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进的词汇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中吸收的日语词汇中日双解词典

现代汉语中吸收的日语词汇中日双解词典

10/20 10
此外,我们的现代汉语中吸 收的日语词汇中日双解词典, 还得到了林少华老师的认可并 为我们作序。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和外
语研究出版社协商进行词典的 出版。
12/20
项目研究意义综述
1、为学习研究汉语词汇、语法提供便利,尤其是对 外来词词汇的研究。 2、整理制作《现代汉语中吸收的日语词汇中日双解 词典》方便相关专业学生查阅工具书,为广大研究人 员提供便利。 3、弥补现有相关外来词资料的不足。 4、丰富我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我们的研究能力。
2020/1/21
பைடு நூலகம்
3
指导老师
4/20
2020/1/21
4
团队成员
5/20
第2章
专业:日语 年级:10级
专业:日语 年级:10级
专业:汉 语言文学 年级:10 级
专业:社会 工作 年级:10级
专业:日语 专业:日语 年级:10级 年级:10级
2020/1/21
5
工作,并收获友谊
成果展示
2020/1/21
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
1/20
项目简介 团队成员 成果展示
项目研究意义综述
项目后续工作
2020/1/21
1
2/20
当你针对政治、经济、军事、物理等内容高谈阔论时, 你是否知道“政治”、“经济”、“军事”、“物理” 等词汇是现代汉语吸收的日语中的汉字词汇。汉语中 吸收的日语词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很多,比如 我们的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的“共和国”就 是从日本吸收的外来词汇。
2020/1/21
15
学 谢谢欣赏





流入到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

流入到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

流入到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中日两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间的语言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

众所周知,现代汉语中存在众多的日语借词。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日邦交恢复正常,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两国在各个领域都展开了密切的交流,因此,大量的日语借词传入中国,汉语吸收日语词汇出现了新的高潮。

毋庸置疑,日语借词的引入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新的气息,并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中日语言学界,许多学者对中日词汇交流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关于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词的研究备受关注。

日语借词在汉语的外来词中发挥着其他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研究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词能够充实汉语外来词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理解汉语新词的构词规律及构词特点。

另外,语言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研究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词可以反观到中日两国在社会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论文将以改革开放以来传入汉语中的日语借词为研究对象,运用共时和通时,量的统计和质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日语借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容受情况,对现代汉语产生的影响,尤其是日语的接词对汉语新词的产生造成的影响。

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序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资料。

回顾了日语借词及汉语新词的词缀现象两方面的先行研究,针对其问题点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课题。

第一章对新词的定义及判断标准进行了说明,利用《汉语新词语》、《汉语新词新语年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及改革开放之后出版的新词词典,收集了241个日语借词,并从字数、借用类型、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分类。

第二章主要从词性和语义两方面考察了日语借词在中国的使用情况。

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内容,探讨了日语借词,尤其是日语的接词对现代汉语的新词产生的影响。

首先对现代汉语中的类词缀进行了解释,并以“超、宅、萌”三个接头词为例,考察了其传入汉语的时期、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以及对汉语新词产生的影响。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中,汉语吸收了大量来自其他语种的外来词。

其中,日语作为汉语近邻,对汉语的影响早已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并探讨其在汉语中的运用和影响。

日语外来语是指在日语中使用的源于其他语言的词汇,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汉语。

由于汉语和日语在发音和词汇上的相似性,许多日语外来词经过稍加改变就被汉语所吸收和运用。

这些日语外来词在词义和语用上都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和使用方式。

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些在汉语中常见的日语外来词。

比如,“寿司”、“便当”、“滑稽”等词汇在汉语中已经流行多年,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词汇的使用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的历史。

“寿司”和“便当”这两个词是日本人民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随着日本料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它们也逐渐进入了中国的餐饮行业。

而“滑稽”这个词原本在汉语中是指某种行为或表情让人觉得好笑,但在日语中则表示一种搞笑的方式,一种演员的表演风格。

经过了数十年的使用,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汉语中形容搞笑或可笑的一种常用词汇。

