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30道典型题型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30种典型题型详解

小学数学30种典型题型详解

小学数学30种典型问题001归一问题002归总问题003和差问题004和倍问题005差倍问题006倍比问题007相遇问题008追及问题009植树问题010年龄问题011行船问题012列车问题013时钟问题014 盈亏问题015工程问题016正反比例问题017按比例分配问题018百分数问题019“牛吃草”问题020鸡兔同笼问题021方阵问题022商品利润问题023存款利率问题024溶液浓度问题025构图布数问题026幻方问题027抽屉原则问题028公约公倍问题029最值问题030列方程问题1 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应用题汇总(共30题)经典题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应用题汇总(共30题)经典题型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应用题汇总(共30题)经典题型一、加减法题目1. 甲学校共有250名学生,乙学校共有320名学生。

两校学生总数是多少人?解析:甲学校学生数为250,乙学校学生数为320,所以两校学生总数为250 + 320 = 570人。

2. 小明有5支彩笔,小红有3支彩笔,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支彩笔?解析:小明有5支彩笔,小红有3支彩笔,所以他们一共有5 + 3 =8支彩笔。

3. 一家超市周一卖出了78个苹果,周二卖出了56个苹果,两天一共卖出了多少个苹果?解析:周一卖出78个苹果,周二卖出56个苹果,所以两天一共卖出了78 + 56 = 134个苹果。

4. 一桶水有68升,小明倒出了24升水,还剩下多少升水?解析:一桶水有68升,小明倒出了24升水,所以还剩下68 - 24 = 44升水。

5. 小李和小王一共有48元钱,小李有28元钱,问小王有多少元钱?解析:小李和小王一共有48元钱,小李有28元钱,所以小王有48 - 28 = 20元钱。

二、乘除法题目1. 有12个苹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解析:12个苹果要分给3个小朋友,所以每个小朋友分得12 ÷ 3 = 4个苹果。

2. 一箱书有24本,每本书重532克,这箱书一共有多重?解析:一箱书有24本,每本书重532克,所以这箱书一共有24 ×532 = 12768克。

3. 小明有30个糖果,他要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糖果?解析:小明有30个糖果,他要分给6个同学,所以每个同学能分到30 ÷ 6 = 5个糖果。

4. 小兰用了56张纸来折飞机,每个纸折了2个飞机,她一共折了多少个飞机?解析:小兰用了56张纸来折飞机,每个纸折了2个飞机,所以她一共折了56 × 2 = 112个飞机。

5. 一个包装袋里有168个糖果,小明要将糖果平均分给1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解析:一个包装袋里有168个糖果,要分给12个小朋友,所以每个小朋友能分到168 ÷ 12 = 14个糖果。

五年级数学好题30道

五年级数学好题30道

五年级数学好题30道一、小数乘法部分(5道)1. 0.25×4.8解析:方法一:把4.8拆分为4×1.2,那么0.25×4.8 = 0.25×4×1.2 = 1×1.2 = 1.2。

方法二:把4.8拆分为4+0.8,根据乘法分配律,0.25×4.8=0.25×(4 + 0.8)=0.25×4+0.25×0.8 = 1+0.2 = 1.2。

2. 1.25×3.2×2.5解析:把3.2拆分为0.8×4,原式=(1.25×0.8)×(4×2.5)=1×10 = 10。

3. 0.78×98解析:把98看作100 2,根据乘法分配律,0.78×98 = 0.78×(100 2)=0.78×100 0.78×2 = 78 1.56 = 76.44。

4. 5.6×10.1解析:把10.1看作10+0.1,根据乘法分配律,5.6×10.1 = 5.6×(10 +0.1)=5.6×10+5.6×0.1 = 56+0.56 = 56.56。

5.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5米,宽是2.4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析: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S = 长×宽,这里长为3.5米,宽为2.4米,所以面积S=3.5×2.4 = 8.4平方米。

二、小数除法部分(5道)1. 1.8÷0.25解析: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原式=(1.8×4)÷(0.25×4)=7.2÷1 = 7.2。

2. 2.5÷0.4解析:同样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2.5÷0.4=(2.5×10)÷(0.4×10)=25÷4 = 6.25。

30道数学好题并解答

30道数学好题并解答

30道数学好题并解答请注意,以下是虚构的题目和解答。

1. 求2的平方根。

解答:2的平方根等于1.414。

2. 计算5 + 7 - 3。

解答:5 + 7 - 3 = 9。

3.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60度和70度,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解答: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所以第三个角的度数为180 - 60 - 70 = 50度。

4. 求12的一半。

解答:12的一半等于6。

5.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度是8厘米,宽度是5厘米,求面积。

解答: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度乘以宽度,所以面积为8 * 5 = 40平方厘米。

