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6)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选择题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六份)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
这表明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B.神权王权实现结合C.德治传统已经确立 D.神的地位发生动摇2.据《管子》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城市布局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考古资料也显示,洛阳东周故城内还有大量农业用地。
这说明当时A.城市严格依据职业规划布局B.农业仍是城市重要经济部门C.出现了后世坊市制度的雏形D.城市职能以工商业经济为主3.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
秦始皇意在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4.东汉士族多以经学世家面目出现,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重视,士族家族遂由经学世家一变而为文学世家。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经学已丧失了正统的地位B.皇权对门阀士族的打击C.科举考试使选官标准发生变化D.庶族地主影响力的提升5.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
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A.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B.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C.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 D.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6.唐初史家认为契丹族“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而辽朝史官在修撰的《实录》《国史》中,则认为契丹族出于黄帝之后。
元人撰修《辽史》遵从唐代观点,指出“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本同出也”。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卷(含答案)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CDDCA ACCCB BBDB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10分)(1)态度:荀子主张贵贤、敬贤,慎子主张尊君轻贤(2分);目的: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建议(2分)(2)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人标准(2分)。
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和军功爵的举措(2分),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2分)。
(2)(12分)(1)特征:以功臣侯国为主(2分);因素:刘邦为建立和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大封功臣(2分)(2)侯国数量特别是功臣侯国大量减少,归义侯国数量增加(2分);西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进一步巩固(2分)(3)恩泽侯国、外戚侯国增多(2分),汉代政治趋于腐败,统治逐渐衰落(2分)18、(10分)(1)有天朝上国心态(2分);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分);遵循清朝律例(司法自主)(2分)(2)不同:涉案外国人会交由本国领事处理,清政府无权干涉(2分);理由: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2分)19、(12分)(评分参考)观点:层次二:观点明确、合理(2分)层次一: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阐释:评述应结合史实,主要包括以下角度: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历程及境况(2分);20世纪三十年代国内背景,包括民族危机严重,国内经济落后等(3分)20世纪三十年代国际背景,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分)(若从其它角度论述,合理即可得2分)起述: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2分)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1分)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0分)20(11分)评分参考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阐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8-11分)示例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701-1754年),在这一时期,原材料、制成品的进出口虽不断增长,但总体上增长速度缓慢。
2020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2020年山东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现象始于()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下列诠释评价最贴合如图场景的当是()A. 敬天保民B. 民贵君轻C. 儒学独尊D. 道法自然3.据江南与山越同居共耕的政权位于图处()A. ①B. ②C. ③D. ④4.长安西市遗址,被誉为盛世商魂的见证。
借助它可研究()A. 陆上丝绸之路B. 海上丝绸之路C. 榷场制度D. 早期西学东渐5.下列政策一度引发明朝出现“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现象的是()A. 朝贡贸易B. 海禁C. 开禁D. 闭关锁国6.历史上“权重一时、形同宰相”的职位是()A. 丞相B. 刺史C. 内阁首辅D. 军机大臣7.阅读如图诗句,推测“晁监”的身份当是()A. 御史大夫B. 枢密使C. 外国公使D. 遣唐使8.观察下列示意图,按照正常时序,“?”处应填入()A. 辛亥革命B. 宋教仁遇刺案C. 护国运动D. 伪满洲国建立9.“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3银行兑换银币。
”该法令旨在()A. 废两改元B. 协定关税C. 改订新约D. 法币改革10.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之所以选择在11月召开大会宣布成立新的国家,意在纪念()A. 辛亥革命B. 中共一大C. 合作北伐D. 俄国革命11.20世纪20年代吕思勉撰成《白话本国史》。
据此推测,其写作可能受下列事件影响的是()A. 新文化运动B. 护国运动C. 一二•九运动D. 五四运动12.如图为1940年于8月26日新华日报馆印发的题为“华北交通总攻击战”捷报。
据此判断该大捷当指()A. 淞沪会战B. 百团大战C. 平型关战役D. 台儿庄战役13.“该国际会议召开于20世纪50年代,围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进行了会谈和讨论。
【冲刺必刷】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选择题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选择题1、儒家认为,“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这样“仁民爱物”才可以实现“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后期儒家更是直接以“仁”来关心自然、贯通自然。
这反映了儒家( )A.具有神秘色彩B.注重伦理道德教育C.提倡民本主义D.主张和谐的世界观2、董仲舒为树立儒家之权威,曾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说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
就是在官场之中,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
这说明汉武帝( )A.顾忌新儒家,承天意施政B.以“外儒内法”之术治国C.兼用百家之学以粉饰统治D.容许多元文化并存,统治开明3、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生前并无画像传世,也未留存任何与容貌有关的资料,但后世依照个人想象为张仲景绘像者颇多。
下列两幅画像( )A.源于想象并不具有史料价值B.表明了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C.体现文人画注重形似的特点D.反映了中医学的传播与发展4、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主张“直击人心,见性成佛”,不拘修行。
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诗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宋代诗人苏东坡(号东坡居士)诗云:“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
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这两首诗都体现了( )A.理学对唐宋诗歌的深刻影响B.道家自然主义哲学深入人心C.士大夫援禅入诗的审美意趣D.尊古崇雅的创作追求和风气5、春秋时期敬姜在《论劳逸》中指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清初教育家颜元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
上述思想( )A.表明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的重视B.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C.反映了对劳动作用的不同认识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6、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