另外,汉语中的一些日语外来词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

比如,“柔道”、“空手道”这两个日语外来词在中国的武术领域中非常常见。

它们最初是作为学习日本武术的专业术语而被引入中文中的,同时也引入了中国的武术界。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日两国的武术发展也得到了互相借鉴和促进。

除了词汇的借用,汉语中一些短语和表达方式也受到了日语的影响。

比如,一些出现在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中的台词和情感表达方式也被汉语使用者广泛借用和模仿。

当你听到一个人用“我是高富帅”来形容自己时,这就是受到了日语中“帅哥”一词的影响,它原本在汉语中是指容貌英俊的男性的,而在日语中则是单纯指美男子。

虽然日语外来语在汉语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并成为了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要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要素。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外来词就是本民族语言中从他民族语言吸收过来,并使它符合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和词汇结构的词。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来看,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世界上许多民族语言中都有相互借用词汇来丰富本族语言的例子,汉语也不例外。

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西汉开始就与中亚的一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引进外来语的高潮。

一次是佛教流入中国时,从印度引进了一些外来语;二是鸦片战争以后至建国前,又受到欧美的影响,引进了一些外来语,但规模、受影响的范围都很小;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又出现了引进外来语的现象。

直至在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和世界众多的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外来词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丰富汉语词汇,使之充满活力。

本文拟从日语吸收的外来词方面进行探讨。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交流。

自弥生时代,日本从中国借鉴了大量词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大量流入日本,当然汉字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也被日本人所接受。

汉语对日语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日本人吸收汉字后,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根据汉语的造词规律又制造了和制汉语和国字,这些都为从日语中借入词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日语词汇进入汉语的原因事物的发展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起着主导作用。

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为了丰富自己的词汇系统,不断地从外族语言中吸收养分,主动从他民族的语言中吸收词语来充实自身,这是内因。

那么外因就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在吸收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的时候,汉语中没有现成的语词用于表达,常会把外来语词吸收吸收进来。

在历史进程中,社会的发展,民族间的交往和文化的传播为语言的互相影响和渗透提供了条件。

一般地说,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民族所用的语言对相对不发达的民族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年,是中日两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各自完成近代化的过程。

汉语里的日语外来词

汉语里的日语外来词

一、定义外来词,又称“借词”或“外来语”,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吸收过来的词语。

外来词的产生和存在是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语言相互影响产生的必然现象。

因为各民族各地区交往具有久远性和广泛性,外来词通常伴随着一种语言的产生而存在,并随着这种语言的发展而根深蒂固的融入并成为其不可缺少的语言组成部分。

外来词,跟舶来品有点相似,但是在引进外来词的同时,人们还对其进行了加工修饰,使其融合到本国或本民族文化中。

二、外来词引进简要历史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民族就与周边少数民族及中亚西亚诸部族有过密切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这一时期的外来词随着它们所指的外来物经由“丝绸之路”等渠道进入中原而进入汉语,其中大多数是非本地产的动植物名,如:“葡萄”“苜蓿”来自西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汉民族在文化和语言上深受印度文化和语言的影响。

这一时期汉语从梵语吸收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文化及文物制度的词语,如:菩萨、袈裟、阿弥陀等。

鸦片战争以后,才大规模借用外来词。

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封建中国大门,汉民族开始与欧美大陆有了经济、贸易、科技等方面的交往。

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留学在外的仁人志士,不断将西方文化引进中国,翻译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

同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更广泛、频繁。

大量的新事物、新概念由西方传入东方,给汉语带来大量前所未有的新词。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仅一百年的时间,汉语吸收外来词的速度、数量、广度等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如磅、探戈、华尔兹、三明治。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在影响其他文化的时候,中国文化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引进了大量外来词,如:迷你裙、做秀、卡拉ok。