6. 计算8乘以9再减去3的结果。

解答:8乘以9得72,再减去3得69。

7. 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求周长。

解答:圆的周长等于半径乘以π(约等于3.14),所以周长为5 * 3.14 = 15.7厘米。

8. 约简分数:24/36。

解答:24和36都可以被2整除,所以约简得2/3。

9. 简化根式:√12。

解答:√12可以简化为2√3。

10. 求解方程:3x + 5 = 20。

解答:将等式两边都减去5,得到3x = 15,再将等式两边都除以3,得到x = 5。

11. 计算3的立方。

解答:3的立方等于3乘以3乘以3,结果是27。

12.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求周长。

解答: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所以周长为7 * 4 = 28厘米。

13. 计算25除以5。

解答:25除以5等于5。

14. 简化百分数:45%。

解答:45%可以简化为0.45。

15. 计算8的平方。

解答:8的平方等于8乘以8,结果是64。

16. 如果一个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5厘米,求体积。

解答: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度乘以宽度乘以高度,所以体积为3 * 4 * 5 = 60立方厘米。

17. 计算12除以3的结果。

解答:12除以3等于4。

18. 约简分数:16/20。

解答:16和20都可以被4整除,所以约简得4/5。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总结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总结汇总30种题型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归纳汇总30种题型1 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2 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3 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小学数学必考30个类型应用题及解答

小学数学必考30个类型应用题及解答

小学数学必考30个类型应用题及解答工程问题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

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解:由题意可知1/甲+1/乙+1/甲+1/乙+ (1)甲=11/乙+1/甲+1/乙+1/甲+……+1/乙+1/甲×0.5=1 (1/甲表示甲的工作效率、1/乙表示乙的工作效率,最后结束必须如上所示,否则第二种做法就不比第一种多0.5天)1/甲=1/乙+1/甲×0.5(因为前面的工作量都相等)得到1/甲=1/乙×2 ,又因为1/乙=1/17所以1/甲=2/17,甲等于17÷2=8.5天8.某工程队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若由甲队去做,恰好如期完成,若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若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问规定日期为几天?答案为6天解:由“若乙队去做,要超过规定日期三天完成,若先由甲乙合作二天,再由乙队单独做,恰好如期完成,”可知:乙做3天的工作量=甲2天的工作量即: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3:2甲、乙分别做全部的的工作时间比是2:3时间比的差是1份实际时间的差是3天所以3÷(3-2)×2=6天,就是甲的时间,也就是规定日期方程方法:[1/x+1/(x+2)]×2+1/(x+2)×(x-2)=1解得x=69.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点完一根粗蜡烛要2小时,而点完一根细蜡烛要1小时,一天晚上停电,小芳同时点燃了这两根蜡烛看书,若干分钟后来点了,小芳将两支蜡烛同时熄灭,发现粗蜡烛的长是细蜡烛的2倍,问:停电多少分钟?答案为40分钟。

解:设停电了x分钟,1-1/120*x=(1-1/60*x)*2解得x=40三.数字数位问题1.把1至2005这2005个自然数依次写下来得到一个多位数123456789.....2005,这个多位数除以9余数是多少?解:首先研究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点: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9整除;如果各个位数字之和不能被9整除,那么得的余数就是这个数除以9得的余数。

小学数学50经典题型含完整答案(精选题)

小学数学50经典题型含完整答案(精选题)

小学数学50经典题型一.解答题(共50题, 共282分)1.张叔叔购买了三年期国债, 当时年利率为3.14%。

到期时张叔叔除本金外, 拿到942元利息款。

张叔叔购买了多少元的国债?2.一个圆柱形水池, 在水池内壁和底部都镶上瓷砖, 水池内部底面周长25.12m, 池深2m, 镶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 把一块铁块从这个容器的水中取出后, 水面下降2厘米, 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4.在一个底面半径为10厘米的圆柱形杯里装满水, 水里放了一个底面半径为5厘米的圆锥形铅锤, 当铅锤从水中完全取出后, 杯里的水面下降了0.5厘米, 这个铅锤的体积是多少?5.三家文具店中, 某种练习本的价格都是0.5元/本。

“儿童节”那天, 三店分别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措施。

中天店: 一律九折优惠家和店: 买五本送一本丰美店: 满65元八折优惠学校教导处要购买120本练习本, 去哪家商店比较合算?为什么?(通过计算说明理由)6.一件西服原价180元, 现在的价格比原来增加了10% , 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7.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各种地势所占百分比如下图。

(1)请你计算我国国土中山地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根据图中的信息,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并列式解答。

8.观察下图, 回答问题。

(1)2和-2与0距离相等吗?(2)用正数和负数还可以表示哪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9.学校购进图书2000本, 其中文学类图书占80%, 将这些文学书按2:3全部分给中、高年级, 高年级可以分得多少本?10.下列商品是打五折后的价格, 原价格分别是多少?11.一个圆柱, 高减少2厘米, 表面积就减少18.84平方厘米, 这个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面积的和是多少平方厘米?12.一个圆柱体水桶, 从里面量, 底面直径是32厘米, 高是50厘米, 这个水桶大约能盛水多少千克?(1dm3的水重1千克)13.银行某窗口某天5分钟内客户存款、取款的流水记录为:存款3000元、取款1000元、取款3000元。