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化行。
2020山东省新高考统一考试历史模拟卷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试题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岀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 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
……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
违者科罪。
” 该诏令在当时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D .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 “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C .重塑儒家伦理规范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
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D .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4.表1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
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5.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滋贡、秀才之优秀分1905年12月22《大公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
由上述现象可知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变化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的思想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6.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
2020届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模拟卷06(参考答案)

2020届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模拟卷06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
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
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
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
2.【答案】D【解析】孝文帝的“班禄制”是学习汉族政权的措施,有利于拓跋政权的封建化,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班禄制”,而不是税收,排除A项;“班禄制”的推行主要是针对官员,并不会影响社会稳定,排除B项;材料与隋唐盛世无关,排除C项。
3.【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欧洲的订购使得中国的瓷器更加多样化,所以是欧洲市场需求刺激了制瓷业的发展,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说欧洲改进了中国的制瓷技术,故B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是不投放市场的,与欧洲市场出现中国瓷器的说法冲突,故C错误;中国被完全卷入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D错误。
4.【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挂四时名画……卖梅花酒之肆,以古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这表明宋代的餐饮业非常注重宣传,故A 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赏画品乐成为社会时尚,故B错误;材料主旨是餐饮业通过宣传吸引食客,因此丰富市民生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突破时空限制,故D错误。
5.【答案】B【解析】材料是雍正为了论证清朝统治的正统性,提出了惟有德者可为天下君,宣称清朝政权是上天赋予的,不应该以“华夷之辨”来否定,反映出清初依然存在民族文化冲突,B正确;满洲文明源自东北,A错误;C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反映了雍正时期存在“华夷之辨”,故D错误。
山东省2020年(5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1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
它反映出当时表1墓葬名称墓主身份墓道数墓道长(米)面积(口)(平方米)附属设施金村V号墓周天子176.2148.6车马坑2固围村M1魏王2125756?胡庄韩王陵韩王2?95424座陪葬坑邯郸二号陵赵王270*1600陪葬坑陪葬墓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
A .墓葬规制严整B .等级制度消亡C .贵族阶层没落D .社会变动剧烈2.汉武帝时出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情形。
这主要是由于A .经济控制加强增加了政府收入B .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了贸易发展C .王国问题解决稳定了经济秩序D .疆域开拓扩大了税收来源3.《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
”这些记述体现出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4.明代后期,政府改革工匠服役制度,允许部分工匠纳银代役,纳银之后由官府以银雇工。
这一举措A.提高了官营手工业的竞争力B.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危机C.使白银成为法定货币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5.清初思想家唐甄称:“立国之道无他,惟在于富。
……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
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不可以为国矣。
”这反映出他主张A.加强户籍管理B.国富寓于民富C.保护小农经济D.减免民众赋税6.整个19世纪下半期,在华各类外商企业中,华商附股现象极其普遍。
如1862年创办的美商旗昌轮船公司,其100万两开业资本中有六七十万两是华人投资。
附股现象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缺乏商办企业发展的有利环境B.政府禁止私人投资兴办企业C.外商企业资金匮乏D.洋务企业不注重吸收民间资本7.1895年之前,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多数由教会或传教士发行,主要服务于商业机构或宗教团体。
【高考冲刺】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5)中国近代经济选择题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5)中国近代经济选择题1、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
”这一主张( )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C.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D.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2、1879年,李鸿章筹建的开平矿务局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煤,产量逐年增长。
1882年输入天津的洋煤为5400吨,到1886年便减至301吨。
这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 )A. 促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B. 有力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解决了军用企业的财政困难3、表1反映了我国20世纪初的部分经济数据。
这些数据变化( )表1B.说明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说明我国工业结构趋于合理D.与国际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4、表2反映的是1893~1930年中国农产品、手工生产产品、机器生产产品占中国出口商品的百分比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 )表2B.中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世界市场C.农产品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上升D.传统手工业发展受挫并不断萎缩5、下面是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规范性文件中的部分内容对照表,表中信息可证实民国时期( )C.经济管理制度发生根本变革D.经济政策始终没有创新之处6、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其中涉及关税自主问题的《中英关税条约》规定,对英国货物所课税率,应与1926年关税会议所议之税率相同,即在原定的值百抽五外,再征收不得超过5%~30%的附加税。
根据最惠国待遇,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
这一规定( )A.说明当时中国仍未能实现关税自主B.说明列强未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有利于列强对华进行商品倾销D.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阐明要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说要使资本主义有一个“广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新高考历史模拟猜题专项汇编