三、外来词进入汉语的主要形式(一)音译:用发音近似的汉字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具有其自身原来的意义,而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的形式,如:坦克(tank)、沙发(sofa)、卡通(cartoon)。

中文中的日语外来词

中文中的日语外来词

中文中的日语外来词摘要:中国与近邻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自古以来绵延不断,两国之间的交流从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与文化不可分割的语言也不例外。

在语言方面,外来词是各个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拥有深厚底蕴的中文中也有不在少数的外来词。

外来词承载着外来文化、外来新鲜事物。

本文通过梳理自古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对各个时期的日语外来词进行分类;简析几例近期的日语外来词,总结日语外来词对语言、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并看到了日语外来词在学术方面作为“二传手”和推进中日交流的作用。

关键词:日语外来词;文化;影响;交流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开来谈的,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文化互相影响的经历,特别是古代,汉字传到日本,日本文化及语言受到了中国文化及语言的很大影响。

而到了近代,分几次高峰期,各个领域的大量日语外来词传入了中国,为中国近代化规范了词汇,奠定了学术方面的基础;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新鲜的事物,新鲜的理念。

伴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各个语言的词汇部分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语言本身也慢慢的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可以说,语言特别是外来词成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新事物的一个窗口;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跨越边境进行交流的桥梁。

本文通过梳理自古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史,对各个时期的日语外来词进行分类;简析几例近期的日语外来词,总结日语外来词的影响。

一、外来词的定义(一)字典解释中文里的外来词,经常使用“外来语”、“借用语”、“借字”、“借词”、“外来词”等术语,本文采取比较普遍及常见的“外来词”这种说法。

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从别种语言吸收来的外来词语,也叫借词或外来词。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外来词,也称为外来语,指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

外来词的形式有音译、音译加表意、音译与意译结合、直接借用与纯意译五种主要形式。

”(二)狭义外来词关于外来词,吴世雄(1995,31)认为“语言学界尚未对汉语外来词的定义取得一致意见”。

狭义的外来词是从纯语言学角度以词的语音形式为绝对标准来判定外来词。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加深,汉语新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日语借用词。

这些新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表达方式。

日语借用词在汉语新词中增多,主要有以下原因: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日语借用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时候能够表达一些汉语中没有的意象和情感。

例如,“娘炮”这个新词,就是从日语中借用过来的,用来形容那些举止女性化的男性,这在汉语中原本是比较少见的表达方式。

现代汉语词汇不够丰富,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表达需求。

而日语词汇比较发达,有很多好的表达方式可以借鉴。

例如,“暴走”这个新词,源自日语的“暴走族”,原本是指专门在夜幕降临后驾驶改装机动车在城市里飙车的年轻人,后被借用到汉语中,泛指某种极端的行为或者情绪。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往往有比较多的义项,能够表达更多的意义。

例如,“料理”这个新词,源自日语,既可以指日本菜,也可以泛指各种菜肴,还可以引申为“处理”、“整理”等意义。

第一,音韵特点。

日语借用词的音韵丰富多样,有别于其他语言。

例如,“欧吉桑”这个新词,源自日语的“おじさん”,在汉语中读作“ōu jī sāng”,其中“ōu”和“ī”的发音比较特别,是日语中所没有的音韵。

第二,语法特点。

日语借用词的语法较为复杂,有一套自己的语法体系。

例如,“を”是日语中表示宾语的助词,但在汉语中并没有对应的语法成分。

因此,在借用日语词汇时,“を”的翻译就可能被省略或者被其他词语代替。

第三,语义特点。

日语借用词的语义多样且丰富,能够表达更多的意义。

例如,“控”这个新词,源自日语的“コン”,原本是指对某种事物极度喜爱或者迷恋的人,后来在汉语中被借用到各种领域,可以表示喜欢、控制、掌握等多重意义。

汉语新词中的日语借用词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元、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然而,在借用这些新词时,我们也需要注意适度使用,以避免过度依赖和滥用。

