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合集下载

错颌畸形的检查诊断

错颌畸形的检查诊断

一般X线检查分析
全口曲断
头颅侧位片 牙片 关节片
评估下颌骨骨龄的生物学指标
• 身高变化
Nanda, 1955; Hunter, 1966
• 手腕骨片
Greulich and Pyle, 1959; Hägg et al., 1987
• 牙龄
Hellman, 1923; Lewis and Garn, 1960
上颌12个牙齿牙冠宽度之和(mm)
下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之和(mm) 前牙比=――――――――――――――――――×100%
上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之和(mm)
X 线头影测量分析
X 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 确定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 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
模型的测量分析
牙弓拥挤度 合曲线的曲度 牙冠宽度的测量:X=YX’/Y’ 牙弓弧形长度测量: 牙弓后段可利用间隙
恒牙列牙齿大小及牙弓长度分析
牙弓弧长的测量 (1)分段测量法
(2)铜丝测量法
牙冠宽度的测量:
牙弓拥挤度分析: 牙冠总宽度-牙弓弧长。 Spee氏曲线深度: 从牙弓每侧纵合曲线最低点至切牙和
正畸常规X线检查帮助不大 其他x-ray 检查:
薛氏位 双侧关节CBCT 关节造影
正畸中出现TMD症状…..
饮食种类的改变 热疗 药物治疗 颌间关系的调整 合垫治疗
TMD的合危险因素
骨性前牙开合 覆盖 > 6-7 mm 上颌单侧后牙反合 后牙缺失 前牙中等程度以上的磨耗
一般检查
问诊:主诉、健康情况
口腔不良习惯 病史 家族史
临床检查:
(1)牙合阶段 (2)牙齿、牙周健康状况 (3)牙弓及牙弓关系检查

bolton指数正常值

bolton指数正常值

bolton指数正常值
Bolton指数是一个用于评估错颌畸形的重要工具,可以协助诊断和分析错牙合形成的机制,并可作为制订治疗计划时的参考因素之一。

对于国人正常牙合的Bolton指数,正常值范围如下:
1.前牙比:正常值为78.8%±1.72%。

如果前牙比大于正常值,可能表示下前牙过宽,或者上前牙过窄。

如果上前牙过宽,则可能出现复合覆盖过大或者上前牙拥挤的情况。

2.全牙比:正常值为91.5%±1.51%。

通过全牙比的测量,可以判断上下牙弓的宽度是否协调,从而确定错颌畸形的类型和程度。

总的来说,正常的Bolton指数数值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牙齿状况,从而制定出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但是,具体的Bolton指数值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测量和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Bolton指数的测量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和挑战。

例如,牙齿大小和形态的个体差异、牙齿拥挤或间隙等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Bolton指数测量时,需要采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尽可能减小误差。

此外,虽然Bolton指数是评估错颌畸形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牙齿状况。

因此,在进行
正畸治疗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牙齿的位置、排列、咬合关系等。

总之,了解自己的Bolton指数数值对于维护口腔健康非常重要。

但是,具体的测量和评估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正畸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颅颌面畸形,主要表现为上颌后突、下颌后缩和咬合不正。

该畸形疾病常常伴随着颞下颌关节的异常改变,MRI检查在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MRI检查是一种无创、无放射线的成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软组织图像。

在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中,通常需要进行T1加权和T2加权成像。

T1加权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关节骨骼结构、关节软骨和关节盘,对于判断关节的形态、位置以及骨骼变化等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T2加权成像则能够显示关节腔内的液体积聚、炎性改变、软组织异常等,对于评估关节的功能状况和病理变化有重要意义。

1. 颞下颌关节位置:颞下颌关节正常的位置是关节盘位于上颌骨窝之前。

在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中,可能会出现关节盘错位、关节腔增大或缩小等情况。

2. 颞下颌关节关节盘:颞下颌关节关节盘的形态、位置以及关节盘与关节骨骼之间的关系对于判断关节功能和病理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节盘的异常可能包括关节盘的后移、前移、错位等。

3. 关节软骨和骨骼结构: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颞下颌关节软骨的厚度和形态,以及关节骨骼的形态和结构。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上颌后突和下颌后缩可能导致关节软骨的磨损和关节表面的不规则。

4. 关节周围软组织:MRI检查还可以评估颞下颌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和血管等结构。

颞下颌关节的错位和不正常的咀嚼功能可能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和肌肉的紧张。

通过以上的MRI检查结果,可以全面评估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功能和病理改变,指导正畸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案制定。

