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一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

推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
马诗(其四) 唐 李贺
此马非凡马, 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 要﹒骨留﹒清碎﹒白身浑在人不间怕,。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任磨 尔//万 东击 西//﹒还 南﹒北坚﹒风劲,。
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学习古诗词三部曲
•初读感知 •悟意入境 •熟读成诵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何﹒山当金月似络脑钩,。
快走踏清秋。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何﹒山当//月金似络脑钩。,
快走/踏清秋。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 胡骑鸣啾啾。
——南北朝《木兰诗》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宋]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明]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第一课时课件

【新课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第一课时课件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 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返呢?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写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 照应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引人深思。
成语故事 千门万户 西汉时期,汉武帝苦心经营的柏梁殿遭到火灾焚毁 ,他十分伤心这座香气扑鼻的宫殿,就召集群臣商议再 建宫室,勇之献策要建一座更大的房子来制服灾魔。于 是继续用香柏建造章宫,宫内设置千门万户,规格远远 超过未央宫,气势非常宏伟。
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都在抒发对时间流逝 的感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匆匆》,体会 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感叹时光流逝的。
朱自清(1898-1948),原名 自华,字佩弦,原籍浙 江绍兴,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学者。 其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秀丽 ,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背影》《春》《梅 雨潭的绿》《荷塘月色》等。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正是五四运动处于低 潮,作者思想十分苦闷的时期。此时的作者由于“看 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感到无限空虛和惆怅。但 朱自清正如叶圣陶所说的,他“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 ”的人。他不愿虚度年华,在风尘中老去。虽彷徨而 仍思有所作为,《匆匆》抒写的就是这种心境。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 字音,认清字型,把课 文读通顺。
造句:他心绪不宁地在大树下徘徊了许久。
复返: 再回来。
造句: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好时间。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
这里的“什么”,既可以是品味出的情感、感 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 法、修辞手法。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 文旁边,也可以概括成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

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12张PPT)

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12张PPT)

4号展示
预习展示 寒食节的来历
6号展示
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大概是清明节 的前1—2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 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 为了吊唁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 寒食。
生字讲授
hóu

1组1号讲授
小组研习一 读古诗 1,3,5组派代表展示,2,4,6组1号点评
权贵们的

课堂练习 朗读展示
5号抢答
体会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 的讽刺,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
课堂练习
背诵古诗
7号抢答,1号点评
组组评比
1号汇报本组得分
小组研习三
皇帝赐予的光荣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2号抢答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1号抢答
本来寒食节禁 火,可是权贵豪门 们却可以破例点蜡 烛,这是诗人对腐 败的政治现象作出 委婉的讽刺。
主题概括
4号抢答
寒食节
《寒食》诗人描画了春天京都长不安满城

的景象,充讽分刺显露出作者对现实的
和对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二课时
小组研习二 理解诗意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3号抢答
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2号抢答
这两句诗写春天京都长安城 的寒食节风景。暮色临近,京城 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 吹过,皇城里的柳树随风飘拂。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3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学习目标(齐读)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并掌握“候” 。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第一课时课件(29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第一课时课件(29张PPT)
3.再读课文,找出重大事件,用小标题 的方式列出。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牲畜、种 植食粮→解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二、学习梗概部分
(二)深入讨论 1.思考: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海岛 上能够生存下来,克服了哪些困难?他 在岛上一住就是二十八年,他具备哪些 非同平常的素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学习梗概部分
2.讨论明确。 面对的困难:住所、食物、安 全、孤独。 鲁滨逊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 勇敢的精神,丰富的知识技能。
2.交流讨论。
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小结: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猜测、疑问,我 们还是找到原著来读读吧。我想,你们一定会被 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这样不仅能解开心中的 疑问,还能发现值得收藏的精彩语言。希望大家 在阅读时能把它们摘录下来!
再见!
(3)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3.共同交流分享。 (1)交流生字的书写要点,练 习书写生字。
二、精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重点理解的词语: 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倾覆:(物体)倒下。 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二、精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6.交流汇报。 “好处”和“坏处”对照表很精彩。 思考:(1)这样一个表格给鲁滨逊带来了 什么? (勇气;乐观,不再埋怨眼前的一切,接受现 实,一心想着往前走;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二、精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鲁滨逊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 (句子: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 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小结: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 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 草原 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共25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 草原 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共25张PPT)

A.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 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 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1 草原 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共25张PPT)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A.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 “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 并不茫茫”呢?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 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只要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爱 情,尤其 是向生 活。是 否记得 ?我们 曾经多 么专注 地设计 美妙的 未来,我 们是如 何细致 地描绘 多彩的 前途,然 而,尽 管我们 是那样 固执、 那样虔 诚、那 样坚韧 地等待, 可生活 却以我 们全然 没有料 到的另 一种面 目呈现 于面前 。

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 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生字生词
wēi
左中右结构。 中间部为上中下结构, 不要忘记中间的短横。
微风 微言大义
生字生词
毯 地毯 毛毯
陈 陈旧 推陈出新
生字生词
shɑng
裳 衣裳 鸿衣羽裳
虹 彩虹 气贯长虹
生字生词

腐败
腐 蹄 流水不腐
马蹄 马不停蹄
蒙的读音是“ měng ” “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 ” “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 “似乎”中的“似”读作“sì” “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匆匆》第一课时课件

