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12答案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参考答案:答:(1)以法为本(2)重视赏罚(3)法、术、势相结合2:[单选题]A:孟子B:荀子C:论语D:老子参考答案:D3:[判断题]参考答案:正确4:[单选题]A:孟子B:孔子C:董仲舒D:荀子参考答案:B5:[多选题]A:韩非B:慎到C:孟子D:庄子参考答案:CD6:[单选题]A:孟子B:墨子C:老子D:庄子参考答案:A7:[单选题]法家中法、术、势的集大成者是A:商鞅B:韩非C:慎到D:申不害参考答案:B8:[单选题]神权法得到巨大发展的是在A:夏朝B:殷商C:西周D:春秋参考答案:B9:[单选题]孟子将孔子的仁学发展为()学说。

A:性善B:仁政C:性恶D:德治参考答案:B10:[论述题]简述礼治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11:[判断题]黄老学派是先秦道家的一个别派。

黄,指传说中的黄帝,老,指春秋末期的老子。

此学派以"黄老之言”作为其指导思想,故被称为黄老学派。

参考答案:正确1:[论述题]简述《老子》"道法自然”的法律观点参考答案:2:[多选题]法家认为"法”的性质包括A:法的公开性B:法的人道性C:发的客观性D:法的平等性参考答案:ACD3:[多选题]《老子》提出的"三绝”愚民政策是A:绝圣弃智B:绝贤去能C:绝仁弃义D:绝巧去利参考答案:ACD4:[多选题]法家认为法的作用有A:明使分群B:定分止争C:兴功惧暴D:齐之以礼参考答案:BC5:[判断题]理学又称道学,其认为"理”为万物之本,世上万物皆由"理”衍生出来。

参考答案:正确6:[单选题]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参考答案:C7:[单选题]韩愈"道统论”的中心思想是儒家一向所提倡的A:为国以礼B:仁义道德C:礼法合一D:理直行正参考答案:B8:[单选题]A:贤人B:法律C:人民D:专家参考答案:A9:[单选题]()提出"大德而小刑”的主张。

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中国法制史》形考作业任务01-06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中国法制史》形考共有6个任务,任务5、任务6是主观题,任务1至任务4是客观题(中国法制史第1次任务_0001、中国法制史第2次任务_0011、中国法制史第3次任务_0001、中国法制史第4次任务_0001)。

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1和任务4试卷,直到出现这几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D. 龟骨 01任务3. 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

其中男家请媒人到中国法制史第1次任务_0001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一、填空题(共 8 道试题,共 30 分。

每空3分)它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的程序是() 。

1. 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继承了原始社会的(神权A. 纳采法)。

B. 问名 2. 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禅让)”产生。

C. 纳吉 3. 《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D. 纳徵 4. 春秋时期楚国制定了严禁和搜捕奴隶逃亡的法律,叫4. 西周自后成王以后,王位继承开始实行()。

做(仆区法)A. 禅让制 5. 封建统治者把危害其财产的行为称之为“(盗) ”。

B. 父死子继 6. 《夏书》曰:“昏、(墨)、贼,杀。

”C. 兄终弟及 7. 法的起源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D. 嫡长继承制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5. 《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

8. 西周的“九刑” 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鞭、(扑)、A. 囹圄赎、(流)四刑。

B. 夏台C. 均台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D. 圜土 1. 西周的判例叫()。

6. 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将刑罚条写在()上。

A. 决事比A. 竹简B. 廷行事B. 丝绢C. 成C. 铜鼎D. 刑统D. 龟骨 2.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罚条写在()上。

电大中国法制史形考及考试参考答案

电大中国法制史形考及考试参考答案

考试时用Ctrl+F(查找功能)-Ctrl+C(复制功能)-Ctrl+V (黏贴功能)即可快速到你想要的答案中国法制史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一)填空题1.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禅让(制)”产生。

3.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启。

4.《左传·襄公四年》记载:“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

”5.法的起源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6.《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7.《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8.《正韵》:“律吕万法之所出,故法令谓之律。