MRI检查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详尽的病情信息,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预后的准确性。

小儿错畸形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错畸形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错畸形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错畸形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
的小儿错畸形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错畸形如何诊断鉴别,小儿错畸形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错畸形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颌面五官CT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
*一、检查
一般不需实验室检查。

但必要时应做X线检查,有的可发现多生牙和滞留牙等异常。

*以上是对于小儿错畸形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小儿错畸形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小儿错畸形易混淆疾病。

*小儿错畸形如何鉴别?:
*一、鉴别
错颌畸形一般不需鉴别。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小儿错畸形应该做哪
些检查,小儿错畸形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小儿错畸形”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错颌畸形案例问题

错颌畸形案例问题

错颌畸形案例分析一、诊断与评估患者张某,男,17岁,主诉牙齿不齐,影响咀嚼和发音。

经过临床检查和X光检查,医生诊断为安氏II类错颌畸形,具体表现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

二、病因分析错颌畸形的形成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

对于张某的案例,病因分析如下:1. 遗传因素:父母的错颌畸形有可能遗传给子女。

2. 习惯因素:儿童时期的口腔不良习惯,如吮指、口呼吸等,可能导致错颌畸形的发生。

3. 环境因素:生长环境的变化,如慢性疾病、外伤等,也可能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

三、治疗方案根据张某的具体情况,医生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 正畸治疗:通过戴矫治器,调整上下颌骨的位置,改善牙齿排列。

2. 正颌手术:对于严重错颌畸形,可能需要结合正颌手术进行矫正。

3. 保持:治疗结束后,需要佩戴保持器一段时间,以稳定治疗效果。

四、矫治器选择矫治器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张某的情况,医生选择了以下矫治器:1. 固定矫治器:通过粘接剂将矫治器固定在牙齿上,患者不能自行取下。

2. 功能矫治器:通过改变口腔功能来影响颌骨发育,适用于早期治疗。

五、治疗过程与效果治疗过程如下:1. 戴矫治器: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戴矫治器,并定期复诊。

2. 调整矫治器:根据治疗进度,医生会适时调整矫治器的位置和力度。

3. 手术: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医生会安排手术时间。

4. 保持: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佩戴保持器一段时间。

治疗效果如下:1. 牙齿排列整齐,咀嚼效率提高。

2. 面部美观改善,自信心增强。

3. 发音清晰度提高。

正畸安氏分类诊断标准

正畸安氏分类诊断标准

正畸安氏分类诊断标准
在正畸学中,安氏分类是一种用于诊断错颌畸形的分类系统。

它根据上下颌骨和牙齿的关系,将错颌畸形分为三类。

下面是安氏分类诊断标准的详细介绍。

1. 第一类:中性错颌
中性错颌是指上下颌骨和牙齿的关系基本正常,但存在牙列不齐、牙弓形态异常等问题。

上下颌骨发育基本正常,但牙齿排列不整齐,前后牙弓关系异常。

上前牙位于下前牙前方,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

2. 第二类:远中错颌
远中错颌是指下颌骨发育过度,而引起的错颌畸形。

上下颌骨关系正常,但牙齿存在前后位置异常,表现为上前牙位于下前牙后方的错颌畸形。

上牙弓前突,磨牙关系为远中关系。

3. 第三类:近中错颌
近中错颌是指上颌骨发育过度,而引起的错颌畸形。

上下颌骨关系正常,但牙齿存在前后位置异常,表现为下前牙位于上前牙后方的错颌畸形。

下牙弓前突,磨牙关系为近中关系。

在正畸诊断和治疗中,安氏分类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了解安氏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错颌畸形的本质,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正畸计划。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MRI技术已经在医学检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来说,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安氏Ⅲ类错颌
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

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是一种常见的牙颌面畸形,指的是上下颌之间出现明显的前后错位,导致咀嚼、咽喉和发音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颞下颌关节是咀嚼肌与颅底骨骼之间的连接点,也是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关键部位。

MRI检查可以直接显示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颞下颌关节MRI检查的前期准备包括:1、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耳环等;2、与医生确认是否需要注射造影剂;3、避免进食或饮水前几个小时。

在MRI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磁共振扫描仪上,头和下颌固定在相应的保持器内。

医生会将MRI探头放置在颞下颌关节上方,开始进行扫描。

整个检查过程大约需要30-40
分钟,期间需要保持头静止以保证图像质量。

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颞下颌关节的骨骼结构、软组织及其周围的结构。

对于安氏
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来说,MRI检查的重点是观察颞下颌关节前突的位置、韧带的形态、半
月板的位置及其功能等。

