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附参考答案

7上1观沧海曹操东临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碣石,以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

1 本诗朗读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指导:1、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或

2、主要有:①轻松、活泼、欢快、喜悦、愉悦、欢欣、乐观、激动、赞美、仰慕②沉痛、愤怒、

2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最能总领全文的是哪一个字(观)

(指导: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或概括主要内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

3写了大海中的哪些意象(景物)

(指导:1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即人、物、景、事。2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比如

1、人物类(1)贾生、屈原—怀才不遇之人;(2)陶朱、猗顿—富商巨贾;

2、植物类(1)柳——离情依依;杨柳、折柳—惜别怀远、思乡思亲,表示送别,离愁别绪。(2)落叶—思乡思亲(3)杨花—离散、漂泊(4)菊花—高洁、脱俗、隐逸(5)牡丹—富贵、美好(6)莲花—高洁;莲—爱的象征(7)松柏—坚贞、坚强、孤傲、傲雪斗霜、有凌云志、不屈不挠;(8)竹—气节、劲健、积极向上;(9)梅—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10)兰、荷—高洁;(11)桃花—美人之喻(12)梧桐—凄凉、悲伤(13)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14)芳草——离恨(15)芭蕉——孤独与忧愁

3、动物类(1)鸿雁—书信、思念、也表思乡之情(2)杜鹃(子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杜鹃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3)鸿鹄、骏马、大鹏—志向远大之人;(4)鸾鸟、凤凰—忠臣、贤士;(5)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6)鹧鸪、寒蝉—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7)蝉——高洁(8)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4、事物类(1)月光、家书、秋、天涯、游子—思念、思乡思亲、怀远(3)秋雨—忧愁(4)笛声—思乡怀远;羌笛——凄切之声(5)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生命短暂,时光飞逝;(6)大漠—苍凉(7)红豆—相思(8)飞星—传恨(9)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10)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11)琴瑟—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

情谊。(12)《阳关三叠》—故人友谊;(13)《关山月》《梅花落》—乡思乡愁;(14)杜康—酒;)4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指导:1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2 注意要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古诗词鉴赏中景物特点常用词语①恬淡闲适、安谧娴静、优美幽静、宁谧悠远、清幽明净、恬静优美②华美艳丽、明快高旷、热烈欢快、轻松活泼、欢快喜悦、生机勃勃③清新自然、空灵悠远、朴素自然、清新明丽、淡雅幽远④孤寂萧索、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幽僻冷寂、空寂寥落、萧条荒凉、荒芜空旷⑤雄伟壮丽、辽阔苍凉、深远辽阔、雄浑悲壮、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高远深邃)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句最能体现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指导:一、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1)送别诗:以抒发依依不舍、离情、同情、祝福、情深意长勉励安慰的豁达为主。

(2)思乡怀人诗: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游子羁旅愁思、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闺中怀人、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为主

(3)山水田园诗(写景诗、闲适诗、咏物诗):表达赞美、热爱、喜爱生活或大自然;;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表达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表达悠闲、闲适、恬淡心情;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珍惜时光、青春易逝的伤感;豪迈、乐观、积极、豁达;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苦闷、忧愁、寂寞、孤独为主。(4)爱国诗(战争或边塞诗):抒发爱国;为国尽忠、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为主。

(5)民生诗: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忧国忧民为主。

(6)怀古诗: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借古讽今的情怀,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为主。

(7)爱情诗:抒发爱情坚贞为主。

二、找意象,看题目,联背景,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答题格式: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6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指导:1、提问方式: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写作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只要平时积累了足够的鉴赏术语,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各类表达技巧简要总结如下:(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五种。(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借代、双关、互文、顶针等。(3)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②联想、想象③托物言志、象征④对比、烘托或衬托⑤用典⑥动静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由远及近、由外而内、⑦以小见大、照应、重章叠唱、承上启下、伏笔铺垫、画龙点睛⑧白描赋比兴⑨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总分得当、点面结合、虚实相生、明贬实褒、即事抒怀等。

3 、答题步骤:即手法+分析(作用或效果)+感情(主旨)(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或效果)。(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7赏析“若”字。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指导: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2提问变体:①某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②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词③某字词再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①(该字词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分析该方法的表达效果和语境作用)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答题格式:字义+ 句义+ 〔修辞作用〕+ 情感(意境、心情等) )