三十道值得一做的四年级数学好题

三十道值得一做的四年级数学好题

以下是30道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好题:1. 一个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

苹果树有15棵,梨树有20棵。

那么这个果园里总共有多少棵树?2. 一个学校有4个班级,每个班级有30个学生。

那么这个学校总共有多少学生?3. 一个篮子里有10个红球和5个蓝球。

如果你从篮子里随机拿出一个球,你认为拿到哪个颜色的球的机会更大?4.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锐角是30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5.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6. 在一个等边三角形中,每条边的长度都是10厘米。

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7.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

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8. 在一个圆形中,圆的半径是6厘米。

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9. 一块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8厘米,现在要在这个手帕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

那么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10. 在一个长方形花坛中,长是10米,宽是5米。

如果每平方米需要3朵花,那么这个花坛需要多少朵花?11. 一个小闹钟的分针长2厘米,时针长1厘米。

那么这个小闹钟的分针和时针在12小时内各走多少厘米?12.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13. 一个圆形纸片的半径是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4. 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8厘米,高是5厘米。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5. 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长是10米,宽是6米。

如果每平方米的菜地可以收获10颗菜,那么这块菜地可以收获多少颗菜?16. 一个梯形的上底边长是8厘米,下底边长是5厘米,高是6厘米。

那么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7.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6厘米。

那么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8.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9. 一个圆的直径是8厘米。

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0. 一块长方形玻璃的长度是12厘米,宽度是8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30道典型题型1、归一问题2、归总问题3、和差问题4、和倍问题5、差倍问题6、倍比问题7、相遇问题8、追及问题9、植树问题10、年龄问题11、行船问题12、列车问题13、时钟问题14、盈亏问题15、工程问题16、正反比例问题17、按比例分配18、百分数问题19、“牛吃草”问题20、鸡兔同笼问题21、方阵问题22、商品利润问题23、存款利率问题24、溶液浓度问题25、构图布数问题26、幻方问题27、抽屉原则问题28、公约公倍问题29、最值问题30、列方程问题一、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二、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

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24×12=288(页)(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288÷36=8(天)列成综合算式24×12÷36=8(天)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

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解(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50×30=1500(千克)(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1500÷(50+10)=25(天)列成综合算式50×30÷(50+10)=1500÷60=25(天)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三、和差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解甲班人数=(98+6)÷2=52(人)乙班人数=(98-6)÷2=46(人)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长=(18+2)÷2=10(厘米)宽=(18-2)÷2=8(厘米)长方形的面积=10×8=80(平方厘米)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例3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

由此可知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解“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这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甲车筐数=(97+14×2+3)÷2=64(筐)乙车筐数=97-64=33(筐)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四、和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解(1)杏树有多少棵?248÷(3+1)=62(棵)(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解(1)西库存粮数=480÷(1.4+1)=200(吨)(2)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解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

把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当作1倍量,这时乙站的车辆数就是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那么,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减少为(52+32)÷(2+1)=28(辆)所求天数为(52-28)÷(28-24)=6(天)答: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解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1倍量。

因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给乙加上4,乙数就变成甲数的2倍;又因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数减去6就变为甲数的3倍;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

那么,甲数=(170+4-6)÷(1+2+3)=28乙数=28×2-4=52丙数=28×3+6=90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五、差倍问题【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

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解(1)杏树有多少棵?124÷(3-1)=62(棵)(2)桃树有多少棵?62×3=186(棵)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例2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解(1)儿子年龄=27÷(4-1)=9(岁)(2)爸爸年龄=9×4=36(岁)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36岁和9岁。

例3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解如果把上月盈利作为1倍量,则(30-12)万元就相当于上月盈利的(2-1)倍,因此上月盈利=(30-12)÷(2-1)=18(万元)本月盈利=18+30=48(万元)答:上月盈利是18万元,本月盈利是48万元。

例4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解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138-94)。

把几天后剩下的小麦看作1倍量,则几天后剩下的玉米就是3倍量,那么,(138-94)就相当于(3-1)倍,因此剩下的小麦数量=(138-94)÷(3-1)=22(吨)运出的小麦数量=94-22=72(吨)运粮的天数=72÷9=8(天)答:8天以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六、倍比问题【含义】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一个数量=倍数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解(1)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3700÷100=37(倍)(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40×37=1480(千克)列成综合算式40×(3700÷100)=1480(千克)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例2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解(1)48000名是300名的多少倍?48000÷300=160(倍)(2)共植树多少棵?400×160=64000(棵)列成综合算式400×(48000÷300)=64000(棵)答: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64000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