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康复心理学第5章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心理
生物
社会
异常心理
心理学模式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观点: 潜意识、性及童年决定论
• 欧文.亚龙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 心理及其区分
•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的功能
•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 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 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 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一、标准化的区分
• 4.社会适应标准 – 是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 正常与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 – 是否符合社会准则或社会常模(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 异常 • 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 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 有之)
非理性冲动冲破防线,就会产生异常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就会形成潜意识层次的痛 苦,会以梦、口误或失误行为等表达。 ---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1)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格的变化 (2)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 (3)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两个基本命题
潜意识 性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第五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单科作业题 单选51——100

1、患者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语词杂拌,这种症状是(B)A、病理性赘述B、思维不连贯C、破裂性思维D、逻辑倒错性思维52、人在抑郁状态下出现的病理性感觉阈限增高在临床上的表现是(B)A、感觉过敏B、感觉减退C、假性幻觉D、内感性不适53、急性应激障碍的病程为(B)A、数分钟至数小时B、数小时至数天C、数周到数月D、半年以上54、以下各项中,属于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的是(D)A、睡眠剥夺B、气温变化C、多疑嫉妒D、社交不良55、生物调节系统作为压力的中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C)A、神经系统B、内分泌系统C、免疫系统D、呼吸系统56、关于心理异常的现代解释始于(C)世纪。
A、18B、19C、20D、2157、人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幻觉称为(B)A、非真实感B、功能性幻觉C、思维鸣响D、心因性幻觉58、病理性赘述常见于(B)患者。
A、躁狂发作B、脑器质性精神障碍C、抑郁发作D、依赖型人格障碍59、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紧要的事情而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这种症状是(D)A、情绪倒错B、情绪低落C、易激惹D、情绪脆弱60、不属于抑郁发作症状的是(A)A、思维贫乏B、言语减少C、情绪低落D、动作迟缓61、属于适应障碍症状的是(A)A、抑郁心境B、定向力障碍C、意识障碍D、精神运动性抑制62、根据许又新教授的观点,要判断神经症,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D)的情况。
A、2 周B、2 个月C、3 周D、3 个月6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不包括(D)A、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B、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C、情感的钝化和回避D、植物神经过度抑制64、适应障碍的病程一般不超过(D)A、1 个月B、2 个月C、3 个月D、6 个月65、以猜疑和固执己见为特点的是(C)A、分裂样人格障碍B、冲动性人格障碍C、偏执性人格障碍D、表演型人格障碍66、关于“注意”,以下描述错误的是(D)A、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属性B、注意障碍也可见于激情状态C、意识障碍总是伴有注意障碍D、注意对判断有无行为障碍具有重要意义67、患者不能回忆疾病发生之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情称为(A)A、顺行性遗忘B、癔症性遗忘C、逆行性遗忘D、心因性遗忘68、癔症性人格障碍又称(B)A、偏执性人格障碍B、表演型人格障碍C、焦虑型人格障碍D、依赖性人格障碍69、人抵抗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的能力叫做(C)A、心理活动强度B、心理自控力C、心理活动耐受力D、环境适应能力70、人对突然的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叫做(A)A、心理活动强度B、心理自控力C、心理活动耐受力D、环境适应能力71、通过观察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效率的指标被称为(D)A、体验标准B、综合标准C、发展标准D、操作标准72、着重对个体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并作为评价指标,被称为(C)A、体验标准B、综合标准C、发展标准D、操作标准73、心理咨询工作关注来访者是否心理异常,目的是(D)A、选择有精神障碍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B、将有精神障碍的人永远排除在心理咨询工作之外C、将其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D、将有精神障碍的人及时进行转诊74、“心理正常”意味着(B)A、包含精神病性症状在内的心理活动B、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C、包含心理不正常在内的心理活动D、一切可能的心理活动75、以下关于健康心理学的工作领域,错误的是(B)A、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心理学问题B、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C、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D、生活方式及心理活动与疾病的关系76、发展性咨询对象是(A)的求助者A、寻求职业生涯规划B、躁狂发作C、解决是否离婚问题D、确诊神经症77、某人因焦虑而不得不更换工作,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评定方法,其社会功能属于(C)A、没有受损B、轻度受损C、中度受损D、重度受损78、生物性压力源不包括(A)。
变态心理学-概述、区别