我们还应该这些新词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现代汉语对日语外来词的吸收

现代汉语对日语外来词的吸收
泛 。此 外 , 两 国也互 相 吸收 了他 国 的部 分语 言 。 二、 日语 外来 词 的主 要类型
相 同意 思 的词 汇 , 但 受 日本 文 化 的影 响也 被 吸 收 进 流也使 日 本 的商 品、 生产管理经验 , 以及饮食 、 文化 、
来, 如达人 ( 高手) 、 物语 ( 故事) 、 写真 ( 照片) 、 宅急 便( 快递 ) 等。 吸收外 来词 的社 会 文化背 景 ( 一) 表 达 新 事物 的 需要 词 汇 是语 言 中最敏 感 、 更 新最 快 的部 分 。社 会 生
上 与汉 语 同源 , 因此 , 二 者 的语 言 较 易 互 相 影 响 , 且 词也被直接借用 , 如常说的 “ O L 、 A V ” 等。非同形词
推 广便 利 。 即便是 汉语 里 原来 没有 的词 汇 , 也 可 以根 指 的是 被汉 语 吸收后 改 变 了模样 的 日语外 来词 , 是 被 据 日语 外 来 词 中的汉 字 字 面 意 思 去 理解 词 意 。甚 至 音译 或意译后 进入汉 语 的 日 语 词汇 , 如便 当 、 卡 哇伊 、
第3 7 卷 第 l 0期
Vol - 3 7 No . 1 0
开 封 教 育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Ka i f e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Ed u c a t i o n
2 0 1 7年 1 0月 2 0日
0c t - 2 0 2 01 7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6 4 0 . 2 0 1 7 . 1 0 . 0 1 9
现 代汉 语对 日语外 来词 的 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
进的词汇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进的词汇
近现代,在对西方科技和文化学习的速度方面,日本比中国快。

再加上中国以前的书面语都是文言文,因此很多中日两国没有、从欧美引进的生活用品或事物的叫法是日本首先把这些事物的英文名称翻译成汉字(实际上是日文),于是中国便从日文中借用、拿来了这些翻译语。