”9.《夏书》曰:“昏、墨、贼,杀。

”10.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己恶而掠美”。

(二)单项选择题1.将“法”改为“律”,是在(战国时期的秦)。

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三千)条。

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杀)。

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贼)”。

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夏朝)。

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圜土)”。

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昏)”。

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贪以败官为(墨)”。

1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夏台)”。

11.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赎刑)。

12.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叫做(甘誓),它也是夏朝的法律。

1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启)。

14.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继承实行(禅让制)。

15.夏、商、周三代的法律用来命名的是(刑)。

(三)多项选择题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公正、不偏不倚,限制、强制)。

2.夏朝的监狱叫(圜土、夏台、均台)。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

1.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最早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与偶犯的是()A: 周公B: 子产C: 荀子D: 杜预参考答案:A2. 将“兼爱”用在政体和行政上,就是墨家所说的()A: 尚贤B: 尚同C: 非攻D: 非乐参考答案:B3. 反对身份等级严格界限,或反对身份尊卑不同而同罪异罚的是()A: 墨子B: 贾谊C: 刘颂D: 杨坚参考答案:A4. 刘颂重新解释了“看人设教”“随时之宜”等观念,将其定义为()A: 立法原则B: 司法原则C: 执法原则D: 审判原则参考答案:A5. 儒家思想真正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独尊地位是()A: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B: 魏晋玄学退出历史舞台后C: 唐朝D: 朱熹将儒家经典哲理化,使其成为完整体系后参考答案:D6. 黄宗羲认为立法的最高原则是()A: 天理B: 三纲C: 平等D: 天下为主,君为客参考答案:D7.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家是()A: 黄宗羲、王夫之B: 龚自珍魏源C: 刘坤一、张之洞D: 康有为、谭嗣同参考答案:B8. “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是()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参考答案:A9. 西周时“终”与“非终”是指()A: 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B: 故意与过失C: 惯犯与偶犯D: 既遂与未遂参考答案:C10. 下列说法是《老子》提出的()A: “以天为法”B: “大道废,有仁义”C: “达于道者,反于清净;究于物者,终于无为”D: “越名教而任自然”参考答案:B11. 提出“变法乃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A: 商鞅B: 王安石C: 梁启超D: 谭嗣同参考答案:C12. 经张斐确认,《刑名》置于律首的体例再未改变,这种体例始于()A: 《法经》B: 《九章律》C: 曹魏《新律》D: 《泰始律》参考答案:C13.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 程颐B: 朱熹C: 张载D: 王阳明参考答案:B14. 第一个提出立法应该“以天下为主”,保证人民在政治上和官吏平等的思想家是()A: 墨子B: 商鞅C: 耶律楚材D: 黄宗羲参考答案:D15. “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是()A: 谭嗣同B: 章太炎C: 邹容D: 孙中山参考答案:B——名词解释——16. 权能分治说为了防止西方三权分立的流弊,实施五权宪法,孙中山提出了“权能分治”学说,他把国家权力分为“政权”与“治权”。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1(完成第一编学习内容后进行)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形成于_______代,极盛于______,动摇于______。

2、夏、商奴隶主的神权法思想,其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_”思想。

3、礼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周的礼治是建立在“普田之下,__________,率土之滨,_________”的土地________制基础上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3分,共15分)1、商代,商王专设了“卜”、“巫”、“祝”,其主要任务是()。

A、占卜B、写史C、执法D、从事音乐工作2、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

A、代天行罚B、以德配天C、亲亲、尊尊D、世卿世禄3、()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A、宗法制B、分封制C、嫡长继承制D、君主制4、“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A、亲亲、尊尊B、刑不上大夫C、礼不下庶人D、世卿世禄制5、周公的“明德慎罚”论是儒家“()”思想的渊源。

