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操作步骤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固定方案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固定方案四肢骨折是指四肢骨骼断裂或损伤,通常伴有剧痛、畸形及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
在急救现场,对四肢骨折的固定需要及时有效,以减轻疼痛、保护伤口、防止伤势恶化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种可行的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固定方案:1.现场安全:确保救援者和伤者的安全。
如有必要,将伤者移至安全地点,避免进一步的意外伤害。
2.判断受伤情况:对伤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受伤部位和程度。
判断是否为开放性骨折,如有出血、骨露出或外露,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
4.定位和固定: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采取适当的固定方法。
在固定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伤处的移动和压迫。
-上肢骨折固定:如果发现上肢骨折,可以使用三角巾、绷带或固定器材。
首先,将损伤的四肢扶正,使骨折部位与邻近正常的骨块对齐。
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使局部保持固定。
-下肢骨折固定:如果发现下肢骨折,可以使用夹板、宽绷带或固定器材。
首先,将伤者的骨折肢体放置在适当位置,与邻近的关节保持正常位置。
然后,用夹板或宽绷带固定,使骨折处保持稳定。
5.冷敷:对于发生骨折的部位,将冷敷物(如冰袋或冷湿毛巾)轻轻放在骨折处周围,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6.疼痛缓解:如果伤者疼痛严重,可以给予口服止痛药或其他疼痛缓解的药物。
但在给药前,应了解伤者的药物过敏史和相关情况。
7.安抚伤者:在急救过程中,要及时安抚伤者的情绪,保持沟通并鼓励他们保持镇静。
8.监测状况:在固定好骨折后,应持续观察伤者的状况,确保伤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如有需要,可以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固定方案,但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最为重要的是,及时呼叫专业救援,将伤者尽快转移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和评估。
同时,在实施急救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进一步损伤伤者,并不断评估和监测伤者的状况,以保障其安全和健康。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往往需要采取外固定技术来稳定骨折部位,以便于后续的治疗和康复。
下面将介绍四肢骨折现场急救的外固定技术,主要包括纱布包扎固定、木板夹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
1.纱布包扎固定:纱布包扎固定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外固定技术,适用于较轻的骨折及未引起明显畸形的骨折。
操作步骤如下:1)保持伤者安静,防止进一步伤害。
2)清洁伤口,并消毒。
3)将伤肢自然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如果有明显畸形,需要轻柔地复位。
4)用纱布或绷带从骨折的两端开始包扎,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在骨折部位两侧叠加纱布,以增加固定力。
6)用绷带固定纱布,使骨折部位稳定。
2.木板夹固定:木板夹固定是一种适用于较严重骨折的外固定技术,可以提供更强的支撑和固定。
操作步骤如下:1)保持伤者平躺,确保伤肢在正确的位置。
2)将两块相当于骨折部位长度的木板或坚硬物品分别放在骨折部位的两侧,外侧分别几厘米,长度超过骨折部位的两个关节数。
3)用绷带或绳索将木板夹住,确保骨折部位固定。
3.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架固定是一种高度稳定的外固定技术,适用于复杂骨折或伴有软组织损伤的骨折。
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架,将其分别固定在骨折部位的两侧。
2)在固定架上调整或旋转调整骨折的正常位置。
3)通过螺钉、支杆等连接外固定架和骨折部位,提供更强的支撑和固定。
在进行实际操作前,首先需要明确急救者的能力和伤者的情况。
如果急救者不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最好等待专业人员到场进行处理。
1)保持患者平稳,避免过度移动或晃动伤肢。
2)确保固定部位没有明显的交叉感染,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
3)确保固定的力度适中,既能固定骨折部位,又不会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或神经损伤。
总之,四肢骨折的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包括纱布包扎固定、木板夹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
不同的技术适用于不同程度的骨折,选择合适的稳定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伤者痛苦,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支持。
急诊科业务培训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命的重要损伤。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 国的车祸伤等意外伤发生呈逐 步上升趋势,人们对院外急救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车需谨慎,否则后果很严重!
