Ag+(aq)+Cl-(aq)表示的是AgCl的溶解平衡,说明Ag+与Cl-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度积就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B.溶度积常数是不受任何条件影响的常数,简称溶度积C.可用离子积Q c判断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D.所有物质的溶度积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解析:选C。
溶度积不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简单乘积,还与平衡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成幂指数关系;溶度积受温度的影响,不受离子浓度的影响。
3.(2011年辽宁沈阳高二检测)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①热纯碱溶液洗涤油污的能力强;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食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溶洞、珊瑚的形成;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全部解析:选A。
①、⑤都是利用盐的水解原理,②、③、④涉及到了沉淀的生成与沉淀的溶解,都可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
4.(2009年高考广东卷)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温度一定时,K sp(SrSO4)随c(SO2-4)的增大而减小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时K sp(SrSO4)最大C.283 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解析:选BC。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浓度无关,A错误。
由图可知,c(SO2-4)相同时,三个不同温度中以313 K的c(Sr2+)最大,所以平衡常数K sp=c(Sr2+)·c(SO2-4)最大,B正确。
从图中数据大小可知:一定温度时线下的点都是浓度偏小,处于不饱和状态,所以C项正确;线上的点处于过饱和状态(D项错误:原状态处在363 K线的上方)。
5.已知Zn(OH)2的溶度积常数为1.2×10-17mol3·L-3,则Zn(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A.1.4×10-6mol·L-1B.2.3×10-6mol·L-1C.1.4×10-9mol·L-1D.2.3×10-9mol·L-1解析:选A。
Zn(OH)2在水中的溶解度用mol·L-1来表示,在数值上等于饱和溶液中Zn2+浓度的数值。
K[Zn(OH)2]=c(Zn2+)·c2(OH-)=c(Zn2+)·[2c(Zn2+)]2=1.2×10-17 mol3·L-3,解sp得c(Zn2+)=1.4×10-6 mol·L-1,即Zn(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4×10-6 mol·L-1。
6.(2011年山东淄博高二检测)常温下,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依次为:K sp(Ag2SO4)=1.4×10-5、K sp(AgCl)=1.8×10-10、K sp(AgI)=8.3×10-17。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常温下,Ag2SO4、AgCl、AgI在水中溶解能力依次减弱B.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生成C.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之比等于它们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D.在Ag2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有Ag2SO4沉淀析出解析:选C。
从数据可知A选项正确;K sp(AgI)<K sp(AgCl),说明AgI更难溶,B选项正确;K sp(Ag2SO4)=c2(Ag)×c(SO2-4),K sp(AgCl)=c(Ag)×c(Cl-),K sp(AgI)=c(Ag)×c(I-),显然C选项错误;Ag2SO4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2SO4(s) 2Ag+(aq)+SO2-4(aq),加入Na2SO4固体,SO2-4的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有Ag2SO4固体析出,D选项正确。
7.已知Ag2SO4的K sp为2.0×10-5,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L-1]。
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1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解析: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