A、轻徭薄赋B、德主刑辅C、世卿世禄D、轻罪重刑三、名词解释题(每题6分,共24分)1、周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2、“亲亲”、“尊尊”:“亲亲”指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长辈);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尊尊”指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主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也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得犯上,不得簪越。

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特点之一,。

所谓“礼不下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受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试题及答案中国的思想史,有着丰富且典型的和谐理论,而在建设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时,也发挥着“古为今用”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希望对你有用!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选择题1.“明德慎罚”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是A.舜B.周公C.孔子D.朱熹2.管仲所说的“旧法”主要是指A.“三国五鄙”制B.西周的礼制和刑罚制度C.礼义廉耻D.殷商的神权法3.春秋时期认为礼是“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的思想家是A.周公B.子产C.邓析D.韩非4.“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法律命题的提出者是A.商鞅B.管仲C.子产D.邓析5.“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A荀子 B.孟子C.孔子D.周公6.荀子的法律起源理论可以概括为A.天命所归B.社会契约C.天下大同D.明分使群7.“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法律主张出自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8.战国中期,齐国“黄老学派”的部分思想源自A.炎帝B.韩非C.李斯D.老子9.“以法制行之,如天地之无私”的说法,体现了法的A.公正性B.公开性C.透明性D.自然性10.西汉中期,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A.董仲舒B.贾谊C.晁错D.陆贾11.西晋时期明确提出恢复肉刑的思想家是A.杜预B.张斐C.刘颂D.阮籍12.历史上曾经实行“班禄制”的朝代是A.元代B.唐代C.北魏D.宋代13.李世民治国的总方针是A.轻徭薄赋B.安人宁国C.德礼为本,政教为用D.大明法度,众建贤才14.下列法典中,明确载有“重罪十条”的是A.《北齐律》B.《北魏律》C.《曹魏律》D.《晋律》15.“夫刑者,可以禁人之恶,不能防人之情”的观点出自A.董仲舒B.朱熹C.白居易D.丘16.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A.存天理,灭人欲B.三纲五常C.德礼为本,刑政为末D.恤民17.丘认为,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A.以刑去刑B.明刑弼教C.定分止争D.兴功禁暴18.下列与范仲淹“君臣共理天下”思想不符的说法是 ..A.开言路,采群议B.谏官御史,耳目之司,不讳之朝,宜有赏劝C.舍一心之私,示天下之公D.强法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19.宋代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口号的思想家是A.周敦颐B.王安石C.范仲淹D.司马光20.耶律楚材主张“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的实质在于A.司法分立B.司法统一C.万民共主D.以儒治国21.近代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A.龚自珍B.魏源C.洪秀全D.曾国藩22.下列与荀子“有治人,无治法”主张较为接近的是A.大明法度,众建贤才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C.有治法,而后有治人D.不难于立法而难得行法之人23.为求政治“上下情通”,“以收民心公议”,洪仁玕主张设立A.新闻馆B.新闻局C.登闻鼓D.机器局24.曾国藩总结子产、诸葛亮等人的治国经验,得出的结论是A.治道在宽B.以德治国C.以礼服人D.严刑以致义安25.根据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理论,可以变革的是A.法制B.父为子纲C.夫为妻纲D.君主专制制度26.清末修律时期,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发生激烈论战的两派是A.洋务派与改良派B.革命派与礼教派C.法理派与礼教派D.洋务派与礼教派27.下列人物中,主张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的是A.谭嗣同B.梁启超C.沈家本D.章太炎28.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是A.康有为、梁启超B.伍廷芳、沈家本C.孙中山、章太炎D.谭嗣同、严复29.新三民主义的首要任务是A.反帝国主义B.反满C.反帝制D.反垄断资本30.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中,属于“政权”范畴的是A.立法权B.司法权C.监察权D.复决权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多选题1.下列属于西周“礼治”基本原则的是A.亲亲B.尊尊C.忠孝D.长长E.男女有别2.下列符合道家“无为而治”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有A.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B.法令者民之命也,而治之本也C.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E.仁者,所以爱人也3.北魏拓跋宏“齐之以法,示之以礼”法律思想的外在表现有A.加重对不孝罪的刑罚B.创建“存留养亲”制度C.区分斩、绞,废除“裸形”处斩的行刑方式D.恢复肉刑E.否定君权神授4.下列对黄宗羲及其法律思想表述比较正确的是A.重要的启蒙思想家B.抨击君主专制C.具有一定民主性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E.维护“一家之法”5.章太炎所欣赏的古代之法是A.魏律B.明律C.唐律D.晋律E.汉律殷桃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名词解释1. 神权法思想:2. “暴君放伐”:3. “以礼率律”:4. 《海国图志》:5. 《法学盛衰说》: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测试卷简答题1.简述墨家的“尚同”理论。