外伤骨折定义
由于外伤等暴力因素,破坏了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称为外 伤性骨折。
用2块有垫夹板放在小腿的内外侧,2块夹板上至大腿中部,下至 足部。用4-5条宽带分别在膝上、膝下及踝部缚扎固定。
1
2
小腿骨折健肢固定流程图 3
4
5
健肢固定方法
创伤救护固定
脊柱脊髓损伤固定
脊柱脊髓损伤固定
脊柱脊固定的注重事项
1、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大出血 时,应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固定骨折部位。
。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
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
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 如果无法判断是扭伤还是骨折均按骨折处理
畸形、假关节活动
骨擦音、骨擦感
骨折断端互相磨擦所发生的声 音,但不要为了听骨摩擦音而去反 复移动骨折断端。
外伤骨折原因
其原因是直接暴力(受暴力直接打击发生的骨折,如交通事故引起的骨折多属此 类);
间接暴力(如从高处跌下,足先着地,引起的脊椎骨折);肌肉拉力(如骤然跪 倒时,发生的髌骨骨折,投掷物体不当时引起的肱骨骨折。)
骨折分类
骨折一般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种类型。骨折处没有皮肤或粘膜破裂 ,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处有皮肤或粘膜破裂,与外界 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重修--cs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一、目的:急救时的固定主要是对骨折临时固定,防止骨折断端活动刺伤血管、神经等周围组织造成继发性损伤,并减少疼痛,便于抢救运输和搬运.二、适应证:1.生命体征稳定伤员的四肢外伤的现场急救;2.相对简单、易于复位、相对稳定的肢体骨折的治疗,包括肱骨、尺桡骨、桡骨远端、胫腓骨及踝关节等部位的骨折;3.关节脱位;严重软组织挫裂伤对骨折不明确者;4.经过止血和包扎处理的开放性骨折临时固定;三、材料准备1.器材准备:绷带,三角巾,夹板,柔软的衬垫物;2.操作者准备:告知身份,与伤者沟通病情,检查伤情,介绍即将进行的操作,消除伤员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协助伤员摆放舒适体位,准备器材;三、操作步骤(以右侧上臂肱骨骨折和右侧前臂骨折为例)1.判断病情:表明身份,告知目的,询问患者病情,并判断意识,测量基本生命体征。
2.检查伤情:检查患者的伤情(视诊有无皮肤破损,淤点瘀斑,肿胀畸形,触诊局部有无压痛、骨擦音、骨擦感、反常活动),进行病情判断(患者初步确定为右侧肱骨骨折或右侧前臂尺桡骨骨折),检查患侧桡动脉搏动。
观察手部血运及神经有无损伤(触患者手部检查感觉及运动)。
描述初步处理方案(拟于持续牵引下行夹板固定术)。
伤肢摆放在正确的位置,皮肤清理,骨折移位畸形严重者简单纠正畸形,大体复位骨折,固定部位加衬套,骨突及夹板着力部位加衬垫用胶布固定防止移位。
3.三角巾及夹板固定伤肢:选择合适大小、外形的夹板,肱骨骨折夹板放在肢体外侧。
前臂骨折夹板置于伤肢下方,用两块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和夹板固定,用一块燕尾三角巾悬吊伤肢,最后用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两底边分别绕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固定;松紧程度以布条带上下移动各不超过1 cm为准。
(见图1a-b)4检查血运:再次检查桡动脉搏动、手部活动情况、有无麻木感。
三角巾固定患肢:使患者肘部保持90度屈曲位,手高于肘,虎口向上保持功能位。
再将患肢固定于胸壁。
5.检查感觉及运动神经:检查肢体末端血液循环及感觉情况,检查无异常情况,X线检查确认骨折对位情况。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在急救环节中,正确的外固定技术可以稳定骨折,减少进一步的伤害,促进骨折的愈合。
本文将对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的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评分标准是根据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的操作步骤、操作时间、固定效果等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它是评价急救人员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固定效果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的具体内容:1.操作步骤评分:准备工作评分:(1)查看现场情况是否安全、清晰,判断固定所需工具和材料是否齐备。