以下列举一些从日语中引进的汉语词汇(按首字母排序):
[B] 白夜、百日咳、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必要、编制、变压器、辩护士标本、标高、表决、表象、病虫害、舶来品、博士、博物、不动产、不景气;
[C] 财阀、采光、参观、参看、参照、策动、插话、茶道、长波、常备兵、常识、场合、场所、衬衣、成分、成员、承认、乘客、乘务员、宠儿、抽象、出版、出版物、出超、出发点出口、出庭、初夜权、处女地、处女作、储藏、储蓄、触媒、传染病、创作、催眠、催眠术、错觉;
[D] 大本营、大局、大气、代表、代言人、代议士、贷方、单纯、单利、单位、单行本、但书、蛋白质、导火线、德育、登记、登载、等外、低调、低能、低能儿、低压、敌视、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质、动态、动议、动员独裁、独占、读本、短波;
[E] 二重奏;
[F] 发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则、番号、反动、反对、反感、反射、反响、反应、泛神论、泛心论、范畴、方案、方程式、方程、方针、放射、分解、分配、分析、分子、风琴、封建、封锁、否定、否决、否认、服务、服用、辐射、复式、复员、复制、副食、副官、副手;
[G] 改编、改订、概括、概略、概念、概算、感性、干部、干事、干线、纲领、高潮、高利贷、高炉、高射炮、高周波、歌剧、工业、攻守同盟、公报、公立、公民、公判、公仆、公认公诉、公营、公债、共产主义、共和、共鸣、古柯、固定、固体、故障、关系、观测、观点、观度、观念观照、光年、光线、广丄场、广告、广义、归纳、规范、规则、国际、国教、国库、国立、国税、国体、过渡;
[H] 海拔、寒带、寒流、航空母舰、和服、黑死病、弧光、化石、化学、化妆品、画廊、环境、幻灯、幻想曲、回收、会谈、会社、会谈、混凝土、活跃、火成岩;
[J] 机关、机关枪、机械、积极、基地、基调、基督、基督教、基质、基准、集团、集中、计划、记号、记录、技师、加农炮、假定、假分数、假名假想敌、
尖兵、尖端、坚持、检波器、简单见习、间接、间歇泉、间歇热、建筑、鉴
定、讲师、讲坛、讲习、讲演、讲座、交感神经、交换、交通、交响乐、脚
本、脚光、教科书、教授、教养、教育学、酵素、阶级、接吻、节约、结核、
解放、解剖、介入、借方、金额、金刚石、金婚式、金牌、金融、金丝雀、紧张、进度、进化、进化论、进展、经费、经济经济恐慌、经济学、经验、精
神、景气、警察、警官、净化、静脉、竞技、就任、拘留、巨匠、巨头、巨
星、具体、俱乐部、剧场、决算、绝对、觉书、军部、军国主义、军籍、军需品;
[K] 看护妇、看守、科目、科学、可决、客观、客体、课程、肯定、空间、坑木、会计、扩散;
[L] 浪人、劳动、劳动者、劳动组合、劳作、累减、类型、冷藏、冷藏车、冷战、理论、理念、理事、理想、理性、理智、力学、立场、立宪、例会、量
子、了解、列车、淋巴、临床、领海、、领空、领土、流感、流体、流行病、
流行性感冒、伦理学、论理学、论坛、论战、落选
[M] 麦酒、脉动、漫笔、漫画、漫谈、盲从、媒质、美感、美化、美术、免
许、民法、民丄主、敏感、明确、明细表、命题、母体、母校、目标、目的;
[N] 内服、内阁、内幕、内勤、内容、内在、能动、能力、能率、农作物、暖流;
[O] 偶然;
[P] 派遣、判决、陪审、陪审员、配电盘、配给、批评、平假名、平面、评价、坪;
[Q] 旗手、骑士、企业、气分、气密、气体、气质、气船、气笛、牵引车、铅笔、前提、前卫、前线、强制、侵犯、侵略、勤务、清教徒、清算、情报、驱
逐舰、取缔、取消、权威、权限、权益、权利;
[R] 人格人力车、人权、人文主义、人选、日程、溶体、肉弹、入场券、入超、入口;
[S] 商法、商业、上水道、少将、少尉、社会、社会学、社会主义、社交、社团、身分、神经、神经过敏、神经衰弱、审美、审判、审问、升华、生产、生
产关系、生产力、生理学、生命线、生态学、剩余价值、失效、时计、时间、
时事、时效、实感、实绩、实权、实业、使徒、世纪、世界观、市场、市长、
事变、事态、事务员、手工业、手榴弹、手续、受难、输出、输入、水成岩、水密、水素、水准、私法、私立、思潮、思想、死角、所得税、所有权、索引;
[T] 他律、塌塌米、台、台车、太阳灯、探海灯、探险、探照灯、特长、特务、誊写版、体操、体育、天鹅绒、天主、条件、铁血、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投机、投影、投资、图案、图书馆、退化、退役;
[W] 瓦、瓦斯、外分泌、外勤、外在、唯心论、唯物论、卫生、味之素、胃溃疡、尉官、温床、温度、温室、文化、文库、文明、文学、无产阶级、无产者、舞台、物理、物理学、物语、物质、悟性;
[X] 喜剧、系列、系数、系统、细胞、下水道、纤维、现金、现实、现象、现役、宪兵、宪法、相对、想象、象征、消防、消费、消化、消火拴、消极、小夜曲、小型、校训、效果、协定、协会、心理学、新闻记者、信号、信托、信用、猩红热、刑法、形而上学、性能、序幕、宣传、宣战、选举、旋盘、学府、学会、学历、学士、学位、血色素、血栓、血吸虫、训话、训令、讯问;
[Y] 压延、雅乐、演出、演说、演习、演绎、演奏、燕尾服、羊羹、阴极、业务、液体、医学、遗传、义务、议决、议会、议员、议院、艺术、异物、意匠、意识、意义、意译、阴极、音程、银行、银幕、引渡、印鉴、印象营养、影象、优生学、游离、游弋、右翼、语源学、预备役、预后、预算、元帅、元素、园艺、原动力、原理、愿意、原则、原子、原罪、原作、远足、运动、运动场、运转手;
[Z] 杂志、展览会、战线、哲学、真空管、阵容、政策、政党、支部、支配、支线、知识、直观、直接、直径、直觉、直流、止扬、纸型、指标、指导、指数、制版、制裁、制限、制御器、制约、质量、中将、终点、仲裁、仲裁人、重点、重工业、株式会社、烛光、主笔、主动、主观、主人公、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转炉、资本、资本家、资料、紫外线、自律、自然淘汰、自由、自治领、宗教、综合、总动员、总理、总领事、组成、组阁、组合、组织、最惠国、左翼、作品、作物、作者、座谈.
表示抽象和专有名词的这些专业词语,约70%是日语。