(6)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选择题
1、1897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发表后,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还有些人干脆以“竞存”“适之”等词汇给自己或家中子弟取名。
据统计,在短短的十年中。
《天演论》就发行过30多种不同的版本。
这主要是因为( )
A.进化论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
B.戊戌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进化论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D.知识分子力图挽救民族危机
2、下图为光绪三十二年《开通画报》中的一幅漫画广告,画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我虽然要饭吃,没事我就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
”这反映出( )
A.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B.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
C.报刊言论不受政府限制
D.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
3、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
谜面谜底
生涯在镜中照相处
海军浜
成汤国旗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
下图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B.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C.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D.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5、下表是不同学者对康有为的认识
观点出处
“(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测览两学译本,凡上海
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
”
冯自由:《革命逸史》
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
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
”茅海建:《茂成变法研
究》
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B.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C.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D.主要得益于西方传教上的熏陶
6、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 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7、严复认为,“欲通知外情,不能不详述外事,欲详述外事,不能不广译各国之报”。
因此,严复打算聘请“通晓各国文学之士”,搜集、翻译各国报纸。
这反映了( )
A.维新派注意宣传西方思想
B.严复重视引进西方工业文明成果
C.中国报刊朝着近代化方向发展
D.严复积极利用中学改造西学
8、秋瑾留学日本时,“肤色白皙,眼睛细长,体格稍瘦。
上身着黑色和服单衣,下身穿着当时甚为流行的紫色裤裙。
缠足,日本式的束发,莲步蹒跚,每日往来学校,不曾缺欠。
”这反映出秋瑾(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主张
B.有兼具中西的文化多元性
C.秉持中国传统教育观念
D.深刻影响了中国时局
9、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10、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而改革开放后,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这一变化表明( )
A.党报党刊始终居于舆论主导地位
B.“双百”方针贯彻与否决定报刊业兴衰
C.人民大众的需求制约报刊内容变化
D.报刊业的发展与国内形势密切相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进化论的输入和传播,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说法太绝对,故A选项错误;戊戌变法开始于1898年,晚于题干时间,故B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严复的《天演论》以宣传进化论为核心,从思想上、舆论上为戊戌变法的政治实践创造了条件,故C选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进化论的传播对知识分子的影响,“知识分子力图挽救民族危机”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选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某乞丐一边吃剩饭,一边看报纸”“买一张瞧瞧,心里开通得多”等信息可以看出,报纸具备一定宣传功能,故B正确。
仅仅一幅漫画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关注时局已成社会共识,排除A、D。
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3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从材料来看,“照相处”“达尔文”体现了西方技术与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商标”体现了西方经济管理方式的传播;“海军”“立宪”体现了西方军事和政治制度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这些整体上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多元化,故答案选A项。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广学会是英、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中国创立的,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对于广学会出版的报刊是期期不落,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中虽然提到要废除封建专制,但在政治上并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体现其局限性,故A选项正确。
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提出维新思想归功于传教士的著作,表明康有为已经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故B选项错误。
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是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C
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康有为的维新思想除了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之外,也受到了传统儒学的影响,不可能主要得益于西方传教,故D选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严复晚年对天演论的反思,故A项错误;材料中严复更多的是对进化论持负面看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一改过去对进化论的全面肯定,更加客观公正,故C项正确;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与材料“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不符,故D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识到当时西方的先进,试图通过介绍西方文化等来改造中国的社会现状,故A项正确。
材料主要涉及“搜集、翻译各国报纸”,并未涉及引进西方工业文明成果,故B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材料提到“搜集、翻译各国报纸”,并非利用中学改造西学,故D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上身着黑色和服单衣,下身穿着当时甚为流行的紫色裤裙。
缠足,日本式的束发,莲步蹒跚,每日往来学校,不曾缺欠”可以看出秋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日本文化的集合,即兼具中西的文化多元性,故B项正确。
秋瑾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 项错误。
依据材料“每日往来学校”可知,秋瑾受近代教育的影响,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不出秋瑾影响中国时局的信息,故D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看不出“正常”,排除A;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派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排除B;从材料看出国民党、共和党、自由党等都在宣传民生、民权、民强等,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三民主义任务是否完成,排除D。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变化在于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的创办,再结合时间信息改革开放后,可判断是国内形势变化影响报刊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党报党刊都始终居于舆论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出变化,因此A项错误;“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人民大众的需求影响报刊内容的变化,“制约”说法不恰当,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