此外,MRI还可以帮助鉴别颞下颌关节炎、骨质增生、退行性变
等其他常见疾病。

MRI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高精度等优点,能够直观反映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和功能。

通过颞下颌关节MRI检查,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安氏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病情,并制定
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错颌畸形的分类(九)_疾病诊断标准_临床在线工具_39医学教育

错颌畸形的分类(九)_疾病诊断标准_临床在线工具_39医学教育

错颌畸形的分类(九)_疾病诊断标准_临床在线工具_39医学教育自从安氏(Angle)在1899年提出他的错颌分类法以后,50余年间,多数学者又提出了他们的分类法,在这些分类法中,比较广泛采用的,还是安氏分类法。

但无论是安氏分类法或其他分类法,都远不能令人满意,至今学者们还在寻求更好的分类法。

安氏认为上第一恒磨牙是最恒定而不易错位的牙齿,遂以它为分类的标准,将错颌畸形分为三类,简述如下。

第一类错颌——中性错颌:上下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即当正中颌时,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颌于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若全口牙齿无一错位者,则称为正常颌,若有错位者,则称为第一类错颌。

第二类错颌——远中错颌: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即较上牙弓后退半个磨牙的距离。

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颌于下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双尖牙之间。

第三类错颌——近中错颌: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颌于下第一、第二恒磨牙之间。

安氏分类法能获得较广泛的采用,是因为它有一定的科学基础,而且简洁具体,便于临床应用,其主要缺点在于:1.上第一恒磨牙并非绝对恒定。

若干学者们的研究已经证明,有时远中或近中错颌,其错位的机制仍在于上颌或上牙弓,而不在于下颌及下牙弓。

2.此分类法所包括的畸形机制不全。

例如,近远中错颌只代表了颌、颌面长度(或称深度)不调的关系,而高度及宽度之不调则没有提到。

错颌畸形乃是形态变化的问题,形态变化离不开长、宽、高三方面的关系,因此错颌分类必须从这三方面来考虑。

又形成现代人类错颌的一个首要机制是牙量、骨量不调,在安氏分类中也没有提到。

由于他不了解牙量、骨量不调这一错颌机制的演化背景及遗传背景,才错误地提出了“正常颌”的标准。

要求在人口内完全无缺地排齐所有的牙齿,在临床上引起了严重的失败。

由于包括的机制不够,虽然分了类,往往还不能给人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

以安氏第一类错颌而论,其中混杂着多种类型的畸形。

如牙位拥挤、深覆颌、深覆盖、开颌、前牙反颌、后牙反颌、后牙锁颌、牙弓狭窄、双颌前突、双颌后缩、颌间高度过大、过小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颞下颌关节
问诊:询问有无颞下颌关节外伤史、疼痛史、弹响史、 关节脱位史等。
触诊:颞下颌关节外侧有无压痛及开闭口时有无弹响。 下颌运动检查 (1)开口度:在张口过程中上下切牙切缘的最大距离。
正常大于4cm。 (2)开口型:正常大张口时下颌平滑直线下降。
二、 模型分析
一般检查
(二)询问病史
既往史及现病史
(1)幼年是否患过慢性疾病以至影响牙颌发育。 佝偻病、结核病、心脏病、肾病、内分泌疾病等。 (2)萌牙、替牙及龋齿情况。 (3)幼年时有无口腔不良习惯。 (4)目前有无进行性疾病及口腔不良习惯。
n 家族史:家族中有无类似或其它错合畸形。
(三)全身情况
一般检查
面部Leabharlann 1.正面观 A、面部对称性检查
n B、垂直比例是否正常
颏点是否偏斜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面部
2.侧面观:侧面轮廓协调情况。
n A、侧面型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面部
2.侧面观:侧面轮廓协调情况。
n B、垂直面型
低角
正常
高角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面部
3. 唇的形态及功能情况:有无短缩、翻卷、 开唇露齿等。 4. 颞下颌关节有无压疼、弹响及运动异常。 5 .面部有无外伤后瘢痕,特别是颏部,因婴 幼儿颏部外伤常可导致下颌颏突发育异常而 造成面部不对称畸形。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牙弓
1.上下牙弓的长度(近远中)关系
3)、上下牙弓的突度是否正常:有否双牙弓前突。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牙弓
2.上下牙弓的宽度关系
上下牙弓宽度是否协调,上下后部牙弓有否对合、反合或锁合。
正常
对合
正锁合
反合
反锁合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牙弓
3.上下牙弓的高度关系:前牙有否深覆合或开合。
模型的测量分析
1.心理及治疗动机分析 2.生长发育情况:身高、体重、胖瘦、毛发等有无
异常。 3.有无全身性疾病及鼻咽部疾病:如鼻炎、扁桃体
肥大等。 4.有无允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四)牙、颌、面的检查
牙齿 牙弓 颌部软硬组织 面部 颞下颌关节
