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调查方法4(遥感技术)

合集下载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对于土地资源的认识和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一般采用现场勘察和统计的方式,费时费力且精度有限。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将介绍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通过远距离探测的手段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的一种技术。

目前常用的遥感手段主要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

卫星遥感是指利用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影像采集和数据获取的一种技术。

而航空遥感是指利用飞行器对地球表面进行影像采集和数据获取的一种技术。

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范围广、周期短、信息快速更新等优点。

它可以获取到的信息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覆盖类型、地形地貌等。

因此,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广泛。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土地覆盖是指地表被植被、水体和建筑物等覆盖物所覆盖的情况。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分析土地利用状况。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影像资料,对土地覆盖进行分类判读。

分类方法主要基于遥感影像的不同频段和反射率的特征,通过对地面目标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出不同类别的土地覆盖。

通常,将遥感影像中的像元按照其类别进行映射,就可以进行土地分类了。

对于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情况也有所不同,例如,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通常用于宅基地、居民区和工业区等,而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则更多用于农业、林业和草地等。

通过遥感技术,在不同地区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就可以对土地利用情况有一个了解,有助于进行地方政府的土地规划和管理。

三、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土壤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地的肥力和产量与其土壤的属性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土壤研究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土壤调查方式主要采用现场勘察和取样的方法,具有成本高、精度有限的缺点。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壤的分类和分析。

草地资源调查 实施方案

草地资源调查 实施方案

草地资源调查实施方案一、引言。

草地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和科学利用草地资源,制定并实施草地资源调查方案至关重要。

二、调查目的。

1. 全面了解草地资源的分布情况、面积、类型和特征;2. 评估草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3. 为草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内容。

1. 草地资源分布调查,包括草地资源的地理位置、面积分布、类型分类等;2. 草地资源特征调查,包括草地的植被特征、土壤特征、气候特征等;3. 草地资源生态功能评估,包括草地对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的评估;4. 草地资源经济价值评估,包括草地的畜牧业、旅游业、生态补偿等经济价值的评估。

四、调查方法。

1. 野外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对草地资源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样品并进行数据记录;2. 卫星遥感调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草地资源信息,辅助实地调查;3.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绘制草地资源分布图、特征图等;4. 专家评估与论证,邀请相关专家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和论证。

五、调查实施。

1. 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区域、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调查时限;2. 组织调查人员,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确保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 调查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4. 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编制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建议。

六、调查成果应用。

1. 为草地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和措施;2. 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 为草地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管理。

七、总结。

草地资源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调查实施方案,可以全面了解草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特征,为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8
其中:重度草原面积
万亩
9
中度草原面积
万亩
10
轻度草原面积
万亩
利用状况
11
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清查统计上报、整理、汇总
12
落实承包的国有草原面积
万亩
13
落实承包的集体草原面积
万亩
14
已纳入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的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15
已纳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草原承包面积
万亩
16
国有农牧场的草原面积
22
纳入各类保护地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各类保护地指国家公园、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和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沙漠公园等
23
禁止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对照省级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相应草原面积
24
限制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25
重点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附件2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各指标清查数据以县域为单元;以县级数据为基础汇总形成省级数据)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技术方法
说明
资源状况
1
草原总面积(地块及界线)
万亩
以清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外业调查结合遥感解T 2997-2016),《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 2998-2016)执行
2
其中:国有草原面积
万亩
3
集体草原面积
万亩
4
草原类型及面积
万亩
以清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外业调查结合遥感解译判读,经清查并上图确认。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草地覆盖度监测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草地覆盖度监测

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草地覆盖度监测草地覆盖度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指标,对于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对大范围的地表覆盖进行监测。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草地覆盖度监测。

一、遥感影像获取遥感影像是利用卫星或航空平台上的传感器对地面进行观测和测量的图像数据。

在草地覆盖度监测中,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

常见的遥感影像有光学影像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

光学影像获取的是地面反射光的信息,可以通过检测植被的绿色指数来估算草地覆盖度。

而SAR影像则可以获取地表的微波散射信号,对地表覆盖进行分析。

二、影像预处理在进行草地覆盖度监测之前,我们需要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影像中的噪声和干扰,提高后续处理的质量。