(2)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骨折部位、类型以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3)必要时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减轻疼痛。
2.固定操作评分:(1)正确选择固定方法,如使用夹板、石膏绷带、外骨骼等。
(2)正确操作固定器材,包括正确的施加力度、选择合适的固定角度、正确的固定位置等。
(3)操作技术是否熟练,是否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固定。
3.操作时间评分:固定骨折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以减少伤者的疼痛和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评价操作时间上,通常以操作时间长短作为评价指标,操作时间越短,评分越高。
4.固定效果评分:固定效果评分主要是根据固定后骨折处的稳定程度来评价,包括骨折端的位置是否正确、固定器材是否松动等因素。
评分标准由0到3分,0分表示固定效果不理想,固定器材松动或偏位较大;3分则表示固定效果良好,固定器材稳定,骨折端位置正确。
以上就是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
通过对操作步骤、操作时间、固定效果等因素的评估,可以客观地评判急救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固定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急救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提高技能水平,以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服务。
骨折的现场固定方法

骨折的现场固定方法骨折是骨头的一种断裂现象,常常会导致疼痛和损伤。
在急救情况中,现场固定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它可以帮助稳定骨折部位和减轻病人的疼痛。
以下是10种常见的现场固定方法:1. 脱鞋固定法:对脚部或踝关节骨折,可以先协助病人脱鞋,然后利用创可帖或固定带将鞋子固定在骨折部位,这样可以稳定骨折并减轻疼痛。
2. 剧毒关节固定法:当手臂或腿部骨折时,可以用软布或毛巾包裹住身体和骨折部位,然后用带子或绳索将骨折部位固定。
3. 肢体绷带法:对于骨折的肢体,可以使用绷带将骨折部位固定,有助于减轻疼痛并稳定骨折。
确保绷带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 三角巾固定法:当手臂或腿部骨折时,可以将三角巾折叠成宽约10厘米的绷带,并将其固定在骨折部位上。
5. 绷带托架法:对于股骨骨折等大骨折,可以使用绷带托架固定。
将一根直杆或坚硬的物体放在骨折部位旁边,并用绷带将其与骨折部位固定。
6. 整体固定法:当骨折涉及整个手臂或腿部时,可以使用整体固定法。
将一根直杆或坚硬的物体从骨折部位一直延伸到手指或脚趾的末端,并用绷带固定住。
7. 膏药固定法:对于小骨折或裂纹,可以使用透明的胶带或膏药将受伤部位固定。
8. 空气固定法:对于大腿骨骨折等严重情况,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可以使用空气固定法。
将细长的气垫或充气物体放在腿的两侧,并通过充气将其固定。
9. 泡沫垫固定法:将柔软的泡沫垫放在骨折部位的两侧,并用绷带将其固定,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
10. 关节夹固定法:对于关节骨折,如肘关节骨折,可以使用专门的夹具将骨折部位固定住,并使骨折部位保持稳定。
现场固定方法的目的是稳定骨折部位并减轻疼痛。
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受伤部位和骨折的严重程度。
重要的是,在进行现场固定之前,要首先进行初步的急救措施,例如止血、缓解疼痛,并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骨折的现场急救流程

骨折的现场急救流程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断裂部分的移位,通常由外力作用于骨骼而引起。
在急救现场,正确的骨折急救流程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伤者的痛苦,预防进一步的伤害。
以下是骨折的现场急救流程:1. 保持冷静并评估伤势:在发现骨折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评估伤势的严重程度。
观察受伤者是否有明显的骨骼变形、肿胀、疼痛或异常活动。
2. 呼叫急救人员: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通知急救人员到场。
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期间,尽可能保持伤者的安全和舒适。
3. 制止出血:如果骨折伴有出血,应尽快制止出血。
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迫在伤口上,用力度适中的方式压迫至出血停止。