8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指导:1提问方式:①如何理解或赏析某句②某句为什么好

2答题步骤:①(某句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②(分析该方法的表达效果和语境作用) 解释某句的含义(展开联想描述景象)。③点出该某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答题格式:句义+ 〔修辞作用〕+ 情感(意境) 、心情等)

7上2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写了哪些景物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一句最能突出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 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指导:1、方法:①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②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忠实于原诗)③语言流畅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2、常见错误①不会使用自己的语言,只是直接引用原诗句。②描摹景物时只是翻译,未加联想想象进行描绘。

4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风正”,。

5赏析“阔”字。

“阔”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赏析“悬”字。

“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7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指导:【第一种方式】1提问方式:对诗中某字词,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答题步骤:①肯定“同意”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③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该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④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3答题格式:先表态+该字含义+语境义+情感。

【第二种方式】1提问方式:①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②某字可否换成其他某字词或好不好为什么2答题步骤: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③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④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⑤用“某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先表态+所换词与原词的区别+原词的语境义+情感+用“某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示例二: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8描绘“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画面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9颈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写出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10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示例:此句写景之中蕴含自然理趣,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漏出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生”“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11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加点字。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12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上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初、早、新、才渐、浅

2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找出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

(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最爱

3 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画面

几只早出生的莺儿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刚会飞的燕子已开始衔啄春天的泥粒,筑建新巢。

4赏析“几处”、“谁家”。(为什么不能换作“处处”“家家”)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不能。用“几处”、“谁家”而不用“处处”、“家家”,是因为初春时分黄莺、燕子还不多。

5赏析“争”、“啄”。

“争”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上枝头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6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赏析“渐欲”“才能”。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8赏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7上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感情基调是哪种

2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3结合内容赏析一下本曲在写景抒情上突出了什么特点。

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4 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深秋晚景图

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这两幅画面是否矛盾

描写了悲凉肃杀的画面;第二句描写了温馨亲切的画面。并不矛盾。因为第一句是游子心情的写照,第二句是游子见到别人温暖的家勾起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答出“乐景写哀情”或“对比”或“衬托”1分,答出“孤独凄凉”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分。共2分)

6“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为何要写“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人家三样景物写出了家庭的温暖和对家庭的思念。反衬作者人生的苍悲,

表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却不能实现的痛苦。

7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人教版201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二)

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归类及应对策略

古诗词鉴赏题是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分为六种类型,

(一)品味炼字或词类

[应对策略]

(1)赏析字或词的答题格式:字义+句义+ 〔修辞作用〕+ 情感(意境、心情等)

(2)换或改字或词的答题格式:先表态+所换词与原词的区别+原词的语境义+情感+用“某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所以不能换或改。)

(二)名句赏析类

[应对策略]

答题格式:句义+ 〔修辞作用〕+ 情感(意境、心情等)

(三)意境类

[应对策略]

(1)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2)注意要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古诗词鉴赏中景物特点常用词语①恬淡闲适、安谧娴静、优美幽静、宁谧悠远、清幽明净、恬静优美②华美艳丽、明快高旷、热烈欢快、轻松活泼、欢快喜悦、生机勃勃③清新自然、空灵悠远、朴素自然、清新明丽、淡雅幽远④孤寂萧索、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幽僻冷寂、空寂寥落、萧条荒凉、荒芜空旷⑤雄伟壮丽、辽阔苍凉、深远辽阔、雄浑悲壮、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高远深邃)

(四)主旨情感类

[应对策略]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送别诗:以抒发依依不舍、离情、同情、祝福、情深意长勉励安慰的豁达为主。

(2)思乡怀人诗: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游子羁旅愁思、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

独寂寞;闺中怀人、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为主。

(3)山水田园诗(写景诗、闲适诗、咏物诗):表达赞美、热爱、喜爱生活或大自然;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表达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表达悠闲、闲适、恬淡心情;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珍惜时光、青春易逝的伤感;豪迈、乐观、积极、豁达;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苦闷、忧愁、寂寞、孤独为主。(4)爱国诗(战争或边塞诗):抒发爱国;为国尽忠、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为主。

(5)民生诗: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忧国忧民为主。

(6)怀古诗: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借古讽今的情怀,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为主。

(7)爱情诗:抒发爱情坚贞为主。)

(五)描绘画面类

[应对策略]

(1)①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②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忠实于原诗)③语言流畅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