因为使用的是汉字,所以在清朝末年以及民国时期,被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直接拿来用了,随后逐渐成为了现代汉语词汇之骨干。

补充知识之日语中的外来语:
[一]修饰词+被修饰词
(1) 形容词+名词
例:人权、金库、特权、哲学、表象、美学、背景、化石、战线、环境、艺术、医学、入场券、下水道、公证人、分类表、低能儿
(2) 副词+动词
例:互惠、独占、交流、高压、特许、否定、肯定、表决、欢送、仲裁、妄想、见习、假释、假死、假设
[二]同义词复例:
解放、供给、说明、方法、共同、主义、阶级、公开、共和、希望、法律、活动、命令、知识、综合、说教、教授、解剖、斗争
[三]动词+宾语
例:断交、脱党、动员、失踪、投票、休战、作战、投资、投机、抗议、规范、动议、处刑
[四]由上述单词组成的复合词
例: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治外法权、土木工程、工艺美术、自然科学、自然淘汰、攻守同盟、防空演习、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动脉硬化、神经衰弱、财团法人、国际公法、最后通牒、经济恐慌
[五]其他
[动词]
服从、复习、支持、分配、克服、支配、配给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
哲学、心理学、论理学、民族学、经济学、财政学、物理学、卫生学、解剖学、病理学、下水工学、土木工学、河川工学、电气通信学、建筑学、机械学、簿记、冶金、园艺、和声学、工艺美术
[结尾词]
(1)化:一元化、多元化、一般化、自动化、现代化等
(2)式:流动式、简易式、方程式、日本式、新式等
(3)炎:肺炎、胃炎、关节炎、气管炎、皮肤炎等
(4)力:生产力、原动力、想像力、劳动力、记忆力等
(5)性: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周期性、习惯性等
(6)的: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绝对的、公开的等
(7)界:文学界、艺术界、思想界、学术界、新闻界等
(8)型:新型、大型、流线型、标准型、经验型等
(9)感:美感、好感、优越感、敏感、读后感等
(10)点:重点、要点、焦点、观点、出发点、盲点等
(11)观:主观、客观、悲观、乐观、人生观、世界观、宏观、微观等
(12)线:直线、曲线、抛物线、生命线、战线、警戒线等
(13)率:效率、生产率、增长率、利率、频率等
(14)法:辨证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方法、宪法、民法、刑法等
(15)度:进度、深度、广度、强度、力度等
(16)品:作品、食品、艺术品、成品、展品、废品、纪念品等
(17)者:作者、读者、译者、劳动者、缔造者、先进工作者等
(18)作用: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光合作用、心理作用、副作用等
(19)问题:人口问题、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教育问题、国际问题等
(20)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新时代、旧时代等
(21)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国际社会等
(22)主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浪慢主义、现实主义、帝国主义、排外主义等
(23)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无产阶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