常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校正是将影像的数字值转换成表面反射率,大气校正是消除大气散射对反射率的影响,几何校正则是将影像的几何形状调整为实际地面的几何形状。

三、草地覆盖度估算在遥感影像预处理完成后,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估算草地覆盖度。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植被指数来估算草地覆盖度,常见的植被指数有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差值植被指数(DVI)。

这些指数可以通过计算不同波段的遥感数据来获取,通过对比这些指数的数值范围,可以估算不同覆盖度的草地。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目标识别和分类算法。

通过构建训练样本来训练分类器,然后将分类器应用于整个影像,将影像像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草地、裸地和水体等。

最后,通过统计每个类别的像素数量,可以得到不同类别的覆盖度。

四、草地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草地覆盖度的动态变化是草地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内容。

利用遥感影像可以对草地覆盖度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数据。

通过获取多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并进行影像预处理和草地覆盖度估算,可以获得不同时间点的草地覆盖度信息。

草地监测实施方案

草地监测实施方案

草地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草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草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因此,对草地进行监测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1. 了解草地的生长状况和变化趋势,为草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草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3. 监测草地的土壤质量,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

三、监测内容1. 草地植被监测:包括植被种类、覆盖度、高度、密度等指标的监测。

2. 生物多样性监测:对草地中的动植物种类及数量进行调查和监测。

3. 土壤质量监测:监测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四、监测方法1. 野外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记录草地植被、动植物种类及数量等信息。

2. 遥感技术: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草地信息,对草地进行遥感监测。

3.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土壤质量的详细数据。

五、监测步骤1. 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区域、监测指标和监测时间,制定监测计划和方案。

2. 野外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野外调查,记录草地的生长情况和生物多样性。

3.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草地信息,对草地进行遥感监测和分析。

4.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土壤质量的数据。

5. 数据整理和分析: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监测六、监测成果应用1. 提供给相关部门,为草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为草地的生态修复和恢复提供数据支持。

3. 为制定草地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总结草地监测是保护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草地生态系统的问题,为草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重视草地监测工作,共同保护好我们的草地资源。

使用遥感数据进行草地与农作物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案例

使用遥感数据进行草地与农作物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案例

使用遥感数据进行草地与农作物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案例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遥感数据可以为农作物监测和草地管理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农业决策者更好地把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草地的变化趋势。

本文将介绍使用遥感数据进行草地与农作物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案例。

一、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遥感数据可以通过卫星、航空器和无人机等平台获取。

其中,卫星遥感是最常用的平台,因为卫星能够提供全球范围的遥感数据。

获取到的遥感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才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对于农作物监测,我们可以利用遥感数据获取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ex, VI)来评估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常用的植被指数有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和比例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Ratio, NDVR)。

这些指数可以通过计算遥感数据中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来获得。

对于草地监测,我们可以利用遥感数据分析草地的覆盖度和植被类型。

通过计算遥感数据中的不同波段的反射率,可以得到不同植被的特征,从而对草地进行分类和监测。

二、农作物监测的应用案例农作物监测是遥感数据在农业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病虫害等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以水稻为例,通过分析遥感数据中的植被指数,可以评估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和生长状态。

研究发现,NDVI值与水稻产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在农作物监测中,可以根据NDVI值对水稻的产量进行预测和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另外,玉米也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通过遥感数据监测玉米的生长情况,可以评估土壤湿度、养分状况等信息。

研究表明,遥感数据与实地调查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以为玉米的灌溉和施肥提供指导。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万亩
26
优化开发区内的草原面积
万亩
27
超载率小于10%的县及名称

内外业清查统计,并上图确认
超载率计算依据《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02);县域名称在数值中一并填写
28
超载率小于10%的草原面积
万亩
29
超载率10%-15%的县及名称