(2)、常见错误①不会使用自己的语言,只是直接引用原诗句。②描摹景物时只是翻译,未加联想想象进行描绘。

(六)表达技巧类

[应对策略]

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鉴赏

七上5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思想感情。本诗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面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2、①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②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③“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体现辩证的思维,即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④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⑤“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四句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道理: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⑥最后两句文中作用

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七上6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 ①写了哪些景物

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朋友情谊真挚深厚,田家生活简朴亲切的思想感情。

③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2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绕起来,青山在村周四周远远地横斜。

赏析:(1)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两句诗运用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相互对应,十分工整。(3)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描画出村外青山又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

3赏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七上7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 ①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幽静、寂静深幽寂静

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淡泊)情怀。

2①描绘“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画面。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的禅房。

②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③赏析“深”字。

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④为什么编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

“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而“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没有“曲”表达的意境。所以编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

⑤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3①描绘“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画面。

②赏析“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

“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③赏析“悦”和“空”。

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4①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②“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1分)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1分)(意思正确,表述清楚亦可得分)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使这肃穆地世界更为庄严,使一刹那成为了永恒。(主要围绕反衬或以声衬静的写法来回答)

③诗的最后两句隐含的一个成语是,由这两句,我们很容易想起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王维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七上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①写了哪些景物

②“左迁”的意思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贬官)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之情。

2 “杨花”象征什么“子规啼”象征什么有什么作用

离散漂泊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

之感;点名时令;渲染离别的氛围

作用:点名时令,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

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渲染离别的氛围。二者都是以景衬情。

②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

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

七上9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①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诗人“今夜”怎样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见面共话的期盼。

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2①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以及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郁闷、孤寂。

②赏析“秋”字。

点明了季节,同时也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③赏析“涨”字。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④"巴山夜雨秋涨池"这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渲染气氛,融情于景。

3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离别愁苦(1分)相聚的欢乐(1分)(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

②这首诗表达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心情

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想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想象将来与友人欢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向友人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思念友人的情景。诗人的感情中,今日的愁苦里夹杂着团聚时的欢乐。

④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何要这样写

这样就以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欢乐。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4诗中“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何艺术效果

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这样时空交错,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人教版201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三)

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归类及应对策略

古诗词鉴赏题是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

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分为六种类型,

(一)品味炼字或词类

[应对策略]

(1)赏析字或词的答题格式:字义+句义+ 〔修辞作用〕+ 情感(意境、心情等)

(2)换或改字或词的答题格式:先表态+所换词与原词的区别+原词的语境义+情感+用“某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所以不能换或改。)

(二)名句赏析类

[应对策略]

答题格式:句义+ 〔修辞作用〕+ 情感(意境、心情等)

(三)意境类

[应对策略]

(1)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2)注意要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古诗词鉴赏中景物特点常用词语①恬淡闲适、安谧娴静、优美幽静、宁谧悠远、清幽明净、恬静优美②华美艳丽、明快高旷、热烈欢快、轻松活泼、欢快喜悦、生机勃勃③清新自然、空灵悠远、朴素自然、清新明丽、淡雅幽远④孤寂萧索、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幽僻冷寂、空寂寥落、萧条荒凉、荒芜空旷⑤雄伟壮丽、辽阔苍凉、深远辽阔、雄浑悲壮、雄浑壮阔、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高远深邃)

(四)主旨情感类

[应对策略]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送别诗:以抒发依依不舍、离情、同情、祝福、情深意长勉励安慰的豁达为主。

(2)思乡怀人诗: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游子羁旅愁思、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闺中怀人、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为主。

(3)山水田园诗(写景诗、闲适诗、咏物诗):表达赞美、热爱、喜爱生活或大自然;赞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表达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表达悠闲、闲适、恬淡心情;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珍惜时光、青春易逝的伤感;豪迈、乐观、积极、豁达;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苦闷、忧愁、寂寞、孤独为主。(4)爱国诗(战争或边塞诗):抒发爱国;为国尽忠、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为主。

(5)民生诗: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忧国忧民为主。

(6)怀古诗: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借古讽今的情怀,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为主。

(7)爱情诗:抒发爱情坚贞为主。)

(五)描绘画面类

[应对策略]

(1)①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②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忠实于原诗)③语言流畅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

(2)、常见错误①不会使用自己的语言,只是直接引用原诗句。②描摹景物时只是翻译,未加联想想象进行描绘。

(六)表达技巧类

[应对策略]