同时,应尽量保持伤肢的固定,以减少进一步的伤害。
4. 不要移动骨折部位: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切勿试图移动骨折部位。
错误的移动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伤害和并发症。
如果骨折伴有明显的移位,可以通过轻轻固定伤肢来减少移位。
5. 固定伤肢:使用适当的固定物(如板条、报纸、绷带等)固定伤肢,以防止骨折部位的进一步移动。
固定时应尽量避免压迫到伤口,同时要保持固定物的稳定性。
6. 保持伤者舒适: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期间,可以给伤者提供一些舒适的措施。
例如,可以给伤者垫上软垫或枕头,以减轻疼痛感。
如果伤者感到寒冷,可以用毯子或衣物覆盖。
7. 观察伤者状况: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期间,密切观察伤者的状况。
注意呼吸是否正常,意识是否清醒,有无其他伤害等。
如果伤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8. 协助急救人员:当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向他们提供详细的伤情描述,并协助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急救措施。
急救人员会根据伤情进行适当的处理,可能会进行X光检查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总结:骨折的现场急救流程包括保持冷静并评估伤势、呼叫急救人员、制止出血、不要移动骨折部位、固定伤肢、保持伤者舒适、观察伤者状况和协助急救人员。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尽可能减轻伤者的痛苦,预防进一步的伤害,并为急救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协助。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术

操作步骤
1.上臂骨折固定:将夹板放在骨折上臂的外侧,用绷带固定;再固定肩肘关节,用一条三角巾折叠成燕尾式悬吊前臂于胸前,另一条三角巾围绕患肢于健侧腋下打结。
若无夹板固定,可用三角巾先将伤肢固定于胸廓,然后用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胸前。
2.前臂骨折固定:将夹板置于前臂四侧,然后固定腕、肘关节,用三角巾将前臂屈曲悬吊于胸前,用另一条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
若无夹板固定,则先用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胸前,然后用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
3.股骨骨折固定:①健肢固定法: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双下肢绑在一起,在膝关节、踝关节及两腿之间的空隙处加棉垫。
②躯干固定法:用长夹板从脚跟至腋下,短夹板从脚跟至大腿根部,分别置于患腿的外、内侧,用绷带或三角巾捆绑固定。
4.小腿骨折固定:用长度由脚跟至大腿中部的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
亦可用三角巾将患肢固定于健肢。
5.脊柱骨折固定:将伤员仰卧于木板上,用绷带将脖、胸、腹、髂及脚踝部等固定于木板上。
注意事项
1.有创口者应先止血、消毒、包扎,再固定。
2.固定前应先用布料、棉花、毛巾等软物,铺垫在夹板上,以免损伤皮肤。
3.用绷带固定夹板时,应先从骨折的下部缠起,以减少患肢充血水肿。
4.夹板应放在骨折部位的下方或两侧,应固定上下各一个关节。
5.大腿、小腿及脊柱骨折者,不宜随意搬动,应临时就地固定。
6.固定应松紧适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前臂骨折固定:将夹板置于前臂四侧,然后固定腕、肘关节,用三角巾将前臂屈曲悬吊于胸前,用另一条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
若无夹板固定,则先用三角巾将伤肢悬吊于胸前,然后用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胸廓。
3.股骨骨折固定:①健肢固定法: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双下肢绑在一起,在膝关节、踝关节及两腿之间的空隙处加棉垫。
②躯干固定法:用长夹板从脚跟至腋下,短夹板从脚跟至大腿根部,分别置于患腿的外、内侧,用绷带或三角巾捆绑固定。
4.小腿骨折固定:用长度由脚跟至大腿中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
亦可用三角巾将患肢固定于健肢。
5.脊柱骨折固定:将伤员仰卧于木板上,用绷带将脖、胸、腹、髂及脚踝部等固定于木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