• 超我------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
德化了的自我。也称理想自我。
超我被认为是人格最后形成的,而且也是 最文明的一部分,是一定社会的道德、伦理和 价值标准内化的结果。 。其主要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准则”监督自 我的行动。
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关系:
★ 生物本能我,心理社会我,和道德理想我。
③ 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 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 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非理 性冲破防线 – 产生异常心理和行为
• 如果冲不破防御,形成意识不到的痛苦 – 不是冲突和痛苦彻底消失 – 隐藏到潜意识之中,以扭曲的形式变相表 达自己 以显性梦或隐性梦的形式、口误或失误行 为等
流行病学调查:精神障碍群体占人群总体13.47%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1】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不全是异常; 2】经过治疗,心理的异常能够改善或完全纠正;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永远并存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异 常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
(三)存在人本主义学派
•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是“潜 能”,“潜能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 都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 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潜能”的发展受 到了阻碍。
• 所有人都力求实现自己的潜能和自我实现。遵 照他人的期望和价值观的社会压力,以及存在 焦虑使人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潜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存在焦虑
•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 是“存 在焦虑”,这种存在焦虑就是“存在”和 “责任”的冲突。
• “存在”—个体的人欲选择自己的生存方 式与道路的自由
• “责任”—不得不服从作为社会人的那种 责任
康复心理学

第一章概述1、医学心理学的概念:是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应用于医学领域中,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其在健康与疾病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医学模式的转变:(一)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二)生物医学模式(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康复心理学的概念:在康复医学和心理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和揭示康复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是解决康复对象的一系列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接受残疾现实并逐渐适应,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4、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残疾人,老年病人,各种慢性病患者内容:研究应激源和残疾的关系研究康复对象的心理研究心理治疗在康复中的应用康复心理评定为康复对象、家属等提供心理咨询研究康复治疗方法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方法:(一)个案法(二)实验法5、新的医学模式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I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
II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益增多的趋势III全面了解病人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IV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V应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技术,提高医疗质量VI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6、康复心理学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7、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学派(选择题)(一)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创始人: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S.Freud)(二)生理心理学学派坎农“情绪心理说”。
塞里应激(stress)的概念和学说。
沃尔夫和马森为心身疾病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三)行为学派不良行为可以通过重新学习或训练进行矫正。
(S-R模式)强调行为的原因在于环境刺激而不是精神内部的矛盾。
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第二章心理学基础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2、知觉的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在感觉基础上形成,依赖于知识经验基本特征:完整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思维的定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借助语言来实现)。
变态心理学

一、变态心理学:以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异常的症状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侧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对心理异常的说明:固着(性心理发展受挫),焦虑(本我和自我的冲突的矛盾),压抑(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所以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2、行为主义的解释:巴普洛夫: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三、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保障顺利适应环境,正常进行人际交往,正常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四、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1、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2、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自知力)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是完整统一协调一致的)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八、心理健康: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应的状态区分心理正常心理健康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心理不健康(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四个方面来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冲突是常形的,→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
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冲突时常形的,持续时间限在半年之内→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康复心理学重点整理单选: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矗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了第一个临床心理诊所3.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了解)①完整性②选择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4.记忆的类别:(选择题,能鉴别出选项即可)感官记忆:是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秒)短时记忆:指感觉记忆中经注意而能保存到20秒以下的记忆(≤20秒)长时记忆:长时间保持的记忆(1分钟-数年)5.心理结构论:即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冲突够成立一个人心理动力的全貌。
6.人本主义学派代表:马斯洛、罗杰斯五个层次(从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7.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方面认识、情感、意识8.心理学派:①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②生理心理学派③行为学派④认知学派⑤人本主义学派9.气质的分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10.能力(选择):指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特征的综合表现,在传统心理学上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11.神经性障碍包含: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焦虑障碍、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分离性障碍(前三个为主要临床特征)12.评定量表:自评:①抑郁自评量表②焦虑自评量表③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他评: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3.动机的基础:需要14.贝克在他人的认知系统中由表及里地区分出了三类观念: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
15.战斗-逃避理论:Walter Cannon16.(塞里)第一个提出了应激的概念17.人格对健康的影响:A型人格: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C型人格:易患癌症名解:1.康复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揭示康复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2.病理心理学:又称变态心理学,它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异常心理包括精神病性行为的规律,研究精神疾患和病理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特别是人格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

住医院、服药或 其他医疗
行为治疗
个人或小组的动力学 心理治疗
目的 贡献
治疗精神疾病象 治疗躯体疾病一 样
造成一个健康公 正的社会
消除无用或变态的 解除患者的压抑,使 行为 其潜在能力获得发展
诊断术语、药物 治疗
了解社会应激、 住院和社会价值 的作用
了解行为如何学习 认识动机和潜意识; 获得,行为治疗 动力学心理治疗
56
57
分裂型(schizoid-)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服饰的奇特、情感淡 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表现退缩、孤独、沉默、不喜交往、对人 冷漠、缺少知心人、爱好不多、过分敏感、 胆怯、怪癖、缺乏进取心、言语结构松散、 好幻想。易发生精神分裂症。 男性多于女性。
58
59
强迫型(obsessivecompulsive-)
13
ICD-10 (1/2)
F00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 为障碍 F20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 障碍 F30 心境(情感障碍) F40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 障碍
14
ICD-10 (2/2)
F50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 征 F60 成人人格及行为障碍 F70 精神发育迟滞 F80 心理发育障碍 F90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 绪障碍 F99 精神障碍,未在他处标明
2
与精神病学(Psychiatry)的关系
研究范围不同 从属于不同的学科 任务不同 基础与临床的关系
3
一、异常行为的判断与类别
4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环境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康复心理学第5章 变态心理学