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鉴赏二

七上10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写了哪些景物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听歌的醉生梦死的统治者,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担心国家前途的危机意识。

本诗主题: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4“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凄冷、迷蒙

5赏析两个“笼”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

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6“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那些丰富的内容

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也蕴含着对的愤慨之情。

7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上1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2全诗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3一、二句与三、四句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

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

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4、赏析“空.”字。

5赏析“拦”字。

“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6分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蕴含的哲理。

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

够的认识和准备。或: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7 全诗语言有什么特色

(指导: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①凝练、简洁、②幽默、诙谐,③明白晓畅、多用口语、④清新自然、清新

秀丽、⑤质朴自然、朴实无华、⑥生动形象,华美绚丽、⑦委婉含蓄、笔调婉约⑧雄浑豪放、⑨有

节奏感、有音乐性、有艺术感染力……

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七上12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

1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这首诗是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来说读书的体会的是人只有不断吸去新知识才能更加敏锐.

2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3全诗以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方塘

4作者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

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5描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画面。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6赏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人的要常常读书多读书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1.“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7本诗有一个成语是什么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现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活力

七上13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现代人所谓的"诗""词"都是古时人们的歌曲,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

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句数、字数及音律。

乐曲名字的来历,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菩萨蛮》因此得名。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

萨蛮》曲。据说唐玄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卜算子》《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来自民间的曲调。

生查子?点绛唇?浣溪沙?菩萨蛮?卜算子?采桑子?诉衷情?忆秦娥?清平乐?更漏子

南歌子?醉花阴?浪淘沙?鹧鸪天?鹊桥仙?虞美人?南乡子?玉楼春?一斛珠?踏莎行

蝶恋花?一剪梅?临江仙?渔家傲?苏幕遮?定风波?锦缠道?谢池春?青玉案?天仙子江城子?满江红?声声慢

豪放词派和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作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1 概括上、下阕(片)内容。

上阙写写景怀人之情,下阙写今日的伤感.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既有伤春惜时之意,又有思友抒怀之情,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3 描绘““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画面。

盼到了春来,盼来了花开,可是,好不容易才开的花,转瞬间,有的萎谢,凋落,任人如何珍惜,也无法把它留在枝间。这一份无奈,就象挽不住日落,唤不回青春一样,春来了,又有燕子飞来在画梁上筑巢,看它修补旧巢的样子,似乎这本是它的家。它,可就是去年就住在这儿,与自己共处半年的那一只,又回到旧家来了!

4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其作用是什么

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

6“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什么含义

落寞孤独。这“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心情的表现。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7这首词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1)“去”与“来”的对比,“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或:(2)“新”与“旧”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喝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8请依据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本词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美好的事物必然会消逝,在消逝的同时,又有美好事物的出现,生活不会因其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9作者在这首词中有什么感受怎样表现出来的

10这首词语言有什么特色

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七上14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 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愉快.欢乐) (沉醉)

2这首词是词人南渡前的作品,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其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愉悦、欢快、热爱生活

3①赏析“争渡,争渡”的妙处。

②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梳理| 观沧海(三国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诗歌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杨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进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用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景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静静的水面上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上。 2、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悬。“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美景。 3、分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4、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5、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大意。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及答案(部编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填空(部编版/人教版) 第一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________ ___ ___ 。 2、,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春》中描写春花色彩美:________ ___ ___ 4、《春》中描写春雨形态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古诗《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写大风时海上巨浪汹涌的句子是:。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7、《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8、《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 是: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的未来担忧的诗句是: 1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1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1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1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 _。 15、《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 ___、_____ __、___ 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16、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 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选择题及解析古诗词目录: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观沧海/曹操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期中课外古诗词: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 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期末课外古诗词: 九、秋词(其一)/刘禹锡 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十二、潼关/谭嗣同 一、《观沧海》曹操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参考答案】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解析】D “悲从中来”是错误的,应该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 我的志愿”。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解析】A.有误,应是“观”字统领全篇;B.有误,不是“由远及近”应是“由近及远”;D.有误,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而不是抒发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龟虽寿(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进大的理想和抱负。 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雁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雁心壮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