30
超载率10%-15%的草原面积
万亩
31
超载率大于15%的县及名称

32
超载率大于15%的草原面积
万亩
33
年末草食家畜存栏数量
羊单位
内外业清查统计,入户调查统计
羊单位折算见《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02)
附件2
草地资源清查主要指标及技术规范
(各指标清查数据以县域为单元;以县级数据为基础汇总形成省级数据)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值
技术方法
说明
资源状况
1
草原总面积(地块及界线)
万亩
以清查工作底图为基础,外业调查结合遥感解译判读,经清查并上图确认。
依据《草地分类》(NY/T2997-2016),《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NY/T2998-2016)执行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中,建立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要求落实
17
其中:已改制国有农牧场的草原面积
万亩
18
国有草原向集体经济组织外流转的面积
万亩
内外业清查统计
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82号)中,建立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要求落实;已落实承包的国有草原向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单位或个人流转的面积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一、引言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对于草食动物的饲养和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草地资源进行科学准确的调查和评估是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草地资源的基础。

本文旨在介绍草地资源调查的技术规程,以便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调查目的草地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草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为草地生态环境保护、草地管理和草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确定草地类型、面积和分布;调查草地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和生物量;评估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

三、调查内容1. 草地类型调查:根据草地的地形、土壤、植被和气候等因素,将草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草甸草地、草原草地、荒漠草地等。

2. 面积调查:通过遥感技术、GPS定位等手段,测量草地的面积,并记录下来。

3. 植被调查:采用样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在每个样点内进行植被的调查和记录,包括草地的物种组成、植被覆盖度和高度等指标。

4. 生物量调查:通过野外实地测量或间接估算的方法,确定草地的生物量,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

5. 土壤调查:采集草地土壤样品,进行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指标的测定。

6. 生态功能评估:根据草地的植被、土壤和水文等因素,评估草地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7. 生产力评估:通过调查草地的植被和生物量等指标,评估草地的生产力,并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

四、调查方法1. 采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草地类型和地理分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调查。

2. 调查工具:包括测量工具(如GPS定位仪、测量尺、刻度尺等)、植被调查工具(如样方调查工具、物种鉴定手册等)和土壤调查工具(如土壤钻、土壤样品袋等)等。

3.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调查结果和结论。

五、调查注意事项1. 调查前要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的范围、目标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资源调查方法4(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 采用地理图形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动态 的信息,以供分析和管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 种地学、社会现象和过程,它具备数据输入、预处理、 数据管理、空间查询和可视化表达输出等功能。
埃及 阿斯旺 大坝
2002年 7月29日
IKONOS 卫星影像
航巴天格达遥—感—信战前息战演后对示比(Quick Bird影像)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埃及金字塔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北京市紫竹桥地区IKONOS 卫星影像不同时期对比
紫竹桥2001年5月 紫竹桥2003年10月
紫竹桥2002年10月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阴影:乔、灌木区分;山区复合体分布类型判读。
(2)间接判读标志的应用
应用生态学、地学、草地类型学原理分析图形特征。
草地类型判读解译标志
草地类型判读解译标志
草地 类型
地形 地貌
代表 样地
色彩 色调
影像特征 形状 大小
影像 结构
备注
森林
冰雪石质
农田、居民区、水域、道路
农田、居民区、水域、道路2
ETM1—5、7
TM1—5、7
为30m×30m
为30m×30m
ETM6
为 TM6
60m×60m

