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带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A. 马克思主义B. 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生产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的平等关系D. 资本家与工人的合作关系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理性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社会制度的变革6.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混合所有制D. 无政府状态7.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阶级消亡B. 社会不平等C. 贫富差距扩大D. 个人主义盛行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建立封建专制D. 建立民主共和国9.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演变C. 经济改革D. 文化革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

3. 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马原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A6. A7. A8. B9. A10. A二、简答题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地理环境2、金融资本3、马克思主义4、科学技术二、选择题(20分)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6、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9、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三、填空题(20分)1、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前三项属于实体性要素,后者属于智能性要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答案】A【解析】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考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C.注意分寸D.实事求是【答案】C【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D【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卷)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或菩萨B、有否有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概念,后者是诡辩论的概念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5.“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大概的时候,他差未几老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大概的时候,他差未几老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独有的物资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垫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消耗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8.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9.货币能够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货币发挥这一职能的特点是()A、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可以是纸币D、有时是观念上的货币,有时是现实的货币10.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地皮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地皮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2、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申明理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含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C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4、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5、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6、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句话是指( D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B.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C )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B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11、新生事物是指(A )A.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的东西B.从旧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东西C.在形式和现象上都新的东西D.一经产生就是强大、完善的东西※1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对抗性矛盾决定的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共同决定的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人类认识起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B )A.生活方式B.社会劳动C.思维的产生D.大脑发育程度※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15、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C )A.地理环境B.社会存在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16、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1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B )A.人的客观的活动B.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以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全部社会关系D.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8、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文化标准20、杰出人物是指(D )A.各阶级的领袖人物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C.同情劳动人民的历史人物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2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2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生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23、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 D )A.人脑的主观创造B.人脑的客观反映C.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体选择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2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D )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C )A.诡辩论B.实用主义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7、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B )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生产发展的理论D.经济关系的学说※28、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 D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B.交换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9、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B )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30、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小计:0.00分已经批改1、“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

A、总的量变过程中局部性部分质变的原理B、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C、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的原理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2、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3、哲学是()。

A、自觉的世界观B、自发的世界观C、科学的世界观D、个人的世界观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B、真理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从()来把握。

A、唯物主义角度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三个方面C、辩证法角度D、辩证唯物主义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8、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A、是统一的,因而在表现形式上是同样的B、是对立的,因而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C、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D、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表现形式上是同一的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未填写具体得分:09、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 有否高尚的理想 C. 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D.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 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变化性 C. 可知性 D. 广延性 7. 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8.意识的本质是() A. 人脑的分泌物 B. 人与生俱来的特性C. 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 观念的综合 9.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10.时间和空间是() A. 物质的唯一特性 B. 物质的根本属性 C.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 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 对立统一的观点 C. 质量互变的观点 D.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12.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 观察实验方法 B. 逻辑推理方法矛盾分析法 D. 归纳演绎方法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15. 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 矛盾的普遍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矛盾的特殊性 D. 矛盾的同一性 17.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

”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A.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1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 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20.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21. 辩证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2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23.下列俗语中表达必然性的有() A. 因祸得福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D. 失败是成功之母 24.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25.“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 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 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 感觉——知觉——表象 D. 概念——判断——推理 27. 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直接性 B.主观性C.摹写性 D.抽象性 28.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29.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 伟人之言 B. 吾人之心 C. 众人意见 D. 社会实践 30.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31. 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社会意识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生产方式 32.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 阶级斗争史 B. 思想发展史 C. 劳动发展史 D. 文化发展史 33.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生产关系是衡量社会形态的依据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34. 上层建筑是指() A. 科学技术 B. 社会意识 C. 社会的经济制度 D.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35. 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 A. 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C. 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D. 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36.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A. 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B. 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C. 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 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7.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然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38.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39.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 复杂劳动为尺度 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0. 资本积累() A. 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B. 是资本家把分散资本集中为大资本 C. 不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 D. 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4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4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B.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 生产不足的危机 D. 生产过剩的危机 43.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A.雇佣工人的全部劳动 B. 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 C. 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 D. 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44. 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据是() A. 资本各个部分在价值周转方式上不同 B. 资本各个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 资本各个部分的自然形态不同 D. 资本各个部分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不同 45.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 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46.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A. 可变资本之比 B. 不变资本之比 C. 固定资本之比 D. 流动资本之比 47. 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 降低劳动力价值 B. 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 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4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A. 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 金融寡头的统治 C. 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D. 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4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50.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 “代理制” B. “个人联合” C. “企业联合” D. “参与制”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 分,共10分 1. 辩证的否定是()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发展的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扬弃 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 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 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A. 阶级斗争 B. 人民群众 C. 社会革命和改革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4. 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和价值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A. 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为什么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 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3. 简述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辩证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