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读书报告
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报告

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报告摘要: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作为一种应用了现代通信、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的新型交通管理系统,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优化交通组织和改善出行体验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本报告首先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然后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对其在交通管理、交通流量控制、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最后,本报告还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进行了展示。
第一章:引言智能交通系统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交通领域的一种新型交通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交通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交通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而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和传感器等技术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优化交通组织和改善出行体验,成为了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2.1 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先进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交通管理系统,它通过感知、计算、决策和控制等技术手段来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交通效率和增强交通安全性。
2.2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背景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随着智能手机和物联网技术等的普及,智能交通系统逐渐成为可能。
第三章: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3.1 智能交通系统的硬件组成智能交通系统的硬件组成包括传感器、摄像头、交通信号灯、电子标识等。
这些硬件设备能够感知交通信息,并将其传输给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处理。
3.2 智能交通系统的软件组成智能交通系统的软件组成包括交通数据管理系统、交通规划和优化系统、交通控制系统等。
通过这些软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对交通进行规划、优化和控制。
第四章: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4.1 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能够通过交通控制和信号优化等手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排队时间,优化交通组织。
智能交通报告范文

智能交通报告范文一、引言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为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安全、优化交通效率等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报告将对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应用案例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二、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一)全球范围内的智能交通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的发展。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智能交通体系。
例如,美国通过部署智能交通系统,有效地提高了交通流量的监测和管理能力,减少了交通拥堵和事故的发生。
欧洲各国也在积极推进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如智能公交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
(二)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政府加大了对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了智能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信息化设施,实现了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同时,智能交通技术在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三、智能交通的关键技术(一)交通感知技术交通感知技术是智能交通的基础,包括传感器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时获取交通流量、车速、车辆位置等信息,为交通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随着交通数据的不断增长,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海量交通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挖掘出交通运行的规律和趋势,为交通规划、拥堵预测等提供科学依据。
(三)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包括交通信号控制、自动驾驶技术等。
通过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自动驾驶技术则有望彻底改变未来的交通出行方式,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
(四)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实现智能交通系统互联互通的关键,包括 5G 通信、车联网技术等。
高速、低延迟的通信网络能够保证交通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共享,提高交通系统的协同性。
智能交通研究报告

智能交通研究报告智能交通是指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以提高交通流动性、减轻交通拥堵、优化交通路线、降低交通事故等目的,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和安全性的一种交通模式。
智能交通研究报告是对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文献。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能交通的出现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精确的传感器信息采集和处理,智能交通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路况,实现交通信号优化,以提高道路容量和通行效率。
同时,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导航、智能停车、智能交通管理等功能,为出行者提供智能化的出行体验。
在智能交通研究报告中,可以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原理和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例如,可以介绍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传感器技术,如车载传感器、道路传感器和交通信号灯传感器等,以及这些传感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此外,智能交通研究报告还可以对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和交通监控系统进行介绍和分析,这些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实时路况监控、交通信号优化和智能导航等功能。
此外,智能交通研究报告还可以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估。
可以以某个城市或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为案例,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如减少拥堵比例、降低事故率等。
在应用评估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数据和案例,评估智能交通系统对交通流量、拥堵情况和交通事故的影响,从而验证智能交通系统的价值和效果。
综上所述,智能交通研究报告涉及智能交通系统的原理和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可以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智能交通实习报告总结(2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简称ITS)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系统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环保运行。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知识,我于2023年在某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内容:1. 智能交通系统基础知识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论文和参加公司培训,我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信号灯的配时、相位设置、路口协调控制等关键技术。
3. 交通监测系统实习:在交通监测系统实习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地磁等)对交通流量、车速、占有率等参数进行监测,并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
4. 智能交通系统软件开发:在软件开发方面,我参与了智能交通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学习编程语言(如Python、C++等)和软件开发工具,我掌握了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方法。
5. 项目实施与维护: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智能交通项目的实施与维护工作。
这使我了解了项目管理的流程、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习收获1. 专业知识提升:通过实习,我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掌握了信号控制、交通监测、软件开发等实际操作技能。
2. 实践能力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际项目,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4. 职业素养提升: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任务,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智能交通系统心得体会(专业20篇)

智能交通系统心得体会(专业2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智能交通系统心得体会(专业20篇)心得体会是对过去回忆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智能交通调查报告