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牙齿
1.合的发育阶段: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期。 目的:了解牙龄与年龄是否协调
乳牙期
替牙期
恒牙期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牙齿
2.牙齿的数目、形态及发育有无异常: 如多生牙,先天缺失牙,牙体过小、过大 或发育异常。
先天缺失牙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牙齿
3.重要错位:如个别牙的唇(颊)舌向错位、 拥挤反合、锁合等。
牙弓
1.上下牙弓的长度(近远中)关系
2)、上下前牙间的覆盖关系:有否深覆盖或反覆盖 覆盖:自上前牙切端到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离。 深覆盖: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
分为3度。 反覆盖:下前牙切端位于上前牙切端之唇侧。
前牙覆盖
正常覆盖:上下切牙切端的前后距离不大于3mm. Ⅰ度深覆盖:上下切牙切端的前后距离3-5mm. Ⅱ度深覆盖:上下切牙切端的前后距离5-8mm. Ⅲ度深覆盖:上下切牙切端的前后距离大于8mm.
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一、 采集病史
(一)一般记录 (二)询问病史 (三)全身情况 (四)牙、颌、面的检查
(一)一般记录
一般检查
1.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 2.身高、体重(可提示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
(二)询问病史
主诉:患者来就诊的主要目的——询问病人最 关注的问题,希望达到的治疗效果。
冠1/3而不足1/2者
3mm以内
II度 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
在3—5mm之间
III度 超过冠2/3者
在5mm以上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牙弓
4.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线关系: 中线有无偏斜,分别以上下中切牙的各自中线
与面部中线比较分析上下切牙中线偏斜的原因。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颌部软硬组织
记存模型的用途
作为研究分析错合的重要手段。 用于确定治疗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作对照观察。 用治疗前后的模型可进行疗效评估
记存模型的制作与要求
由于记存模型对错合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 估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求记存模型准确、清 晰,要包括牙、牙弓、基骨、移行皱襞、腭 穹、唇系带等部分。
上下颌形态、大小、位置:有无上颌前突或发育不足, 下颌前突或后缩。
牙槽、基骨及腭盖情况:牙槽的突度,基骨的丰满度及 腭盖的高度等。
唇舌系带:唇系带位置有否过低,舌系带是否过短等。 舌体的大小有无异常。 吞咽及发音功能是否正常。 其他:有无唇腭裂等。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牙颌模型能真实地记录牙齿、牙槽骨、腭 部的形态和位置。
模型类型: (1)记存模型 (2)研究模型 (3)工作模型
模型分析(model analysis)是口腔正畸 临床诊断、制订治疗计划中的—个重要 步骤,矫治前必须有记录患者牙合情况 的模型,称之为记存模型(study model) 。
牙齿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4.乳牙、恒牙萌出及替换: 如乳牙早失或滞留,恒牙早萌或早失。
5.龋齿、牙周病及口腔卫生情况。
乳牙滞留
龋齿
乳牙滞留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牙弓
1.上下牙弓的长度(近远中)关系
1)、第一恒磨牙的合关系:中性合、近中合或远中合
中性合
近中合
远中合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前牙覆合:上前牙切端盖过下前牙牙冠的长度。 前牙深覆合: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3。分为3度。 前牙开合: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合关系,垂直向呈现间隙。
亦可分为3度。
前牙覆合
正常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牙冠切端在1/3以内。
深覆合
开合
I度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 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
1)、牙齿的拥挤度: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 有弧形的长度之差即为拥挤度。一般分为3度。
lⅠ度:间隙差距为2-4mm. lⅡ度:间隙差距为4-8mm. lⅢ度:间隙差距为8mm以上.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牙齿
3.重要错位:
2)、正锁合与反锁合:后牙颊舌向错位严重, 咬合时无合面接触。
正锁合:上颌牙舌面与下颌牙颊面接触。 反锁合:上颌牙颊面与下颌牙舌面接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