1、《古代诗歌四首》(课内)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观:欣赏。(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 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6)何:多么。 (7)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9)萧瑟(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主旨】 本诗通过描写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体现了诗人博大浩瀚的情怀以及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练习】 1、《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将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借月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州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诗人借月抒发了的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3、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并当做亲密的朋友看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练习】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2.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前两句讲述青年时恰逢盛世,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情景;后两句讲述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三)《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⑵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划线的诗句所表现的景象。(2分)低头看回乐峰前,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如同白雪一般,白茫茫一片;抬头看,受降城外浩瀚空中的月色,那皎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龟虽寿》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汇总 1.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论语十二章 【春秋末期】孔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龟虽寿》 【赏析】 《龟虽寿》写于孟德东平乌桓之后,此时,他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外现。这首诗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为诗歌第一层。“神龟”,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腾蛇”: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诗人在这里以龟蛇起兴,说明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逃离“竟时”“成灰”的命运。这四句看似极消沉,极颓伤,而且,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回首前尘往事,人生倏忽,弹指间,已届老境,感到人生如水、逝者如斯、去而不返的短暂。诗人在这几句诗中,有一种正视生命的勇气和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所谓的消极情绪,恰恰是一种质直的人生感悟。惟其如此,才有了下面豪迈的气概的勃发。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老骥”,年老体衰的千里马;“烈士”,胸怀壮志之人。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如果一个人,因体悟到人生易逝的痛苦后,只是用哀伤的眼神和痛苦的眼泪换取人们的同情,并用这种同情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智的话,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就会在消极的苦境中苟活,那么,他的诗作和话语就会成为颓废主义的说教,是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绪上的激昂的感发的。相反,曹操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生难永,所以要用继续建功立业来消弥人生短暂这一大憾事。曹操的这一要在暮年创建伟业的豪迈进取,使这一句成为传诵千古的规箴警言。 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全在上天的支配,如果加强人的主观修养,也可延年益寿。这一句承上文之“暮年”,表明了自己渴望长寿的心愿,因为时间,对他这样暮年的人来说,已弥足珍贵,他需要时间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前一节联系互证。这一层的说理,把激荡人心的诗情和对人生的睿思哲理融为一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也给壮年者深深的启示。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一句是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涉,所以笔者在前面抄录全诗时如上排列。 总之,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莱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按照提示概括这首诗每小节展现的画面。 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_______ ——_______ ——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 (2)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本来是形容“花”的量词,这里用 来形容“流星”。有什么妙处? (4)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 A.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抒发了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C.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诗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编?【答案】(1)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 (2)不能。“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3)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C (5)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

2018年部编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doc

2018 年 , 部 , 编 , 七年级 , 上册 , 古 , 诗文 , 理解 , 性 ,4 .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峨眉山月歌》李白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 峨眉山月半 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九)《秋词》(刘禹锡) 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诗中热情歌颂秋天的句子:我言秋日胜春朝 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本诗中与之 情调相反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十)《夜雨寄北》李商隐 1、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巴山夜雨。 5、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注释与主旨】(最完整)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注释与主旨】(最完整)1、《古代诗歌四首》(课内)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

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峙,挺立。(9)萧瑟(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译文】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主旨】 本诗通过描写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体现了诗人博大浩瀚的情怀以及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观沧海(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唐) 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为何选取“花”“子规”来写? 写“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他总是悲哀凄惨的啼叫着,暗写诗人的悲痛之情。诗人选取“花”、“子规”,渲染了伤感的氛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远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 3、填空:“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 4、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与阅读

(一)《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这首诗描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 云彩居然从窗户里飞了出来。】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 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主题〕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特色〕本诗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这一主题。句句写景,句句有情。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 【唐】王维 【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畅销、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已经,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弹琴长啸 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山峰环绕,竹林茂盛,是一幅静景。 一个“窥”字把静景写活了。 鸟在人家屋檐上飞, 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出来。 写诗人 “独坐”“弹琴”“长啸” ,见其安闲自得。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课外)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诵读鉴赏专题 (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鉴赏】 1、构思精巧 《峨眉山月歌》中作者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既造成了空间转换之感,又点明了行船速度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将记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借月抒发了诗人对亲友家乡的思念之情。 2、世人皆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河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说一下“影入平芜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写作手法:前两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暗示了行船之事。 5、赏析“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练习】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及穿搭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鉴赏】 诗歌背景: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4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5这首诗以叙事为主,前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 1.《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和子侄辈的人一起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和在空中撒盐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在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2.《论语》十二章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自立于世,四十岁时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随心所欲,又不越过规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⑹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真是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无法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乐观的品质。真是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