2015秋法本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考核答案(一二三)

2015秋法本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考核答案(一二三)

2015秋法本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考核答案考核一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总分20.00)1.子产的刑法思想是对以下()统治思想的继承。

(2.00分)A. 一断于法B. 事统上法C. 德主刑辅D. 明德慎罚2.下列说法,与“明德慎罚”原则不相吻合的是()。

(2.00分)A. 父子兄弟,罪不相及B.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C. 奸宄杀人,历人宥D. 彼裕我民,无远用戾3.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 )。

(2.00分)A. 贤人治国B. 民人治国C. 专家治国D. 法律治国4.春秋时期主张以法统政、礼法并用的思想家是( )。

(2.00分)A. 齐桓公√ B. 管仲C. 申不害D. 吴起5.下列墨家思想命题中,带有自然法色彩的是( )。

(2.00分)A. 以天为法B. 尚贤C. 尚同D. 相爱相利6.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2.00分)A. 尚贤B. 尚同C. 兼爱D. 尚刑7.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 )。

(2.00分)A. 管仲B. 子产C. 孔子√ D. 邓析8.下列符合西周“尊尊”原则的行为是()。

(2.00分)A. 子孝B. 父慈C. 臣忠D. 弟恭9.管仲的立法思想具有明显的()的特征。

(2.00分)A. 重农主义B. 重商抑农每题有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总分30.00)1.荀子提出的人治思想包括( )。

(3.00分)A. 当法律不能适应实际情况时,要靠人的灵活运用和当机立断B.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C. 法是人制定的D. 有治人,无治法2. 子产在审判案件中所采用的主张有( )。

(3.00分)A. 宽猛相济B. "倒言反事"C. "离诉"C. 重农抑商D. 重商主义10.孔子所说的“礼”,一般是指( )。

(2.00分)A. 民法B. 仪礼C. 刑法D. 周礼D. 以情断狱3.墨子认为在政治上要解决的"三患"是()。

电大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周礼B. 法经C. 秦律D. 唐律疏议答案:B2. 下列哪部法律文献标志着中国封建法律的成熟?A. 汉律B. 唐律疏议C. 宋刑统D. 明律答案:B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A. 九章律B. 秦律C. 汉律D. 唐律答案:C4.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体现了以下哪种法律原则?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重刑主义C. 德主刑辅D. 法家思想答案:A5. 中国古代“五刑”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笞B. 杖C. 徒D. 流答案:B6. “刑不上大夫”体现了古代中国法律的哪一项特点?A. 等级性B. 平等性C. 普遍性D. 随意性答案:A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A. 礼法结合B. 重刑轻民C. 法自君出D. 法律至上答案:D8. “约法三章”出自哪一位历史人物?A. 秦始皇B. 刘邦C. 汉武帝D. 唐太宗答案:B9. 中国古代法律中,对于盗窃罪的处罚通常比现代更为严厉,这主要反映了古代法律的哪一特点?A. 重刑主义B. 保护私有财产C. 维护社会秩序D. 强调道德教化答案:A10.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内容?A. 八议B. 官当C. 科举D. 律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属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来源?A. 律B. 令C. 礼D. 习惯法答案:A, B, C, D12. 在中国古代,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法律的适用?A. 社会地位B. 财富C. 家族背景D. 法律知识答案:A, B, C13. 下列哪些属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特殊制度?A. 世袭制B. 官当C. 科举制D. 八议答案:B, D14. 在中国古代,以下哪些行为可能被视为犯罪?A. 盗窃B. 通奸C. 不孝D. 逃税答案:A, B, C, D1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A. 礼法结合B. 法自君出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重刑轻民答案:A, B,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完全以刑法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12答案
作业1ABAADDDBABCCBDB
16.为了防止西方三权分立的流弊,实施五权宪法,孙中山提出了“权能分治”学说。