智能交通调查报告第一部分: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创新的交通管理方法,正逐渐引起全球各国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智能交通的调查研究,提供有关该领域的详细信息,包括其背景、应用、优势、限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背景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应用先进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来提高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的综合系统。
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无线通信、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交通各环节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智能交通的出现旨在应对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改善环境质量等。
第三部分: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涵盖了交通管理、交通运行、交通服务和交通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应用。
其中,交通管理包括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车辆导航系统和交通流量监测等;交通运行包括交通流量预测、智能公交系统和智能高速公路等;交通服务包括交通信息发布、停车场管理系统和出行规划等;交通安全则包括智能交通监控、违章行为抓拍和事故预防等。
第四部分:优势智能交通系统相比传统交通管理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提高交通效率:通过智能导航、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利用率,缩短通行时间。
2. 增加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上的交通情况,及时发现交通违法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优化交通环境: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优化车辆行驶路线,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交通所带来的噪音和污染。
4. 提升用户体验:智能交通系统提供了实时交通信息查询、出行规划、多式联运等服务,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第五部分:限制尽管智能交通系统在许多方面具有卓越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技术问题: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如通信、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可能会限制其应用和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简称ITS)应运而生。
本文将基于一个智能交通系统的实践项目,从系统设计、实施过程、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个覆盖城市主要交通干线的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整合交通信息、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实现交通拥堵的缓解和交通环境的改善。
三、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
(1)数据采集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地磁检测器等设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辆速度、占有率等数据。
(2)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融合和压缩,为上层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
(3)应用服务层:根据交通需求,提供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交通事件检测、交通预测等功能。
(4)用户界面层:为用户提供实时交通信息、交通事件预警、出行建议等服务。
2. 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交通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
(2)交通信号控制:基于交通流预测和优化算法,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
(3)交通诱导:根据实时交通状况,为驾驶员提供最优出行路线。
(4)交通事件检测:利用图像识别、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实时检测交通事件。
四、实施过程1. 设备安装与调试根据项目需求,在交通干道、路口等关键位置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并进行调试,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软件开发与测试开发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交通事件检测等模块,并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功能的完善和稳定性。
3. 系统集成与部署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智能交通系统,并在实际交通环境中进行部署。
五、效果评估1. 交通拥堵缓解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了交通信号的优化控制,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智能交通实习报告总结(2篇)