ETM8
为 120m×120m
1约52m5×0 15m
约230
4
3
79m× 20m× 79m 20 m
约30 约27
昌 吉 市 、 呼 图 壁 县 遥 感 卫 星 影 像 图
(2)图像的性质分析与处理 ①明确图像的性质
沙尘暴监测
草地资源调查常用遥感信息源
在草地资源调查中,使用的遥感影像主要有MSS、SPOT, TM,ETM,由于SPOT价格较贵,MSS图像分辨率低,基本 被TM、ETM所取代。
ETM+、TM、MSS和SPOT影像比较表
项目
ETM+
TM
MSS SPOT
波段个数
空间 分辨率
信息数据
(兆字节/幅)
8
7
ERS-1,2
CBERS-1
SPOT
ENVISAT-1
IRS-P6
QUICK BIRD
IKONOS
点击各卫星图标进入● ● ● ● ● ●
MODIS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Credit: “DigitalGlobe”
北京故宫
2002年 2月11日
QuickBird 影像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北京万泉河桥
图像采用 Quickbird 全色 +多光谱3、2、1 融合结果制成, 数据分辨率0.6m。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Credit: “DigitalGlobe”
三峡
2003年 7月13日
QuickBird 影像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中国南海 台风
2003年 8月24日
MODIS 影像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意大利 红树林
2002年 5月16日
QuickBird 影像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Credit:”Space Imaging Eurasia”
草地类型
密丛中禾草、杂 类草型
杂类草、密丛 中禾草型
密丛中禾草型
4 成图
(1)解译方法 人工目视解译成图;人工目视解译+计算机辅助判读; 人机交互解译成图。
(2)解译原则 用草地类型学原理指导解译; 区域生态自然地理分析; 相关信息规律分析; 草地季相与影像时相分析;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草地影响的分析。
1.准备工作 2.图像预判 3.建立解译标志 4.成图 5.现场验证 6.总结
1.准备工作
(1)遥感信息源的搜集与整理 航空像片:
根据摄影时选用的方式和感光材料的不同,有多种类型的 航空像片。按像片的倾角分为水平相片和倾斜相片;按所用感 光胶片分为全色片、黑白红外片、红外彩色片等。通过观察辨 别所使用的航片类型。
(3)人机交互解译成图
5.现场验证
现场验证工作与草地资源定性定量分析采样等工作结合起来 进行。野外是对室内工作结果,拿到现场进行检查验证和解 决判读中的疑难问题,以保证调查成果的可靠性的关键。
验证内容:边界、图斑内容。(采用抽样方法)
6.总结
(1)成图总结 以GIS软件为基础,以野外GPS定点调查为依据,对遥感
影像的种类,波段的组合,摄影时间等。 ②进行图像的处理 (3)专题图件的搜集与整理
遥感影像处理
专题图件数字化
地图信息提取
2.图像预判
(1)阅读专业资料 明确影像与预判对象之间的生物物理学联
系。
(2)预判 遵循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由 宏观到微观”原则。
3.建立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是图像解译分析的依据。利用目视解译时, 可根据影像特征,即色调、阴影、图形、形状、纹理 等与不同草地或地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相关解译 标志。
信息解译结果进行进一步总结,并编绘出图。
(2)数据整理 对野外调查的反映草地资源定性、定量的数据进行整理。 借助于计算机和GIS软件,创建草地资源数据库,达到各
航天影像:
航天影像依传感器、处理方式、光谱波段等划分方 法,有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卫星遥感数据有:
MSS;TM、ETM; SPOT;IRS;IKNOOS (艾科诺斯);Quick Bird(快鸟);MODIS; CBERS等。
航天遥感信息
LANDSAT 5
LANDSAT 7
RADARSAT-1
JERS-1
草地监测
干旱监测
沙尘暴信息
火情信息
积雪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 套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这些卫星连续发送回精 确的时间和其所在位置,通过GPS接收器接收,从而 判断地面上或接近地面的物体的位置及其移动速度和 方向等。
3S技术集成
二、遥感技术调查的工作程序与方法死 海来自晒 盐 塘 的 扩 展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智利 金、银、铜矿开采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1989年5月
虾类养殖与 红树林萎缩
2001年12月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调查农作物春夏长势及收割情况
俄罗斯伏尔加河萨拉托夫地区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非洲撒哈拉地区 灌溉农业
1999年10月31日
2001年10月23日
航天遥感信息演示
利用计算机自动分析,一般是通过模式样地,建立解 译标志,虽然在数字图像处理中有所应用,但在技术 上尚未完全解决。
(1)直接判读标志的应用
色调: 注意时间变化(春天——秋天)、空间变化 (生态地理区域差异)。
形状:农田、河流、道路、居民区、森林等。
纹理与图案:灌木草地—斑点状纹理;受侵蚀作用草 地—勾纹状纹理;严重盐渍化草地—絮团状纹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