小学语文
共学
默读课文, 找出文中的问句。 思考:这些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小学语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日子去了——没有再来的时候
小学语文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小学语文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小学语文
渐渐 默默 匆匆 轻轻悄悄 伶伶俐俐
小学语文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小学语文
藏挪徘徊蒸裸
小学语文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 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 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 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 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小学语文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小学语文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小学语文
作业延学
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小学语文
匆匆(第一课时)
主讲人:
学 校:
学 科:语文(统编版) 年 级:六年级下 学期
小学语文
8 匆匆(第一课时)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件) 第一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件) 第一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跟随外国名著的脚步, 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人文主题
第二单元
➎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➏ 骑鹅旅行记(节选) ➐*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习作 写作品梗概
本组课文的主题: 本单元是在五年级的基础上,由阅读中国四大名著向外国
名著拓展,围绕“外国文学名著”选编了三篇课文,可以感受 各国的风土人情,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培养多元文化的认 可。 阅读要素: 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4)孤独—— 救助“星期五”。
分自然段读梗概,尝试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
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小组汇报交流。
(课后第一题)流落Leabharlann 岛建房定居畜养培育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通过阅读梗概,鲁滨逊给你留下了 怎样的印象?
不怕困难 顽强生存 积极乐观
课堂小结
鲁滨逊具体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二十 多年的?在这二十多年中,他克服这么多困难,他 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主人公
爱好
_______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_____, 只身漂流到一座___________上,他顽强地 故事大意 克服种种困难,在岛上生活了_______年, 终于_____返回英国。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学习任务二:了解内容,填写读书信息卡。
主人公 鲁滨逊
爱好
航海和冒险
鲁__滨__逊___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_风__暴__,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 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我会读
jù qī
畏惧 凄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第一课时教学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腊八粥》第一课时教学课件(共17张PPT)

爱粥
小孩子
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 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
课文解读
(2)品析第1自然段中的第2句话。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 拟人
爱粥
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
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
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
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
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
衣字旁, 不要写成示字旁
油腻 肥腻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环绕“腊 八粥”写了什么事?
等粥 喝粥
整体感知
关注等粥、喝粥对应的段落,试着 说说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
等粥:2-17自然段 详写
喝粥:18、19自然段 略写
整体感知
默读第2-17自然段,说一说环绕“等 粥”,课文写了八儿的哪几件事?
腊八粥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在尾 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 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 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 粥的由来。
走近作者
作者名片
沈 从 文 ( 1902—1988 ) , 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主 要作 品: 《边 城》《长 河 》《 湘 行 散 记 》《 中 国 古代服饰研究》等。
1.盼粥
2.分粥
3.猜粥
4.看粥
整体感知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概括描写人们对腊八粥的爱好。(略)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
细致描写了八儿急切等待着吃腊八粥的情形。(详)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
简单描写八儿一家美美地吃上了腊八粥。(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秕谷
明晃晃
huān
装弶
鹁鸪
獾猪
伶俐
潮汛
zhēng
zhān
jǐng
正月

允许
仿佛
毡帽
kòng
颈上
缚在 银项圈
空地
xí ng
quān
五行缺土

kōng kòng
正 圈 佛
zhēng zhèng quān juàn
畜 尽
chù

jì n


jǐn
给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无端 素不知道 如许 希奇 单知道
31
思考 · 练习1
看这幅插图,
想象“我”和闰土 是 怎样话别的,再说
一说。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 画了一个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知识 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我与闰土的 友谊和对他的怀念之情。
思考 · 练习2
想象一下,如 果这对儿时的伙 伴再次相遇,会 是一番怎样的情 景?
我和朋友生活天地狭窄,和闰 土对比,我不能接触大自然,见识太 少,知识贫乏,表达作者对农村生活 的向往。
你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 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 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 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 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 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扫、支、撒、看、缚、拉 、拉、罩
稻鸡
角鸡
鹁鸪
蓝背
鬼 见 怕
观 音 手
英俊 机智 勇敢
跳 鱼 儿
贝壳; 2.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我”和闰土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 3.闰土给“我”讲了好多“希奇的 事”。他给“我”讲了哪些希奇的事 呢? 4.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只知道 稀奇 如此 从来不知道 其中 无缘无故
• 家景:指家庭情况 •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 表示尊敬并求,得保佑。 • 郑重:严肃认真 • 伶俐:聪明,灵活 • 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无边无际 • 无穷无尽:永远没有完结
闰土和“我”是什 么关系? 仆人与主人的关系
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 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 处 的过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 节选自鲁迅小说 《故乡》
关于鲁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 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 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 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等。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我”和闰土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 3.闰土给“我”讲了好多“希奇的 事”。他给“我”讲了哪些希奇的事 呢? 4.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2.初次见面的情景 课文在写“我”与闰土初次见面的情景时 主要对人物的什么方面进行了描写呢? 外貌描写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 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 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4.闰土的形象
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 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闰土是一个( )的孩子, 我从( )可以看出来。
闰土的形象
健康可爱 见识丰富 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 热情友好 ……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 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 上的四角的天空。
在这里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健康、朴实、可爱
3.闰土给“我”讲了好多“希奇的事”。 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呢?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假如你就是“我”,你最 想和闰土一起去体验哪种 经历呢?选出你最向往的 一种经历,好好读读相关 内容,一会和大家交流。
是聪 捕明 鸟能 能干 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碧绿、 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 胯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 闰土的人物特点。 4、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扭动
胯下
chù
厨房
手捏
刺猬
圈套
bó gū
畜生
huǎng
逃窜
jiàng
祭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