第1篇 一、实习背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逐渐成为我国交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我于近期在一家专业的智能交通企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本次实习让我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 1. 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实习期间,我首先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学习。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以实现人、车、路、环境的和谐共生。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交通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2)交通信号控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交通信号进行优化控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交通诱导:为驾驶员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引导其合理选择出行路线。 (4)交通安全管理:通过视频监控、违章抓拍等技术手段,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5)公共交通优化: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 实习项目实践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几个项目的实践: (1)城市交通信号优化项目:通过分析交通流量数据,优化路口信号配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交通诱导系统开发:根据实时交通信息,为驾驶员提供最佳出行路线。 (3)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开发: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停车场资源的智能管理。 (4)交通安全预警系统研究:通过对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预测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采取措施。
3. 实习成果 通过本次实习,我取得以下成果: (1)掌握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2)熟悉了交通信号优化、交通诱导、智能停车管理、交通安全预警等项目的开发流程。
(3)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总结 1. 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姓名万宇学号2111503057专业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信息学院车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万宇(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摘要:随着交通问题的日益加剧,交通安全和效益成为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必然。
车联网技术作为系统的核心,对其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需求性。
本文介绍了车联网的系统框架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对其发展现状和应用趋势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最后展望了车联网的未来。
关键词:车联网;智能交通;车载系统;交通管理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traffic problem, traffic safety efficiency graduall y become a hotspot in research of the traffic,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traffic sys tem become inevitable. The car network technology as the main core of the system, ha s the very strong demand for its research. Combining with the traffic management pro blems. Then it introduces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IOV. its app lic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s are expande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 in-dept h study. Finally it looks into the distance with IOV’s future.Key words:car network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vehicle system; traffic manage ment0 引言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出行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在生活中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辆大关,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购买轿车的能力。
而汽车化社会又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如随着车辆数量的激增,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各种交通问题极大地困扰着人们的生活,结合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的车联网应运而生。
在我国,目前车联网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的一种无线网络。
所以,随着车载通信技术和相关应用的研究有了长足进展,汽车再也不独立于通信网络以外。
得益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做到以车辆作为一个终端,将终端与服务端互相连接起来组成网络,这样的网络就称之为车联网。
与此同时,车辆驾乘人员对于车载服务的需求也在飞速增长,相关分析数据显示,车联网服务需求主要包括:语音服务通信服务、定位服务、导航服务、车辆服务中心连接服务(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移动互联网接入、车辆第三方信息管理服务、车辆紧急救援、车辆数据和管理服务、车载娱乐服务等。
如果能有效实现以上服务,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包括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在内的当今交通领域的三大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智能汽车、智慧交通的概念逐步形成,车联网正是实现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车联网就是将车与车连接在一起的网络,像互联网将各自独立的电脑连接在一起一样,车联网实质上就是收集并处理道路交通网络中每辆汽车的信息,并实现信息的共享,实现人、车、路三位一体互联。
车联网系统能够实现在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以及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提供综合服务。
车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物联网和智能化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
车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汽车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等。
1 车联网的系统框架1.1 车联网的系统架构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一个延伸,具有相似的架构。
因此可将车联网的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车联网感知层:由多种传感器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车载传感器和路侧传感器。
感知层是车联网的神经末梢,是信息的来源。
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提供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运输物品的相关信息、交通状态信息、道路环境信息等。
车联网网络层:由车载网络、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等构成。
网络层在车联网中充当神经中枢和大脑。
它能够传递和处理从感知层获取的信息,目前已经制定了车载环境下无线接入(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WA VE)的相关协议。
车联网应用层:主要是与其他子系统的接口,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应用,如道路事故处理、紧急事故救援、动态交通诱导、停车诱导、危险品运输监控等。
1.2 车联网系统的核心交通信息是车联网系统中最核心的内容。
以交通信息应用为中心,展开车联网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交通信息的来源分为直接信息源和间接信息源。
其中直接信息源主要指人(包括驾驶员和乘客)、车(车辆的运行状态等)和路(路况等);间接信息源包含以地形、地貌、气象等为代表的自然环境因素和以政治、经济、人文等为代表的社会环境因素。
根据变化频率,交通信息可以分为静态交通信息和动态交通信息。
静态交通信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相对稳定的交通信息,包括:包含有路网信息和交通管理设施信息等的交通基础信息;道路交通量和车辆保有量等统计信息;交通参与者出行规律信息等。
静态交通信息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其数据来源既可以通过从相关部门(如城市规划部门、城市建设及道路养护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和各个系统中已有的数据库获得,也可以通过交通调查或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空间遥感(RS)等技术手段获得。
动态交通信息指的是交通系统中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交通信息,主要包括:道路网交通流状态特征信息、交通事件信息、车辆及驾驶员的状态信息、道路环境信息以及交通动态管理控制信息等。
1.2.1 交通信息感知作为智能交通的一个延伸,车联网本身具有智能交通所拥有的信息采集功能。
同时,车联网是物联网的一个具体应用,具有物联网的特点,即信息感知。
信息感知能够为车联网提供信息来源,是车联网应用的基础。
它最基本的形式是数据收集,即节点将感知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汇聚节点。
但由于在原始感知数据中往往存在异常值、缺失值,因此在数据收集时要对原始感知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并对缺失值进行估计。
信息感知的目的是获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这些在车联网中具体表现为:1)对车况及控制系统感知主要是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工况信息,例如车速、各种介质的温度、驱动系转向系的运行状况等。
这些信息通常是利用安装在汽车上的车用传感器获得。
车用传感器是车联网最终端的神经末梢。
常见的车用传感器有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车身高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等。
2)对道路环境的感知对道路环境的感知是车辆与外部环境进行感知的主要技术。
通过对道路环境的感知,将车辆这一个体与交通整体进行融合。
道路环境感知主要有路面感知、交通状况感知、交通信号感知、行人感知等。
对道路环境的感知主要借助的是各种传感器。
路面感知主要借助的是安装在路面下和道路两侧的交通信息检测器。
在传统的智能交通中,对交通状况的感知主要借助于交通信息检测器。
在车联网环境下,可以通过RFID技术来获取车辆信息,进一步获得交通的状态信息。
交通信号感知和行人感知是实现汽车的安全驾驶以及无人自动驾驶的基础,前者一般是通过视频传感器等综合感知技术来判断交通信号,后者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和安装在路口的视频传感器以及红外信标等技术来判断行人的位置。
3)车与物之间的感知车与物之间的感知目前在车联网(物联网)中应用的较多。
连入网络的车辆(通常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车辆通过安装在货箱内传感器以及RIFD等手段,感知车内装载物品的状态信息,再将信息传输到监控系统,从而实现对整个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车与物之间的感知还包括车对车外的物品、建筑物以及前后车辆的感知,一般是通过视频、激光、红外、电磁传感器以及RFID 等综合感知技术,能够提高行车安全,实现防撞和无人驾驶。
4)车辆位置的感知车联网中对车辆位置的感知是最重要的感知技术之一。
它实现是车辆监控、辅助驾驶、在线调度和路径优化等的基础技术。
除了采用卫星定位技术以外,还有基于路侧基础设施等方法进行定位。
目前应用最广的卫星定位技术是美国的GPS系统,我国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预计在2020年能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1.2.2 交通信息交互车联网的交通信息交互是一个基于网络系统有众多异质网络节点参与的信息传输、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的过程。
通过信息交互,车联网的各个节点能够自主的获取环境和其他节点的信息。
信息的传输过程既有将数据采集等信息由各个节点汇总到聚汇节点的“多对一”过程,也有将查询命令、网络配置以及程序代码等信息通过汇聚节点传输到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的“一对多”过程。
信息的传输首先要求有高可靠性,其次还要求低延迟。
对于车联网这种规模较大的网络来说,能耗也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
车联网本身的大范围和高速移动特点决定了信息传输的方式以无线通信和数字通信为主,包括车辆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 Vehicle,V2V)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
目前,大部分的信息传输协议是基于Ad hoc网络的洪泛(flooding)和谣传(gossiping)协议建立的。
1.3车联网中的无线通信技术1.3.1 车辆自组网车辆自组网(Ad hoc Network),是一种多跳的、无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整个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每个节点具在备一定的可移动性的同时都能动态地保持与其它节点的通信,这一特点正与车辆的移动性完美的契合。
特别是对于有些需要能够临时快速自动组网的移动网络特殊场合来说。
每一个节点可以看做是一个路由器,可以协助其它节点进行分组转发以及发现、维持到其它节点路由。
这样,两个无法直接进行通信的节点,在车辆自组网中实现了相互间的数据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