她把国家权力分成“政权”与“治权”。

“政权”指选举、罢免、创治、复决四权。

“治权”指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

她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把“政权”交给人民管理,但又认为人民没有能力管理国家,应由有能力的专家组成政府,治理国家,若能权能分立,互相制约,各司其职,就能实现民主政治。

17. 黄宗羲,极力赞扬汉、宗太学生的清议,认为学校确实能代表人民的舆论,扩大学校的职能,使她成为清议的机关,监督政府,国家无论行政,外交、军事、刑狱等等,都应当经过学校的意见来执行,大大推动学校的政治作用,让它主持公是公非,对政府实行一种检察权,这样的学校就近似一个议会。

18. 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的说,她认为天命是有的,但“惟命不于常”,她不是固定不变的,天命属谁要看谁有“德”,“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她以此为周朝的政治辩护。

19. 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的
理论基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只要利国利民,上天惩罚与人言都不是障碍,表现了她变法的决心,也是对古代变法理论的发展。

20. 它以道家思想为主,杂采众家之长,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统一的封建帝国提供全面的治理方案。

(1)无为而治,法宽行缓。

《淮南子》认为宇宙万物是“道”所派生的,“达于道者,反于清净;究于物者,终于无为”;只有无为才合乎道的要求:“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


君主以无为原则治理天下有莫大的好处:“清净无为,则天与之时,廉洁守节,则地升之财。

”《淮南子》解释无为的含义时说:“圣人…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无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

”它认为人君固然要顺应自己的变化,不干扰其下属,不侵渔其民,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无所作为。

(2)法随时变,礼与俗化
继承了道家的变易思想,又吸收了法家的变法主张,在融合儒家的内容,形成了法随时变,礼与俗话的理论。

认为礼义法度只不过是治理国家的工具,应当适应形式的发展而变化。

“事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故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不能拘泥古法、
(3)兼采儒法,重在法治
A 法是治国的工具。

明确提出法不过是一种治国的“器械”或工具,并认为人君应当牢牢掌握这种统治群臣百姓的工具。

同时,还把法比作权衡规矩,是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

一切应依法行事。

B 赏罚分明。

C 以势、术制天下。

D 仁义为本,法度为末
21. (1)反封建性,资产阶级民主派对封建专制及法制的揭露与批评,远比资产阶级改良派深刻,她们划分了请朝廷与中华民族,封建国家与中华民族的不同。

认为维护君主,拥戴朝廷并不是爱国,相反,只有消除帝制,废除封建才能救国她们否认封建朝廷的合法性,认为只有代表民意的政府才是合法的。

(2)民主性。

资产阶级民主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分权学说和法治原则,宣传并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她们设计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设计了保障人民主权和民主自由的新法制。

(3)民族性。

在主张效法西方的同时,资产民主派也力图将资产阶级民主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建立具有民族性的法制体制。

如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章太炎“四权分立”都吸取了传统的精华。

(4) 一定的反常性。

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对外国的干涉,主张民族平等。

她们要求收回外法权,在通商口岸制定适用中外的法律,她们痛斥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这带有一定的么帝色彩。

但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当时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反帝思想受到限制,因而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帝纲领。

22. 答:一,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

(1)论法的性质和作用:沈家本沿袭先秦法家的说法,来阐释法的概念。

她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也”。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是衡量天下万事万物的一种客观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