F40- 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 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 F69 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F70- F79 精神发育迟缓
F80- F89 心理发育障碍
F90- 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F99
待分类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神障碍
2020/8/9
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 • CCMD-3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三)病程标准 (四)排除标准
2020/8/9
CCMD-3主要分类类别
1.器质性精神障碍
2020/8/9
2.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020/8/9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020/8/9
四、变态心理的分类
2020/8/9
《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
ICD-10
• ICD-10第5章主要分类类别如下:
•
F00- 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 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
F20- 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
F30- 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
2020/8/9
影响妄想(delusion of physical influence)
2020/8/9
4.心境障碍
2020/8/9
5.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神经症
2020/8/9
6.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2020/8/9
7.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 性心理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 并存在。
妄想(delusion)是病人在意识清晰下的一种病理性的 歪曲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按
被害妄想
妄
关系妄想
想
物理影响妄想
内
– 有心理功能的缺损,影响到正常的学习、 生活和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心理健康
亚健康状态 (第三状态)
轻性精神 障碍
精神病
·精神愉快
·情绪不稳
·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
·精力充沛
·效率下降
·人格障碍 ·情感性精神
障碍
·社会适应良好 ·人际冲突
·适应障碍
·一种理想和追求
几种状态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可以相互转化
第五章 变态心理学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一般概念
(一)概念
– 变态心理(广义):指所有偏离正常的心 理过程或行为。
– 狭义:“心理障碍”
一概念
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是由于器质 或功能的损害导致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 为特征偏离常规或公认规范并且出现不 同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
– 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 。
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DSM-IV
DSM-IV系统将精神障碍分为十七大类:
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 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 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 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 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6.心境障碍 7.焦虑障碍 8.躯体形式障碍 9.做作性障碍(factitious disorder) 10.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 11.性及性身份障碍 12.进食障碍 13.睡眠障碍 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 15.适应障碍 16.人格障碍 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四、变态心理的分类
《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
ICD-10
ICD-10第5章主要分类类别如下:
F00- 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 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 F20- 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 F30- 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 F40- 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 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 F69 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F70- F79 精神发育迟缓 F80- F89 心理发育障碍 F90- 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物学指标; 应用范围比较局限狭窄。
4.社会适应性标准
与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其行 为能否为常人所理解,有无明显离奇 的行为;
其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与其常态有无 明显不同;
受到不同时代、地域、社会文化和风 俗习惯的影响,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
三、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
生物学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二、正常与异常的判别标准
无法确定一种绝对的标准来度量; 心理障碍的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判别者对判别标 准的看法。
1.经验的标准
病人自己的主 观体验
适用于神经症性障碍的病人
适用于缺乏内省力而有行为异常的病 人 太过主观
观察者根据经 有主观性
验判断 需要专业知识训练
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
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 与他有关的。如认为周围人的谈话是在 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人们的 一举一动都与他有一定关系。
– 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 裂症。
【典型病例】
女 22岁 精神分裂症 患者近半年来自感痛苦,不愿与人接触,也不 愿去上班,说:“马路上人的一举一动都针对 我,有的人看到我就咳嗽,甚至吐痰,就是看 不起我,故意贬低我;有的人看到我冷笑,认 为我这人没有修养,素质差;商店里的营业员 对我态度也很生硬,说我这人很小气,没有派 头;单位里同事也指桑骂槐,讲我这人是垃圾, 看到我进办公室,故意扫地,赶我出门。”
6.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
7.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 性心理障碍
王熙凤
8.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 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9.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 情绪障碍
10.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节、精神病性障碍
(一精神病性症状
错觉(illusion):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可见于正常 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病理 性的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
CCMD-3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三)病程标准 (四)排除标准
CCMD-3主要分类类别
1.器质性精神障碍
2.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心境障碍
5.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神经症
夸大妄想
容
罪恶妄想
分
钟情妄想
类
嫉妒妄想
被洞悉感
被害妄想(delusion of persecu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 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 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典型病例】
男 38岁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患者近半年来觉得上下班的路上有好几个人 装扮为便衣警察跟踪自己,说“我乘公交汽 车他们就跟着上车,我换乘地铁,他们也乘 地铁,我提前下车,他们也下车……”,并认 为这些人在自己的办公室和家中装有微型摄 像机监视自己的行动,说:“他们怀疑我是 特务,盗窃国家机密,吓得我不敢外出。”
2.统计学标准
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进行心理测量的 结果;
以心理特征偏离均数值的程度来决定是 否正常;
比较客观,操作简便; 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正态分布; 受到社会文化影响; 不能普遍适用。
3.医学标准
病理心理现象+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 的根据;
标准化比较客观; 有可测量的生物学标准; 神经症和人格障碍仍缺少可测量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